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梯曳引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需导向轮,节约成本且曳引包角大的电梯曳引系统。
背景技术:
曳引式电梯是靠曳引绳曳引作业,其直接曳引装置主要有曳引绳、曳引轮、导向轮等部件组成。曳引装置的布置及规格会直接影响曳引绳的受力情况、寿命以及轿厢运行的稳定性。目前曳引式电梯的曳引系统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对重、曳引绳、导向轮、主机曳引轮、轿厢、轿顶轮、绳头。曳引绳贯穿整个曳引系统,一端连接对重装置,然后绕过导向轮, 继续上行绕过曳引轮,然后垂直下行绕过轿顶轮,轿顶轮固定在轿厢顶部,最后上行通过绳头装置固定在主机底座。其中导向轮的作用是导向,调整轿厢和对重的间距,防止轿厢与对重相干涉。整个曳引系统靠曳引轮与曳引绳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而曳引包角的大小是影响曳引系统曳引能力的主要因素。而导向轮的存在,减小了曳引包角,影响曳引能力。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038796U,名称为4: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布置设计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结构包括侧导轮、对重轮、曳引轮、曳引绳、对重体、轿顶轮、轿厢,所述的侧导轮的数目为3个,其中1个位于对重轮之间,其中2个水平并排设置且位于轿顶轮之间;还包含导向轮,导向轮位于曳引轮和对重轮之间;曳引绳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轿顶轮、侧导轮至固定绳头;曳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导向轮、对重轮、侧导轮至固定绳头。该电梯的曳引布置结构就存在上述的缺点,需要有一个导向轮,导向轮位于曳引轮和对重轮之间,导向轮调整轿厢和对重的间距,但导向轮的存在减小了曳引包角,影响曳引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曳引电梯的曳引布置结构中调整轿厢和对重间距的导向轮减小了曳引包角,影响曳引能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无需导向轮、增大曳引包角、提高曳引系统曳引能力和降低了成本的电梯曳引系统。本发明另一个发明目的是解决了曳引绳头因折弯过多,导致曳引绳疲劳破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减小曳引绳折弯次数,增大曳引绳寿命的电梯曳引系统。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包括轿厢、对重、曳引绳、安装在顶板上的主机曳引轮和安装在轿厢上的轿顶轮,在顶板上设置绳头装置,所述曳引绳一端固定在绳头装置上,曳引绳另一端绕过轿顶轮和主机曳引轮后连接在对重上,所述绳头装置到经过轿顶轮中心的垂线的距离大于轿顶轮的半径, 使得轿顶轮位于绳头装置所在一侧的曳引绳与垂直方向间形成有第一夹角,主机曳引轮的中心到经过轿顶轮中心的垂线的距离大于轿定轮的半径和主机曳引轮的半径之和,使得轿顶轮位于主机曳引轮所在一侧的曳引绳与垂直方向间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绳头装置通过转动装置连接在顶板上。该轿顶轮位于主机曳引轮和绳头装置之间的下方;曳引绳从绳头装置处向下倾斜地延伸至轿顶轮处,绕过轿顶轮后向上倾斜地延伸至主机曳引轮处,绕在主机曳引轮上后下垂连接到对重上。轿顶轮两侧的曳引绳都与垂线形成有夹角。本-发明使得无需导向轮就可以保持对重和轿厢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安装导向轮的空间,使得机房布置更紧凑,同时也节省了生产成本。本发明还增大了主机曳引轮的曳引包角,提高了曳引能力。绳头装置通过转动装置连接在顶板上,绳头装置可以进行转动;在轿厢上下运行时, 连接在绳头装置和轿顶轮之间的曳引绳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发生变化,绳头装置围绕转动装置转动,确保了曳引绳与绳头装置保持平行或尽量小的夹角,减低了疲劳破坏的风险,提高了曳引绳寿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上设有通孔,绳头装置穿在通孔上,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通孔上部具有半球形的凹陷的转动座和固定在绳头装置上与转动座相配合的半球形转动块,转动块嵌在转动座的凹陷内。转动块可以在转动座内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绳头装置进行转动,确保在轿厢上下运行时,曳引绳与绳头装置保持平行或尽量小的夹角,减低了疲劳破坏的风险,提高了曳引绳寿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绳头装置包括穿置在通孔上的拉杆、连接在拉杆下端的椎套和卡置在锥套内的楔块,所述转动块固定在拉杆位于顶板上部的部分上,所述曳引绳穿入锥套内,绕过楔块后穿出锥套,穿出锥套的曳引绳部分与曳引绳本体通过绳夹相固定。 在曳引绳下拉时,曳引绳带动楔块向下移动,楔块卡在锥套下端开口上,同时紧紧的夹住了曳引绳,且曳引绳下拉力越大,曳引绳被夹的越紧。绳头装置使得曳引绳牢牢固定在其上, 绳头装置再连接在顶板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上设有通孔,绳头装置穿在通孔上,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板上部位于通孔两侧的转轴座和固定在绳头装置上的转轴,转轴穿在转轴座上。绳头装置绕转轴进行转动,确保在轿厢上下运行时,曳引绳与绳头装置保持平行或尽量小的夹角,减低了疲劳破坏的风险,提高了曳引绳寿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绳头装置包括穿置在通孔上的拉杆、连接在拉杆下端的椎套和卡置在锥套内的楔块,所述转轴设置在拉杆位于顶板上部的部分上,所述曳引绳穿入锥套内,绕过楔块后穿出锥套,穿出锥套的曳引绳部分与曳引绳本体通过绳夹相固定。绳头装置绕转轴进行转动,确保在轿厢上下运行时,曳引绳与绳头装置保持平行或尽量小的夹角,减低了疲劳破坏的风险,提高了曳引绳寿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第一夹角比第二夹角小(Γ3度。 这样尽可能减小曳引绳在与绳头装置连接处折弯,减低了疲劳破坏的风险,提高了曳引绳
寿命O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孔为圆柱形通孔,通孔的直径要大于拉杆的直径。使得通孔具有空间让拉杆进行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孔为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的锥形孔,通孔上端开口直径要大于拉杆的直径。使得通孔具有空间让拉杆进行转动,且锥形孔使得拉杆转动角度更大。因此,本发明具优点是1.无需采用导向轮,节约了导向轮安装时间,节约了成本;2.增大了曳引绳与曳引轮间的包角,提高了曳引系统曳引能力;优化了绳头的结构,采用转动装置与绳头装置连接,减小了曳引绳疲劳破坏。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附图2是本发明中转动装置、顶板、绳头装置和曳引绳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中转动装置、顶板、绳头装置和曳引绳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中转动装置、顶板、绳头装置和曳引绳的第三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中绳头装置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附图6是现有的曳引式电梯的一种曳引结构。1-轿厢2-对重3-曳引绳4-主机曳引轮5-顶板6_轿顶轮7_绳头装置8-第二夹角9-第一夹角10-拉杆11-转动块12-转动座13-通孔14-锥套 15-绳夹 16-转轴座 17-转轴 18-楔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有电梯轿厢1、对重2、主机曳引轮4、轿顶轮6、曳引绳3和绳头装置7。该主机曳引轮和绳头装置都安装在电梯井道上部的顶板5 上,轿顶轮具有一个,安装在轿厢顶部中间。主机曳引轮4、轿顶轮6和绳头装置7它们之间的布置结构关系为主机曳引轮中心到经过轿顶轮中心的垂线的距离要大于主机曳引轮和轿顶轮的半径之和,绳头装置到经过轿顶轮中心的垂线的距离要大于轿顶轮的半径。曳引绳3—端固定在绳头装置上,然后下行绕过轿顶轮6,绕过轿厢顶轮后上行绕在主机曳引轮4上,绕过主机曳引轮后垂直下行连接到对重2上。由于上述的结构,则曳引绳由绳头装置到轿顶轮的该段为倾斜状,即该段曳引绳与垂线形成有夹角,记为第一夹角9 ;曳引绳由轿顶轮到主机曳引轮的该段也为倾斜状,即该段曳引绳与垂线也形成有夹角,记为第二夹角8。且在安装时,为了尽可能减小曳引绳绳头处折弯,则设计将第一夹角略小于第二夹角。 这样形成的曳引系统,不仅省去了导向轮,同时还增大了曳引包角。如图2和图5所示,该绳头装置7包括锥套14、固定在锥套上端的拉杆10和卡置在锥套内的楔块18。绳头装置安装在顶部板上,先要在顶板上开设一个通孔13,该通孔为圆柱形通孔,拉杆由顶部下部伸入到通孔内,并从通孔里穿出,通孔的直径大于拉杆的直径。上面所讲的绳头装置到经过轿顶轮中心的垂线的距离具体的为该通孔到经过轿顶轮中心的垂线的距离。该锥套中部大下端开口小的结构,该楔块为与锥套内部形状一样但体积略小的结构,在楔块与锥套内壁之间形成有空隙,空隙可供一根曳引绳通过。曳引绳从锥套下端开口进入,绕过楔块后再由锥套开口出来,该进入部分曳引绳与出来部分曳引绳相并排,然后通过绳夹15将这两部分曳引绳相固定。如图2所示,绳头装置7通过转动装置连接在顶板5上,该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拉杆10上的转动块,转动块下部为半球形,在通孔上设置有中间具有半球形凹陷的转动座, 转动座中间开有孔与通孔相通,转动块下部与转动座的凹陷相配合。这样在电梯轿厢上下行时,曳引绳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如图中所示的第一夹角9角度发生变化,此时由于绳头装置可以围绕转动装置而转动,确保了曳引绳与绳头装置的拉杆尽量保持平行或尽量小的夹角,降低了曳引绳疲劳破坏风险,提高了曳引绳寿命。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给出了转动装置的另一种结构。该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拉杆 10上的转轴17,转轴垂直拉杆,在通孔13上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转轴座,转轴连接在转轴座上,使得绳头装置可以绕转轴进行转动。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一致。实施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给出了通孔13的另一种结构,该通孔设计成上部开口小下部开口大的锥形孔,这样使得绳头装置的拉杆10摆动角度更大。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结构
相一致。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轿厢、对重、绳头装置、转动装置、第一夹角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包括轿厢、对重、曳引绳、安装在顶板上的主机曳引轮和安装在轿厢上的轿顶轮,在顶板上设置绳头装置,所述曳引绳一端固定在绳头装置上,曳引绳另一端绕过轿顶轮和主机曳引轮后连接在对重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头装置(7)到经过轿顶轮(6)中心的垂线的距离大于轿顶轮的半径,使得轿顶轮位于绳头装置所在一侧的曳引绳与垂直方向间形成有第一夹角(9),主机曳引轮的中心到经过轿顶轮(6)中心的垂线的距离大于轿定轮的半径和主机曳引轮的半径之和,使得轿顶轮位于主机曳引轮所在一侧的曳引绳与垂直方向间形成有第二夹角(8),所述绳头装置(7)通过转动装置连接在顶板(5)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顶板(5)上设有通孔(13), 绳头装置穿在通孔上,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通孔上部具有半球形的凹陷的转动座(12) 和固定在绳头装置(7)上与转动座相配合的半球形转动块(11),转动块嵌在转动座的凹陷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绳头装置(7)包括穿置在通孔(13)上的拉杆(10)、连接在拉杆下端的椎套(14)和卡置在锥套内的楔块(18),所述转动块(11)固定在拉杆位于顶板上部的部分上,所述曳引绳(3)穿入锥套内,绕过楔块后穿出锥套,穿出锥套的曳引绳部分与曳引绳本体通过绳夹(15)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顶板(5)上设有通孔(13), 绳头装置穿在通孔上,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板上部位于通孔(13)两侧的转轴座 (16)和固定在绳头装置(7)上的转轴(17),转轴穿在转轴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绳头装置(7)包括穿置在通孔(13)上的拉杆(10)、连接在拉杆下端的椎套(14)和卡置在锥套内的楔块(18),所述转轴(17)设置在拉杆位于顶板上部的部分上,所述曳引绳(3)穿入锥套内,绕过楔块后穿出锥套,穿出锥套的曳引绳部分与曳引绳本体通过绳夹(15)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夹角(9) 小于第二夹角(8)。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通孔(13)为圆柱形通孔,通孔的直径要大于拉杆(10)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通孔(13)为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的锥形孔,通孔上端开口直径要大于拉杆(10)的直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曳引系统。解决现有曳引电梯中由于导向轮减小了曳引包角,以及曳引绳头因折弯过多,导致曳引绳疲劳破坏的问题。电梯曳引系统包括轿厢、对重、曳引绳、主机曳引轮和轿顶轮,在顶板上设置绳头装置,曳引绳一端固定在绳头装置上,曳引绳另一端绕过轿顶轮和主机曳引轮后连接在对重上,绳头装置到经过轿顶轮中心的垂线的距离大于轿顶轮的半径,主机曳引轮的中心到经过轿顶轮中心的垂线的距离大于轿定轮的半径和主机曳引轮的半径之和,绳头装置通过转动装置连接在顶板上。本发明具优点是无需采用导向轮,节约了成本;增大了曳引绳与曳引轮间的包角,提高了曳引系统曳引能力;优化了绳头的结构,减小了曳引绳疲劳破坏。
文档编号B66B7/06GK102556810SQ2011104594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建伟, 彭振兴, 林天明, 欧宇航 申请人: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