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有关于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尤指一种通过可变电阻与定电流调节器,让流经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皆相等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说明驱动电路100驱动发光二极管并联组110的示意图。驱动电路100包含一电能供应单元102、一调光单元104及一回授电阻106。电能供应单元102为用以接收一电压VIN、提供发光二极管并联组110—直流电压VO和一驱动电流 ILED0调光单元104为用以调整电能供应单元102内的一开关1022的导通比,以稳定发光二极管并联组110的第二端的回授电压VFB,进而提供发光二极管并联组110的驱动电流 ILED0回授电阻106为用以根据回授电压VFB,产生驱动电流ILED。如图1所示,驱动电流ILED等于流经发光二极管1102的电流11与流经发光二极管1104的电流12的总和。但因为发光二极管1102中的每颗发光二极管的电气条件与发光二极管1104中的每颗发光二极管的电气条件有所差异,所以电流Il与电流12之间也有些许差异。因此,驱动电路100无法确保发光二极管并联组110中电流Il与电流12之间的平衡性,所以发光二极管1102与发光二极管1104之间会有亮度不均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所述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包括一电能供应单元,具有一输入端,用以接收一电压,及一输出端,用以耦接于至少
二串发光二极管的每一第一端,以提供一直流电压;—电流平衡单元,用以耦接于所述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二第二端,所述电流平衡单元具有一电流输出端,用以输出一驱动电流,所述电流平衡单元包括一可变电阻,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所述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可变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电流输出端;及至少一定电流调节器,每一定电流调节器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所述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定电流调节器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电流输出端,所述定电流调节器为用以根据一适当偏压,产生一定电流,所述可变电阻为用以提供所述适当偏压;及一调光单元,耦接于所述电流输出端,用以调整所述电能供应单元内的一开关的导通比,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流。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所述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包括一电能供应单元,具有一输入端,用以接收一电压,及一输出端,用以耦接于至少
二组发光二极管的每一第一端,以提供一直流电压,每一组发光二极管包含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至少二电流平衡单元,每一电流平衡单元为用以耦接于相对应的一组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二第二端,所述电流平衡单元具有一电流输出端,用以输出该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所述电流平衡单元包括一可变电阻,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所述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可变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电流输出端;及至少一定电流调节器,每一定电流调节器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所述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定电流调节器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电流输出端,所述定电流调节器为用以根据一适当偏压,产生一定电流,所述可变电阻为用以提供所述适当偏压;至少二电流源,每一电流源耦接于所述至少二电流平衡单元中的一电流平衡单元的电流输出端,用以提供一驱动电流;及一调光单元,用以调整所述电能供应单元内的一开关的导通比,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流。所述驱动电流为一脉冲宽度调变电流。所述开关为一金氧半晶体管。 所述电压为一直流电压或一交流电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为利用一电流平衡单元中的一可变电阻以及至少一定电流调节器,使得流经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皆相等。因为流经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皆相等,所以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比现有技术均勻。因为每一电流平衡单元只有一电流输出端,所以可减少现有技术电流平衡单元的接脚数目。另外,因为每一串发光二极管为并联,所以可降低输出电压应力(相对于串联的发光二极管设计)、增加系统设计弹性、电路架构简单及设计容易。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驱动电路驱动发光二极管并联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200的示意图。驱动电路200包括一电能供应单元202、一电流平衡单元204及一调光单元206。 电能供应单元202具有一输入端,用以接收一电压VIN,及一输出端,用以耦接于N串发光二极管2081-208N的每一第一端,以提供一直流电压V0,其中N彡2,N为正整数,且电压VIN 为一直流电压或一交流电压;电流平衡单元204用以耦接于N串发光二极管2081-208N的 N个第二端,且电流平衡单元204具有一电流输出端,用以输出一驱动电流ILED,其中驱动电流ILED为一脉冲宽度调变电流,且N串发光二极管2081-208N中的每一串发光二极管包括至少一颗发光二极管。电流平衡单元204包括一可变电阻2042及N-I个定电流调节器 20441-2044N-1。可变电阻2042的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N串发光二极管2081-208N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2081的第二端,及可变电阻2042的第二端,耦接于电流平衡单元204的电流输出端;N-I个定电流调节器20441-2044N-1中的每一定电流调节器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N串发光二极管2081-208N中相对应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一第二端,耦接于电流平衡单元204的电流输出端,其中每一定电流调节器用以根据一适当偏压VBIAS,产 ILED
生一定电流^^,而可变电阻2042用以提供适当偏压VBIAS。调光单元206为耦接于电流
平衡单元204的电流输出端,用以调整电能供应单元202内的一开关2022的导通比(duty cycle),以控制驱动电流ILED的大小,其中开关2022为一金氧半晶体管。设定电阻RFB为根据电流平衡单元204的电流输出端的电压,产生驱动电流ILED。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流平衡单元2042包括设定电阻RFB。N-I个定电流调节器20441-2044N-1中的每一定电流调节器为根据可变电阻2042
提供的适当偏压VBIAS,产生定电流@f。因此,流经N串发光二极管2081-208N中的每一
N
串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皆为,。
N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300 的示意图。驱动电路300包括一电能供应单元302、K个电流平衡单元3041-304K、一调光单元306及K个电流源3081-308K,其中K个电流源3081-308K设于一电流槽内。电能供应单元302具有一输入端,用以接收一电压VIN,及一输出端,用以耦接于K组发光二极管 3101-310K的第一端,以提供一直流电压V0,其中每一组发光二极管包含J串发光二极管, K彡2,J彡2,K、J为正整数,电压VIN为一直流电压或一交流电压,且J串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一串发光二极管包含至少一颗发光二极管;K个电流平衡单元3041-304K中的每一电流平衡单元用以耦接于相对应的一组发光二极管的J串发光二极管的J个第二端。每一电流平衡单元具有一电流输出端,用以输出相对应的一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ILED,其中驱动电流ILED为一脉冲宽度调变电流。另外,电流平衡单元304L包含一可变电阻304L2及 J-I个定电流调节器304L41-304L4J-1,其中1彡L彡K。可变电阻304L2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相对应的一组发光二极管310L的J串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310L1的第二端,及可变电阻304L2的第二端,耦接于电流平衡单元304L的电流输出端J-I个定电流调节器304L41-304L4J-1中的每一定电流调节器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J串发光二极管中相对应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每一定电流调节器的第二端,耦接于电流平衡单元304L的电流输出端,其中每一定电流调节器为用以根据一适当偏压VBIAS,产生一
定电流〖Ρ,而可变电阻304L2为用以提供适当偏压VBIAS。以L= 1举例来说,电流平
衡单元3041包含一可变电阻30412及J-I个定电流调节器304141-30414J-1。可变电阻 30412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相对应的一组发光二极管3101的J串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31011的第二端,及可变电阻30412的第二端,耦接于电流平衡单元3041的电流输出端J-I个定电流调节器304141-30414J-1中的每一定电流调节器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J串发光二极管31012-3101J-1中相对应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每一定电流调节器的第二端,耦接于电流平衡单元3041的电流输出端,其中每一定电流调节器
为用以根据一适当偏压VBIAS,产生一定电流〖Ρ,而可变电阻30412为用以提供适当偏
压VBIAS。K个电流源3081-308K中的每一电流源为耦接于K个电流平衡单元3041-304K中的一电流平衡单元的电流输出端,用以提供驱动电流ILED。例如,电流源3081为耦接于电流平衡单元3041的电流输出端,用以提供驱动电流ILED。调光单元306为用以调整电能供应单元302内的一开关3022的导通比,以控制流经每一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ILED的大小,其中开关3022为一金氧半晶体管。K组发光二极管3101-310K的每一组发光二极管中的J-I个定电流调节器中的每一定电流调节器为根据相对应的可变电阻提供的适当偏压VBIAS,产生定电流〖Ρ。因此,
流经每一组发光二极管中J串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皆为?。例如, 第一组发光二极管3101中的J-I个定电流调节器304141-30414J-1中的每一定电流调节器为根据相对应的可变电阻30412提供的适当偏压VBIAS,产生定电流〖Ρ。因此,流经第
一组发光二极管3101中的J串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皆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为利用电流平衡单元中的可变电阻以及定电流调节器,使得流经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皆相等。因为流经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皆相等,所以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比现有技术均勻。因为每一电流平衡单元只有一电流输出端,所以可减少现有技术电流平衡单元的接脚数目。另外,因为每一串发光二极管为并联,所以可降低输出电压应力(相对于串联的发光二极管设计)、增加系统设计弹性、电路架构简单及设计容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包括一电能供应单元,具有一输入端,用以接收一电压,及一输出端,用以耦接于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的每一第一端,以提供一直流电压;一电流平衡单元,用以耦接于所述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二第二端,所述电流平衡单元具有一电流输出端,用以输出一驱动电流,所述电流平衡单元包括一可变电阻,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所述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可变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电流输出端;及至少一定电流调节器,每一定电流调节器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所述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定电流调节器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电流输出端,所述定电流调节器为用以根据一适当偏压,产生一定电流,所述可变电阻为用以提供所述适当偏压;及一调光单元,耦接于所述电流输出端,用以调整所述电能供应单元内的一开关的导通比,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平衡单元还包括一设定电阻,所述设定电阻为根据所述电流输出端的电压,产生所述驱动电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流为一脉冲宽度调变电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一金氧半晶体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为一直流电压或一交流电压。
6.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包括一电能供应单元,具有一输入端,用以接收一电压,及一输出端,用以耦接于至少二组发光二极管的每一第一端,以提供一直流电压,每一组发光二极管包含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至少二电流平衡单元,每一电流平衡单元为用以耦接于相对应的一组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二第二端,所述电流平衡单元具有一电流输出端,用以输出该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所述电流平衡单元包括一可变电阻,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所述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可变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电流输出端;及至少一定电流调节器,每一定电流调节器具有一第一端,用以耦接于所述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及定电流调节器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电流输出端,所述定电流调节器为用以根据一适当偏压,产生一定电流,所述可变电阻为用以提供所述适当偏压;至少二电流源,每一电流源耦接于所述至少二电流平衡单元中的一电流平衡单元的电流输出端,用以提供一驱动电流;及一调光单元,用以调整所述电能供应单元内的一开关的导通比,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流为一脉冲宽度调变电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一金氧半晶体管。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为一直流电压或一交流电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流平衡的驱动电路,包含一电能供应单元、一电流平衡单元及一调光单元。该电能供应单元为用以耦接于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以提供一直流电压。该电流平衡单元为用以耦接于该至少二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二第二端及输出一驱动电流。该电流平衡单元包含一可变电阻及至少一定电流调节器。该可变电阻为用以提供一适当偏压及该定电流调节器为用以根据该适当偏压,产生一定电流。该调光单元为用以调整该电能供应单元内的一开关的导通比,以控制该驱动电流。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流平衡单元中的可变电阻以及定电流调节器,使得流经每一串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皆相等。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2059628SQ20112011759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
发明者张书文, 林明璋, 陈建仰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