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406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实施方式关于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在现有技术中,在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防止之点存在改善的余地。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具备按钮顶、按钮框和按钮盖。按钮顶设置于电梯。按钮框包围所述按钮顶的周围。按钮盖支持于所述按钮框的铅垂方向上端部,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在覆盖所述按钮顶的正面的闭位置与所述按钮顶的正面露出的开位置处上下转动自如。
【专利说明】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
[0001]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3—156761 (申请日:07/29/2013)为基础,根据该申请而要求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包括同申请的内容的全部。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

【背景技术】
[0003]现有,电梯通过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进行移动,使轿厢移动到任意的楼层。在如此的电梯中,在轿厢内和/或乘梯处设置有包括各种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电梯用操作盘。
[0004]可是,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在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防止之点存在进一步的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5]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具备按钮顶、按钮框和按钮盖。按钮顶设置于电梯。按钮框包围所述按钮顶的周围。按钮盖支持于所述按钮框的铅垂方向上端部,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在覆盖所述按钮顶的正面的闭位置与所述按钮顶的正面露出的开位置处上下转动自如。
[0006]根据所述构成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应用其的电梯用操作盘,能够简单地进行设置,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梯的简要构成例的框图。
[0008]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梯用操作盘之一例的主视图。
[0009]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沿着铅垂方向的剖视图。
[0010]图4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立体图。
[0011]图5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主视图。
[0012]图6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0013]图7是从铅垂方向上侧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按钮框的图。
[0014]图8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按钮框的沿着铅垂方向的剖视图。
[0015]图9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按钮盖的立体图。
[0016]图10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简要构成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0018]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简要构成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13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按钮盖的主视图。
[0020]图14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按钮盖的主视图。
[0021]图15是实施方式7涉及的按钮盖的局部主视图。
[0022]图16是实施方式8涉及的按钮盖的局部主视图。
[0023]图17是实施方式9涉及的按钮框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18是实施方式10涉及的按钮盖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方式I)
[0026]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的简要构成例的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用操作盘之一例的主视图。
[0027]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50及电梯用操作盘100应用于如示于图1的电梯I。电梯I通过轿厢2在升降通道7内进行升降能够移动到任意的目的层的乘梯处6。电梯I包括轿厢2、平衡配重3、主缆索4、卷扬机5和控制装置10等而构成。电梯I是对轿厢2与平衡配重3以主缆索4进行了连结的所谓的吊桶式的电梯。电梯I设置有乘梯处6。轿厢2可以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7中进行升降。轿厢2包括轿厢操作盘8等而构成。轿厢操作盘8设置于轿厢2的内部。轿厢操作盘8构成电梯用操作盘100,并相应于通过使用者进行的操作输入而进行所谓的轿厢叫梯登录等。主缆索4挂于卷扬机5的主滑车轮5a和/或偏移滑车轮5b等。主缆索4在一端连接有轿厢2,在另一端连接有平衡配重3。卷扬机5例如具有使动力产生的电动机(马达)5c。卷扬机5通过电动机5c进行驱动,连结于该电动机5c的主滑车轮5a进行旋转驱动。而且,卷扬机5利用产生于主滑车轮5a与主缆索4之间的摩擦力而以电动方式卷起主缆索4。乘梯处6设置于轿厢2可以抵达的各电梯停止楼层。各乘梯处6包括乘梯处操作盘9等而构成。乘梯处操作盘9构成电梯用操作盘100,并相应于通过使用者进行的操作输入而进行所谓的乘梯处叫梯登录等。
[0028]如所述地构成的电梯I在通过使用者通过轿厢操作盘8、乘梯处操作盘9等而进行轿厢2的叫梯操作的情况下,如下述地进行工作。S卩,电梯I从轿厢操作盘8、乘梯处操作盘9等向控制装置10输入相应于其的轿厢叫梯登录信号、乘梯处叫梯登录信号。而且,电梯I中,控制装置10相应于该轿厢叫梯登录信号、乘梯处叫梯登录信号而进行轿厢2的轿厢叫梯登录、或者乘梯处叫梯登录。而且,控制装置10基于轿厢叫梯登录、乘梯处叫梯登录、来自各种传感器、检测器的输出、轿厢2的当前的移动方向(升降方向)等,使得轿厢2—边合理地移动一边响应各自的叫梯地确定轿厢2的抵达顺序。而且,控制装置10对卷扬机5进行驱动控制,并使轿厢2向目的楼层移动。由此,电梯I中,轿厢2在升降通道7内铅垂方向上下地进行升降移动,并移动到任意的目的层的乘梯处6。而且,电梯I若检测到轿厢2抵达目的楼层的乘梯处6并抵达预定的抵达位置,则随后控制装置10使轿厢2及乘梯处6的门11敞开。由此,在乘梯处6待梯的使用者可以进入轿厢2内,并且轿厢2内的使用者可以在乘梯处6下梯。
[0029]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操作盘100设置于轿厢2内或乘梯处6,接受使用者的各种操作,如所述地包括轿厢操作盘8和乘梯处操作盘9而构成。轿厢操作盘8也可以组入于轿厢2内的COP (Car Operat1n Panerl,轿厢操作面板)而设置。乘梯处操作盘9也可以组入于乘梯处6的HIB(Hall Indicator Box,乘梯处指示箱)而设置。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操作盘100包括带开闭式按钮盖的电梯用按钮装置50而构成。
[0030] 图2表示设置于轿厢2的返回面板的轿厢操作盘8(电梯用操作盘100)之一例。示于图2的轿厢操作盘8在对当前楼层和/或升降方向进行显示的显示部8匕的铅垂方向下侧,从上侧按顺序设置上侧紧急用按钮82^轿厢叫梯登录按钮83^开门按钮8?及关门按钮85^下侧紧急用按钮863及延长开门按钮87^上侧紧急用按钮82^下侧紧急用按钮868为紧急时进行与外部的联络的按钮。轿厢叫梯登录按钮833包括表示“去往层”的按钮(在此1?16)等而接受通过使用者进行的叫梯登录操作。开门按钮8?及关门按钮853对应于门11的“开”、“闭”等而接受通过使用者进行的门敞开操作、门关闭操作。延长开门按钮873接受通过使用者进行的开门延长操作。
[0031〕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带开闭式按钮盖的电梯用按钮装置50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电梯用按钮装置50典型地应用于在通常的运行下使用频度低而倾向于在特定状况下使用的按钮。在此,电梯用按钮装置50应用于上侧紧急用按钮82^下侧紧急用按钮863等。还有,电梯用按钮装置50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只有特定的使用者才会使用的特定的楼层的轿厢叫梯登录按钮833。并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也可以应用于轮椅使用者用的轿厢操作盘8的紧急用按钮、以单体具备紧急用按钮的轿厢操作盘8的该紧急用按钮、乘梯处操作盘9的优先叫梯按钮等。优先叫梯按钮例如接受用于从多个轿厢2之中将预先设定的特定的轿厢2叫梯于乘梯处6的优先叫梯登录操作。特定的轿厢2例如能够为可以装载担架等的大型的装载物的大小的轿厢2、轮椅用的轿厢2、可以抵达特定的楼层的轿厢2等各种轿厢2。
[0032]以下,参照图3?图9关于带开闭式按钮盖的电梯用按钮装置50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沿着铅垂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立体图。图4表示处于闭位置的状态。图5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图7是从铅垂方向上侧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按钮框的图。图8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按钮框的沿着铅垂方向的剖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按钮盖的立体图。
[0033]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必对上侧紧急用按钮823与下侧紧急用按钮863等特别地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简单地作为电梯用按钮装置50共同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朝向各电梯用操作盘100(轿厢操作盘8、乘梯处操作盘9)将沿着水平方向的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将正交于该宽度方向及铅垂方向的方向称为进深方向。进而,朝向电梯用操作盘100将左侧称为宽度方向左侧,将右侧称为宽度方向右侧。并且,朝向电梯用操作盘100将跟前侧称为进深方向正面侧,将里侧称为进深方向背面侧。
[0034]电梯用按钮装置50如示于图3地,具备按钮顶51、开关壳体52、按钮框53和按钮盖54。电梯用按钮装置50也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有按钮框53等的面板55而构成。
[0035]面板55使得覆盖形成于轿厢2的返回面板和/或侧板、背面板、乘梯处6的壁面等的按钮装置安装口地通过螺丝钉等安装于它们。面板55如示于图3地,形成有矩形状的按钮孔553。在此,按钮孔553各角部形成为曲面状。
[0036]按钮顶51及开关壳体52如示于图3地,配置于面板55的进深方向背面侧。开关壳体52内置有开关,通过双端螺栓523、螺母526紧固固定于面板55。按钮顶51为用于对开关壳体52内的开关进行操作的按压式按钮,形成为与按钮孔553同样的矩形状。按钮顶51可以装拆地设置于开关壳体52的进深方向正面侧的面。按钮顶51及开关壳体52按使得按钮顶51从面板55的按钮孔55a露处于正面侧的位置关系而配置。按钮顶51虽然设置为,正面沿着铅垂方向变得平行,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设置为,使得从预定的方向容易进行押下操作。
[0037]按钮框53如示于图3、图4地,包围按钮顶51的周围。按钮框53作为整体形成为矩形框状,从进深方向正面侧安装于面板55的按钮孔55a,按钮顶51位于该按钮框53的内侧。
[0038]更具体地,按钮框53如示于图3?图8地,具有框状部53a、卡合爪部53b和盖支持突部53c。按钮框53例如通过ABS树脂等,框状部53a、卡合爪部53b、盖支持突部53c形成为一体。
[0039]框状部53a为在按钮框53设置于面板55的状态下,包围包括按钮顶51的铅垂方向上端部及下端部、宽度方向左端部及右端部的四方地形成的框状的部分。卡合爪部53b形成于框状部53a的进深方向背面侧的面(参照图3、图8等)。卡合爪部53b在框状部53a的4条边分别设置I个。各卡合爪部53b在按钮框53设置于面板55的状态下在与按钮顶51所处的空间部53d(参照图3等)相反侧突出为爪状而形成。按钮框53如示于图3等地,通过该各卡合爪部53b卡合于按钮孔55a的内周端部,安装于按钮孔55a内。框状部53a成为在各卡合爪部53b卡合于按钮孔55a的内周端部的状态下突出于面板55的正面侧的状态。
[0040]并且,框状部53a平坦地形成进深方向的正面53e(参照图6、图7等)。正面53e为在按钮框53设置于面板55的状态下位于跟前侧的面,在该状态下与铅垂方向及宽度方向基本平行。
[0041]而且,该框状部53a如示于图7、图8等地,一方面空间部53d侧的面相对于相对于正面53e基本垂直地形成,另一方面在与空间部53d相反侧的侧面具有倾斜面53f。倾斜面53f形成于框状部53a的铅垂方向下端侧面、宽度方向左端侧面及右端侧面。倾斜面53f形成为,从进深方向正面侧朝向面板55侧即背面侧逐渐扩展。若换言之,则倾斜面53f为从进深方向背面侧(面板55侧)朝向正面侧逐渐接近空间部53d侧的倾斜面。也就是说,框状部53a通过各倾斜面53f形成为基本梯形剖面状,使得铅垂方向下端侧面、宽度方向左端侧面及右端侧面从进深方向正面侧朝向背面侧而末端变宽。
[0042]盖支持突部53c如示于图3、图4、图5、图8等地,为对按钮盖54可以转动地进行支持的部分。盖支持突部53c在框状部53a的铅垂方向上端部与该框状部53a等形成为一体。盖支持突部53c在框状部53a的铅垂方向上端部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为一对。各盖支持突部53c形成为,从框状部53a的铅垂方向上端部在铅垂方向上侧且朝向进深方向正面侧突出。并且,按钮框53使得对一对盖支持突部53c的进深方向背面侧的端部进行了连结地形成底部53g (参照图3、图4、图8等)。按钮框53通过一对盖支持突部53c、框状部53a的铅垂方向上端部及底部53g,形成用于对后述的按钮盖54的转动轴部54b进行收置的收置空间部53h (参照图4、图7、图8等)。也就是说,收置空间部53h相对于宽度方向形成于一对盖支持突部53c之间,开口于铅垂方向上侧及进深方向正面侧。
[0043]而且,各盖支持突部53c如示于图4、图5?图8等地,分别形成用于对按钮盖54进行支持的凹部53i。凹部53i形成于各盖支持突部53c的所述收置空间部53h侧的面。也就是说,凹部53i在按钮框53的铅垂方向上端部在宽度方向两侧设置为一对。各凹部53i作为圆柱状的中空部沿着水平方向(宽度方向)而设置。各凹部531既可以沿着宽度方向贯通各盖支持突部530,也可以不贯通。在此,各凹部531贯通各盖支持突部53匕
[0044]按钮盖54如示于图3、图4、图5、图6地,支持于按钮框53的铅垂方向上端部。按钮盖54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转动轴线XI为中心,在闭位置(参照图4)与开位置(参照图6中的两点划线)处上下转动自如。在此,所谓按钮盖54的闭位置,为通过该按钮盖54覆盖按钮顶51的正面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谓按钮盖54的开位置,为按钮顶51的正面露出的位置。
[0045]更加具体地,按钮盖54如示于图3、图4?图6、图9地,具有盖部主体5?和转动轴部54匕按钮盖54中,通过聚碳酸酯等的透明构件,盖部主体5?和转动轴部5仙形成为一体。按钮盖54典型地形成为,强度比按钮框53高。
[0046]盖部主体5?形成为矩形板状。盖部主体5?在闭位置与按钮框53的正面536相抵接(参照图4、图5、图6等)。盖部主体5?在闭位置与该按钮框53的正面536的轮廓同等地形成轮廓。也就是说,按钮盖54在支持于按钮框53而处于闭位置的状态下盖部主体5?的边缘与按钮框53的正面536的边缘基本对齐。
[0047]转动轴部5仙为可以转动地支持于按钮框53的部分。转动轴部5仙设置于盖部主体5?的1条边。转动轴部5仙在按钮盖54支持于按钮框53的状态下,沿着水平方向(宽度方向)形成于盖部主体5?的成为铅垂方向上侧的边。转动轴部546在按钮盖54支持于按钮框53的状态下曲面状地形成成为铅垂方向上侧的边(参照图9等)。转动轴部5仙宽度方向的尺寸比盖部主体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短,由此,在与盖部主体5?的连结部分形成沿着宽度方向的带台阶部54“参照图9等)。带台阶部5?分别形成于转动轴部5仙的宽度方向两侧。
[0048]而且,转动轴部5仙如示于图9地,在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形成一对分别支持于按钮框53的凹部531的突起部54(1。各突起部54(1形成为,从转动轴部5仙的宽度方向两端沿着水平方向(宽度方向)突出于带台阶部5?侧。各突起部54(1形成为圆柱状,同等地形成沿着宽度方向的长度。各突起部54(1按不会从盖部主体5?的宽度方向的端面突出的程度的长度而形成。
[0049]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50如所述地,具备一对凹部531和一对突起部54(1。而且,按钮盖54如示于图5等地,通过各突起部54(1插入各凹部531,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转动轴线XI为中心转动自如地支持于按钮框53的铅垂方向上端部。电梯用按钮装置50在各突起部54(1插入凹部531而按钮盖54组装于按钮框53的状态下,如示于图4、图5等地,各盖支持突部53^位于各带台阶部5?内,转动轴部5仙位于收置空间部53卜内。
[0050]还有,按钮盖54既可以在组装于按钮框53之后,与按钮框53 —起安装于面板55,也可以在按钮框53先安装于面板55之后组装于按钮框53。该情况下,电梯用按钮装置50在将各突起部54(1插入各凹部531时,通过各盖支持突部53(3在宽度方向两侧挠曲,可以进行所述插入。并且,虽然作为凹部531设置于按钮框53的铅垂方向上端部而突起部54(1设置于按钮盖54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相反。也就是说,也可以凹部531设置于按钮盖54而突起部54(1设置于按钮框53的铅垂方向上端部。
[0051]按钮盖54通过如所述地突起部54(1支持于按钮框53的凹部531,如示于图6地,从闭位置(以实线图示)直到全开位置(以双点划线图示)为止,可以转动180度以上。在此,闭位置进一步详细地为按钮盖54与按钮框53的正面53e相抵接的位置。另一方面,全开位置为按钮盖54与面板55相抵接的位置。按钮盖54在从闭位置直到全开位置为止之间,转动不受限制,可以转动180度以上。按钮盖54成为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转动轴线Xl为中心转动自如的构成,从而,在未通过使用者等保持的状态下,通过自重定位于闭位置。
[0052]并且,按钮盖54形成为:在闭位置,如示于图6地,盖部主体54a的各端面54e (至少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面54e)相对于按钮框53的正面53e变得垂直。也就是说,按钮盖54在闭位置,端面54e与按钮框53的倾斜面53f不会成为一个面,而成为稍微弯曲的表面形状。
[0053]而且,按钮盖54的转动轴线Xl如示于图5、图6地,相对于铅垂方向设定于不与按钮顶51重叠的位置。若进而言之,则按钮盖54设置于转动轴部54b相对于铅垂方向不与按钮顶51重叠的位置。也就是说,按钮盖54在从进深方向正面侧看的主视中,转动轴部54b相对于按钮顶51不重叠地组装于按钮框53。
[0054]如所述地构成的电梯用按钮装置50中,按钮框53的铅垂方向上端部使按钮盖54在闭位置(参照图4)与开位置(参照图6中的双点划线)处上下转动自如地进行支持。由此,电梯用按钮装置50也能够将按钮顶51的按钮框53兼用作对按钮盖54进行支持的支持构件。其结果,电梯用按钮装置50无需另行设置对按钮盖54进行支持的支持构件,能够对构成部品件数进行抑制,并在对制造成本进行了抑制的基础上,通过按钮盖54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并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因为也不需要用于将对按钮盖54进行支持的支持构件等设置于面板55的螺丝钉孔加工等的追加加工,所以即使在该点也能够对制造成本进行抑制。从而,该电梯用按钮装置50能够简单地进行设置,在此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并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例如能够构成为:通过将既存的按钮装置的按钮框替换为本实施方式的按钮框53,可以容易地组装按钮盖54。
[0055]并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构成为:在闭位置,盖部主体54a的轮廓与按钮框53的正面53e的轮廓相同。由此,电梯用按钮装置50在按钮盖54处于闭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对物品不小心勾挂于按钮盖54的端面54e等进行抑制。
[0056]而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因为按钮盖54从闭位置直到全开位置为止转动不受限制地可以转动180度以上,所以能够成为相对地难以损坏的构成。并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因为按钮盖54从闭位置直到全开位置为止可以转动180度以上,所以例如与设置高度无关,能够成为适当地打开按钮盖54而容易按压按钮顶51的构成。也就是说,电梯用按钮装置50例如即使在如上侧紧急用按钮82a与下侧紧急用按钮86a地设置于不同的设置高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成为相同的构成,能够提高相对于安装位置的通用性。
[0057]并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因为通过透明构件形成按钮盖54,所以即使不打开按钮盖54也能够看到按钮顶51。由此,电梯用按钮装置50即使在按钮盖54的表面未预先表示按钮顶51的种类等,对于使用者也能够掌握按钮顶51的种类。并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因为形成为,按钮盖54强度比按钮框53高,所以能够对特定的按钮可靠地进行保护。
[0058]还有,电梯用按钮装置50也可以使按钮盖54的透明度降低为可以看到按钮顶51的程度。该情况下,电梯用按钮装置50在确保按钮顶51的可视性的基础上,对于使用者能够识别出按钮盖54的存在。并且,按钮盖54也可以包括蓄光剂而构成。该情况下,电梯用按钮装置50例如在停电时等,因为对于使用者等能够使按钮盖54、按钮顶51的位置容易识另I」,所以能够容易发觉紧急用按钮等。还有,按钮盖54并不限于所述,也可以为金属板等。
[0059]而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因为按钮盖54通过自重定位于闭位置,所以在未使用特定的按钮时,能够将按钮盖54维持在闭位置。
[0060]并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 —方面在按钮框53的框状部533形成有倾斜面53?,另一方面按钮盖54形成为:在闭位置,端面546相对于按钮框53的正面536变得垂直。其结果,电梯用按钮装置50因为端面546与倾斜面53?并未成为一个面,所以容易使手指勾住端面546,能够成为使用者等以手指抓撮而容易打开按钮盖54的构成。
[0061]而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因为按钮盖54的转动轴线XI相对于铅垂方向设定于不与按钮顶51重叠的位置,所以能够在打开按钮盖54时使按钮顶51的整面露出。其结果,电梯用按钮装置50能够容易进行对于按钮顶51的按下操作。
[0062]并且,电梯用按钮装置50中,设置于按钮盖54的一对突起部54(1插入于设置于按钮框53的铅垂方向上端部的一对凹部531。由此,电梯用按钮装置50能够对按钮盖54在按钮框53的铅垂方向上端部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转动轴线XI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进行支持。
[0063]根据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按钮装置50,具备按钮顶51、按钮框53和按钮盖54。按钮顶51设置于电梯1。按钮框53包围按钮顶51的周围。按钮盖54支持于按钮框53的铅垂方向上端部,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转动轴线XI为中心,在覆盖按钮顶51的正面的闭位置与按钮顶51的正面露出的开位置处上下转动自如。并且,根据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操作盘100,作为设置于电梯1的轿厢2内或乘梯处6而接受使用者的操作的电梯用操作盘100,具备电梯用按钮装置50。从而,电梯用按钮装置50、电梯用操作盘100能够有效活用按钮框53,并简单地对按钮盖54进行设置,在该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064](实施方式2)
[0065]图10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立体图。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在具备螺纹构件之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关于与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效果,重复的说明尽量进行省略。并且,关于电梯用按钮装置、电梯用操作盘的各构成,存在适当参照所述的附图的情况(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同样。
[0066]示于图10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250应用于电梯用操作盘100,在此,进一步具备螺纹构件256。螺纹构件256例如通过六角止动螺钉等而构成。螺纹构件256分别配置于各凹部531内。各螺纹构件256对凹部531与突起部54(1(参照图9等)进行连接。由此,电梯用按钮装置250因为能够对各凹部531与各突起部54(1的卡合通过螺纹构件进行加强,所以能够使按钮盖54从按钮框53难以取下。
[0067]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按钮装置250、电梯用操作盘100能够有效活用按钮框53,并简单地对按钮盖54进行设置,在该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068](实施方式3)
[0069]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简要构成的侧视图。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中,凹部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2不同。
[0070]示于图11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350应用于电梯用操作盘100。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按钮框53的铅垂方向上端部的凹部353i进深方向背面侧贯通直到面板55侧为止。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按钮盖54突起部54d插入凹部353i内,并在凹部353i内支持于按钮框53与面板55。该情况下,按钮盖54在先组装于按钮框53之后,与按钮框53 —起安装于面板55。其结果,按钮盖54在从按钮框53的背面侧组装的基础上,通过按钮框53安装于面板55,能够成为不会从按钮框53脱离的构成。
[0071]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按钮装置350、电梯用操作盘100能够有效地活用按钮框53,并简单地对按钮盖54进行设置,在该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072](实施方式4)
[0073]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中,突起部的尺寸与实施方式1、2、3不同。
[0074]示于图12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450应用于电梯用操作盘100。而且,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按钮盖54的一对突起部454dl、454d2—方比另一方短。在此,一对突起部454dl、454d2形成为,设置于宽度方向右侧的突起部454dl的宽度方向长度Dll比设置于宽度方向左侧的突起部454d2的宽度方向长度D12短。该情况下,电梯用按钮装置450在将各突起部454dl、454d2插入各凹部53i时,在将相对地长的突起部454d2先插入之后,插入相对地短的突起部454dl。由此,电梯用按钮装置450容易将按钮盖54组装于按钮框53,并且能够成为难以脱离的构成。
[0075]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按钮装置450、电梯用操作盘100能够有效活用按钮框53,并简单地对按钮盖54进行设置,在该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076](实施方式5)
[0077]图13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按钮盖的主视图。实施方式5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中,突起部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2、3、4不同。
[0078]示于图13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550应用于电梯用操作盘100。而且,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按钮盖54的一对突起部554d分别在端面具有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554dl。在此,倾斜面554dl形成为:各突起部554d在按钮盖54处于闭位置的状态下,铅垂方向上侧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对地短,铅垂方向下侧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对地长。
[0079]由此,电梯用按钮装置550能够构成为:在使按钮盖54转动于所定位置的状态下,按钮盖54相对于按钮框53,容易组装,并且容易脱离;能够构成为,在其他的位置难以脱离。该情况下,按钮盖54构成为:在闭位置,通过将整体向各突起部554d的短边侧即铅垂方向上侧按压,相对于按钮框53容易组装,并且容易脱离。同样地,按钮盖54构成为:在全开位置,通过将整体向各突起部554d的短边侧即铅垂方向下侧按压,相对于按钮框53容易组装,并且容易脱离。另一方面,按钮盖54构成为:在从闭位置打开90度程度的位置(容易拉曳的位置),相对于进深方向正面侧难以脱离。
[0080]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按钮装置550、电梯用操作盘100能够有效活用按钮框53,并简单地对按钮盖54进行设置,在该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081](实施方式6)
[0082]图14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按钮盖的主视图。实施方式6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中,突起部的形状与实施方式5不同。
[0083]示于图14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650应用于电梯用操作盘100。而且,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按钮盖54的一对突起部654(11454(12分别在端面具有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654(13,654(140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突起部654(11654(12中,该倾斜面654(13,654(14的倾斜方向相互不同。在此,倾斜面654(13形成为:例如在按钮盖54从闭位置打开90度程度的位置,突起部654(11铅垂方向上侧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对地短,铅垂方向下侧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对地长。另一方面,倾斜面654(14形成为:突起部654(12在同样的位置,铅垂方向上侧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对地长,铅垂方向下侧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对地短。
[0084]由此,电梯用按钮装置650能够构成为:在使按钮盖54转动与所定位置的状态下,在按钮盖54相对于按钮框53拧向特定的方向时,按钮盖54从按钮框53难以脱离。例如,在惯用右手的使用者的情况下,以右手顺时针地拧动的一方倾向于容易使力。相对于此,电梯用按钮装置650按如所述的位置关系形成突起部654(11654(12的倾斜面654(13,654(140由此,电梯用按钮装置650能够构成为:在按钮盖54从闭位置打开90度程度的位置,在拧向顺时针的情况下从按钮框53难以脱离。还有,电梯用按钮装置650通过对突起部654(11、654(12的倾斜面654(13454(14进行适当调节,能够对按钮盖54难以脱离的位置及难以脱离的拧进方向进行适当调节。
[0085]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按钮装置650、电梯用操作盘100能够有效活用按钮框53,并简单地对按钮盖54进行设置,在该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086](实施方式7)
[0087]图15是实施方式7涉及的按钮盖的局部主视图。实施方式7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中,突起部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2、3、4、5、6不同。
[0088]示于图15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750应用于电梯用操作盘100。而且,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按钮盖54的一对突起部754(1形成为曲面状。由此,按钮盖54能够成为下述形状:在突起部754(1插入凹部531而组装于按钮框53的状态下,在拉曳该按钮盖54时,应力容易集中于形成为该曲面状的突起部754(1。其结果,按钮盖54能够成为突起部754(1容易比按钮框53等先损坏的形状。因此,电梯用按钮装置750能够构成为,容易更换的按钮盖54比按钮框53等先损坏。其结果,电梯用按钮装置750在拉曳按钮盖54的情况下,使损坏时容易更换的按钮盖54损坏,作为补偿保护按钮框53等免于损坏。
[0089]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按钮装置750、电梯用操作盘100能够有效活用按钮框53,并简单地对按钮盖54进行设置,在该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090](实施方式8)
[0091]图16是实施方式8涉及的按钮盖的局部主视图。实施方式8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中,突起部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2、3、4、5、6、7不同。
[0092]示于图16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850应用于电梯用操作盘100。而且,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按钮盖54的一对突起部854(1具有沿着转动轴线XI的周方向形成的环状槽854?。环状槽854?在形成为圆柱状的突起部854(1的外周面中形成为贯通于周方向的圆环状。由此,按钮盖54能够成为如下形状:在突起部854d插入凹部53i而组装于按钮框53的状态下,在拉曳该按钮盖54时,应力容易集中于该环状槽854f。其结果,按钮盖54能够成为在突起部854d的环状槽854f比按钮框53等容易先损坏的形状。从而,电梯用按钮装置850能够构成为,容易更换的按钮盖54比按钮框53等先损坏。其结果,电梯用按钮装置850在拉曳按钮盖54时,使损坏时容易更换的按钮盖54损坏,作为补偿保护按钮框53等免于损坏。
[0093]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按钮装置850、电梯用操作盘100能够有效活用按钮框53,并简单地对按钮盖54进行设置,在该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094](实施方式9)
[0095]图17是实施方式9涉及的按钮框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实施方式9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在按钮框的预定的位置设置有切口之点与实施方式1、2、3、4、5、6、7、8 不同。
[0096]示于图17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950应用于电梯用操作盘10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54d与凹部53i的卡合部位构成为,比按钮框53与面板55的卡合部位在此为卡合爪部53b容易脱离。
[0097]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钮框53在设置有凹部53i的部分在此为盖支持突部53c的基端部形成有切口 953 j。切口 953 j相对于各盖支持突部53c分别形成。切口 953 j在盖支持突部53c的基端部即进深方向背面侧的端部中,沿着宽度方向而形成。各切口 953j —方面堵塞倾斜面53f侧,另一方面另一端侧开口于收置空间部53h。
[0098]由此,按钮框53能够成为如下形状:在突起部54d插入凹部53i而组装有按钮盖54的状态下,在拉曳该按钮盖54时,各盖支持突部53c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容易挠曲。其结果,电梯用按钮装置950能够构成为:在拉曳按钮盖54时,突起部54d与凹部53i的卡合部位比按钮框53的卡合爪部53b容易脱离。
[0099]从而,电梯用按钮装置950能够在拉曳该按钮盖54时,按钮盖54从按钮框53容易脱离。其结果,电梯用按钮装置950在拉曳该按钮盖54时,通过按钮盖54立即从按钮框53脱离,能够对按钮框53和/或按钮盖54的损坏自身进行抑制。
[0100]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按钮装置950、电梯用操作盘100能够有效活用按钮框53,并简单地对按钮盖54进行设置,在该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101](实施方式10)
[0102]图18是实施方式10涉及的按钮盖的主视图。实施方式10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在按钮盖的预定的位置设置有切口之点与实施方式1、2、3、4、5、6、7、8、9不同。
[0103]示于图18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按钮装置1050应用于电梯用操作盘10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54d与凹部53i的卡合部位构成为,比按钮框53与面板55的卡合部位在此为卡合爪部53b容易脱离。
[0104]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钮盖54在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一对突起部54d之间形成有切口1054g。切口 1054g设置于转动轴部54b。切口 1054g组装于按钮框53,在处于闭位置的状态下,开口于铅垂方向上侧。
[0105]由此,按钮盖54能够成为如下形状:在突起部54(1插入凹部531而组装于按钮框53的状态下,在拉曳该按钮盖54时,设置有一对突起部54(1的部分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容易挠曲。其结果,电梯用按钮装置1050能够构成为:在拉曳按钮盖54时,突起部54(1与凹部531的卡合部位比按钮框53的卡合爪部536容易脱离。
[0106]从而,关于电梯用按钮装置1050在拉曳该按钮盖54时,按钮盖54能够从按钮框53容易脱离。其结果,电梯用按钮装置1050在拉曳该按钮盖54时,通过按钮盖54立即从按钮框53脱离,能够对按钮框53和/或按钮盖54的损坏自身进行抑制。
[0107]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电梯用按钮装置1050、电梯用操作盘100能够有效活用按钮框53,并简单地对按钮盖54进行设置,在该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108]还有,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并非限定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在记载于技术方案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也可以通过使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而构成。
[0109]根据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涉及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及电梯用操作盘,能够简单地进行设置,能够适当地对向特定的按钮的误输入进行抑制。
[0110]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提示为例,并非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在其他的各种方式下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包括于发明的范围和/或要旨,并包括于与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发明等同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用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于电梯的按钮顶; 包围所述按钮顶的周围的按钮框;和 按钮盖,其支持于所述按钮框的铅垂方向上端部,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在覆盖所述按钮顶的正面的闭位置与所述按钮顶的正面露出的开位置处上下转动自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盖具有盖部主体,该盖部主体在所述闭位置与所述按钮框的正面相抵接,并与该按钮框的正面的轮廓同等地形成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盖从与所述按钮框的正面相抵接的所述闭位置,直到与设置有所述按钮框的面板相抵接的全开位置为止,可以转动180度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框具有形成有从正面侧朝向设置有该按钮框的面板侧逐渐扩展的倾斜面的框状部; 所述按钮盖形成为,在所述闭位置,端面相对于所述按钮框的正面变得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线设定于相对于铅垂方向不与所述按钮顶重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凹部,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按钮框的铅垂方向上端部或所述按钮盖的一方宽度方向两侧,和 一对突起部,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按钮框的铅垂方向上端部或所述按钮盖的另一方宽度方向两侧; 所述按钮盖通过各所述突起部被插入各所述凹部,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自如地支持于所述按钮框的铅垂方向上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用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设置于所述按钮盖; 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按钮框的铅垂方向上端部并贯通直至设置有该按钮框的面板侧为止; 所述按钮盖中,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凹部内支持于所述按钮框与所述面板。
8.一种电梯用操作盘,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内或乘梯处而接受使用者的操作; 具备电梯用按钮装置,该电梯用按钮装置具有按钮顶、包围所述按钮顶的周围的按钮框和按钮盖,该按钮盖支持于所述按钮框的铅垂方向上端部,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在覆盖所述按钮顶的正面的闭位置与所述按钮顶的正面露出的开位置处上下转动自如。
【文档编号】B66B1/50GK104340791SQ201410267313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日野原隆正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