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4138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饮水机、热水器中使用的液体加热器,较常使用的是单面加热法加热液体, 其具体结构为液体在铜管或铁管构成的水流通路中流动,将电热丝设置于一平面内,构成一个电热板,再将该电热板与待加热的水流通路贴合,以此加热水流通路中的液体。但是,上述液体加热器具有以下缺点电热板产生的热量只能对铜管或铁管的一侧进行加热,热量无法全面有效的透过铜管或铁管的管壁传导至管内液体,导致热效率较低、加热水的时间较长、以及耗电量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可以解决现有液体加热器热效率低、加热水的时间长、以及耗电量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管体、电热层和导电组件;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入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所述电热层包覆于所述管体的外壁;所述导电组件包含正、负接线端子,所述正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电热层的一端,所述负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电热层的另一端;所述管体为玻璃管或陶瓷管。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器中,所述管体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主管;连接于相邻两个主管之间的连接套管。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器中,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入水端的导流叶片。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器中,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内壁的螺旋导流部。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器中,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管体的入水端连接的泵浦。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器中,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入水端与所述泵浦直接的入水阀、以及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出水端的出水阀。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器中,进一步包括分别与所述泵浦、入水阀、出水阀、正接线端子和负接线端子连接的控制器。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器中,所述电热层由铬铝铜合金构成。由于可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液体加热器中,电热层包覆于管体的外壁,可以实现对管体的360°加热,与现有的液体加热器相比,可以提高电热器的热效率,进而缩短加热水的时间并降低电耗,而且管体采用玻璃管或陶瓷管,由于玻璃和陶瓷本身具有绝缘特性, 所以无需在管体和电热层之间设置绝缘层,使得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液体加热器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电热层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导至与其接触的管体上,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液体加热器的局部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局部断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局部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可以解决现有液体加热器热效率低、加热水的时间长、以及耗电量大的问题。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液体加热器的局部断面示意图。该液体加热器包括管体1、电热层2和导电组件(图中未标示)。其中,管体1包括入水端11和出水端12。电热层2包覆于管体1的外壁。在电热层2的一端设置有正接线端子31,在电热层2的另一端设置有负接线端子32,正接线端子 31和负接线端子32构成导电组件。液体从管体1的入水端11流入,并沿管体1形成的通路流动,之后从管体1的出水端12流出。液体在管体1内部流动的过程中,在正接线端子31和负接线端子32之间接入电源,由于正接线端子31和负接线端子32均与电热层2接触,此时电热层2通电发热, 电热层2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管体1,对管体1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在实施中,电热层2可以在管体1上分段设置(即如图1中所示),也可以对管体 1的全部外壁进行包覆。可以明确的是,管体1被电热层2包覆的面积越大,则液体的受热面积越大,在液体通路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加热后液体的温度也越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液体加热器中,电热层2包覆于管体1的外壁,可以实现对管体的360°加热,与现有的液体加热器相比,可以提高电热器的热效率,进而缩短加热水的时间并降低电耗,而且管体1采用玻璃管或陶瓷管,由于玻璃和陶瓷本身具有绝缘特性,所以无需在管体1和电热层2之间设置绝缘层,使得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液体加热器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电热层2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导至与其接触的管体1上,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实施中,管体1可以由多个主管13和连接套管14组成。多个主管13之间为平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主管13之间连接有连接套管14,多个主管13和连接套管14形成蛇行通路。在实施中,连接套管14可采用弧形结构,其目的是便于水流的流动。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局部断面示意图。在管体1的入水端11处设置有导流叶片15,增设导流叶片15之后,可以增加液体在管体11中的漩滑性和水流扰动性,避免出现液体外部(即靠近管路1内壁)温度高、液体中心温度低的问题,使得液体在管路1内部流动过程中受热更加均勻。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局部断面示意图。在管体1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导流部16,增设螺旋导流部16的目的是增加液体在管体11中的漩滑性和水流扰动性,以此避免出现液体外部(即靠近管路1内壁)温度高、液体中心温度低的问题,使得液体在管路1内部流动过程中受热更加均勻。在实施中,螺旋导流部16可以是设置于管体1内壁的呈螺旋状的突起,也可以是设置于管体1内壁的呈螺旋状的凹槽。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液体加热器包括管体1、电热层2、导电组件(图中未标示)、泵浦4、入水阀5 和出水阀6。其中,管体1包括入水端11和出水端12。电热层2包覆于管体1的外壁。在电热层2的一端设置有正接线端子31,在电热层2的另一端设置有负接线端子32,正接线端子 31和负接线端子32构成导电组件。泵浦4与管体1的入水端11连接,入水阀5连接于泵浦4和入水端1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出水阀6连接于管体1的出水端12。通过增设泵浦4,可以将液体加压之后送入管体1中。通过调节入水阀5和出水阀 6,可以控制液体在管体1中的流速。在实施中,可以进一步设置分别与泵浦4、入水阀5、出水阀6、正接线端子331和负接线端子32连接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可以远程控制泵浦4、入水阀5和出水阀6的开关时间,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电源的通断实现对加热时间的控制。在实施中,电热层2可以铬铝铜合金构成。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电热层和导电组件;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入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所述电热层包覆于所述管体的外壁;所述导电组件包含正、负接线端子,所述正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电热层的一端,所述负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电热层的另一端;所述管体为玻璃管或陶瓷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主管;连接于相邻两个主管之间的连接套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入水端的导流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内壁的螺旋导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管体的入水端连接的泵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入水端与所述泵浦直接的入水阀、以及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出水端的出水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分别与所述泵浦、入水阀、出水阀、正接线端子和负接线端子连接的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层由铬铝铜合金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管体、电热层和导电组件;管体的一端为入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电热层包覆于管体的外壁;导电组件包含正、负接线端子,正接线端子设置于电热层的一端,负接线端子设置于电热层的另一端;管体为玻璃管或陶瓷管。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液体加热器,电热层包覆于管体的外壁,可以实现对管体的360°加热,提高了电热器的热效率,进而缩短加热水的时间并降低电耗,而且管体采用玻璃管或陶瓷管,由于玻璃和陶瓷本身具有绝缘特性,所以无需在管体和电热层之间设置绝缘层,使得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液体加热器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电热层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导至与其接触的管体上,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文档编号H05B3/42GK201937857SQ20112001354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7日
发明者吴敏坤 申请人:王双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