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夹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梯夹轨装置,包括两安装板,两安装板上下平行布设且形成相对应的缺口,于缺口两侧的安装板之间各设一平移式制动块,两制动块的夹持面相对并留有间距;两安装板间的两侧分别通过轴装配能转动的顶触臂,顶触臂的第一端为顶触端,该顶触端能顶压制动块的背面;顶触臂的第二端装配支轴,其中,第一支轴转动配合锁钩的第一端,锁钩的第二端边沿形成钩槽,常态下,钩槽钩于第二支轴;两安装板间设驱动机构,当锁钩的钩槽脱离对于第二支轴的锁定,驱动机构向外侧顶压顶触臂的第二端而使其转动,进而使顶触臂的第一端顶压同侧的制动块背面,使制动块向对侧平移。本实用新型电梯夹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夹紧行程短、增力大等优点。
【专利说明】电梯夹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安全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夹轨器是一种防止电梯轿厢开门意外移动的制停装置,其安装于电梯轿厢两侧。当电梯正常运行时,该装置不起作用;当电梯轿厢在开门停止状态时,由于电梯出现某种故障,使得电梯意外运行,导致进出电梯的乘客或货物发生危险,此时,该装置动作并夹持导轨,从而使运行的电梯轿厢制停,保证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0003]现有的电梯夹轨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夹紧行程长、增力比小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夹紧行程短、增力比大的电梯夹轨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夹轨装置,包括两安装板,两安装板上下平行布设且形成相对应的缺口,于缺口两侧的安装板之间各设一平移式制动块,两制动块的夹持面相对并留有间距;两安装板间的两侧分别通过轴装配能转动的顶触臂,顶触臂的第一端为顶触端,该顶触端能顶压制动块的背面;顶触臂的第二端装配支轴,其中,第一支轴转动配合锁钩的第一端,锁钩的第二端边沿形成钩槽,常态下,钩槽钩于第二支轴;两安装板之间设置一驱动机构,当锁钩的钩槽脱离对于第二支轴的锁定,驱动机构向外侧顶压顶触臂的第二端而使其转动,进而使顶触臂的第一端顶压同侧的制动块背面,使制动块向对侧平移。
[0006]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挡座、弹簧及移动座,挡座固定安装于两安装板间,移动座滑动式地装配于两安装板间,弹簧的两端分别顶于挡座、移动座;弹簧的作用力使移动座滑动,进而向外顶压顶触臂的第二端。
[0007]优选的,挡座固定连接第一杆,第一杆的另一端伸入套杆之内,两者间伸缩式配合;套杆的另一端固定于移动座;第一杆及套杆之外套入所述的弹簧。
[0008]优选的,顶触臂的第二端内侧形成圆弧形凹口,从凹口处起至第二端端部的内侧边沿呈朝内倾斜的斜面状;移动座的上下面分别固定连接一移动条,两移动条的两端之间分别通过一移动杆相连;常态下,移动杆刚好置于顶触臂的凹口处。
[0009]优选的,顶触臂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挡条,挡条垂直连接第二杆,第二杆外套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对顶触臂的第二端产生朝向对侧的作用力。
[0010]优选的,顶触臂的第二端内侧边沿呈朝内倾斜的斜面状,而移动座的两侧边沿与所述顶触臂的第二端内侧边沿相适配,在移动座的动作过程中,通过移动座的两侧边沿顶压同侧的顶触臂边沿并使其此端逐渐向外侧转动。
[0011]优选的,移动座的外侧面两边角处各形成一个外凸的弧形面,两弧形面分别正对同侧的支轴。
[0012]优选的,设一触发机构,触发机构触发锁钩转动,使锁钩的钩槽脱离对于第二支轴的锁定。
[0013]优选的,触发机构为电磁铁,电磁铁的活动头外套并顶压蓄能弹簧,电磁铁失电后,在蓄能弹簧的作用力下,电磁铁的活动头触发锁钩转动。
[0014]优选的,设一复位机构,复位机构推动锁钩复位,使锁钩的钩槽钩于第二支轴的锁定。
[0015]注:上述“/”表示“或”。
[0016]本实用新型电梯夹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夹紧行程短、增力大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图。
[0018]图2是实施例1的内部传动结构爆炸图。
[0019]图3是实施例1松开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20]图4是实施例1夹持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21]图5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0022]图6是实施例2的右视图。
[0023]图7是实施例2的左视图。
[0024]图8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0025]图9是实施例2松开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26]图10是实施例2夹持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27]图11是实施例2 (掀去顶板、底板)的立体图。
[0028]图12是实施例2 (掀去顶板、底板)的爆炸图。
[0029]图13是实施例3的俯视图。
[0030]图14是实施例3的爆炸图。
[0031 ]图15是实施例3松开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32]图16是实施例3夹持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33]图17是实施例4的主视图。
[0034]图18是实施例4的左视图。
[0035]图19是实施例4的右视图。
[0036]图20是实施例4的俯视图。
[0037]图21是实施例4松开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38]图22是实施例4夹持状态下的俯视(掀去顶板)结构图。
[0039]图23是实施例4的立体图。
[0040]图24是实施例4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42]实施例1
[0043]参见图1-4,顶板I与底板2的结构相同,都呈方状,并开有长方形缺口 1-1。顶板I与底板2上下平行布设,且两者间的缺口上下相对应,两板的缺口用于穿伸电梯导轨4。以缺口为基准,两板1、2的两侧边之间分别固定连接一竖板3。
[0044]于缺口两侧的两板1、2之间各滑动配合一制动块5,制动块5呈方体状,其上下表面各形成一方形凸条5-1,凸条5-1的方向与制动块5的滑动方向一致,与此相对应的,顶板1、底板2各形成滑槽,滑槽内置入相对应制动块的凸条5-1并滑动配合。常态下,如图3所示,制动块5的夹持面与缺口的相对应边沿所在纵向平面持平,且两制动块5的夹持面相正对。当夹轨装置动作后,其制动块5向对侧滑动,直至两侧的制动块5夹持住电梯导轨4。参见图4。
[0045]制动块5的夹持面均匀地形成数条水平状的凹槽5-2,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夹持力。
[0046]以长方形缺口为基准,于两板1、2之间的两侧分别通过轴6装配能转动的顶触臂7,两顶触臂7对称设置,顶触臂7的一端为顶触端,该顶触端的顶触面7-1朝向对侧并顶触制动块5的背面(与夹持面相对的一侧面)。靠近顶触臂7的另一端处内侧形成圆弧形凹口7-2,且从凹口处起至另一端端部的内侧边沿7-3呈朝内倾斜的斜面状。顶触臂7的另一端还装配一支轴8,其中一侧的支轴8转动配合锁钩18的一端,锁钩18的另一端边沿形成钩槽18-1,钩槽与其它部分边沿都呈弧形状过渡。常态下,钩槽18-1钩于对侧的支轴8。
[0047]靠近缺口处的两板1、2中部之间通过两根支杆10安装挡座9,挡座9 (远离缺口方向)固定连接两根相平行且呈上下布置的杆11,杆11的另一端伸入套杆13之内,两者伸缩式配合。套杆13的另一端固定于移动座14。杆11及套杆13之外套入弹簧12,弹簧12的两端分别顶于挡座9、移动座14。
[0048]移动座14的上下面分别通过两个支点15固定连接移动条16,上下移动条16的两端之间分别通过移动杆17相连。
[0049]常态下,移动杆17刚好置于顶触臂7的凹口处,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两侧的制动块5远离电梯导轨4。由于此时锁钩的钩槽18-1钩于对侧的支轴8,从而使顶触臂7处于锁定状态,不能转动。参见图3。
[0050]当夹轨装置动作时,锁钩的钩槽18-1脱离了对于对侧支轴8的锁定,在弹簧12的作用力下,推动移动座14运动,进而使移动条16及移动杆17运动,在此过程中,移动杆17便脱离了顶触臂7的凹口,逐渐向外侧顶压顶触臂7的边沿7-3,从而使两侧顶触臂7的该端向外转动,而另一端(靠近缺口一端)则向内转动,其顶触端的顶触面7-1朝对侧方向顶压制动块5,使制动块5向对侧平移,直至两侧的制动块5夹持住电梯导轨。参见图4。
[0051]实施例2
[005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增设触发机构、复位机构。
[0053]如图5-12所示,与缺口相对侧的上下板间固定连接一座25,该座25凸出于安装板之外,其一外侧面固接电磁铁26,电磁铁的活动杆26-1两端都伸出于外且两端分别外套弹簧27、28。锁钩18 (形成钩槽的)一端之下固接顶杆33,顶杆33与活动杆26_1其中一端相适配而动作,在触发时,活动杆的该端能顶触顶杆33 ;而弹簧28顶压于顶杆33,通过顶杆33的作用力而将锁钩18 (的钩槽)压向相对应的支轴8。当电磁铁26失电后,蓄能弹簧27拉动活动杆26-1的一端,进而使活动杆26-1的另一端顶触顶杆33,进而使锁钩18脱离了对于相应支轴8的锁定。
[0054]座25还固定安装有电机29,电机29的电机轴通过减速机构与螺杆30连动,螺杆30外套并旋接螺套31,螺套31处于座25内,螺杆30旋转能带动螺套31移动。而当螺套31向外旋出时,其能推动锁钩18作回复动作但不会阻碍其触发动作,且其一端伸出座25之外并能推动移动座14作回复动作但不会阻碍其触发动作。螺套31的两侧还固定连接一导杆32,与此相对应的,座25的两侧各形成一道滑槽25-1,滑槽置入相对应的导杆32而滑动配合,从而使螺套31在移动过程中不会转动。
[0055]本实施例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1。
[0056]常态下,两侧的制动块5远离电梯导轨4,而移动杆17刚好置于顶触臂7的凹口处,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而在弹簧28的作用下,锁钩的钩槽18-1钩于对侧的支轴8,使顶触臂7处于锁定状态,不能转动。参见图9。
[0057]当夹轨装置触发动作时,电磁铁26失电,活动杆26-1的一端在蓄能弹簧27的作用下向外冲击,其另一端顶触顶杆33,通过顶杆33带动锁钩18的转动,使其钩槽18-1脱离对于相应支轴8的锁定;而在弹簧12的作用力下,推动移动座14运动,进而使移动条16及移动杆17运动,在此过程中,移动杆17脱离了顶触臂7的凹口,逐渐向外侧顶压顶触臂7的边沿7-3,从而使两侧顶触臂7的该端向外转动,而另一端(靠近缺口一端)则向内转动,其顶触端的顶触面7-1朝对侧方向顶压制动块5,使制动块5向对侧平移,直至两侧的制动块5夹持住电梯导轨。参见图10。
[0058]复位过程:启动电机29,其驱动螺杆30旋转,进而推动螺套31移动,螺套31向外旋出并推动移动座14及锁钩18作回复运动,直至到位;电磁铁26得电,弹簧28顶压顶杆33;而制动块5则在内置拉簧(图中未示,其两端分别固定于制动块的背面与同侧的竖板)作用下而复位。随后,电机29反转,螺套31复位。
[0059]实施例3
[0060]如图13-16所示,顶板I与底板2的结构相同,都呈方状,并分别开有长方形缺口1-1、2-1,顶板I与底板2上下平行布设,且两者间的缺口上下相对应,两板的缺口用于穿伸电梯导轨4。以缺口为基准,两板1、2的两侧边之间分别通过数颗螺栓19固定连接一竖板3。
[0061]于缺口两侧的两板1、2之间各滑动配合一制动块5,制动块5呈方体状,其上下表面各形成一方形凸条5-1,凸条5-1的方向与制动块5的滑动方向一致,与此相对应的,顶板
1、底板2各形成滑槽A,滑槽内置入相对应制动块的凸条5-1并滑动配合。常态下,如图15所示,制动块5的夹持面与缺口的相对应边沿所在纵向平面持平,且两制动块5的夹持面相正对。当夹轨装置动作后,其制动块5向对侧滑动,直至两侧的制动块5夹持住电梯导轨4。参见图16。
[0062]制动块5的夹持面均匀地形成数条水平状的凹槽5-2,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夹持力。
[0063]以长方形缺口为基准,于两板1、2之间的两侧分别通过轴6装配两片能转动的顶触臂7,同侧的上下两片顶触臂平行布设,两侧的顶触臂7对称设置,顶触臂7的一端为顶触端,该顶触端朝对侧呈圆弧凹形7-1,该部固接顶触件24,顶触件24的外侧面朝向对侧并顶触制动块5的背面(与夹持面相对的一侧面)。同侧的顶触臂7另一端之间还装配一支轴8。其中一侧的支轴8转动配合两锁钩18的一端,两锁钩18上下平行布设,且另一端通过连杆20相连。锁钩18的局部边沿形成钩槽18-1,钩槽与其它部分边沿都呈弧形状过渡。常态下,钩槽18-1钩于对侧的支轴8。
[0064]靠近缺口处的两板1、2中部之间安装挡座9,挡座9的两侧9-1分别伸入同侧的两顶触臂7之间,且纵向穿过轴6。挡座9 (远离缺口方向)固定连接两根相平行且呈上下布置的杆U,杆11的另一端伸入套杆13之内,两者伸缩式配合。套杆13的另一端固定于移动座14。杆11及套杆13之外套入弹簧12,弹簧12的两端分别顶于挡座9、移动座14。
[0065]移动座14的外侧面(远离弹簧一侧)两边角处各形成一个外凸的弧形面14-1,两弧形面14-1分别正对同侧的支轴8。
[0066]同侧的两顶触臂7之间还固定连接挡条21,挡条21垂直连接杆22,杆22的另一端活动式地穿伸过同侧的竖板3。杆22外套弹簧23,弹簧23的两端分别顶于挡条21、竖板3,弹簧23对顶触臂7的该端产生一个向内的作用力。
[0067]常态下,由于锁钩的钩槽18-1钩于对侧的支轴8,从而使顶触臂7处于锁定状态,不能转动。此时,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两侧的制动块5远离电梯导轨4。参见图15。
[0068]当夹轨装置动作时,锁钩的钩槽18-1脱离了对于对侧支轴8的锁定,在弹簧12的作用力下,推动移动座14运动,在此过程中,移动座14的两弧形面14-1分别顶压同侧的支轴8,进而带动顶触臂7的此端逐渐向外侧转动,而另一端(靠近缺口一端)则向内(对侧)转动,使顶触件24朝对侧方向顶压制动块5,使制动块5向对侧平移,直至两侧的制动块5夹持住电梯导轨4。参见图16。
[0069]在实施例3的结构中,可以将靠近顶触臂7的另一端处内侧边沿7-2 (由内而外)设置成朝内倾斜的斜面状,而移动座14的两侧边沿与此边沿7-2相适配,在移动座14的动作过程中,通过移动座14的两侧边沿顶压同侧的顶触臂边沿7-2并使其此端逐渐向外侧转动(即移动座14与支轴8的顶压配合结构由上述替代),也能实现制动块5夹持住电梯导轨4的目的。
[0070]实施例4
[007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增设触发机构、复位机构。
[0072]如图17-24所示,电磁铁40通过一直角片42固定于一侧的竖板3,电磁铁23的活动头40-1外套一蓄能弹簧41,电磁铁40在通电状态下,活动头40-1内缩并压缩弹簧41。直角片40与连杆20的上端之间还连有拉簧43。
[0073]两安装板1、2间固定装配电机44,电机44的电机轴通过减速机构而与螺杆45连动,螺杆45通过螺纹旋接螺母46,当螺杆45旋转时,螺母46会沿螺杆45移动,且其能顶推锁钩18复位,而在常态下,螺母46不会对锁钩18的触发动作构成阻碍。
[0074]本实施例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3。
[0075]常态下,两侧的制动块5远离电梯导轨4 ;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锁钩的钩槽18-1钩于对侧的支轴8,从而使顶触臂7处于锁定状态,不能转动。此时,参见图21。
[0076]电磁铁40失电时,其活动头40-1在蓄能弹簧41的作用下向外冲击,并顶触连杆20,进而使锁钩18转动,锁钩的钩槽18-1脱离了对于对侧支轴8的锁定,又在弹簧12的作用力下,推动移动座14运动,在此过程中,移动座14的两弧形面14-1分别顶压同侧的支轴8,进而带动顶触臂7的此端逐渐向外侧转动,而另一端(靠近缺口一端)则向内(对侧)转动,使顶触件24朝对侧方向顶压制动块5,使制动块5向对侧平移,直至两侧的制动块5夹持住电梯导轨4。参见图22。
[0077]启动电机44,驱动螺杆45旋转,进而推动螺母46移动,螺母46逐渐顶压锁钩18而使其复位,其它部件反之动作而复位;而制动块5则在内置拉簧(图中未示,其两端分别固定于制动块的背面与同侧的竖板)作用下而复位。随后,电机44反转,螺母46复位。
[0078]上述电磁铁、电机及减速机构等都是现有技术。
[007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夹轨装置,包括两安装板,两安装板上下平行布设且形成相对应的缺口,于缺口两侧的安装板之间各设一平移式制动块,两制动块的夹持面相对并留有间距;其特征在于:两安装板间的两侧分别通过轴装配能转动的顶触臂,顶触臂的第一端为顶触端,该顶触端能顶压制动块的背面;顶触臂的第二端装配支轴,其中,第一支轴转动配合锁钩的第一端,锁钩的第二端边沿形成钩槽,常态下,钩槽钩于第二支轴;两安装板之间设置一驱动机构,当锁钩的钩槽脱离对于第二支轴的锁定,驱动机构向外侧顶压顶触臂的第二端而使其转动,进而使顶触臂的第一端顶压同侧的制动块背面,使制动块向对侧平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夹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挡座、弹簧及移动座,挡座固定安装于两安装板间,移动座滑动式地装配于两安装板间,弹簧的两端分别顶于挡座、移动座;弹簧的作用力使移动座滑动,进而向外顶压顶触臂的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夹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挡座固定连接第一杆,第一杆的另一端伸入套杆之内,两者间伸缩式配合;套杆的另一端固定于移动座;第一杆及套杆之外套入所述的弹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夹轨装置,其特征在于:顶触臂的第二端内侧形成圆弧形凹口,从凹口处起至第二端端部的内侧边沿呈朝内倾斜的斜面状;移动座的上下面分别固定连接一移动条,两移动条的两端之间分别通过一移动杆相连;常态下,移动杆刚好置于顶触臂的凹口处。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夹轨装置,其特征在于:顶触臂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挡条,挡条垂直连接第二杆,第二杆外套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对顶触臂的第二端产生朝向对侧的作用力。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夹轨装置,其特征在于:顶触臂的第二端内侧边沿呈朝内倾斜的斜面状,而移动座的两侧边沿与所述顶触臂的第二端内侧边沿相适配,在移动座的动作过程中,通过移动座的两侧边沿顶压同侧的顶触臂边沿并使其此端逐渐向外侧转动。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夹轨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座的外侧面两边角处各形成一个外凸的弧形面,两弧形面分别正对同侧的支轴。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夹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一触发机构,触发机构触发锁钩转动,使锁钩的钩槽脱离对于第二支轴的锁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夹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机构为电磁铁,电磁铁的活动头外套并顶压蓄能弹簧,电磁铁失电后,在蓄能弹簧的作用力下,电磁铁的活动头触发锁钩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夹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一复位机构,复位机构推动锁钩复位,使锁钩的钩槽钩于第二支轴的锁定。
【文档编号】B66B5/18GK203568626SQ201320654013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2日
【发明者】邹家春, 孟红星, 何新, 姚荣康, 王伟, 陈明星, 马新峰, 宋建新 申请人:杭州沪宁电梯配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