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870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具有远端散热效果并增加散热范围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产业快速的进步,电子装置的功能也愈来愈强大,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晶片组或显示单元的电子元件运算速度也随着增长,造成电子元件单位时间所产生的热量就会相对提高;因此,若电子元件所散发出的热量无法及时散热,就会影响电子装置整体的运作,或导致电子元件的损毁。一般业界采用的电子元件散热 装置大部分通过如风扇、散热器或是热管等散热元件进行散热,并借由散热器接触热源,再通过热管将热传导至远端散热,或由风扇强制引导气流对该散热器强制散热,针对空间较狭窄或面积较大的热源则选择以均温板作为导热元件作为传导热源的使用。传统均温板是通过以两片板材对应盖合所制成,该板材的相对应侧设置有沟槽及毛细结构(如Mesh、烧结体)的中任一或其任一的相加总,将所述板材对应盖合形成一密闭腔室,该密闭腔室呈真空状态并其内部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而为了增加毛细极限,利用铜柱coating烧结、烧结柱、发泡柱等毛细结构用以支撑作为回流道,当前述均温板内的工作流体由蒸发区受热产生蒸发,工作流体由液态转换为汽态,汽态的工作流体至均温板的冷凝区后由汽态冷凝转换为液态,再通过铜柱回流至蒸发区继续循环作用,汽态的工作流体在该冷凝区冷凝成液态小水珠状后,因重力或毛细作用的关系使得工作流体可回流至蒸发区,以有效达到均温散热效果。但由于传统均温板其散热特性仅为与该均温板贴附的电子元件或其电子元件周围的热量进行均温散热作用,而无法将电子元件的热量传导至远端进行散热,使得其散热范围较窄。以上所述,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1.无法有远端散热效果;2.散热范围窄;3.散热速度较差。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远端散热效果的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散热范围的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散热速度的散热装置。[001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及一工作流体,该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相对该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二板体对应盖合并共同界定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壁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并向相反该第一本体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相对应连通,该第二腔室内壁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所述工作流体填充于所述第一、二腔室内。通过本实用新型此结构的设计,借由前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腔室相对应连通的结构,当该第一本体受热时,液态的工作流体会受热而蒸发为汽态工作流体,接着,部分该第一腔室内的汽态工作流体由于第一、二腔室的连通结构,会朝向该第二本体的第二腔室流动,以借此汽态工作流体于第一、二腔室内做循环流动的作用,进以达到具有远端散热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将散热范围扩大且可提升散热速度的效果。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相对该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二板体对应盖合并共同界定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壁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本体,其一端连接该第一本体,另一端向相反该第一本体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相对应连通,该第二腔室内壁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其填充于所述第一、二腔室内。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本体还具有一上管面及一下管面,并该上、下管面共同界定所述第二腔室。优选的是 ,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还具有一开口端,其对应连接所述第一、二板体。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本体还具有一孔口与所述开口端对应接合。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为烧结粉末体及网格体及纤维体及发泡材及多孔隙材其中任一。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为烧结粉末体及网格体及纤维体及沟槽其中任一。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本体还具有至少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为铜柱及烧结粉末柱体及环状柱体其中任一,该支撑结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二板体。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本体还具有至少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为铜柱及烧结粉末柱体及环状柱体其中任一。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本体为一热板。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第二本体为一热管。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B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0033]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第一本体I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11第一腔室101第一毛细结构102孔口103第二本体2上管面21下管面22第二腔室211第二毛细结构212开口端213工作流体3支撑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1A、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及剖视图,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本体1、一第二本体2及一工作流体3,该第一本体I具有一第一板体10及一相对该第一板体10的第二板体11,所述第一、二板体10、11对应盖合并共同界定一第一腔室101,该第一腔室101内壁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102,所述第一毛细结构102可为烧结粉末体及网格体及纤维体及发泡材及多孔隙材其中任一,而所述第一本体I还具有一孔口 103 ;前述第二本体2与该第一本体I相连接,并向相反该第一本体I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本体2具有一第二腔室211与所述第一腔室101相对应连通,该第二腔室211内壁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212,该第二毛细结构212为烧结粉末体及网格体及纤维体及沟槽其中任一,所述第二本体2的一端还具有一开口端213 (另一端则为封闭端(图中未示出)远离第一本体I而设置),其对应连接前述的第一、二板体10、11,并该开口端213伸入第一本体I腔室101内且与所述孔口 103对应接合;前述的工作流体3,其填充于所述第一本体I的第一腔室101及第二本体2的第二腔室211内。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I以一热板作为说明,所述第二本体2以一热管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故通过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设计,利用所述第一本体I的孔口 103与所述第二本体2的开口端2 13对应接合,使得第一本体I的第一腔室101与所述第二本体2的第二腔室211相对应连通,当该第一本体I受热时,液态的工作流体3会因受热而蒸发为汽态工作流体3,接着,部分的第一腔室101内的汽态工作流体3由于第一、二腔室101、211相互连通的结构,会朝向该第二本体2的第二腔室211流动,以令一部份的汽态工作流体3会由该第一腔室101带至该第二腔室211进行散热作用,而工作流体3于第一、二腔室101、211内形成不断的循环流动作用,使其除通过第一本体I具有均温效果外,更可借由第二本体2达到具有远端散热效果;除此之外,还可将散范围扩大,并提升散热的速度。请参阅图2并一并参阅图1A,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所述散热装置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散热装置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散热装置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第二本体2还具有一上管面21及一下管面22,并该上、下管面21、22共同界定所述第二腔室211,该第二本体2呈扁平状,通过前述的第一腔室101与所述第二腔室211相对应连通的结构,可令所述第一腔室101的部分汽态工作流体3朝向该第二本体2的第二腔室211流动,而使得工作流体3于第一、二腔室101、211内形成不断的循环流动作用,使其具有均温功效外,还具有远端散热效果者。请参阅图3并一并参阅图1A,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所述散热装置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散热装置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散热装置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第一本体I还具有至少一支撑结构4,该支撑结构4为铜柱及烧结粉末柱体及环状柱体其中任一,该支撑结构4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二板体10、11,通过前述的支撑结构4,于当第二板体11受热时,液态工作流体3蒸发为汽态的工作流体3后,该汽态工作流体3会朝向第一板体10并与第一板体10内壁接触后冷凝转换为液态工作流体3,再借由所述支撑结构4将液态工作流体3拉回至第二板体11处。请参阅图4并一并参阅图1A,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所述散热装置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散热装置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散热装置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第二本体2还具有至少一支撑结构4,该支撑结构4为铜柱及烧结粉 末柱体及环状柱体其中任一,该支撑结构4两端分别连接该上、下管面21、22。请参阅图5并一并参阅图1A,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所述散热装置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散热装置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散热装置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第一本体I及第二本体2同时分别具有至少一支撑结构4,通过所述支撑结构4,于当第二板体11受热时,液态工作流体3蒸发为汽态工作流体3后,于第一、二腔室101、211内经冷凝后转换为液态工作流体3,再借由所述支撑结构4将液态工作流体3拉回第二板体11及下管面22。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本体I及第二本体2其材质可为铜及铝及高导热性材质其
中任一者。另,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图中未示出),其实施可为一个第一本体I连接多个第二本体2或一个第二本体2相连接两第二本体1,或同时具有多个第一本体I及第二本体2的相
组串接。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具有远端散热的效果;2.散热范围大;[0065]3.提升散热速度。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 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相对该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二板体对应盖合并共同界定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壁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 一第二本体,其一端连接该第一本体,另一端向相反该第一本体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相对应连通,该第二腔室内壁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及 一工作流体,其填充于所述第一、二腔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还具有一上管面及一下管面,并该上、下管面共同界定所述第二腔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还具有一开口端,其对应连接所述第一、二板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还具有一孔口与所述开口端对应接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为烧结粉末体及网格体及纤维体及发泡材及多孔隙材其中任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为烧结粉末体及网格体及纤维体及沟槽其中任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还具有至少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为铜柱及烧结粉末柱体及环状柱体其中任一,该支撑结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二板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还具有至少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为铜柱及烧结粉末柱体及环状柱体其中任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为一热板。
10.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为一热管。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及一工作流体,该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对应盖合一第二板体,并共同界定一第一腔室,该第二本体连接该第一本体,并其具有一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相对应连通,所述工作流体填充于第一、二腔室内;通过本实用新型此结构的设计,借由该工作流体于第一、二腔室内循环流动,可令该散热装置具有远端散热的效果。
文档编号H05K7/20GK203120347SQ201220674328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杨修维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