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99426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电梯安全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电梯安全门装置,包括有踏板装置以及控制器,踏板装置包括有踏板、摆杆、摆杆座、压缩弹簧以及电磁栓;踏板安装于电梯门口前的地板上,压缩弹簧设于踏板与地板之间,摆杆设于踏板与地板之间,摆杆的中部与摆杆座铰接,摆杆的一端与电磁栓连接,摆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杆铰接,驱动杆与踏板铰接,摆杆座与地板固定连接;电梯外门设有锁栓孔,电磁栓位于锁栓孔的下方;人站在踏板时,利用踏板以及摆杆带动电磁栓的锁栓插入电梯外门的锁栓孔内,使电梯外门不能打开,防止人掉入电梯厢内;当电梯厢行驶到该楼层的电梯外门位置时,利用控制器控制电磁栓的锁栓解锁,使电梯外门能打开,保证电梯得到正常使用。
【专利说明】电梯安全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装置,特别是一种电梯安全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以及维护等的原因,在电梯厢没有行驶到该电梯外门的情况下,电梯外门就意外打开,使该电梯外门的人掉入电梯通道内,造成伤亡事故,一种防止电梯外门意外打开的电梯安全门装置已成为人使用电梯的安全需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梯安全门装置,防止电梯外门意外打开,维护人们的安全。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梯安全门装置包括有踏板装置以及控制器,踏板装置包括有踏板、摆杆、摆杆座、压缩弹簧以及电磁栓;踏板安装于电梯门口前的地板上,压缩弹簧设于踏板与地板之间,摆杆设于踏板与地板之间,摆杆的中部与摆杆座铰接,摆杆的一端与电磁栓连接,摆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杆铰接,驱动杆与踏板铰接,摆杆座与地板固定连接;电梯外门设有锁栓孔,电磁栓位于锁栓孔的下方;控制器设有传感器,传感器安装于电梯外门下面的梯厢通道上,电梯厢设有感应头,感应头位于电梯厢内门的下面;控制器通过控制线与电磁栓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传感器连接。
[0005]电梯安全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电梯厢未行驶到该电梯外门的位置时,人站在踏板时,利用踏板驱动摆杆摆动,利用摆杆带动电磁栓的锁栓插入电梯外门的锁栓孔内,使电梯外门不能打开;当电梯厢行驶到该楼层的电梯外门位置时,利用控制器控制电磁栓的锁栓缩回,锁栓退出锁栓孔,电梯外门能打开;电梯厢离开该楼层的电梯外门位置后,电梯外门关闭,控制器控制电磁栓的锁栓复位伸出;再有人在进入踏板时,重复上述过程,如此不断循环。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梯安全门装置没有踏板装置,人站在踏板时,利用踏板以及摆杆带动电磁栓的锁栓插入电梯外门的锁栓孔内,使电梯外门不能打开,防止人掉入电梯厢内;当电梯厢行驶到该楼层的电梯外门位置时,利用控制器控制电磁栓的锁栓解锁,使电梯外门能打开,保证电梯的正常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电梯安全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的电梯安全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电梯安全门装置包括有踏板装置I以及控制器7,踏板装置I包括有踏板2、摆杆3、摆杆座4、压缩弹簧5以及电磁栓6 ;踏板2安装于电梯门口 8前的地板9上,压缩弹簧5设于踏板2与地板9之间,摆杆3设于踏板2与地板9之间,摆杆3的中部与摆杆座4铰接,摆杆3的一端与电磁栓6连接,摆杆3的另一端与驱动杆10铰接,驱动杆10与踏板2铰接,摆杆座4与地板9固定连接;电梯外门11设有锁栓孔12,电磁栓6位于锁栓孔12的下方;控制器7设有传感器13,传感器13安装于电梯外门11下面的梯厢通道20上,电梯厢14设有感应头15,感应头15位于电梯厢内门21的下面;电梯门口 8前的地板9设有凹槽17,凹槽17设有导槽18,踏板2设有导轨19,导轨19与导槽18动配合连接。电梯外门11的锁栓孔12的孔径大于电磁栓6的锁栓16的外径,以保证锁栓16能插入到锁栓孔12内。
[0009]电梯安全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电梯厢14未行驶到该电梯外门11的位置时,人站在踏板2时,利用踏板2驱动摆杆3摆动,利用摆杆3带动电磁栓6的锁栓16插入电梯外门11的锁栓孔12内,使电梯外门11不能打开;当电梯厢14行驶到该楼层的电梯外门11位置时,利用控制器7控制电磁栓6的锁栓16缩回,锁栓16退出锁栓孔12,电梯外门11能打开;电梯厢14离开该楼层的电梯外门11位置后,电梯外门11关闭,控制器4控制电磁栓6的锁栓16复位伸出;再有人在进入踏板2时,重复上述过程,如此不断循环。
[0010]电梯安全门装置的工作原理具体是:使用时,当电梯的电梯厢14未行驶到电梯的电梯门口 8位置时,人踏入电梯门口 8前的踏板2后,踏板2在人体的重力作用下降低,踏板2通过驱动杆10压摆杆3的一端向下摆动,使摆杆3的另一端向上移动,使电磁栓6的锁栓16插入电梯外门11的锁栓孔12内,利用电磁栓6的锁栓16锁住电梯外门11,使电梯外门11不能打开,防止电梯外门11意外打开,造成电梯门口 8的人掉入梯厢通道20内;当电梯厢14行驶到电梯门口 8位置时,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接近安装于电梯门口 8位置的传感器13,传感器13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电磁栓6的锁栓16缩回,使锁栓16离开锁栓孔12,使电梯外门11解锁,使电梯外门11能打开;站在踏板2的人离开踏板2进入电梯厢14后,踏板2在在压缩弹簧5的作用下上升复位;当电梯外门11打开又重新关闭以及电梯厢14行驶离开电梯门口 8位置后,传感器13离开感应头15的位置,传感器13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电磁栓6的锁栓16伸出复位;当有人再站在踏板2时,踏板2通过摆杆3带动电磁栓6上升,电磁栓6的锁栓16重新插入电梯外门11的锁栓孔11内,使电梯外门11不能打开;如此不断循环。
[0011]电磁栓6的初始状态是:电梯外门11位于关闭的位置,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未接近电梯外门11下面的传感器13时,电磁栓6的锁栓16为伸出状态;电磁栓6未通电,电磁栓6的锁栓16在其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伸出;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接近电梯外门11下面的传感器13时,电磁栓6通电,电磁栓6的锁栓16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的弹力缩回。
[0012]或者,电磁栓6的初始状态是:电梯外门11位于关闭的位置,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未接近电梯外门11下面的传感器13时,电磁栓6的锁栓16为伸出状态,电磁栓6通电,电磁栓6的锁栓16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其弹簧的弹力伸出;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接近电梯外门11下面的传感器13时,电磁栓6断电,电磁栓6的锁栓16在其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缩回。
[0013]当踏板2没有人时,踏板2在压缩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踏板2带动摆杆3复位,摆杆3带动电磁栓6向下移动,使电磁栓6的锁栓16位于离开锁栓孔12的位置;电梯厢14行驶到电梯门口 8位置时,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接近安装于电梯门口 8位置的传感器13,传感器13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电磁栓6的锁栓16缩回;电磁栓6不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0014]为了保证梯厢内门21升到对准电梯外门11位置时,电梯外门11能打开,电磁栓6的锁栓16缩回时,锁栓16的上端面比电梯外门11的下端面低,避免锁栓16缩回后挡住电梯外门11 ;电梯厢14行驶到电梯外门11位置时,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接近传感器13,电梯外门11的对准梯厢内门21。
[0015]为了使踏板2能稳定下降以及复位,压缩弹簧5设有多个,均布于踏板2的下面,安装于凹槽17内,压缩弹簧5的上端与踏板2的背面接触,压缩弹簧5的下端与凹槽17的槽底接触。
[0016]为了控制踏板2下降的距离以及摆杆3的摆动的行程,凹槽17的底部设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位于踏板2的下方,使踏板2下降与限位块22接触后,不能再下降。
[0017]为了保证电磁栓6能上升到电梯外门11的锁栓孔12位置,摆杆3—端为左端,摆杆3另一端为右端;左端到限位块22的距离与电磁栓6上升的距离相等;摆杆3左端到凹槽17槽底的距离大于摆杆3右端到凹槽17槽底的距离;踏板2下降的距离与导向外壳25上升的距离相等。
[0018]为了避免踏板2与凹槽17间隙夹到脚,踏板2上面没有地毯23,地毯23的面积大于踏板2的面积。
[0019]为了保证电磁栓6的锁栓16能准确插入锁栓孔12内,凹槽17固定有导向筒24,导向筒24固定于电梯外门11的锁栓孔12的下方;电磁栓6设有导向外壳25,导向外壳25设于导向筒24内,导向外壳25与导向筒24动配合连接;摆杆3的右端与电磁栓6的导向外壳25铰接。
[0020]为了避免导向外壳25插入锁栓孔12内,导向外壳25的截面积比锁栓孔12的截面积大,导向外壳25的直径大于锁栓孔12的孔径。
[0021]所述的电梯外门11为两扇,每扇电梯外门11的下端均设有锁栓孔12,每个锁栓孔12下面设有一个电磁栓6,每个电磁栓6的导向外壳25与摆杆3的一端铰接;凹槽17设有两个导向筒24,每个导向筒24与一个导向外壳25动配合连接。
[0022]所述的踏板装置I设有多个,每个踏板装置I安装于每层楼房的电梯门口 8前地板9的上。
【权利要求】
1.电梯安全门装置,电梯安全门装置包括有踏板装置(I)以及控制器(7),踏板装置(1)包括有踏板(2)、摆杆(3)、摆杆座(4)、压缩弹簧(5)以及电磁栓(6);踏板(2)安装于电梯门口(8)前的地板(9)上,压缩弹簧(5)设于踏板(2)与地板(9)之间,摆杆(3)设于踏板(2)与地板(9)之间,摆杆(3)的中部与摆杆座(4)铰接,摆杆(3)的一端与电磁栓(6)连接,摆杆(3)的另一端与驱动杆(10)铰接,驱动杆(10)与踏板(2)铰接,摆杆座(4)与地板(9)固定连接;电梯外门(11)设有锁栓孔(12),电磁栓(6)位于锁栓孔(12)的下方;控制器(7)设有传感器(13),传感器(13)安装于电梯外门(11)下面的梯厢通道(20)上,电梯厢(14)设有感应头(15),感应头(15)位于电梯厢内门(21)的下面; 电梯安全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电梯厢(14)未行驶到该电梯外门(11)的位置时,人站在踏板(2)时,利用踏板(2)驱动摆杆(3)摆动,利用摆杆(3)带动电磁栓(6)的锁栓(16)插入电梯外门(11)的锁栓孔(12 )内,使电梯外门(11)不能打开;当电梯厢(14 )行驶到该楼层的电梯外门(11)位置时,利用控制器(7)控制电磁栓(6)的锁栓(16)缩回,锁栓(16)退出锁栓孔(12),电梯外门(11)能打开;电梯厢(14)离开该楼层的电梯外门(11)位置后,电梯外门(11)关闭,控制器(4)控制电磁栓(6 )的锁栓(16 )复位伸出;再有人在进入踏板(2)时,重复上述过程,如此不断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安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安全门装置使用时,当电梯的电梯厢(14)未行驶到电梯的电梯门口( 8 )位置时,人踏入电梯门口( 8 )前的踏板(2 )后,踏板(2 )在人体的重力作用下降低,踏板(2 )通过驱动杆(10 )压摆杆(3 )的一端向下摆动,使摆杆(3 )的另一端向上移动,使电磁栓(6 )的锁栓(16 )插入电梯外门(11)的锁栓孔(12)内,利用电磁栓(6)的锁栓(16)锁住电梯外门(11),使电梯外门(11)不能打开,防止电梯外门(11)意外打开,造成电梯门口(8)的人掉入梯厢通道(20)内;当电梯厢(14)行驶到电梯门口(8)位置时,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接近安装于电梯门口(8)位置的传感器(13),传感器(13)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电磁栓(6)的锁栓(16)缩回,使锁栓(16)离开锁栓孔(12),使电梯外门(11)解锁,使电梯外门(11)能打开;站在踏板(2)的人离开踏板(2)进入电梯厢(14)后,踏板(2)在在压缩弹簧(5)的作用下上升复位;当电梯外门(11)打开又重新关闭以及电梯厢(14)行驶离开电梯门口(8)位置后,传感器(13)离开感应头(15)的位置,传感器(13)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电磁栓(6 )的锁栓(16 )伸出复位;当有人再站在踏板(2 )时,踏板(2 )通过摆杆(3 )带动电磁栓(6 )上升,电磁栓(6 )的锁栓(16 )重新插入电梯外门(11)的锁栓孔(11)内,使电梯外门(11)不能打开;如此不断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安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栓(6)的初始状态是:电梯外门(11)位于关闭的位置,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未接近电梯外门(11)下面的传感器(13)时,电磁栓(6)的锁栓(16)为伸出状态;电磁栓(6)未通电,电磁栓(6)的锁栓(16)在其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安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接近电梯外门(11)下面的传感器(13)时,电磁栓(6)通电,电磁栓(6)的锁栓(16)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的弹力缩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安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栓(6)的初始状态是:电梯外门(11)位于关闭的位置,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未接近电梯外门(11)下面的传感器(13)时,电磁栓(6)的锁栓(16)为伸出状态,电磁栓(6)通电,电磁栓(6)的锁栓(16)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其弹簧的弹力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安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接近电梯外门(11)下面的传感器(13)时,电磁栓(6)断电,电磁栓(6)的锁栓(16)在其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缩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安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栓(6)的锁栓(16)缩回时,锁栓(16)的上端面比电梯外门(11)的下端面低,以保证电梯外门(11)能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安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厢(14)行驶到电梯外门(11)位置时,电梯厢(14)的感应头(15)接近传感器(13),电梯外门(11)的对准梯厢内门(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安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杆(3)—端为左端,摆杆(3)另一端为右端;左端到限位块(22)的距离与电磁栓(6)上升的距离相等;摆杆(3)左端到凹槽(17)槽底的距离大于摆杆(3)右端到凹槽(17)槽底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安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板(2)下降的距离与导向外壳(25)上升的距离相等。
【文档编号】B66B13/30GK104495592SQ201410729235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日
【发明者】郑景文 申请人:郑景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