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990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包括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机柜本体、机柜正门以及机柜背门,所述机柜正门设有蜂窝状通风孔,所述机柜背门设有风扇。所述机柜本体靠近机柜背门一侧设有一个以上的微通道换热器,每个微通道换热器设有连接外部水与氟利昂换热器的冷媒管接口。每个微通道换热器内设有通风孔或者通风间隙。微通道换热器下方设有集水盘。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微功耗散热机柜,解决了常规机房规划及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释放机房空调区域面积用于安装电子信息设备,提高了机房利用率,由于机柜排风温度高,提高了换热温差可延长室外冷源的使用时间,大大节约空调系统能耗。
【专利说明】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机柜,尤其是电子信息机房用的微功耗散热机柜。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无论是通信运营商还是政府、企业都需要建设大量的电子信息机房包括数据中心作为基础支撑。电子信息机房是用于安装电子信息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的场所,如数据设备等,其发热量很大。随着近年来电子信息设备的技术发展,单机柜功率不断加大。
[0003]传统的电子信息设备用的机柜只是用于电子信息设备的存放与安装。为保证电子信息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机房需要空调系统常年不间断制冷运行对机柜进行散热。目前,传统电子信息机房制冷散热方式是由布置在机房一侧或两侧的机房专用空调通过风机作用将机房的热空气回至空调机组内部,机房热空气与空调内部的蒸发器(风冷)或表冷器(水冷)进行换热,热空气的热量由蒸发器中的氟利昂或表冷器中的冷冻水带走,随即变为冷空气再送风机房对设备进行散热。这种机房制冷方式,空气是经过集中处理后再送入机房进行风量的分配,从而实现对机柜进行散热制冷。
[0004]这种传统的机房制冷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机房各个机柜的功率不完全相同,因此传统的这种空气经集中处理后再送入机房分配的方式很难对机柜进行按需分配。同时,由于单机柜功率的加大,采用传统的机房专用空调送风方式,无论是上送风或下送风,都易出现机房局部过热现象。(2)由于单机柜功率过大,势必需要配置更多的机房专用空调,特别是在一些高等级高保障机房冗余备份空调较多,无论采用单侧布置还是双侧布置方式,均难以安装所需数量的空调。(3)当室外温度低于机房室内温度时,仍然启用压缩机做功制冷的方式,浪费大量能源。
[0005]由于传统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存在这些问题,亟需研发一种新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6]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包括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机柜本体、机柜正门以及机柜背门,所述机柜正门设有蜂窝状通风孔,所述机柜背门设有风扇。
[000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柜本体靠近机柜背门一侧设有一个以上的微通道换热器,每个微通道换热器设有连接外部水氟利昂换热器的冷媒管接口。
[0009]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微通道换热器内设有通风孔或者通风间隙。
[0010]本实用新型中,微通道换热器下方设有集水盘。集水盘可接收冷凝水并及时排至冷凝水管道。[0011]本实用新型中,风扇可接入UPS不间断电源。
[0012]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电子信息机房的制冷方式,将制冷散热单元与电子信息设备的存放安装空间很好地结合起来。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机柜本体用于存放安装电子信息设备,电子信息设备运行时散发大量的热量,机房环境冷空气在风扇的抽吸作用下由机柜正门进入机柜对设备进行散热冷却,冷却后温度上升变为热空气,热空气经过机柜的背门微通道换热器的又被冷却后排至机房。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功耗散热机柜是集电子信息设备存放安装、设备散热制冷于一体,同时与外系统具有换热接口的技术产品。
[0015]本实用新型机柜本体内部的可以设置压力、温度传感器,以及外部的氟利昂传感器。
[00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微功耗散热机柜,解决了常规机房规划及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将微通道换热器布置到机柜内,而不是布置在机房的一侧或两侧,其有益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解决了常规空调方案送风不均或因机柜设备功率不同导致的局部过热的问题;2)由于制冷单元在机柜内部可大大提升单机柜的设备安装功率,解决高功率机柜的制冷散热问题,这对于常规空调系统来说是一个技术瓶颈;3)另外由于机房的一侧或两侧不再需要布置空调设备,可释放这块空调区域面积用于安装电子信息设备,提高了机房利用率;4)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时段,可利用室外冷源对系统进行冷却,由于机柜排风温度高,提高了换热温差可延长室外冷源的使用时间,大大节约空调系统能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0018]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柜正门正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柜背门正视图。
[0021]图4为实施例1示意图。
[0022]图5为实施例2示意图。
[0023]图6为实施例3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包括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机柜本体、机柜正门以及机柜背门,所述机柜正门设有蜂窝状通风孔,所述机柜背门设有风扇。所述机柜本体靠近机柜背门一侧设有一个以上的微通道换热器,每个微通道换热器设有连接外部水氟利昂换热器的冷媒管接口。每个微通道换热器内设有通风孔或者通风间隙。微通道换热器下方设有集水盘。
[0026]机柜背门内微通道换热器可以由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组成。机房环境冷空气在风扇的抽吸作用下分别经过电子信息设备、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然后由风机排至机房。同时机柜背门可以绕机柜本体的侧边打开或关闭。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的相对位置和结构形式有以下3种形式并且不仅限于这3种形式。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4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机柜本体1,机柜正门2,机柜背门3,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31,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32,风扇33,集水盘34,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冷媒管接口 35,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冷媒管接口 36。机柜正门2设置蜂窝状通风口 21。
[0029]本实施在机房正常安装运行时,所述的机柜本体I用于安装电子信息设备,所述的机柜背门3中的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冷媒管接口 35和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冷媒管接口36分别接至外系统两套水氟利昂换热器,并有一定的高差,微通道换热器内部均充氟利昂工质,其中水氟利昂换热器另一侧的水可以是制冷机组所产生的冷冻水,也可以为冷却塔免费供冷的冷却水。系统运行时,氟利昂工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31和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32内部吸收电子信息设备散热的热量后蒸发,由液态工质变为气态工质,并上升至水氟利昂换热器被冷凝后变为液态工质,从而在重力作用下完成循环。而机房环境冷空气在机柜背门3的风扇33作用下,进入机柜本体I,对电子信息设备散热后,冷空气温度上升变为热空气,热空气进入机柜背门分别与经过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31和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32,并与之进行热交换,微通道换热器内部的氟利昂工质吸收热空气的热量后蒸发,而热空气也再次变为冷空气并进入机房,从而完成对机柜内电子信息设备的制冷散热,其中机柜背门底部有集水盘34,可排除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
[003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宽度小于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并在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的两侧留出空间,部分空气可在这两侧不经过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直接进入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宽度等于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宽度,所有空气都是先经过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之后再进入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其余与实施例I相同。
[0033]实施例3
[003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宽度等于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宽度,但第一块微通道的中间位置留有缺口空间,部分空气可由中间缺口空间直接进入第二块微通道换热器,部分空气可由两侧直接经过第一块微通道换热器之后排至机房,部分空气先经过第一块换热器后再经过第二块换热器,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003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包括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机柜本体、机柜正门以及机柜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正门设有蜂窝状通风孔,所述机柜背门设有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本体靠近机柜背门一侧设有一个以上的微通道换热器,每个微通道换热器设有连接外部水与氟利昂换热器的冷媒管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每个微通道换热器内设有通风孔或者通风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微通道换热器下方设有集水盘。
【文档编号】H05K5/00GK203387792SQ201320492711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3日
【发明者】潘劲松, 张川燕, 张津京 申请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