专利名称:连接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均热板(散热板)的布线板,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将连接器连接于布线板的连接单元。
背景技术:
例如,关于用于安装在车辆上的布线板,已经广泛使用了这种布线板,其中将连接器连接于布线板的侧缘部并且通过该连接器将该布线板连接于线束(参见,例如专利文献 1)。图6是示出了现有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透视图,图7A是其平面图,图7B是其前视图(沿线B-B’截取的剖视图),而图7C是其侧视图。如图7A所示,在布线板101的表面上形成大电流电路布图10 和小电流电路布图102b。在该布线板101中,(附图中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分别用作为端子连接区域101a,而中间区域用作为部件安装区域 IOlb0多个通孔103 (103a至103c)穿过端子连接区域IOla而形成,并且排布成三行。L 形状端子104(10 至104c)分别连接于通孔103。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B所示,分别与设置在从布线板的端部数第一行的通孔103c相连的L形状端子l(Mc以高度hi垂直(S卩,以直角)弯曲,并且分别与设置在第二行的通孔10 相连的L形状端子104b以高度h2( > hi)垂直弯曲,并且分别与设置在第三行的通孔103a相连的L形状端子10 以高度h3(> h2)垂直弯曲。如图7C所示,排布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层的三层结构的通孔106 (106a至106c)穿过连接器105的端壁而形成,并且L形状端子10 至l(Mc分别穿过相应的通孔106a至 106c而延伸,并且伸入到连接器105内部。该连接器105固定于布线板101。因此,能够利用连接器105将布线板连接于线束(未示出)。设置在第三行的通孔103a用于大电流电路,并且大电流电路布图10 连接于这些通孔103a。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行的通孔103c和10 用于小电流电路,并且小电流电路布图102b连接于通孔103c和103b。诸如继电器等的各种电子部件(未示出)安装在部件安装区域IOlb上,并且这些电子部件经由电路布图10 和102b连接于相应的通孔103a至103c。在该现有的布线板101中,需要将端子连接区域IOla设置成分别邻接于该布线板 101的分别与连接器105相连的侧缘部。此外,为了能够将L形状端子104分别连接于多个通孔103,在端子连接区域IOla处排布不同高度(hi至h3)的L形状端子104(10 至 104c),因而该L形状端子104 (104a至104c)密集地设置,并且因此,在端子连接区域IOla 处不能确保用于形成电路布图102的足够空间。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JP-A-2006-33;35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如上所述,在现有的布线板中,三种不同高度的L形状端子10 至l(Mc分别连接于形成在布线板101的端子连接区域IOla中的相应通孔103a至103c,因而,为了连接L形状端子10 至l(Mc需要相对大的空间,因此,已经遇到了不能确保足够的部件安装区域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进行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较大的部件安装区域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单元,包括布线板,该布线板具有正面以及大致垂直于该正面的侧面,并且包括均热板和第一端子;以及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用于使所述第一端子从此穿过的通孔,其中,所述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布线板的中间层中,并且从所述侧面向外伸出;并且其中,当所述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布线板时,所述第一端子穿过所述通孔。优选,具有平板状的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布线板的正面上,所述连接器包括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的电线,并且当所述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布线板时,所述电线连接于所
述第二端子。优选,所述第二端子和具有平板状的各其它第二端子沿着所述侧面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正面上,并且所述电线和用于连接到所述其它第二端子的各其它电线沿着与所述通孔的穿过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上,并且当该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布线板时,所述电线和所述其它电线在垂直于该布线板的正面的方向上交错地排布。优选,所述布线板具有大电流电路和小电流电路,所述第一端子连接于该大电流电路,而用于连接到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于该小电流电路。优选,所述均热板和所述第一端子二者都设置在所述布线板的中间层中。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构造,以设置在布线板的中间层中的突起型端子穿过形成在连接器中的各自的通孔的方式,将连接器连接于布线板。因此,能够减少连接在布线板表面处的连接线的数目,并且能够减小布线板中连接端子的区域。因此,能够使整个布线板形成为紧凑的设计,因此,能够减小安装布线板所需的空间,而且能够减少成本。通过这种构造,设置在连接器处的连接线从该连接器向外伸出,并且该连接线的末端部向下弯曲,并且连接于形成在布线板表面上的平板型端子,而且不使用通孔。利用这种构造,布线板的与端子连接的区域能够进一步减小。通过这种构造,设置在连接器处的多根连接线在垂直于布线板的方向上交替排布 (即,以交错的方式排布),因此,能够将多根连接线连接于平板型端子而不会过度拥挤。通过上述构造,设置在布线板中的突起型端子用作为大电流电路连接用的端子, 而连接于平板型端子的连接线用作为小电流电路连接用的端子。因此,能够在容易地相互区分大电流电路和小电流电路的情况下使电路布图形成在布线板中。通过上述构造,均热板和突起型端子设置在布线板内的同一层中,并且利用这种构造,能够在制造过程的同一步骤中形成该均热板和突起型端子,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所需的时间和劳力。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透视图。图2A、2B和2C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平面图、前视图(沿线A-A’截取的剖视图)和侧视图。图3是示出了形成本发明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中的金属板和突起型端子的步骤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中设置半固化片的处理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构造中形成电路布图的处理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了现有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透视图。图7A、7B和7C分别是现有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平面图、前视图(沿线 B-B'截取的剖视图)和侧视图。参考标记列表P 侧缘10布线板IOa端子连接区域10部件安装区域11金属板(均热板)12突起型端子13 通孔14电路布图(大电流电路连接用)15 焊盘16电路布图(小电流电路连接用)17连接器18 支架19 螺钉20电子部件21 通孔22连接线23,24 固定孔25金属板26 肋31半固化片IOla端子连接区域IOlb部件安装区域
102a、10 电路布图103a 至 103c 通孔10 至104c L形状端子105连接器106a 至 106c 通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透视图,而2A、2B和2C分别是该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平面图、前视图(沿线A-A’截取的剖视图)和侧视图。如附图中所示,该实施例的布线板10整体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该布线板10的 (附图中的)左端和右端的每一端都被切刻而形成凹部,并且被切刻的部分的内侧(边缘) (即,凹部的底部)形成为直线状的侧缘P。如图1所示,在布线板10的表面上安装各种电子部件20。如图2A所示,布线板10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分别用作为端子连接区域10a,并且该布线板10的中间区域用作为部件安装区域10b。每个端子连接区域IOa主要用作为与连接器连接电线相连接的区域,并且部件安装区域用作为上面安装各种电子部件20的区域。金属板(均热板)11设置在布线板10的内部层中(见图2B),而且矩形的多个突起型端子12设置在与金属板11相同的层中。更具体地,五个突起型端子12设置在每个端子连接区域IOa中(见图2A),并且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设置。该突起型端子12由与金属板 11相同的材料制成。每个突起型端子12的一部分从布线板的侧缘P向外伸出。通孔13穿过至少一个突起型端子12而形成(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通孔分别穿过相应的突起型端子12而形成)。各通孔13连接于形成在布线板10的表面上的大电流电路连接用的电路布图14。该电路布图14连接于设置在部件安装区域IOb处的用于大电流电路的电子部件。多个焊盘(平板型端子)15形成在每个端子连接区域IOa上,并且以大致相等的间隔沿侧缘P而设置。该焊盘15连接于小电流电路连接用的电路布图16。该电路布图16 连接于设置在部件安装区域IOb处的用于小电流电路的电子部件。长度方面与侧缘P的大致相等的连接器17装接于该侧缘P,并且布线板10经由该连接器17连接于线束(未示出)。如图2C所示,矩形的多个(图示的实施例中是五个)通孔21穿过连接器17的端壁而形成,并且多个(图示的实施例中是十二个)金属连接线22设置在连接器17处。如图2A所示,这些连接线22从连接器17的(附图中的)左端面向外伸出,并且如图2B所示,金属连接线22的末端部向下弯曲。连接线22如图2C所示以交错方式排布。S卩,连接线22在垂直于电线10的方向上交错(即,交替地排布)。连接线22的末端部连接于下述的相应的焊盘15。每个都具有固定孔23的一对支架18分别形成在连接器17的相对的侧面处。以设置在布线板10处的突起型端子12分别穿过形成在连接器17中的通孔21的方式,将连接器17装接于布线板10。此外,通过螺钉19将连接器17固定于布线板10,每个该螺钉19都穿过支架18中相应固定孔23以及贯通布线板10而形成的相应固定孔M。结果,能够将穿过各自通孔21而伸出到连接器17内部的突起型端子12用作为用于通过连接器17而连接于线束(未示出)的端子。突起型端子12经由各自的通孔13而连接于形成在布线板10的表面上的大电流电路连接的电路布图14。因此,能能够利用突起型端子12来进行与大电流电路的连接。连接线22的末端部以与焊盘接触的关系设置在相应的焊盘15上,并且通过焊接固定于该相应的焊盘15。因此,设置在连接器17处的连接线22用作为用于通过连接器17 与线束连接的端子。焊盘15连接于小电流电路连接的电路布图16,因此能够利用焊盘15 来进行与小电流电路的连接。接下来,将参考图3至图5来描述制造上述布线板的过程。首先,通过蚀刻或压力加工,将作为用于形成金属板11和突起型端子12的材料的金属板25加工或形成为如图3 所示的形状。更具体地,形成大致H形状的金属板(均热板)11以及设置在该金属板11的左右两侧的每一侧处的五个矩形的突起型端子12。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尽管突起型端子 12从金属板11被切离,但是根据所需的用途,可以如下所述使至少一个突起型端子12与金属板11 一体地连接。然后,如图4所示,将具有金属箔的半固化片31层压在金属板25的一侧(表面) 上,或者将该半固化片31分别层压在金属板25的两侧(表面)上。然后,热压该半固化片 31,从而形成布线板10的外形。此外,形成通孔13和固定孔M,而后通过冲压机、除根机或其它装置来切断从金属板11和突起型端子12延伸的肋26。然后,对半固化片31的表面施加掩膜以便形成电路布图,并且对该半固化片31的表面施加蚀刻,从而形成期望的电路。结果,形成了如图5所示的具有电路布图14和16、通孔13以及焊盘15的布线板10。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结构中,将连接器17连接于布线板 10,使得设置在布线板10的中间层中并且局部由此向外伸出的突起型端子21穿过形成在连接器17中的各自的通孔21。因此,不需要像现有的结构中那样的连接于布线板10的表面处的大电流电路连接电路布图的大电流电路连接线(对应于图7A和7B中所示的L形状端子10 )。因此,能够节约用于连接大电流电路连接线所需的空间,并且能够使端子连接区域IOa小。此外,使从连接器17的端面伸出的连接线22的末端部向下弯曲并且与焊盘15接触,并且通过焊接连接于该焊盘。因此,不需要使用如现有结构中的通孔(图7A和7B中的通孔103a至103c),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端子连接区域10a。因此,能够使部件安装区域IOb相对变大,并且能够在布线板10上安装更多数量的电子部件。此外,在待安装于布线板上的电子部件是相同部件的情况下,布线板10的整体能够形成为紧凑的设计,并且在要将布线板10容纳在电接线盒(未示出)中的情况下, 该电接线盒的整体能够形成为紧凑且低成本的设计。此外,安装在连接器17上的连接线22如图2C所示以交替的方式排布,因而即使当连接线22的数目增加时,连接线22的末端部也能够整齐地连接于相应的焊盘15而不会过度拥挤。此外,金属板11和突起型端子12设置在布线板10内的同一层中,并且如图3所示由同一金属板25形成。因此,能够在制造过程的同一步骤形成该金属板11和突起型端子12,从而,不需要形成突起型端子12的单独步骤,因此,能够减少制造过程所需的时间和劳力。此外,突起型端子12连接于大电流电路,同时焊盘15连接于小电流电路,并且利用这种构造,能够将大电流电子部件和小电流电子部件安装在布线板10上,而且能够容易地将这些电子部件安置在电路布图上。尽管已经参考图示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布线板的连接器连接构造,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而是能够由具有同样功能的适当构造来替代各个部分的构造。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突起型端子12与金属板11分离,并且该金属板11用于散热目的,而突起型端子12用作为大电流电路连接端子。然而,金属板11也可以连接于至少一个突起型端子12,使得能够将金属板11用作为电极。尽管已经针对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基于本发明的教导能够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改变和修改处于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范围和意图内。本申请基于2009年4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9-107727,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在使具有金属板的布线板形成为紧凑设计方面是极为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单元,包括布线板,该布线板具有正面以及大致垂直于该正面的侧面,并且包括均热板和第一端子;以及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通孔,该通孔用于使所述第一端子从此穿过,其中,所述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布线板的中间层中,并且从所述侧面向外伸出;并且其中,当所述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布线板时,所述第一端子穿过所述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具有平板状的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布线板的正面上;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用于连接到所述第二端子的电线;并且其中,当所述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布线板时,所述电线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和具有平板状的其它第二端子沿着所述侧面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正面上;并且其中,所述电线和用于连接到所述其它第二端子的其它电线沿着与所述通孔的穿过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上,并且当该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布线板时,所述电线和所述其它电线在垂直于该布线板的正面的方向上交错地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所述布线板具有大电流电路和小电流电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端子连接于该大电流电路,而用于连接到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于该小电流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所述均热板和所述第一端子二者都设置在所述布线板的中间层中。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单元,包括布线板(10)和连接器(17)。该布线板具有正面以及大致垂直于该正面的侧面,并且包括金属板(11)和第一端子(12)。连接器具有用于使第一端子从此穿过的通孔(21)。第一端子设置在布线板的中间层中并且从侧面向外伸出。当连接器连接于布线板时,第一端子穿过通孔。
文档编号H05K3/40GK102334389SQ20108000941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7日
发明者泽井守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