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187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起重机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支撑装置,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与外界车辆的第一车架纵梁组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外界车辆的第二车架纵梁组可拆卸式连接;起重机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及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上;且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仅通过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对起重机进行支撑,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卸的特点。
【专利说明】起重机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大吨位起重机起吊吨位大、体积大,起重机在车架上安装时,由于车架受力复杂,为了改善主车架的承载情况,避免集中载荷,一般采用副梁结构对其进行支撑;请参阅图1,副梁结构Si安装在车架上,且覆盖整个车架上方作业表面,此时起重机置于副梁结构SI上(起重机安装表面S2),实际作业过程中,由于变速器、转向杆系、操纵机构等待安装部件较多,如果采用副梁结构SI安装在车架上,极易造成车架上表面其余部位安装空间狭小,不便于待安装部件的合理布局、安放;且如果将待安装部件直接置于副梁结构SI上,由于副梁结构SI本身存在一定的厚度;即额外增加了整车高度,无法满足铁路运输限界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起重机进行支撑的起重机支撑装置,该装置具有占据空间小的特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与外界车辆的第一车架纵梁组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外界车辆的第二车架纵梁组可拆卸式连接;起重机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及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上;且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可拆卸式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承座、第二支承座及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支承座通过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组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承座通过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组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承座、所述第二支承座和/或所述第一加强件可拆卸式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三支承座、第四支承座及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三支承座通过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组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四支承座通过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组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三支承座、所述第四支承座和/或所述第二加强件可拆卸式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组包括:第一车架纵梁、第二车架纵梁;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承座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承座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承座的顶部和/或所述第一加强件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组包括:第三车架纵梁、第四车架纵梁;所述第三支承座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三车架纵梁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四支承座的一侧通过所述第四车架纵梁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三支承座的顶部、所述第四支承座的顶部和/或所述第二加强件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螺纹紧固机构;所述螺纹紧固机构包括:若干个螺栓;开设在所述第一车架纵梁、所述第二车架纵梁、所述第三车架纵梁、所述第四车架纵梁上的螺纹孔;及开设在所述第一支承座一侧、所述第二支承座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承座的一侧、所述第四支承座一侧的螺纹孔;若干个所述螺栓分别通过其各自头部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两侧对应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件一侧的螺栓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承座上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一支承座可拆卸式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件另一侧的螺栓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二支承座上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二支承座可拆卸式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件一侧的螺栓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车架纵梁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三支承座上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三支承座可拆卸式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件另一侧的螺栓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四车架纵梁上的螺纹孔、所述第四支承座上的螺纹孔与所述第四支承座可拆卸式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承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呈方形、圆形或梯形;和/或,所述第二支承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呈方形、圆形或梯形;和/或,所述第一加强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三凹槽结构;所述第三凹槽结构呈方形、圆形或梯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承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结构呈圆形;和/或,所述第四支承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结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呈圆形;和/或,所述第二加强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结构;所述第三通孔结构呈圆形。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承座、所述第二支承座以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中心竖轴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所述第一车架纵梁、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以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中心竖轴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和/或,所述第三支承座、所述第四支承座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中心竖轴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所述第三车架纵梁、所述第四车架纵梁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中心竖轴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式连接是螺栓连接或螺钉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支撑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机构与外界车辆的第一车架纵梁组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支撑机构与外界车辆的第二车架纵梁组可拆卸式连接;同时,起重机置于第一支撑机构及第二支撑机构上;且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可拆卸式连接;使得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该装置仅通过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即可实现对起重机进行支撑,且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分别对应安装在第一车架纵梁组、第二车架纵梁组上,实现了支撑装置占据空间小、便于外界组件在车架纵梁组的剩余部位空间合理布局安放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副梁结构安装在车架上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支撑装置中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与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支撑装置中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一车架纵梁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支撑装置中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二车架纵梁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起重机的第一支撑机构100和第二支撑机构200。其中,第一支撑机构100与外界车辆的第一车架纵梁组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支撑机构200与外界车辆的第二车架纵梁组可拆卸式连接;起重机置于第一支撑机构100及第二支撑机构200上;且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第一支撑机构100的顶部、第二支撑机构200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
[0022]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承座101、第二支承座102及第一加强件
201。其中,第一支承座101通过第一车架纵梁组中的车架纵梁与第一加强件201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支承座102通过第一车架纵梁组中的车架纵梁与第一加强件201的另一侧可拆卸式连接;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一侧与第一支承座101的顶部、第二支承座102的顶部和/或第一加强件201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同时,为便于第一支承座101、第二支承座102更加平稳、牢固的对起重机起到支撑作用,第一支承座101、第二支承座102与起重机相接触的一端宽度大于各自另一端宽度,即第一支承座101、第二支承座102均为呈梯形结构支撑部件。
[0023]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三支承座103、第四支承座104及第二加强件
202。其中,第三支承座103通过第二车架纵梁组中的车架纵梁与第二加强件202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第四支承座104通过第二车架纵梁组中的车架纵梁与第二加强件202的另一侧可拆卸式连接;起重机通过其底部另一侧与第三支承座103的顶部、第四支承座的顶部和/或第二加强件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同时,为便于第三支承座103、第四支承座104更加平稳、牢固的对起重机起到支撑作用,第三支承座103、第四支承座104与起重机相接触的一端宽度大于各自另一端宽度,即第三支承座103、第四支承座104均为呈梯形结构支撑部件。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车架纵梁组包括:第一车架纵梁301、第二车架纵梁302 ;第一支承座101的一侧边缘部位通过第一车架纵梁301与第一加强件201的一侧边缘部位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支承座102的一侧边缘部位通过第二车架纵梁与第一加强件201的另一侧边缘部位可拆卸式连接;同时,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一侧与第一支承座101的顶部、第二支承座102的顶部和/或第一加强件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优选的,第一支承座101、第二支承座102以第一加强件201的中心竖轴2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第一车架纵梁301、第二车架纵梁302以第一加强件201的中心竖轴2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
[0025]本实施例中,第二车架纵梁组包括:第三车架纵梁303、第四车架纵梁304 ;第三支承座103的一侧边缘部位通过第三车架纵梁303与第二加强件202的一侧边缘部位可拆卸式连接;第四支承座104的一侧边缘部位通过第四车架纵梁与第二加强件202的另一侧边缘部位可拆卸式连接;同时,起重机通过其底部另一侧与第三支承座103的顶部、第四支承座104的顶部和/或第二加强件202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优选的,第三支承座103、第四支承座104以第二加强件202的中心竖轴2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第三车架纵梁303、第四车架纵梁304以第二加强件202的中心竖轴2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0026]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紧固第一支承座101与第一加强件201之间、第二支承座102与第一加强件201之间、第三支承座103与第二加强件202之间及第四支承座104与第二加强件202之间的连接关系,本实施例还包括螺纹紧固机构;其中,螺纹紧固机构包括:若干个螺栓I ;开设在第一车架纵梁301、第二车架纵梁302、第三车架纵梁303、第四车架纵梁304上的螺纹孔;及开设在第一支承座101 —侧边缘部位、第二支承座102 —侧边缘部位、第三支承座103 —侧边缘部位、第四支承座104 —侧边缘部位的螺纹孔;且若干个螺栓I分别通过其各自头部与第一加强件201的两侧、第二加强件202的两侧对应固定连接(即第一加强件201的一侧边缘部位固定m个螺栓I ;第一加强件201的另一侧边缘部位固定m个螺栓I ;第二加强件202的一侧边缘部位固定m个螺栓I ;第二加强件202的另一侧边缘部位固定m个螺栓I ;m ^ I);设置在第一加强件201 —侧的螺栓I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第一车架纵梁301上的螺纹孔、第一支承座101上的螺纹孔与第一支承座101可拆卸式连接;设置在第一加强件201另一侧的螺栓I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第二车架纵梁302上的螺纹孔、第二支承座102上的螺纹孔与第二支承座102可拆卸式连接;设置在第二加强件202 —侧的螺栓I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第三车架纵梁303上的螺纹孔、第三支承座103上的螺纹孔与第三支承座103可拆卸式连接;设置在第二加强件202另一侧的螺栓I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第四车架纵梁304上的螺纹孔、第四支承座104上的螺纹孔与第四支承座104可拆卸式连接。
[00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支撑装置,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第一支承座101的一侧边缘部位通过第一车架纵梁301与第一加强件201的一侧边缘部位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支承座102的一侧边缘部位通过第二车架纵梁302与第一加强件201的另一侧边缘部位可拆卸式连接;第三支承座103的一侧边缘部位通过第三车架纵梁303与第二加强件202的一侧边缘部位可拆卸式连接;第四支承座104的一侧边缘部位通过第四车架纵梁与第二加强件202的另一侧边缘部位可拆卸式连接;同时,起重机通过其底部另一侧与第三支承座103的顶部、第四支承座104的顶部和/或第二加强件202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同时,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一侧与第一支承座101的顶部、第二支承座102的顶部和/或第一加强件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起重机还通过其底部另一侧与第三支承座103的顶部、第四支承座104的顶部和/或第二加强件202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使得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仅通过第一支撑机构100、第二支撑机构200实现对起重机进行支撑,且由于第一支撑机构100、第二支撑机构200结构简单、占据空间较小,第一支撑机构100、第二支撑机构200安装在车架纵梁上后,不会覆盖整个车架上方作业表面,此时变速器、转向杆系、操纵机构等其余待安装部件能够实现在车架纵梁上表面剩余部位空间合理布局、安放,满足铁路运输限界要求;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便于拆卸的特点。
[0028]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起重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与外界车辆的第一车架纵梁组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外界车辆的第二车架纵梁组可拆卸式连接;起重机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及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上;且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可拆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承座、第二支承座及第一加强件; 所述第一支承座通过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组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承座通过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组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承座、所述第二支承座和/或所述第一加强件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三支承座、第四支承座及第二加强件; 所述第三支承座通过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组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四支承座通过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组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三支承座、所述第四支承座和/或所述第二加强件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组包括:第一车架纵梁、第二车架纵梁; 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承座的一 侧通过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承座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承座的顶部和/或所述第一加强件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架纵梁组包括:第三车架纵梁、第四车架纵梁; 所述第三支承座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三车架纵梁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四支承座的一侧通过所述第四车架纵梁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起重机通过其底部与所述第三支承座的顶部、所述第四支承座的顶部和/或所述第二加强件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紧固机构;所述螺纹紧固机构包括:若干个螺栓;开设在所述第一车架纵梁、所述第二车架纵梁、所述第三车架纵梁、所述第四车架纵梁上的螺纹孔;及开设在所述第一支承座一侧、所述第二支承座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承座的一侧、所述第四支承座一侧的螺纹孔; 若干个所述螺栓分别通过其各自头部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两侧对应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件一侧的螺栓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承座上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一支承座可拆卸式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件另一侧的螺栓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二支承座上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二支承座可拆卸式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件一侧的螺栓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车架纵梁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三支承座上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三支承座可拆卸式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件另一侧的螺栓通过其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四车架纵梁上的螺纹孔、所述第四支承座上的螺纹孔与所述第四支承座可拆卸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呈方形、圆形或梯形; 和/或, 所述第二支承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呈方形、圆形或梯形; 和/或, 所述第一加强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三凹槽结构;所述第三凹槽结构呈方形、圆形或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支承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结构呈圆形; 和/或, 所述第四支承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结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呈圆形;` 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结构;所述第三通孔结构呈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座、所述第二支承座以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中心竖轴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所述第一车架纵梁、所述第二车架纵梁以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中心竖轴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 和/或, 所述第三支承座、所述第四支承座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中心竖轴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所述第三车架纵梁、所述第四车架纵梁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中心竖轴为中心对称轴呈中心对称结构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拆卸式连接是螺栓连接或螺钉连接。
【文档编号】B66C23/78GK203513139SQ201320571387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陈洋, 关春智 申请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