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435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工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布是用于电子工业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总称。对于日益兴盛的电子行业来将,电子布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人们密切关注。玻璃纤维布生产过程中,在验布机上连接时为保证连接强度,需要对连接处进行加热,以保证连接的紧固。请参考图1,目前,验布机上的加热器一般采用薄不锈钢的发热板13,其加热方式是电阻丝11通过电加热,产生较高的热量,然后通过圈内的云母绝缘层12将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薄不锈钢的发热板13,最终传递到加热槽中对玻璃纤维布进行加热。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对上述发热板13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测量装置,在发热板13和加热槽的贴合不紧时,易造成电阻丝11过热使得云母绝缘层12击穿的情况出现,云母绝缘层12击穿后引起电阻丝 11短路,使得发热板13损坏报废,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不锈钢的发热板13的厚度较薄,只有3. 3mm,使得与发热板13的侧壁接触的加热槽不易将上述发热板13压紧,同时发热板13在受热后易滑动,从而造成接线端14与验布机上的金属接触而造成短路,同样会导致发热板13损坏,进而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如何避免发热板短路,以降低发热板的损坏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装置,避免发热板短路,以降低发热板的损坏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板和与所述发热板的侧边接触的加热槽,所述发热板包括加热丝和包裹在所述加热丝外侧的铸招外壳,且所述发热板的厚度为15mm-25mm。优选地,上述的加热装置中,所述发热板的厚度为20mm。优选地,上述的加热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丝与所述铸铝外壳之间的氧
化镁绝缘层。优选地,上述的加热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铸铝外壳上,用于监测所述发热板温度的测温装置。优选地,上述的加热装置中,所述测温装置为测温热电偶。优选地,上述的加热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铸铝外壳上,用于连接所述铸铝外壳与所述加热槽的固定孔。优选地,上述的加热装置中,所述固定孔的个数为两个,且均匀布置在所述铸铝外壳的一侧。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板和与发热板的侧边接触的加热槽,其中,该发热板包括加热丝和包裹在加热丝外侧的铸铝外壳,且发热板的厚度为15mm-25mm。通过将发热板设置为铸铝外壳的发热板,可将发热板的厚度设置为15mm-25mm厚度范围内。由于发热板的厚度增加,使得发热板产生的热量可以较快的传递到加热槽内,防止因温度过高发热板击穿导致的短路问题,同时发热板的厚度增加使得加热槽与发热板的接触更稳定,发热板不易发生滑动,从而避免了由于滑动导致的发热板的接线端与其他金属接触产生的短路问题。

图I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核心是提供一种加热装置,避免发热板短路,以降低发热板的损坏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板23和与该发热板23的侧边接触的加热槽32,其中,发热板23包括加热丝21和包裹在加热丝21外侧的铸铝外壳,且该发热板23的厚度为15mm-25mm。通过将发热板23设置为铸铝外壳的发热板23,可将发热板23的厚度设置为15mm-25mm厚度范围内。由于发热板23的厚度增加,使发热板23产生的热量可以较快的传递到加热槽32内,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发热板23击穿导致的短路问题。同时发热板23的厚度增加使得加热槽32与发热板23的接触更稳定,发热板23不易发生滑动,从而避免了由于滑动导致的发热板23的接线端与其他金属接触产生的短路问题。优选实施例中,将发热板23的厚度设置为20mm,此厚度的发热板23可以很好的保证热传导的过程,而且不易被局部受到的高温击穿,同时做到了尽量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实际中需要在加热丝21和铸铝外壳之间设置绝缘层,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将该绝缘层设置为云母绝缘层,但是云母绝缘材料的耐高温的温度为600度,实际应用中发热板23可能会达到600度以上,为了防止发热板23受到高温而击穿报废,将绝缘层设置为氧化镁绝缘层。由于氧化镁绝缘材料的耐高温度为1000度左右,同时氧化镁绝缘材料的热传递较云母绝缘材料的热传递快,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绝缘层设置为氧化镁绝缘层,有效提高了发热板23的耐高温的程度。为了更好的监测发热板23的温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铸铝外壳上的用于监测发热板23温度的测温装置22。通过测温装置22的监测,便于操作者随时了解加热槽32与发热板23之间的接触问题,以防止因发热板23与加热槽32接触不良,而一直对发热板23加热而带来的发热板23击穿损坏的现象。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测温装置22为测温热电偶,当热电偶温度不同时,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热电偶的工作端与参与端存有温差时,显示仪表将会指示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所对应的温度值,操作者根据显示仪表指示的温度值,进行相应的操作。本实施例中在发热板23上设置了放置热电偶的热电偶K型孔。为了防止发热板23与加热槽32发生相对滑动,在铸铝外壳上开设了用于通过螺栓连接该铸铝外壳与加热槽32的固定孔25。在安装时,将发热板23与加热槽32通过螺栓固定,即使发热板23没有被加热槽32压紧也不会发生相对滑动,有效避免了发热板23上的接线端24因发热板23的滑动而与其他金属接触造成的短路现象。优选的实施例中,将固定孔25的个数设置为两个,且均匀布置在铸铝外壳的一端。在安装时,为了避免发热板23产生的热量直接散发到外界,在发热板23的上层增加隔热层31,以保证发热板23处在一个隔热的空间内,使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传递到加热槽3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板(23)和与所述发热板(23)的侧边接触的加热槽(3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23 )包括加热丝(21)和包裹在所述加热丝(21)外侧的铸铝外壳,且所述发热板(23)的厚度为15mm-25mm。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23)的厚度为20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丝(21)与所述铸铝外壳之间的氧化镁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铸铝外壳上,用于监测所述发热板(23 )温度的测温装置(22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装置(22)为测温热电偶。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铸铝外壳上,用于连接所述铸铝外壳与所述加热槽(32 )的固定孔(25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5)的个数为两个,且均勻布置在所述铸招外壳的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板和与发热板的侧边接触的加热槽,其中,发热板包括加热丝和包裹在加热丝外侧的铸铝外壳,且发热板的厚度为15mm-25mm。由于发热板的厚度增加,使发热板产生的热量可以较快的传递到加热槽内,防止因温度过高发热板击穿导致的短路问题,同时发热板的厚度增加使得加热槽与发热板的接触更稳定,发热板不易发生滑动,从而避免了由于滑动导致的发热板与其他金属接触产生的短路问题。
文档编号H05B3/28GK202617383SQ20122022613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袁明强 申请人:重庆天勤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