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730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以往技术在例如更有效进行运行方面有进一步的改进余地。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具有乘用轿厢、配重和装拆装置。装拆装置具有线状部件和爪状部件。线状部件设在配重的下端部上或升降通路的上端部上。爪状部件设在线状部件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顶端上,可与线状部件一体旋转。爪状部件可以线状部件插入形成于辅助配重的孔部内的状态旋转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
【专利说明】电梯【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特许申请2013-036058(申请日:02/26/2013)为基础,从该申请享受优先权。本申请参照该申请,包含该申请的所有内容。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
【背景技术】
[0003]以往,设于建筑物的电梯是,通过乘用轿厢在升降通路内移动,而使乘用轿厢移动到任意楼层。这种电梯设有配重,以便在乘用轿厢为规定的承载量的场合获得平衡。
[0004]然而,在以往技术中,例如从更有效运行的方面看,有改进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梯,包括:乘用轿厢,该乘用轿厢可在升降通路内升降;配重,该配重通过主缆绳而与所述乘用轿厢连接,与所述乘用轿厢联动而可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升降;以及装拆装置,该装拆装置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相对所述配重装拆辅助配重,所述装拆装置具有线状部件和爪状部件,所述线状部件沿所述配重的升降方向设在所述配重的下端部上,或设在所述升降通路的上端部上;所述爪状部件设在所述线状部件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顶端上,且以沿所述升降方向的旋转轴线为旋转中心而可与所述线状部件一体旋转,所述爪状部件以所述线状部件插入形成于所述辅助配重的孔部内的状态,通过相对于所述辅助配重作相对旋转而可旋转到钩挂于所述孔部的缘部对所述辅助配重进行保持的保持位置、和解除与所述孔部的缘部的钩挂将所述辅助配重释放的释放位置。
[0006]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梯,具有:乘用轿厢,该乘用轿厢可在升降通路内升降;配重,该配重通过主缆绳而与所述乘用轿厢连接,与所述乘用轿厢联动而可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升降;以及装拆装置,·该装拆装置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相对所述配重装拆辅助配重,所述装拆装置具有:配重框,该配重框固定在所述配重侧并形成有配重框卡合凹部;辅助配重保持框,该辅助配重保持框设成相对于所述配重可沿升降方向相对移动并形成有保持框卡合凹部;配重框用突出部件,该配重框用突出部件设在所述辅助配重上,可移动到从该辅助配重突出并可与所述配重框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与所述配重框卡合凹部的卡合并被收容于所述辅助配重侧的释放位置;保持框用突出部件,该保持框用突出部件设在所述辅助配重上,可移动到从该辅助配重突出并可与所述保持框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与所述保持框卡合凹部的卡合并被收容于所述辅助配重侧的释放位置;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当所述配重框用突出部件处于保持位置时使所述保持框用突出部件位于释放位置,当所述保持框用突出部件处于保持位置时使所述配重框用突出部件位于释放位置;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将所述配重框用突出部件或所述保持框用突出部件中的一方施力到保持位置;以及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可利用电磁力而将所述配重框用突出部件或所述保持框用突出部件中的另一方吸引到保持位置。
[0007]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梯,具有:乘用轿厢,该乘用轿厢可在升降通路内升降;配重,该配重通过主缆绳而与所述乘用轿厢连接,与所述乘用轿厢联动而可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升降;以及装拆装置,该装拆装置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相对所述配重装拆辅助配重,所述装拆装置具有臂部件和促动器,所述臂部件沿所述配重的升降方向而设在所述配重的下端部上或所述升降通路的上端部上,可转动到设于铅垂方向下侧的顶端的爪部可对所述辅助配重进行保持的保持位置、和从所述爪部释放所述辅助配重的释放位置;所述促动器随着推压部件的推压而使所述臂部件在所述保持位置与所述释放位置之间转动。
[0008]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梯,具有:乘用轿厢,该乘用轿厢可在升降通路内升降;配重,该配重通过主缆绳而与所述乘用轿厢连接,与所述乘用轿厢联动而可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升降;以及装拆装置,该装拆装置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相对所述配重装拆辅助配重,所述装拆装置由碰撞式凸轮机构构成,该碰撞式凸轮机构具有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旋转到将所述辅助配重与所述配重连接的保持位置、和将所述辅助配重从所述配重释放的释放位置,且每次推压部件被推压时使所述旋转部件向一方向旋转规定角度。
[0009]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梯,具有:乘用轿厢,该乘用轿厢可在升降通路内升降;配重,该配重通过主缆绳而与所述乘用轿厢连接,与所述乘用轿厢联动而可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升降;以及装拆装置,该装拆装置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相对所述配重装拆辅助配重,所述装拆装置具有:夹装在所述配重或辅助配重保持部与所述辅助配重之间、可将一方吸附在另一方上的吸盘;以及可解除所述吸盘吸力的解除装置。
[0010]采用上述结构的电梯,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大致结构例的方框图。
[0012]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大致结构例的方框图。
[0013]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立体图。
[0014]图4是实施方式I的辅助配重及配重的侧视图。
[0015]图5是实施方式I的辅助配重的俯视图。
[0016]图6是实施方式I的配重的俯视图。
[0017]图7是实施方式I的装拆装置的包含爪状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8是实施方式I的装拆装置的包含爪状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9是实施方式I的装拆装置的包含爪状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
[0021]图11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装拆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12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装拆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
[0024]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装拆装置的保持位置的模式图。
[0025]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装拆装置的释放位置的模式图。
[0026]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
[0027]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
[0028]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0029]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
[0030]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
[0031]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
[0032]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
[0033]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方式I]
[0035]图1、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大致结构例的方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I的辅助配重及排长的侧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I的辅助配重的俯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I的配重的俯视图。图7、图8、图9是实施方式I的装拆装置的包含爪状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0036]本实施方式的电梯I可使与轿厢3联动升降的配重(主配重)4的重量为可变的,即所谓柔性配重式的配重可变电梯。电梯I的采用轿厢3的载重是根据乘客人数等而变化的。电梯I的使用人数,具有例如随日期和时间等变化的倾向。并且,电梯1,其轿厢3根据载重的变化而相对于配重4极端变轻或变重时,由于卷扬机10的负荷产生变化,故有可能消耗无谓的电力。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梯I,通过根据状况来变更配重4的重量,从而就能进行更有效的运行。
[0037]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电梯I如图1所示,是将升降通路2内可升降的乘用轿厢3和作为平衡配重的配重4用主缆绳5连接后的所谓吊桶式电梯。电梯I具有:升降通路2 ;作为升降体的乘用轿厢3及配重4 ;主缆绳5 ;升降驱动部6 ;候梯厅7 ;以及作为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控制盘(以下,只要不特别事先说明,仅称为“控制盘”)8。电梯I的各部分的驱动由控制盘8控制,通过乘用轿厢3在升降通路2内进行升降,就能移动到任意目的楼层的候梯厅7。
[0038]升降通路2沿建筑物的铅垂方向设置。升降通路2横跨建筑物内的多个楼层设置。升降驱动部6和控制盘8等,图示为例如设在升降通路2上部的机械室9等上的结构。另夕卜,电梯I也可是不具备机械室9、而在升降通路2上部的空间设置升降驱动部6和控制盘8的所谓无机械室的电梯。乘用轿厢3是用于使用者乘用或放置货物的构造物。乘用轿厢3配置在升降通路2内,能在升降通路2内沿导轨等升降。配重4借助主缆绳5而与乘用轿厢3连接并配置在升降通路2内。配重4与乘用轿厢3联动而能在升降通路2内沿导轨等升降。主缆绳5将乘用轿厢3和配重4连接。这里,主缆绳5卷挂在设于升降通路2上部的升降驱动部6的卷扬机10的主滑轮11和导向轮12等上,一端连接乘用轿厢3,另一端连接配重4。S卩,乘用轿厢3和配重4借助主缆绳5而被连接,相互联动而能像相反方向升降。升降驱动部6例如由卷扬机10等构成,其驱动由控制盘8控制。通过驱动使乘用轿厢3移动的动力产生的电动机(马达)13等,卷扬机10就旋转驱动与该电动机13连接的主滑轮11。并且,卷扬机10利用主滑轮11与主缆绳5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电动卷起主缆绳5。候梯厅7设在乘用轿厢3能停靠的各电梯停止楼层,是使用者上下乘用轿厢3、或将货物相对于乘用轿厢3进行装卸用的场所。
[0039]控制盘8具有:利用通常形式的双向共用总线而相互连接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具有ROM、RAM、备用RAM及输入输出口装置的微型计算机;以及驱动电路。R0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预先存储规定的控制程序。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暂时存储CPU的运算结果。备用RAM存储预先准备的图像数据、电梯I的
规格等信息。
[0040]控制盘8与各种传感器、检测器和卷扬机10的电动机13等电梯I的各部作电气连接,一并对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盘8例如根据来自使用者对轿厢操作盘14和候梯厅操作盘15的操作输入,而控制卷扬机10的驱动,使乘用轿厢3移动到与指令输入对应的指定的目的楼层。
[0041]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梯1,在使用者利用轿厢操作盘14、候梯厅操作盘15等进行轿厢指令操作的场合,指令输入信号从轿厢操作盘14、候梯厅操作盘15被输入控制盘8。并且,电梯I基于来自该指令输入、各种传感器和检测器的输出、乘用轿厢3当前的移动方向(升降方向)等,确定乘用轿厢3的停靠顺序以便使乘用轿厢3合理地移动并响应各自的指令。并且,控制盘8基于所确定的停靠顺序等而对升降驱动部6的卷扬机10进行驱动控制,使乘用轿厢3移动到目的楼层。由此,电梯I的乘用轿厢3在升降通路2内沿铅垂方向上下作升降移动,移动到任意的目的楼层的候梯厅7。并且,当电梯I的乘用轿厢3停靠到目的楼层的候梯厅7、且停靠到规定的停靠位置被检测后,控制盘8将乘用轿厢3的门打开。由此,在候梯厅7等候的使用者就可乘入乘用轿厢3内,另外,乘用轿厢3内的使用者可下到候梯厅7。
[0042]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电梯I还具有装拆装置50,该装拆装置50通过做成可相对于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的结构,能进行更有效的运行。
[0043]另外,在基本上乘用轿厢3是规定的载重(例如相对于最大承载量为O?1/2左右)时,配重4 (未附加辅助配重60的状态)的重量被设定成使该乘用轿厢3与配重4平衡。乘用轿厢3和配重4在未使用辅助配重60的场合,典型的是有这样的倾向:在乘用轿厢3内没有乘客时配重4侧变重,在满员时乘用轿厢3侧变重。
[0044]装拆装置50是设在升降通路2内、对配重4可装拆辅助配重60的柔性配重装置。装拆装置50如图1所示,既可是设在升降通路2内上部(天花板附近)的上侧装卸方式,也可如图2所示,是设在升降通路2内下部(井坑附近)的下侧装卸方式。装拆装置50,在配重4处于规定的装拆位置的状态下可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装拆装置50在图1所示的上侧装卸方式中,例如在配重4设为装拆位置并位于升降通路2内最高地点的状态(是乘用轿厢3位于升降通路2内最低地点的状态)下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另外,装拆装置50在图2所示的下侧装卸方式中,例如在配重4设为装拆位置并处于升降通路2内最低地点的状态(是乘用乘用轿厢3位于升降通路2内最高地点的状态)下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
[0045]辅助配重60是长方形板状的重物(例如是铅等),通过附加在配重4上,则与配重4的升降任意联动而进行升降。S卩,辅助配重60的用途是改变卷扬机10的配重4侧的重量。另外,在以下,辅助配重60是以配置多个的情况来说明的,但也可以是配置一个。另夕卜,辅助配重60在设有多个的场合,这些多个即可是相同的重量,也可是不同的重量。
[0046]下面,参照图3至图9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50。
[0047]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50如图3所示,具有线状部件51、爪状部件52和促动器53。
[0048]线状部件51设在配重4的下端部上,或设在升降通路2的上端部2a上。图3表示是上侧装卸方式的场合(参照图1),在该场合,线状部件51设在升降通路2的上端部(例如天花板)2a上。线状部件51是具有规定以上刚性的棒状部件,沿乘用轿厢3、配重4的升降方向设置。这里,沿水平方向(与升降方向(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二根线状部件51。而两根线状部件51的各自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与设在升降通路2上端部2a侧的促动器53连接,在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连接爪状部件52。
[0049]爪状部件52分别设在各线状部件51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顶端上。爪状部件52,能以沿升降方向的旋转轴线Xl为旋转中心而与线状部件51 —体旋转。爪状部件52包括形成为圆盘状的主体部52a、以及从主体部52a向水平方向突出的突起部52b。突起部52b分别以一对的状态设在各爪状部件52上。一对突起部52b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相对地形成在对称位置上。
[0050]促动器53是产生动力的装置,以使线状部件51及爪状部件52以旋转轴线Xl为旋转中心进行一体旋转。促动器53例如包括电动机、电磁螺线管等动力发生源。促动器53借助齿轮等传递部件而将该动力发生源发生的动力传递给线状部件51。由此,促动器53使线状部件51及爪状部件52旋转。促动器53与控制盘8电连接,利用由控制盘8供给的电力进行驱动控制。
[0051]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电梯I,在具有三块长方形板状的辅助配重60的同时,配重4还包括与辅助配重60大致相同的长方形板状的多个重块4a (这里图示其中的三块)。配重4是通过使多个重块4a沿升降方向(铅垂方向)层叠、利用框体将它们连接而成的。各辅助配重60起到对该配重4附加的装卸用重物的功能。另一方面,配重4的各重块4a起到常用重物的功能。
[0052]并且,各辅助配重60`如图3、图4、图5所示,分别形成孔部61。孔部61沿升降方向贯通辅助配重60而形成。孔部61在各辅助配重60中分别与而各线状部件51、爪状部件52对应而二个二个形成。各孔部61在各辅助配重60中,在该辅助配重60位置于升降通路2内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在沿升降方向与各线状部件51、爪状部件52相对的位置沿水平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
[0053]本实施方式的孔部61包括形成为圆形的圆形孔61a、以及与该圆形孔61a连通的允许通过孔61b。允许通过孔61b在各孔部61中分别设置一对。一对允许通过孔61b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相对地形成在对称位置上。圆形孔61a形成得稍许比爪状部件52的主体部52a大。一对允许通过孔61b形成得稍许比爪状部件52的各突起部52b大。因此,上述的爪状部件52,其主体部52a能沿升降方向通过孔部61的圆形孔61a,各突起部52b能沿升降方向通过孔部61的允许通过孔61b。
[0054]另一方面,配重4的各重块4a如图4、图6所示,分别形成孔部4b。孔部4b沿升降方向贯通重块4a而形成。孔部4b在各重块4a中分别与二个线状部件51、爪状部件52对应而二个二个形成。各孔部4b在各重块4a中,在该重块4a配置在升降通路2内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在沿升降方向与各线状部件51、爪状部件52相对的位置沿水平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孔部4b形成为正圆形。孔部4b形成得稍许比爪状部件52以旋转轴线Xl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时的突起部52b的旋转轨迹(正圆形)大。因此,上述的爪状部件52能沿升降方向通过孔部4b,成为该突起部52b不会钩挂在孔部4b的任何缘部上的结构。
[005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辅助配重60如图4、图7等所示,在铅垂方向下侧的面上分别形成允许旋转空间部62。各允许旋转空间部62允许爪状部件52旋转,并在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面上与孔部61连通形成。也就是说,允许所述爪状部件52旋转的允许旋转空间部62与所述孔部61连通。本实施方式的允许旋转空间部62形成为正圆形。这里,允许旋转空间部62形成得稍许比爪状部件52以旋转轴线Xl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时的突起部52b的旋转轨迹(正圆形)大。由此,各允许旋转空间部62能允许爪状部件52以旋转轴线Xl为旋转中心的旋转。
[0056]并且,爪状部件52在线状部件51插入孔部61的状态下,通过利用促动器53产生的动力而相对于辅助配重60进行相对旋转,从而能旋转到图7例示的保持位置和图8例示的释放位置。
[0057]爪状部件52如图7所示,在保持位置能钩挂在孔部61的缘部上对辅助配重60进行保持。即,爪状部件52在保持位置是相对于孔部61的缘部具有规定的钩挂余量的状态。更详细地说,爪状部件52,在保持位置通过各突起部52b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面与孔部61的缘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面抵接并钩挂,从而能将辅助配重60保持在各突起部52b上。
[0058]另一方面,爪状部件52如图8所示,在释放位置,与孔部61的缘部钩挂可被解除,而将辅助配重60释放。更详细地说,爪状部件52在释放位置,如上所述,其主体部52a能沿升降方向通过孔部61的圆形孔61a,各突起部52b能沿升降方向通过孔部61的各允许通过孔61b。
[005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个辅助配重60如图4所示,在被爪状部件52保持的状态或被爪状部件52释放并附加在配重4上的状态下,被配置成沿升降方向(铅垂方向)层叠的状态。并且,各辅助配重60,在以层叠状态互相相对的相对面的一个面形成有凸部63a,在另一个面形成有凹部63b。这里,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面形成凸部63a。另外,所有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面形成凹部63b。凸部63a及凹部63b如图5所示,在辅助配重60中形成在一对孔部61之间的大致中央。并且,各辅助配重60其凸部63a以层叠的状态嵌合在凹部63b内。又在这里,在配重4中,在铅垂方向最上层的重块4a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面形成凸部63a。本实施方式的电梯1,当在配重4装入辅助配重60时,在配重4的铅垂方向上侧就被附加辅助配重60。此时,配重4的铅垂方向最上层的重块4a和辅助配重60,其凸部63a嵌合在凹部63b内。
[0060]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梯1,在配重4处于规定的装拆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将装拆装置50的爪状部件52旋转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从而能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在根据状况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的场合,控制盘8将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这里是移动到升降通路2内的最高地点附近,在该装拆位置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
[0061]例如,装拆装置50在附加于配重4的辅助配重60为O块时,爪状部件52相对于辅助配重60而位于保持位置,成为爪状部件52将所有辅助配重60予以保持的状态。控制盘8在该状态下通过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配重4就位于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此时,形成于配重4的铅垂方向最上层的重块4a的凸部63a是嵌合在铅垂方向最下层的辅助配重60的凹部63b内的状态。
[0062]并且,控制盘8在该状态下,对促动器53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各爪状部件52相对于辅助配重60相对旋转,旋转至释放位置。此时,各爪状部件52被允许在配重4的铅垂方向最上层的重块4a的孔部4b内绕旋转周向Xl旋转。由此,装拆装置50能从爪状部件52释放辅助配重60,能在配重4的铅垂方向上侧装入辅助配重60。
[0063]然后,控制盘8基于根据状况所需的块数的辅助配重60厚度而使配重4相对于线状部件51、爪状部件52作相对移动。这里,控制盘8例如使配重4沿升降方向移动。然后,控制盘8,在各爪状部件52位于装入的辅助配重60与未装入的辅助配重60之间边界的允许旋转空间部62内的状态下停止。然后,控制盘8在该状态下,再次对促动器53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各爪状部件52相对于辅助配重60作相对旋转,旋转至保持位置。此时,各爪状部件52被允许在允许旋转空间部62内绕旋转轴线Xl的旋转。由此,装拆装置50在将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4之后,能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保持在爪状部件52上。其结果,电梯I能利用装拆装置50将所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安装到配重4上。
[0064]此时,配重4的铅垂方向最上层的重块4a、各负责配重60其相互相对的凸部63a与凹部63b嵌合,起到定位/货物倒塌防止机构的作用。即,铅垂方向最上层的重块4a、各辅助配重60,通过其相互相对的面的凸部63a与凹部63b嵌合,从而各辅助配重60被适当地固定。由此,电梯I能防止辅助配重60坍塌的现象,同时各孔部61的水平位置被定位成适当的位置。
[0065]另外,在从配重4上卸下辅助配重60时,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并且,控制盘8对促动器53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各爪状部件52相对于辅助配重60作相对旋转,旋转至释放位置。由此,装拆装置50由爪状部件52释放辅助配重60,暂且成为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4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状态。然后,控制盘8基于根据状况所不需要块数的辅助配重60的厚度而使配重4相对移动,在各爪状部件52位于装入的辅助配重60与未装入的辅助配重60之间边界的允许旋转空间部62内的状态下停止。此时,装拆装置50如上所述,辅助配重60通过凸部63a与凹部63b而使各孔部61的水平位置被定位成适当的位置。由此,装拆装置50能容易将爪状部件52及线状部件51插入已经装入配重4的辅助配重60的孔部61内。并且,控制盘8在该状态下,再次对促动器53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各爪状部件52相对于辅助配重60作相对旋转,旋转至保持位置。结果,电梯I能利用装拆装置50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从配重4转移到爪状部件52上。
[0066]并且,控制盘8通过根据电梯I的使用状况例如乘用轿厢3的载重和使用时间段等利用装拆装置50相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从而能将配重4的重量予以改变。由此,电梯I能根据使用状况而能使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的重量平衡适当。结果,电梯I根据电梯I的使用状况,能将配重4的重量改变成使得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不平衡减少。
[0067]电梯I在例如乘到乘用轿厢3的搭乘人数相对变多、乘用轿厢3相对于配重4极端变重的状况下,就利用装拆装置50将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4,加重配重4的重量。另一方面,电梯I在例如乘到乘用轿厢3的搭乘人数相对变少、乘用轿厢3相对于配重4极端变轻的状况下,就利用装拆装置50将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卸下,减轻配重4的重量。另外,电梯I在预想乘用轿厢3的载重较大的时间段例如办公大楼等的上班时、午餐时和下班时等之前,也可预先在配重4上附加辅助配重60。同样,电梯I在例如预想乘用轿厢3的载重较小的时间段例如办公大楼等的工作时等期间,也可预先从配重4上卸下辅助配重60。由此,电梯I能减轻重量不平衡所造成的卷扬机10的负荷,能降低电梯I的能耗。即,电梯I由于能根据乘用轿厢3的载重、乘客人数和时间段等来改变配重4的重量,能以最佳的重量平衡进行运行,因此,能提高能效,进行有效的运行。
[0068]另外,以上说明的装拆装置50在是下侧卸下方式时(参照图2),线状部件51设在配重4的下端部上,与该配重4 一起构成可升降。并且,爪状部件52分别设在各线状部件51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顶端上。此时,促动器53设在配重4上。并且,控制盘8在根据状况而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的场合,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这里使配重4移动到升降通路2内的最低地点附近,在该装拆位置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此时,辅助配重60在升降通路2内的下部(例如地面)即配重4的位于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被重叠配置。并且,配重4的铅垂方向最下层的重块4a,其铅垂方向下侧的面形成凹部63b,铅垂方向最上层的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面形成凸部63a。
[0069]此时,装拆装置50例如在附加于配重4的辅助配重60为O块时,使爪状部件52相对于辅助配重60位于释放位置,且成为所有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卸下的状态。控制盘8通过在该状态下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则配重4位于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上侧。此时,装拆装置50如上所述,辅助配重60通过凸部63a与凹部63b而使各孔部61的水平位置被定位成适当的位置。因此,装拆装置50容易将爪状部件52及线状部件51插入层叠于升降通路2内下部的辅助配重60的孔部61内。另外,下层于铅垂方向最上层的辅助配重60的凸部63a,成为嵌合在配重4的铅垂方向最下层重块4a的凹部63b内的状态。
[0070]并且,控制盘8对促动器53的驱动进行控制,基于根据状况所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的厚度而使配重4相对移动,在各爪状部件52位于允许旋转空间部62内的状态下停止。并且,控制盘8在该状态下对促动器53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各爪状部件52相对于辅助配重60作相对旋转,旋转至保持位置。由此,装拆装置50在将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保持在爪状部件52上装入配重4之后,能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放置在升降通路2内的下部。结果,电梯I能利用装拆装置50将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安装在配重4上。
[0071]另外,控制盘8在从配重4上卸下辅助配重60时,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并且,控制盘8对促动器53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各爪状部件52相对于辅助配重60作相对旋转,旋转至释放位置。由此,装拆装置50能由爪状部件52释放辅助配重60,将装入配重4的辅助配重60予以释放,能放置在升降通路2内的下部。然后,控制盘8基于根据状况所不需要的块数的辅助配重60的厚度而使4相对移动,在各爪状部件52位于允许旋转空间部62内的状态下停止。并且,控制盘8在该状态下,再次对促动器53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各爪状部件52相对于辅助配重60作相对旋转,旋转至保持位置。结果,电梯I能利用装拆装置50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从配重4释放。
[0072]以上说明的电梯I具有乘用轿厢3、配重4和装拆装置50。乘用轿厢3能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配重4通过主缆绳而与乘用轿厢3连接,与乘用轿厢3联动而能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装拆装置50设在升降通路2内,对配重4能装拆辅助配重60。装拆装置50具有线状部件51和爪状部件52。线状部件51沿配重4的升降方向设在配重4的下端部上或升降通路2的上端部上。爪状部件52设在线状部件51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顶端上,以沿升降方向的旋转轴线Xl为旋转中心而与线状部件51 —体旋转。爪状部件52在线状部件51插入形成于辅助配重60的孔部61内的状态下,通过相对于辅助配重60作相对旋转,从而能旋转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保持位置是将爪状部件52钩挂在孔部61的缘部上对辅助配重60进行保持的位置。释放位置是爪状部件52与孔部61的缘部的钩挂被解除、将辅助配重60予以释放的位置。因此,电梯I能根据使用状况等,通过装拆装置50来改变配重4的重量,以最佳的重量平衡进行运行,从而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0073]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这样的结构:控制盘8在对必需的块数或不需要块数的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的场合,根据所要求块数的厚度而使配重4相对于线状部件51、爪状部件52作相对移动,但并不限于此。装拆装置50也可是线状部件51及爪状部件52沿升降方向作相对移动的结构。
[0074]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孔部61包括圆形孔61a、和允许通过孔61b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作为整体,既可是椭圆形,也可是长方形,又或是菱形。即,孔部61,也可形成为当被插入线状部件51时爪状部件52在保持位置钩挂在孔部61的缘部上、在释放位置与孔部61的缘部的钩挂被解除的大小和形状。
[0075]另外,以上说明的辅助配重60如图9所示,在孔部61的缘部也可形成有锥部61c,爪状部件52形成为锥状。也就是说,所述辅助配重60的所述孔部61的缘部形成有锥部61c,所述爪状部件52形成为顶部锥状。图9所示的锥部61c形成在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面上,并形成为孔部61的开口向铅垂方向上侧扩大的倾斜面。图9所示的爪状部件52,在铅垂方向下侧的面形成向铅垂方向下侧突出的锥状(例如圆锥状)的锥状部52c,由此,形成为向铅垂方向下侧的锥状。由此,电梯I在爪状部件52插入孔部61内时,能利用锥部61c和锥状部52c将爪状部件52引导到孔部61侧,故能容易地将爪状部件52插入孔部61内。
[0076][实施方式2]
[0077]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图11、图12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装拆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实施方式2的电梯其装拆装置的结构不同于实施方式I。其它,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和效果,重复说明尽量省略。另夕卜,对于电梯的各结构,适当参照图1、图2(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也相同)。
[0078]本实施方式的电梯201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具有装拆装置250。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250设在升降通路2内,利用电磁力相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装拆装置250如图1所示,既可是设于升降通路2内上部(天花板附近)的上侧堆积卸下方式,也可如图2所示,是设于升降通路2内下部(井坑附近)的下侧堆积卸下方式。图10表示上侧堆积卸下方式的情况。
[0079]具体地说,装拆装置250具有配重框(力々 > 夕枠)251、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作为配重框用突出部件的第I销253、作为保持框用突出部件的第2销254、连杆机构255、施力部件256、以及吸引装置257。
[0080]配重框251固定在配重4侧,与该配重4成为一体并可升降。配重框251设置一对,与配重4的各重块4a的长边方向互相相对。各配重框251沿升降方向形成为杆状。各配重框251,其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参照图11、图12)构成大致-字形的形状。即,各配重框251形成为一面开口的柱状。各配重框251配置成,其开口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重块4a侧。这里,各配重框251可兼用为将所层叠的多个重块4a连接的框体4c。
[0081]并且,各配重框251形成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在各配重框251中根据可附加的辅助配重60数量而设置多个。各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在各配重框251中形成于在装拆位置而与辅助配重60的长边方向的端面相对的面。多个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沿升降方向等间隔形成。这里,各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形成为沿辅助配重60等长边方向贯通配重框251的大致圆形。
[0082]辅助配重保持框252用来保持从配重4上卸下的辅助配重60,设在升降通路2内的装拆位置附近。辅助配重保持框252设成,相对于配重4而能沿升降方向相对移动。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也可是这样的结构:通过其本身利用各种驱动装置进行移动而能相对于配重4进行相对移动。另外,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也可是这样的结构:在其被固定在升降通路2内之后,通过配重4移动而能相对于配重4进行相对移动。辅助配重保持框252设置一对,与辅助配重60的短边方向互相相对。各辅助配重保持框252形成板状,利用连接部件互相连接而构成框体。图10表示如上所述是上侧堆积卸下方式的场合,此时,辅助配重保持框252在配重4处于装拆位置的状态下,位于配重4的铅垂方向上侧。另外,在下侧堆积卸下方式的情况,辅助配重保持框252在配重4处于装拆位置的状态下,就位于配重4的铅垂方向下侧。
[0083]并且,各辅助配重保持框252形成有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在各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中根据可保持的辅助配重60数量而设置多个。各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在各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中形成于在保持了辅助配重60的状态下而与该辅助配重60的短边方向的端面相对的面。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与一个辅助配重60对应并相对于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设置一对。一对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根据可保持的辅助配重60数量而设置多组。多组成对的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根据辅助配重60的厚度而沿升降方向等间隔形成。这里,各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形成为沿辅助配重60的短边方向贯通辅助配重保持框252的大致圆形。
[0084]第I销253可移动到设于辅助配重60的卡合位置和释放位置。第I销253的卡合位置,是在配重4处于装拆位置的状态下该第I销253从辅助配重60突出并可与配重框251的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卡合的位置(参照图11)。另一方面,第I销253的释放位置,是第I销253从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退让、与该配重框卡合凹部251的卡合被解除并被收容在辅助配重60侧的位置(参照图12)。本实施方式的第I销253分别一个一个地设在各辅助配重6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面,共计设置二个。第I销253可沿该辅助配重60的长边方向滑动移动到卡合位置和释放位置。
[0085]第2销254设在辅助配重60上可移动到卡合位置和释放位置。第2销254的卡合位置,是当辅助配重60保持在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上时、该第2销254从辅助配重60突出并可与辅助配重保持框252的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卡合的位置(参照图12)。另一方面,第2销254的释放位置,是第2销254从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退让、与该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的卡合被解除并被收容在辅助配重60侧的位置(参照图11)。本实施方式的第2销254分别二个二个地设在各辅助配重60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面,共计设置四个。第2销254可沿该辅助配重60的短边方向滑动移动到卡合位置和释放位置。即,第2销254可向与第I销253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设于各辅助配重60短边方向各端面的二个第2销254,与各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对应并相对于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一对。另夕卜,第2销254由能被电磁力吸引的金属材料构成。[0086]连杆机构255连接第I销253和第2销254,使第I销253的卡合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的滑动移动和第2销254的卡合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的滑动移动相联动。连杆机构255分别设在各辅助配重60上,将长边方向一端侧的一个第I销253与二个第2销254予以连接。即,这里的连杆机构255,分别二个二个地设在各辅助配重60上。各连杆机构255,将辅助配重60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面的第I销253、短边方向的一个端面的第2销254以及短边方向的另一个端面的第2销254予以连接。各连杆机构255例如借助连杆部件、枢轴支承部、旋转轴等而将这些一个第I销253和二个第2销254予以连接。并且,当第I销253处于保持位置时,连杆机构255就使第2销254位于释放位置,当第2销254处于保持位置时,就使第I销253位于释放位置。
[0087]施力部件256是,将第I销253或第2销254中的某一个施力在保持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256是将第I销253施力在该第I销253的保持位置。施力部件256例如使用螺旋弹簧等,其一端侧固定在辅助配重60的内部,另一端侧将第I销253施力在保持位置侧。
[0088]吸引装置257的作用是,利用电磁力可将第I销253或第2销254吸引到保持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吸引装置257可将第2销254吸引到该第2销254的保持位置。吸引装置257例如由磁铁、电磁螺线管构成,设在辅助配重保持框252的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内。吸引装置257与控制盘8电气连接,利用通过控制盘8供给到磁铁、电磁螺线管等的电力产生电磁力,可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销254吸引到保持位置(参照图12)。
[0089]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梯201在配重4处于规定的装拆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装拆装置250将由电磁力对第2销254进行的吸引予以接通/断开,就可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控制盘8在根据状况而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的场合,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在该装拆位置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
[0090]例如,装拆装置250在将各辅助配重60保持在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上的状态下,电力被供给到吸引装置257,第2销254因盖吸引装置257的电磁力而位于保持位置。在该场合,装拆装置250成为第2销254从辅助配重60突出并与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卡合的状态,由此,辅助配重60被保持在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上。此时,装拆装置250就可利用连杆机构255的作用而使第I销253退让到释放位置。
[0091]控制盘8在该状态下,通过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则配重4位于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规定位置。此时,配重4位于第I销253与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相对的位置。并且,当在该状态下切断想吸引装置257的电力供给将由吸引装置257的电磁力对第2销254的吸引予以断开时,控制盘8就利用施力部件256的施力而将第I销253移动到保持位置。并且,装拆装置250成为第I销253从辅助配重60突出并与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卡合的状态。此时,装拆装置250与第I销253的移动联动并利用连杆机构255的作用而可使第2销254退让到释放位置。由此,装拆装置250从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上将辅助配重60释放,可将其装入配重框251,即,可将辅助配重60附加于配重4。
[0092]装拆装置250,根据在装拆位置所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而断开向所对应的吸引装置257的电力供给。由此,在将所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4之后,装拆装置250可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保持在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上。另外,装拆装置250,在装拆位置接通向与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对应的吸引装置257的电力供给,由此可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卸下,并保持在辅助配重保持框252上。其结果,电梯201可利用装拆装置250而将不需要块数的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拆下。
[0093]并且,控制盘8通过根据电梯201的使用状况而如上所述那样利用装拆装置250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从而可改变配重4的重量。由此,电梯201能根据使用状况而使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的重量平衡适当。结果,电梯201能根据电梯201的使用状况,而能将配重4的重量改变成使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的不平衡减少。
[0094]另外,以上说明的装拆装置250也可是,其施力部件256将第2销254施力到该第2销254的保持位置,吸引装置257可将第I销253吸引到该第I销253的保持位置。在该场合,第I销253由可被电磁力吸引的金属材料构成,吸引装置257由磁铁、电磁螺线管等构成,设在配重框251的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内。
[0095]以上说明的电梯201具有乘用轿厢3、配重4和装拆装置250。乘用轿厢3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配重4通过主缆绳5而与轿厢3连接,与乘用轿厢3联动而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装拆装置250设在升降通路2内,可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装拆装置250具有配重框251、辅助配重保持框252、第I销253、第2销254、连杆机构255、施力部件256以及吸引装置257。配重框251固定在配重4侧并形成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辅助配重保持框252设成相对于配重4而可沿升降方向相对移动并形成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第I销253设在辅助配重60上,可移动到从该辅助配重60突出并可与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与配重框卡合凹部251a的卡合被解除并被收容在辅助配重60侧的释放位置。第2销254设在辅助配重60上,可移动到从该辅助配重60突出并可与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与保持框卡合凹部252a的卡合被解除并被收容在辅助配重60侧的释放位置。当第I销253处于保持位置时,连杆机构255使第2销254位于释放位置,当第2销254处于保持位置时,使第I销253位于释放位置。施力部件256将第I销253或第2销254中的一方施力到保持位置。吸引装置257能利用电磁力将第I销253或第2销254中的另一方吸引到保持位置。因此,电梯201能根据使用状况等利用装拆装置250而改变配重4的重量,能以最佳的重量平衡进行运行,故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0096][实施方式3]
[0097]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装拆装置的保持位置的模式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装拆装置的释放位置的模式图。实施方式3的电梯,其装拆装置的结构不同于实施方式1、2。
[0098]本实施方式的电梯301如图13、图14、图15所示,具有装拆装置350。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350是,设在升降通路2内,利用臂部件而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装拆装置350也可是如图1所示那样设在升降通路2内上部(天花板附近)的上侧堆积卸下方式,也可是如图2所示那样设在升降通路2内下部(井坑附近)的下侧堆积卸下方式。图13、图14、图15图示了上侧堆积卸下方式的场合。
[0099]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350具有臂部件351和促动器352。
[0100]臂部件351设在配重4的下端部上或升降通路2的上端部上。图13、图14、图15表示如上所述为上侧堆积卸下方式的场合(参照图1),在该场合,臂部件351设在升降通路2的上端部上。臂部件351是板状的部件,沿乘用轿厢3、配重4的升降方向设置。这里,臂部件351在装拆位置与辅助配重60的长边方向的端面相对地在水平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二个(参照图14等)。二个臂部件351,其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分别与促动器352连接,在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设置爪部351a。各臂部件351,能以设在促动器352内的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到爪部351a可保持辅助配重60的保持位置(参照图14)、以及辅助配重60从爪部351a释放的释放位置(参照图15)。
[0101]这里,各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面形成有卡合槽361。卡合槽361在各辅助配重60中分别一个一个设在该辅助配重6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面上,共计设置二个。通过在装拆位置臂部件351位于保持位置,而使各臂部件351分别与卡合槽361卡合,由此,各辅助配重60被保持在臂部件351上。另一方面,通过在装拆位置臂部件351位于释放位置,而使各臂部件351的爪部351a离开卡合槽361,由此,各辅助配重60从各臂部件351释放。
[0102]促动器352随着推压部件353的推压而使臂部件351转动到保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本实施方式的促动器352,通过推压部件353的推压而与其联动并将臂部件351从保持位置转动到释放位置(参照图15)。另一方面,促动器352通过推压部件353的推压被解除而与其联动并将臂部件351从释放位置逐渐转动到保持位置。推压部件353与二个臂部件351对应而一个一个设置,共计设置二个。促动器352也可与推压部件353的推压联动并利用电动机等以电动方式使臂部件353转动。另外,促动器352也可与推压部件353的推压联动并借助连杆部件、枢轴支承部和凸轮部件等而机械地使臂部件351转动。另外,促动器352以规定大小将各臂部件351施力到保持位置侧。
[0103]该装拆装置350,其臂部件351和促动器352设在装拆位置附近,并设成相对于配重4而能沿升降方向相对移动。臂部件351和促动器352也可是这样的结构:其自身通过利用各种驱动装置进行移动而能相对于配重4进行相对移动。另外,臂部件351和促动器352也可是这样的结构:在被固定在升降通路2内之后,通过配重4移动而能相对于该配重4进行相对移动。图13等图示了如上所述是刹车卸下式的场合,此时,臂部件351和促动器352在配重4处于装拆位置的状态下,位于配重4的铅垂方向上侧。
[0104]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350利用设于配重4的铅垂方向上端部的推压部4d等来对推压部件353进行推压。推压部4d在配重4中分别设在各推压部件353的升降方向(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各推压部4d例如构成为,将层叠的重块4a连接的框体突出到铅垂方向上侧。并且,装拆装置350的推压部4d能利用臂部件351、促动器352和配重4的沿着升降方向的相对移动而对推压部件353进行推压。
[010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辅助配重60与上述相同,在层叠的状态下,在互相相对的斜对面的一个面形成有凸部63a,在另一个面形成有凹部63b。另外,在配重4中,对于铅垂方向最上层的重块4a,也在铅垂方向上侧的面形成凸部63a。这些凸部63a和凹部63b如上所述那样通过相互嵌合,而起到定位/货物倒塌防止机构的作用。
[0106]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梯301,在配重4处于规定的装拆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装拆装置350的臂部件351转动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就能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控制盘8在根据状况而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的场合,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这里是使配重4移动到升降通路2内的最高地点附近,在该装拆位置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
[0107]例如,控制盘8如图13所示,对配重4附加有所有的辅助配重60,在从该状态卸下辅助配重时,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由此,配重4就位于臂部件351、促动器352的铅垂方向下侧。此时,各臂部件351处于保持位置。
[0108]并且,控制盘8基于从该状态根据状况所不需要块数的辅助配重60的厚度,使配重4和臂部件351、促动器352向接近方向相对移动。控制盘8例如使配重4上升。并且,控制盘8在各臂部件351的爪部351a与必需的辅助配重60和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之间边界的卡合槽361相卡合的状态下,停止上述相对移动。在该期间,由于各臂部件351被促动器352以规定大小施力在保持位置侧,因此,随着上述相对移动,在爪部351a越过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后,利用施力而再次转动到保持位置。由此,各臂部件351其爪部351a卡合在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中的最下层辅助配重60的卡合槽361内。然后,控制盘8使配重4和臂部件351、促动器352向相互分离的方向作相对移动。控制盘8例如使配重4下降。结果,装拆装置350可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保持在各臂部件351的爪部351a上。
[0109]此时,铅垂方向最上层的重块4a、各辅助配重60,通过其相互相对的面的凸部63a与凹部63b卡合,各辅助配重60就被适当固定。由此,电梯301能防止辅助配重60倒塌的现象,同时,各卡合槽361的位置被定位成适当的位置,故能可靠地将爪部351a与卡合槽361卡合。
[0110]并且,在将保持在各臂部件351的爪部351a上的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4的场合,控制盘8使配重4和臂部件351、促动器352向接近方向相对移动。此时,控制盘8如图15所示,使推压部件353进行上述相对移动,至被设于配重4的推压部4d推压的位置。由此,促动器352通过推压部件353被推压而与其联动并将臂部件351从保持位置转动到释放位置。结果,装拆装置350能将保持在各臂部件351的爪部351a上的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
4。然后,控制盘8使配重4和臂部件351、促动器352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相对移动。由此,促动器352通过推压部件352的推压被解除而与其联动并将臂部件351从释放位置逐渐转动到保持位置。
[0111]装拆装置350如上述那样,在将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4之后,能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保持在各臂部件351的爪部351a上。结果,电梯301能利用装拆装置350而将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安装在配重4上。
[0112]并且,控制盘8,通过根据电梯301的使用状况而如上述那样利用装拆装置350相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从而能改变配重4的重量。由此,电梯301能根据使用状况而使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的重量平衡适当。结果,电梯301能根据电梯301的使用状况而改变配重4的重量使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的不平衡减少。
[0113]另外,以上说明的装拆装置350在是下侧堆积卸下方式的场合(参照图2),臂部件351及促动器352设在配重4的下端部上,构成为能与该配重4 一起升降。并且,在根据状况而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的场合,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这里是使配重4移动到升降通路2内的最低地点附近,在该装拆位置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此时,辅助配重60在升降通路2内的下部(例如地面)即位于配重4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被层叠配置。另外,推压部4d设在升降通路2的下部(例如地面)侧。并且,配重4的铅垂方向最下层的重块4a,其铅垂方向下侧的面形成凹部63b,铅垂方向上侧的面形成凸部63a。
[0114]在该场合,控制盘8例如对配重4附加有所有的辅助配重60,在从该状态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卸下时,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此时,各臂部件351处于保持位置。
[0115]并且,控制盘8从该状态使设在配重4侧的推压部件353相对移动,至被设在配重4的和升降通路2下部(例如地面)侧的推压部4d推压的位置。控制盘8例如使配重4下降。由此,促动器352通过推压部件353被推压而与其联动并将臂部件351从保持位置转动到释放位置。结果,装拆装置350能将保持在各臂部件351的爪部351a上的辅助配重60释放于升降通路2的下部(例如地面)侧,可从配重4上卸下。
[0116]并且,在将层叠于升降通路2下部(例如地面)侧的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4的场合,控制盘8进行如下那样控制。即,控制盘8在装拆位置基于根据状况所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的厚度而使配重4、臂部件351、促动器352和辅助配重60相对移动(例如,使配重4下降)。此时,装拆装置350成为推压部件353的推压被解除的状态,各臂部件351处于保持位置。在该期间,由于各臂部件351被促动器352以规定大小施力到保持位置侧,因此,随着上述相对移动,在爪部351a越过辅助配重60后,利用施力而再次转动到保持位置。由此,各臂部件351其爪部351a卡合在必需的辅助配重60中的最下层辅助配重60的卡合槽361内。然后,使配重4、臂部件351、促动器352和升降通路2的下部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相对移动。控制盘8例如使配重4上升。结果,装拆装置350能将所需的辅助配重60保持在各臂部件351的爪部351a上。
[0117]以上说明的电梯301具有乘用轿厢3、配重4和装拆装置350。乘用轿厢3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配重4通过主缆绳5而与轿厢3连接,与乘用轿厢3联动而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装拆装置350设在升降通路2内,可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装拆装置350具有臂部件351和促动器352。臂部件351沿配重4的升降方向设在配重4的下端部或升降通路2的上端部上。臂部件351可转动到设在其铅垂方向下侧的顶端上的爪部351a能对辅助配重60进行保持的保持位置、以及从爪部351a将辅助配重60释放的释放位置。促动器352随着推压部件353的推压而使臂部件351在保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转动。因此,电梯301根据使用状况等利用装拆装置350而改变配重4的重量,能以最佳的重量平衡进行运行,故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0118][实施方式4]
[0119]图16、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实施方式4的电梯其装拆装置的结构不同于实施方式1、2、3。
[0120]本实施方式的电梯401如图16、图17所示,具有装拆装置450。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450设在升降通路2内,由碰撞式凸轮机构451构成。装拆装置450是如图2所示那样设在升降通路2内下部(井坑附近)的下侧堆积卸下方式。此时,辅助配重60配置在升降通路2内的下部例如地面2b上。辅助配重60在地面2b配置在配重4的铅垂方向下侦U。辅助配重60例如配置在对配重4的升降进行导向的一对导轨16之间。一对导轨16是沿升降方向延伸的导向部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梯401在图16、图17中仅图示了一个辅助配重60。
[0121]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450包括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和卡合部452。装拆装置450的碰撞式凸轮机构451设在配重4或辅助配重60中的一方上,卡合部452设在配重4或辅助配重60中的另一方上。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450的碰撞式凸轮机构451设在辅助配重60上,卡合部452设在配重4上。[0122]碰撞式凸轮机构451设于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面侧。本实施方式的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在辅助配重60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设置一对。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具有旋转部件453和推压部件454。
[0123]旋转部件453包括第I旋转部453a、轴部453b和第2旋转部453c。旋转部件453其第I旋转部453a和第2旋转部453c通过轴部453b而被连接,构成一体。第I旋转部453a例如形成为圆盘状,第2旋转部453c例如形成为矩形杆状。旋转部件453被装配成,在第I旋转部453a被收容在形成于辅助配重60的收容空间部60a内的状态下,利用盖部件等而不会从辅助配重60上脱落。在第I旋转部453a被收容在收容空间部60a内的状态下,旋转部件453以轴部453b沿升降方向、第2旋转部453c位于第I旋转部453a的铅垂方向上侧那样的位置关系而被装配在辅助配重60上。旋转部件453设成可绕轴部453b旋转。
[0124]推压部件454设成从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面突起,可沿升降方向进行推压。推压部件454当被推压后、且该推压被解除时,被施力成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0125]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在每次推压部件454被推压时,与该推压部件454的推压联动,旋转部件453通过各种凸轮机构向一方向绕轴部453b旋转规定角度(例如90° )。碰撞式凸轮机构451,随着配重4和辅助配重60相对于升降方向的相对移动(配重4的下降),在每次推压部件454由配重4的下端部推压时使旋转部件453旋转。在每次推压部件454被推压时,碰撞式凸轮机构451使旋转部件453向一方向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
[0126]卡合部452设在配重4的最下层重块4a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面侧。卡合部452在重块4a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设置一对。各卡合部452在装拆位置设在相对于铅垂方向而与各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大致相对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卡合部452包括通过孔部455和旋转空间部456,该通过孔部455与旋转空间部456连通。
[0127]通过孔部455形成为,在配重4的最下层重块4a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面开口。通过孔部455形成为比旋转部件453的第2旋转部453c稍大的矩形。因此,通过孔部455形成为能通过第2旋转部453c。旋转空间部456是内部能收容旋转部件453的第2旋转部453c的空间部,且形成为能允许旋转部件453绕轴部453b旋转的大小和形状。
[0128]并且,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在每次通过配重4的下端部推压推压部件454时,使旋转部件453向一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从而旋转部件453可旋转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旋转部件453的释放位置是将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释放的位置,如图16所示,是第2旋转部453c能通过通过孔部455的位置。另一方面,旋转部件453的保持位置是将辅助配重60与配重4连接的位置,如图17所示,是第2旋转部453c被保持在旋转空间部456内的位置。这里,每次推压部件454被推压时,碰撞式凸轮机构451使旋转部件453依次切换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
[0129]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梯401,在配重4处于规定的装拆位置的状态下,装拆装置450的碰撞式凸轮机构451的旋转部件453就转动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由此,电梯401能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在根据状况而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的场合,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这里使配重4移动到升降通路2内的最低地点附近,在该装拆位置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
[0130]例如,在从对配重4不附加有辅助配重60的状态装入辅助配重60的场合,则如图16所示,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由此,配重4就位于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上侧。此时,旋转部件453处于释放位置,成为第2旋转部453c经通过孔部455而被插入旋转空间部456内的状态。
[0131]并且,控制盘8从该状态使配重4和辅助配重60向接近方向相对移动。这里,控制盘8使配重4下降,由该配重4的下端部对推压部件454进行推压。由此,碰撞式凸轮机构451的旋转部件453以规定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且如图17所示,旋转部件453位于保持位置。由此,装拆装置450成为第2旋转部453c被保持在旋转空间部456内的状态,成为锁定状态。因此,装拆装置450成为借助旋转部件453而将辅助配重60与配重4连接的状态。然后,控制盘8使配重4和辅助配重60向离开方向相对移动(这里,使配重4上升)。其结果,装拆装置450能将辅助配重60与配重4连接。
[0132]并且,在从配重4上卸下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时,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并且,控制盘8从该状态使配重4和辅助配重60向接近方向相对移动。这里,控制盘8使配重4下降,由该配重4的下端部对推压部件454进行推压。由此,碰撞式凸轮机构451的旋转部件453以规定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且如图16所示,旋转部件453处于释放位置,成为锁定被解除的状态。然后,控制盘8使配重4和辅助配重60向离开方向相对移动(这里,使配重4上升)。此时,旋转部件453处于释放位置,第2旋转部453c通过通过孔部455,辅助配重60就从配重4上释放。
[0133]其结果,电梯401能利用装拆装置450而将辅助配重60在配重4上进行装装拆。
[0134]并且,控制盘8通过根据电梯401的使用状况而利用装拆装置450相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就能改变配重4的重量。由此,电梯401能根据使用状况而将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的重量平衡做成适当。结果,电梯I根据电梯401的使用状况,而能将配重4的重量改变成使得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不平衡减少。
[0135]另外,以上说明的装拆装置450,其碰撞式凸轮机构451也可设在配重4上,卡合部452也可设在辅助配重60上。另外,装拆装置450也可是设在升降通路2内上部(天花板附近)的上侧堆积卸下方式。此时,碰撞式凸轮机构451随着配重4和辅助配重60相对于升降方向的相对移动,而在每次推压部件454由配重4的上端部推压时使旋转部件453向一方向旋转规定角度。这里,配重4和辅助配重60相对于升降方向的相对移动,例如是配重4的上升。
[0136]另外,电梯401也可具有多个辅助配重60。此时,装拆装置450的碰撞式凸轮机构451设成夹装在相邻的辅助配重60之间。并且,在将配重4与辅助配重60之间的碰撞式凸轮机构451设为第I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将相邻的辅助配重60之间的碰撞式凸轮机构451设为第2碰撞式凸轮机构451的场合,装拆装置450如下那样构成。即,装拆装置450利用第I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和第2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对例如旋转部件453成为释放状态的旋转角度与成为保持状态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事先进行适当调节。由此,装拆装置450构成为,根据例如推压部件454被推压的次数而能适当切换第I碰撞式凸轮机构451、第2碰撞式凸轮机构451的旋转部件453旋转位置的组合。通过例如根据推压部件454的推压次数而使第I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及第2碰撞式凸轮机构451都成为释放位置,从而装拆装置450能将附加于配重4的辅助配重60设作O。通过例如根据推压部件454的推压次数而使第I碰撞凸轮机构451成为保持位置、使第2碰撞式凸轮机构451成为释放位置,从而装拆装置450能对配重4附加一块辅助配重60。通过例如根据推压部件454的推压次数而使第I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及第2碰撞式凸轮机构451都成为保持位置,从而装拆装置450能对配重4附加两块块辅助配重60。
[0137]以上说明的电梯401具有乘用轿厢3、配重4和装拆装置450。乘用轿厢3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配重4通过主缆绳而与乘用轿厢3连接,与乘用轿厢3联动而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装拆装置450设在升降通路2内,可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装拆装置450由碰撞式凸轮机构451构成,而碰撞式凸轮机构451具有旋转部件453,每次推压部件454被推压时使旋转部件453向一方向旋转规定角度。旋转部件453设在升降通路2内,此处,设在辅助配重60与配重5之间。旋转部件453可旋转到将辅助配重60与配重4连接的保持位置、和将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释放的释放位置。因此,电梯401能根据使用状况等利用装拆装置450而改变配重4的重量,能以最佳的重量平衡进行运行,故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0138][实施方式5]
[0139]图18、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实施方式5的电梯其装拆装置的结构不同于实施方式1、2、3、4。
[0140]本实施方式的电梯501如图18、图19所示,具有装拆装置550。本实施方式的装拆550设在升降通路2内,由碰撞式凸轮机构551构成。装拆装置550是如图1所示那样设在升降通路2内上部(天花板附近)的上侧堆积卸下方式。
[0141]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550包括碰撞式凸轮机构551。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550的的碰撞式凸轮机构551设在升降通路2的上部。这里,碰撞式凸轮机构551分别一个一个地设在引导导轨16的铅垂方向上端部上。另外,碰撞式凸轮机构551也可设在将应对导轨16的铅垂方向上端部固定于升降通路2壁面的梁等上。
[0142]碰撞式凸轮机构551具有旋转部件553和推压部件554。旋转部件553例如形成为矩形杆状。旋转部件553设在升降通路2内。旋转部件553通过支承部件等被支持为可相对于导轨16的铅垂方向上端部在不与该导轨16干涉的位置以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线X2为中心地旋转。
[0143]推压部件554设成从旋转部件553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面突出,并设成沿升降方向可进行推压。当压部件454被推压后、一旦该推压被解除,被施力成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0144]碰撞式凸轮机构551在每次推压部件554被推压时,与该推压部件554的推压联动,其旋转部件553借助各种凸轮机构而以旋转轴线X2为旋转中心向一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例如90° )。此处,碰撞式凸轮机构551,随着配重4相对于升降方向的上升而在每次推压部件554由设于配重4端面的推压突起部4e推压时,使旋转部件553向一方向旋转旋转规定角度。
[0145]并且,碰撞式凸轮机构551通过每次推压部件554由配重4的推压突起部4e推压时使旋转部件553向一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从而旋转部件553就可旋转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件553的释放位置是将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释放的位置,且如图18所示,是旋转部件553突出到一对导轨16之间的空间侧、将辅助配重60下端面予以保持的位置。另一方面,旋转部件553的保持位置是将辅助配重60与配重4连接的位置,且如图19所示,是旋转部件553从一对导轨16之间的空间侧退让、辅助配重60下端面被释放的位置。这里,碰撞式凸轮机构551在推压部件554每次被推压时,旋转部件553依次被切换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
[0146]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辅助配重60与上述相同,其铅垂方向下侧面形成有凹部63b。另外,在配重4中,与上述相同,在铅垂方向最上层重块4a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面形成凸部63a。这些凸部63a和凹部63b如上述那样通过相互嵌合,而起到定位/货物倒塌防止机构的作用。但在这里,凸部63a和凹部63b如图19所示,构成为:在嵌合的状态下,在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端面与重块4a的铅垂方向上侧端面之间形成旋转部件553能旋转的间隙。由此,装拆装置550在装拆位置,其旋转部件553能旋转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
[0147]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梯501,在配重4处于规定的装拆位置的状态下,装拆装置550的碰撞式凸轮机构551的旋转部件553转动到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由此,电梯501能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在根据状况而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的场合,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这里使配重4移动到升降通路2内的最高地点附近,在该装拆位置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
[0148]例如,在对配重4附加有辅助配重60的状态下,如图18所示,装拆装置550的旋转部件553处于释放位置,在该旋转部件553上保持有辅助配重60。控制盘8在从该状态装入辅助配重60的场合,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由此,配重4位于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
[0149]并且,控制盘8从该状态使配重4和碰撞式凸轮机构551的推压部件554向接近方向相对移动。这里,控制盘8使配重4上升,由该配重4的推压突起部4e对推压部件554进行推压。此时,凸部63a和凹部63b如图19所示,成为嵌合的状态,并成为在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端面与重块4a的铅垂方向上侧端面之间形成了规定间隙的状态。因此,碰撞式凸轮机构551的旋转部件553以规定的旋转角度旋转,旋转部件553位于保持位置。因此,装拆装置550成为将保持在旋转部件553上的辅助配重60载放在配重4上端面上与其连接的状态。然后,控制盘8使配重4和碰撞式凸轮机构551的推压部件554向离开方向相对移动(这里,使配重4下降)。结果,装拆装置550可将辅助配重60与配重4连接。
[0150]并且,在从配重4上卸下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的场合,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并且,控制盘8从该状态使配重4和碰撞式凸轮机构551的推压部件554向接近方向相对移动。这里,控制盘8使配重4上升,由该配重4的下端部对推压部件554进行推压。由此,碰撞式凸轮机构551的旋转部件553以规定的旋转角度旋转,且如图18所示,旋转部件553位于释放位置。因此,装拆装置550将与配重4上端面连接的辅助配重60保持在旋转部件553上,成为将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释放的状态。然后,控制盘8使配重4和碰撞式凸轮机构551的推压部件554向离开方向相对移动(这里,使配重4下降)。
[0151]结果,电梯501能利用装拆装置550将辅助配重60相对于配重4进行装拆。
[0152]并且,通过根据电梯501的使用状况而如上述那样利用装拆装置550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则控制盘8可改变配重4的重量。由此,电梯501能根据使用状况而将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的重量平衡做成适当。其结果,电梯501根据电梯501的使用状况,而能将配重4的重量改变成使得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不平衡减少。[0153]另外,以上说明的装拆装置550,也可做成设在升降通路2内下部(井坑附近)的下侧堆积卸下方式。在该场合,装拆装置550的碰撞式凸轮机构551设在配重4的下端部上,利用该碰撞式凸轮机构551而将配置于升降通路2内下部(例如地面)的辅助配重60相对于配重4进行装拆。在该场合,旋转部件553的释放位置是将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释放的位置,成为旋转部件553从一对导轨16之间的空间侧退让、辅助配重60的下端面被释放的位置。另一方面,旋转部件553的保持位置是将辅助配重60与配重4连接的位置,是旋转部件553突出到一对导轨16之间的空间侧、对辅助配重60的下端面予以保持的位置。
[0154]以上说明的电梯501具有乘用轿厢3、配重4和装拆装置550。乘用轿厢3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配重4通过主缆绳5而与乘用轿厢3连接,与乘用轿厢3联动而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装拆装置550设在升降通路2内,可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装拆装置550由碰撞式凸轮机构551构成,而碰撞式凸轮机构551具有旋转部件553,每次推压部件554被推压时,使旋转部件553向一方向旋转规定角度。旋转部件553设在升降通路2内,可旋转到将辅助配重60与配重4连接的保持位置、和将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释放的释放位置。因此,电梯501能根据使用状况等利用装拆装置550而改变配重4的重量,能以最佳的重量平衡进行运行,故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0155][实施方式6]
[0156]图20、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实施方式6的电梯其装拆装置的结构不同于实施方式1、2、3、4、5。
[0157]本实施方式的电梯601如图20、图21所示,具有装拆装置650。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650设在升降通路2内,由吸盘机构651构成。装拆装置650是如图2所示那样设在升降通路2内下部(井坑附近)的下侧堆积卸下方式。此时,辅助配重60配置在升降通路2内的下部,例如配置在地面2b上。辅助配重60在地面2b在配重4的铅垂方向下侧层
叠配置多块。
[0158]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650包括吸盘机构651。吸盘机构651具有吸盘652和解除装置653。吸盘机构651在各辅助配重60上设置多个。
[0159]吸盘652夹装在配重4与辅助配重60之间,一方可吸附另一方。本实施方式的吸盘652在各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面分别设置多个。各吸盘652相对于各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面而固定设置。各吸盘652的吸附面朝向铅垂方向上侧。并且,设于铅垂方向最上层辅助配重60的吸盘652,夹装在配重4与辅助配重60之间,将配重4吸附在辅助配重60上,将配重4与辅助配重60连接。除此以外的设于辅助配重60的吸盘652夹装在相邻的辅助配重60之间,将铅垂方向上侧的辅助配重60吸附在铅垂方向下侧的辅助配重60上,将相邻的辅助配重60相互连接。
[0160]解除装置653的作用是可解除吸盘652的吸力。解除装置653分别与吸盘652对应设置。解除装置653例如由吸盘652的空气释放用的电磁阀等构成。例如,在辅助配重60被层叠在地面2b上的状态、以辅助配重60附加于配重4的状态而处于装拆位置的状态下,解除装置653借助各种端口而与控制盘8电气连接得到电力而被驱动控制。另外,解除装置653既可是蓄电池驱动,也可是这样的结构:在辅助配重60被层叠在地面2b上的状态、以辅助配重60附加于配重4的状态而处于装拆位置的状态下,解除装置653与电极等接触而被充电,或以非接触方式被充电。
[0161]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梯601,在配重4处于规定的装拆位置的状态下,装拆装置650借助吸盘652而能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在根据状况而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的场合,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在该装拆位置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
[0162]在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时,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由此,配重4就位于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上侧。并且,控制盘8从该状态使配重4和辅助配重60向接近方向相对移动。这里,控制盘8使配重4下降,对各吸盘652进行推压,使配重4、各辅助配重60相互吸附。并且,控制盘8对与位于根据状况所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与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之间边界的吸盘652相对应的解除装置653进行控制,解除吸盘652的吸力。其结果,装拆装置650能将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与配重4连接,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去除放置在地面2b上。从而,电梯601能利用装拆装置650相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
[0163]并且,通过根据电梯601的使用状况而如上述那样利用装拆装置650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从而控制盘8能改变配重4的重量。由此,电梯601能根据使用状况而使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的重量平衡适当。结果,电梯601根据电梯601的使用状况,而能使配重4的重量改变成使得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不平衡减少。
[0164]另外,以上说明的吸盘652,也可固定在配重4的下端面上,将辅助配重60吸附于配重4。在该场合,解除装置653也设在配重4侦U。
[0165]另外,以上说明的装拆装置650,也可是设在升降通路2内上部(天花板附近)的上侧堆积卸下方式。在该场合,装拆装置650,其设于升降通路2内上部的保持机构上保持辅助配重60,并在该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面设置吸盘652和解除装置653。并且,在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的场合,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由此,配重4就位于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并且,控制盘8从该状态使配重4和辅助配重60向接近方向相对移动。这里,控制盘8使配重4上升,推压各吸盘652,使配重4、各辅助配重60相互吸附。控制盘8对与位于根据状况所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和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之间边界的吸盘652相对应的解除装置653进行控制,解除吸盘652的吸力。从而,装拆装置650能将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与配重4连接,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放置到保持机构上。
[0166]以上说明的电梯601具有乘用轿厢3、配重4和装拆装置650。乘用轿厢3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配重4通过主缆绳5而与乘用轿厢3连接,与乘用轿厢3联动而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装拆装置650设在升降通路2内,可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装拆装置650具有:夹装在配重4与辅助配重60之间可将一方吸附在另一方上的吸盘652 ;以及可解除吸盘652吸力的解除装置653。因此,电梯601能根据使用状况而利用装拆装置650来改变配重4的重量,能以最佳的重量平衡进行运行,故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0167][实施方式7]
[0168]图22、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装拆装置大致结构例的模式图。实施方式7的电梯其装拆装置的结构不同于实施方式1、2、3、4、5、6。
[0169]本实施方式的电梯701如图22、图23所示,具有装拆装置750。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750设在升降通路2内,由吸盘机构751构成。装拆装置750是如图1所示那样设在升降通路2内上部(天花板附近)的上侧堆积卸下方式。
[0170]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装拆装置750包括吸盘机构751、以及辅助配重保持部752。吸盘机构750具有吸盘753和解除装置754。在各辅助配重60上分别设置多个吸盘机构751。
[0171]吸盘753夹装在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与辅助配重60之间,可将一方吸附在另一方上,与上述吸盘652同样构成(参照图20)。解除装置754可解除吸盘753的吸力,与上述解除装置653 (参照图20)同样构成。
[0172]这里,辅助配重保持部752设在升降通路2内的上部(天花板附近),对不使用的辅助配重60进行保持。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与辅助配重6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面相对地设置一对。一对辅助配重保持部752都形成为板状的壁体,相对于水平方向互相相对。通过由控制盘8控制驱动装置,从而一对辅助配重保持部752利用该驱动装置产生的动力而可相对于水平方向互相接近、离开。
[0173]本实施方式的吸盘753根据辅助配重60的数量而在各辅助配重保持部752的水平方向相对面设置多个。各吸盘753相对于各辅助配重保持部752的水平方向相对面而固定设置。各吸盘753的吸附面朝向各辅助配重60侧。各吸盘753在对辅助配重60进行保持时,夹装在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与辅助配重60之间,将辅助配重60吸附在各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上,将各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与各辅助配重60连接起来。解除装置754与吸盘753对应而分别设置。解除装置754例如借助各种端口而与控制盘8电气连接得到电力被驱动控制。
[0174]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辅助配重60与上述相同,在以层叠的状态互相相对的相对面的一个面上形成有凸部63a,在另一个面上形成有凹部63b。另外,在配重4中,对于铅垂方向最上层的重块4a,也在铅垂方向上侧的面上形成凸部63a。这些凸部63a和凹部63b,通过如上所述那样相互嵌合而起到定位/货物倒塌防止机构的作用。这里,在一个面上分别设置多个(这里设置二个)凸部63a和凹部63b。
[0175]如上那样构成的电梯701在其配重4处于规定的装拆位置的状态下,装拆装置750能借助吸盘753而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在根据状况而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时,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在该装拆位置对辅助配重60进行装拆。
[0176]在将由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保持的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4的场合,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由此,配重4就位于辅助配重60的铅垂方向下侧。并且,控制盘8对与位于在该状态下根据状况所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和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之间边界的吸盘753相对应的解除装置754以及该解除装置754的铅垂方向下侧所有的解除装置754进行控制。由此,控制盘8解除吸盘753的吸力。从而,装拆装置750能将由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保持的必需块数的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4的上端部进行连接,将不需要的辅助配重60仍由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保持。此时,辅助配重60、配重4成为凸部63a与凹部63b嵌合的状态。从而,电梯701能利用装拆装置750将辅助配重60装入配重4。
[0177]另一方面,在将装入配重4上端部的辅助配重60卸下的场合,控制盘8使配重4移动到装拆位置。由此,装入配重4上端部的辅助配重60就位于一对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之间。并且,控制盘8从该状态使一对辅助配重保持部752相互接近,推压各吸盘753,使辅助配重保持部752吸附各辅助配重60。然后,控制盘8使配重4和辅助配重60向离开方向相对移动,以解除凸部63a与凹部63b的嵌合。这里,控制盘8使配重4下降,解除凸部63a与凹部63b的嵌合。从而,电梯701能利用装拆装置750而将辅助配重60从配重4上卸下。
[0178]并且,控制盘8通过根据电梯701的使用状况而如上述那样利用装拆装置750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从而能改变配重4的重量。由此,电梯701能根据使用状况而将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的重量平衡做成适当。结果,电梯701根据电梯701的使用状况,而能将配重4的重量改变成使得卷扬机10的乘用轿厢3侧的重量和配重4侧的重量不平衡减少。
[0179]另外,以上说明的各吸盘753也可是这样的结构:在被固定于辅助配重60侧对辅助配重60进行保持的场合,夹装在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与辅助配重60之间。
[0180]以上说明的电梯701具有乘用轿厢3、配重4和装拆装置750。乘用轿厢3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配重4通过主缆绳5而与乘用轿厢3连接,与乘用轿厢3联动而可在升降通路2内升降。装拆装置750设在升降通路2内,可对配重4装拆辅助配重60。装拆装置750具有:夹装在辅助配重保持部752与辅助配重60之间可将一方吸附在另一方上的吸盘753 ;以及可解除吸盘753吸力的解除装置754。因此,电梯701根据使用状况等而能利用装拆装置750改变配重4的重量,能以最佳的重量平衡进行运行,故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0181]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电梯,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更。本实施方式的电梯,也可将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予以适当组合而成。
[0182]采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电梯,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0183]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提示为例子,不是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按其它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若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宗旨中,则同样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均等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用轿厢,该乘用轿厢可在升降通路内升降; 配重,该配重通过主缆绳而与所述乘用轿厢连接,与所述乘用轿厢联动而可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升降;以及 装拆装置,该装拆装置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相对所述配重装拆辅助配重, 所述装拆装置具有线状部件和爪状部件,所述线状部件沿所述配重的升降方向设在所述配重的下端部上,或设在所述升降通路的上端部上;所述爪状部件设在所述线状部件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顶端上,且以沿所述升降方向的旋转轴线为旋转中心而可与所述线状部件一体旋转,所述爪状部件以所述线状部件插入形成于所述辅助配重的孔部内的状态,通过相对于所述辅助配重作相对旋转而可旋转到钩挂于所述孔部的缘部对所述辅助配重进行保持的保持位置、和解除与所述孔部的缘部的钩挂将所述辅助配重释放的释放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配重形成为,其允许所述爪状部件旋转的允许旋转空间部与所述孔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配重的所述孔部的缘部形成有锥部,所述爪状部件形成为顶部锥状。
4.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具有: 乘用轿厢,该乘用轿厢可在升降通路内升降; 配重,该配重通过主缆绳而与所述乘用轿厢连接,与所述乘用轿厢联动而可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升降;以及 装拆装置,该装拆装置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相对所述配重装拆辅助配重, 所述装拆装置具有:配重框,该配重框固定在所述配重侧并形成有配重框卡合凹部;辅助配重保持框,该辅助配重保持框设成相对于所述配重可沿升降方向相对移动并形成有保持框卡合凹部;配重框用突出部件,该配重框用突出部件设在所述辅助配重上,可移动到从该辅助配重突出并可与所述配重框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与所述配重框卡合凹部的卡合并被收容于所述辅助配重侧的释放位置;保持框用突出部件,该保持框用突出部件设在所述辅助配重上,可移动到从该辅助配重突出并可与所述保持框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与所述保持框卡合凹部的卡合并被收容于所述辅助配重侧的释放位置;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当所述配重框用突出部件处于保持位置时使所述保持框用突出部件位于释放位置,当所述保持框用突出部件处于保持位置时使所述配重框用突出部件位于释放位置;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将所述配重框用突出部件或所述保持框用突出部件中的一方施力到保持位置;以及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可利用电磁力而将所述配重框用突出部件或所述保持框用突出部件中的另一方吸引到保持位置。
5.—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具有: 乘用轿厢,该乘用轿厢可在升降通路内升降; 配重,该配重通过主缆绳而与所述乘用轿厢连接,与所述乘用轿厢联动而可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升降;以及 装拆装置,该装拆装置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相对所述配重装拆辅助配重, 所述装拆装置具有臂部件和促动器,所述臂部件沿所述配重的升降方向而设在所述配重的下端部上或所述升降通路的上端部上,可转动到设于铅垂方向下侧的顶端的爪部可对所述辅助配重进行保持的保持位置、和从所述爪部释放所述辅助配重的释放位置;所述促动器随着推压部件的推压而使所述臂部件在所述保持位置与所述释放位置之间转动。
6.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具有: 乘用轿厢,该乘用轿厢可在升降通路内升降; 配重,该配重通过主缆绳而与所述乘用轿厢连接,与所述乘用轿厢联动而可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升降;以及 装拆装置,该装拆装置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相对所述配重装拆辅助配重, 所述装拆装置由碰撞式凸轮机构构成,该碰撞式凸轮机构具有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旋转到将所述辅助配重与所述配重连接的保持位置、和将所述辅助配重从所述配重释放的释放位置,且每次推压部件被推压时使所述旋转部件向一方向旋转规定角度。
7.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具有: 乘用轿厢,该乘用轿厢可在升降通路内升降; 配重,该配重通过主缆绳而与所述乘用轿厢连接,与所述乘用轿厢联动而可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升降;以及 装拆装置,该装拆装置设在所述升降通路内,可相对所述配重装拆辅助配重, 所述装拆装置具有:夹装在所 述配重或辅助配重保持部与所述辅助配重之间、可将一方吸附在另一方上的吸盘;以及可解除所述吸盘吸力的解除装置。
【文档编号】B66B11/00GK203411203SQ201320268544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本间正葵, 铃木隼人, 目崎裕也, 门并秀树, 吉田拓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