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工业织造工程中的织轴搬运设备,更具体涉及一种织机的上轴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织机织轴上轴,都是采用半自动。从整经车间输出的织轴,需用运输车输送至织机处,然后通过半自动的上轴车将织机织轴架上并运行调节定位。由于织轴的轴芯为钢质,上面又缠满了经纱,因而一般重量都有百余公斤;加之织机的织轴架较高,因而调节定位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包括底车架、竖向设于底车架上方的内门架、与门架活动连接的升降门架、与升降门架活动连接的内门架和动力系统,底车架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托钩,内门架上连接有第二托钩和棕框甩臂,棕框甩臂的端部连接有棕框托架,动力系统驱动第一托钩、第二托钩和棕框甩臂运动。动力系统分别控制棕框甩臂、第一托钩和第二托钩的运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车架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横轴,第一托钩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固定横轴上;内门架的上部设有第二固定横轴,内门架的下部设有第三固定横轴,第二托钩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固定横轴上,棕框甩臂连接在第三固定横轴上。在一些实 施方式中,动力系统包括长油缸、升降链、驱动第一托钩运动的第一翻转油缸和驱动第二托钩运动的第二翻转油缸,长油缸安装在升降门架的顶部的第一横杆上,第一横杆上安装有两只齿轮,两只轮齿分别位于长油缸的两侧,升降链卡在齿轮上,升降链的一端固定在门架上,升降链的另一端固定在内门架上。长油缸的活塞杆运动顶起升降门架的同时,升降链通过齿轮开始传动,因为升降链的一端固定在门架上,而升降门架与门架为活动连接,内门架与升降门架为活动连接,所以升降链带动升降门架移动,连接在内门架上的第二托钩和棕框甩臂随之移动。根据滑轮原理,长油缸的活塞杆以V的速度向上移动,升降门架同样以V的速度向上移动,内门架则以2v的速度向上移动,当长油缸全行程终了时,升降门架处于门架上方极端位置,内门架处于升降门架上方极端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长油缸、第一油缸以及第二油缸运动的电瓶和电控系统。电瓶通过电控系统为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电控系统控制动力系统,从而控制第一托钩、第二托钩的翻转运动和第二托钩、棕框甩臂的上下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车架底部设有驱动轮和支承轮。驱动轮可以任意转向,从而使得上轴车既可以横向运动又可以纵向运动,以实现织机织轴全自动上轴。每个驱动轮都安装有过载保护器,当驱动轮电机的电流超过额定负载时,则会自动停机。支承轮起到支撑和转向的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棕框托架上设有固定插销。起到防止棕框滑落的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的后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包括底车架3,安装在底车架3上方的门架6、与门架6活动连接的升降门架1,与升降门架I活动连接的内门架2和动力系统。底车架3上设有第一固定横轴31,第一固定横轴31连接有两根与之成一定夹角的第一托钩51。升降门架I活动连接有内门架2,内门架2上部设有第二固定横轴111,内门架2下部设有第三固定横轴112。第二固定横轴111上安装有两根与之成一定夹角的第二托钩52。第三固定横轴112上安装有两根与之成一定夹角的棕框甩臂7。棕框甩臂7的端部连接有棕框托架9,棕框托架9上安装有固定插销8,防止棕框滑落。动力系统包括长油缸11、第一翻转油缸121和第二翻转油缸122。第一托钩51通过第一固定横轴31与第一翻转油缸121连接,第一翻转油缸121安装在底车架3上,第一翻转油缸121带动第一固定横轴31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托钩51的翻转运动。长油缸11安装在升降门架I顶部的第一横杆113上,第一横杆113上安装有两只齿轮21,两只轮齿21分别位于长油缸11的两侧,升降链10卡在齿轮21上。升降链10 —端与门架6固定连接,升降链10的另一端与内门架2连接。长油缸11的活塞杆运动,顶起升降门架I的同时,升降链10通过齿轮21开始传动,因为升降链10的一端固定在门架6上,而升降门架2与内门架2为活动连接,所以升降链10带动内门架2移动,连接在内门架2上的第二托钩52和棕框甩臂7随之移动。根据滑轮原理,长油缸11活塞杆以V的速度向上移动,升降门架I同样以V的速度向上移动,内门架2则以2v的速度向上移动,当长油缸11全行程终了时,升降门架I处于门架6上方极端位置,内门架2处于升降门架I上方极端位置。底车架3底部设有驱动轮4和支承轮13。驱动轮4可以任意转向,从而使得上轴车既可以横向运动又可以纵向运动,以实现织机织轴全自动上轴。支承轮13起到支撑和转向的作用。底车架3内安装有电瓶和电控系统。电瓶通过电控系统为长油缸11、第一翻转油缸121、第二翻转油缸122和驱动轮4提供动力。电控系统控制长油缸11的上下移动,电控系统控制第一翻转油缸121和第二翻转油缸122的翻转运动,电控系统控制驱动轮4的任意转向和移动,从而使得上轴车既可以横向运动又可以纵向运动。底车架3上设有驱动轮手柄14,驱动轮手柄14电控系统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长油缸11来控制内门架2的上下运动,从而控制第二托钩52和棕框甩臂7的上下移动;通过第二翻转油缸122来控制第二托钩52的翻转运动;通过第一翻转油缸121来控制第一托钩51的翻转运动。通过底车架3底部的驱动轮4来控制本实用新型上轴车整体的移动,以实现织机织轴全自动上轴。且每个驱动轮4都安装有过载保护器,当驱动轮4的冲击力超过额定负载时,则会自动停机。底车架3上安装有电压表18,当钥匙开关19处于打开状态,电压表18即显示出蓄电池组的电压值。正常工作时 ,除爬坡外,当电压低于16V时,即表明蓄电池电量不足,尽快充电。底车架3上的控制按扭20的作用是打开点火开关,按指示方向操纵手柄17,可上升或下降,可翻转或回落。底车架3上设有急停开关,遇到特殊情况时,可通过急停开关切断电源。上轴车还设 充电插座16,可通过充电插座16为电瓶充电。
权利要求1.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车架、竖向设于底车架上方的门架、与所述门架活动连接的升降门架、与所述升降门架活动连接的内门架和动力系统,所述底车架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托钩,所述内门架上连接有第二托钩和棕框甩臂,所述棕框甩臂的端部连接有棕框托架,所述动力系统驱动第一托钩、第二托钩和棕框甩臂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车架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横轴,所述第一托钩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横轴上;所述内门架的上部设有第二固定横轴,所述内门架的下部设有第三固定横轴,所述第二托钩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横轴上,所述棕框甩臂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横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长油缸、升降链、驱动第一托钩运动的第一翻转油缸和驱动第二托钩运动的第二翻转油缸,所述长油缸安装在所述升降门架的顶部的第一横杆上,所述第一横杆上安装有两只齿轮,所述两只轮齿分别位于所述长油缸的两侧,所述升降链卡在所述齿轮上,所述升降链一端连接在所述门架上,所述升降链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门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长油缸、第一油缸以及第二油缸运动的电瓶和电控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车架底部设有驱动轮和支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棕框托架上设有固定插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层织机带棕框电动上轴车,包括底车架、竖向设于底车架上方的门架、与门架活动连接的升降门架、与升降门架活动连接的内门架和动力系统,底车架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托钩,内门架上连接有第二托钩和棕框甩臂,棕框甩臂的端部连接有棕框托架,动力系统驱动第一托钩、第二托钩和棕框甩臂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长油缸来控制第二托钩和棕框甩臂的上下移动,通过第二翻转油缸来控制第二托钩和棕框甩臂的翻转运动,通过第一翻转油缸来控制第一托钩的翻转运动,通过底车架内安装的电瓶和底车架底部的驱动轮来控制本上轴车整体的移动,以实现织机织轴全自动上轴。
文档编号B66F9/075GK203112426SQ20132010975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丁峰, 王一维, 林波, 丁春雨 申请人:无锡市金太阳新纺织机配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