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该透明电磁屏蔽膜包括透明基体,在透明基体的表面具有石墨烯薄膜层,为增加石墨烯导电性,提高其屏蔽效能,在石墨烯薄膜层与透明基体之间有分散状的纳米银线。本实用新型采用石墨烯作为透明材料的电磁屏蔽层,透明度可随意调整,具有优良的弯曲性,且成本低;结合分散状的纳米银线,在不影响透明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导电性,进而提高了电磁屏蔽效能;纳米银线的作用是起到一个电荷桥梁的作用,让电流规避石墨烯薄膜中的缺陷,实现电荷的快速传导,增加整个电磁屏蔽膜的导电性,提高其屏蔽效能。
【专利说明】—种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屏蔽器件,具体地讲是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波辐射被认为是继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后的第四大公害。高频电磁波不仅会导致电子器件的非正常运转,影响甚至破坏军事设备的敏感器件,因而威胁到国家的军事机密,而且还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例如可能诱发某些疾病,如睡眠不足、头晕、心血管疾病等。因此,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开发一直备受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0003]现有电磁屏蔽分别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使用ITO透明薄膜,铟元素比较稀缺,价格昂贵,原材料成本太高;二,ITO薄膜比较脆,柔韧性较差,在弯曲60度以上就会断裂破损;三,金属或者合金多层(比如Ag,NiCr等)虽然导电性好,但是透过率低,而且沉积过程比较慢,真空工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四,透明度比较低,而且不能够任意调节。
[0004]实用新型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
[0006]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包括透明基体,在透明基体的表面具有石墨烯薄膜层。
[0008]为增加石墨烯导电性,克服石墨烯在生产或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一些缺陷,以提高屏蔽效率,在石墨烯薄膜层与透明基体之间有分散状的纳米银线。
[0009]优选地,所述透明基体为玻璃或PET聚酯膜。
[0010]优选地,所述石墨烯薄膜层具有1-5层石墨烯。
[0011]优选地,所述纳米银线的分散度为0.05-1毫克/平方米。
[0012]优选地,所述纳米银线的平均长度5-50微米,平均直径20-150纳米。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石墨烯作为透明材料的电磁屏蔽层,透明度可随意调整,具有优良的弯曲性,且成本低;如果结合分散状的纳米银线,在不影响透明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导电性,进而提高了电磁屏蔽效能;纳米银线的作用是起到一个电荷桥梁的作用,让电流规避石墨烯薄膜中的缺陷,实现电荷的快速传导,增加整个电磁屏蔽膜的导电性,提高其屏蔽效倉泛。
[0015]利用不同的石墨烯层数,可以控制透明电磁屏蔽膜的透光率,进而可以满足客户对透光率的不同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实施例1所述透明电磁屏蔽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基体,3为石墨烯;
[0018]图2是实施例2所述透明电磁屏蔽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基体,2为纳米银线,3为石墨烯;
[0019]图3是实施例2中的纳米银线的分散示意图,I为基体,2为纳米银线;
[0020]图4是实施例3所述透明电磁屏蔽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采用柔性的PET聚酯膜作为基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铜箔上生长单层石墨烯,然后用强酸刻蚀掉铜箔,再把石墨烯转移到PET聚酯膜上,得到透明电磁屏蔽膜。
[0024]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和石墨烯转移方法在本领域中已较为成熟,如可参考文献(“Graphene films with large domain size by a two-step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rocess”,xuesong Ii et.al., Nano Letters, 2010, 10(11),pp 4328-4334)。
[0025]透明电磁屏蔽膜测试得到的方块电阻为100欧姆/ □,屏蔽效能为30-50分贝(IOMHz-1OGHz ),产品可任意弯曲,不影响性能。
[0026]实施例2
[0027]采用柔性的PET聚酯膜作为基体,采用平均长度为20微米左右,平均直径为50纳米左右的纳米银线,用异丙醇配成浓度为0.5毫克/毫升的溶液,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旋涂到PET聚酯膜基体上,纳米银线之间没有完全连接,呈非导电状态,纳米银线的分散度在0.1毫克/平方米,如图3所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透明度。
[0028]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铜箔上生长单层石墨烯,然后用强酸刻蚀掉铜箔,再把石墨烯转移到上述得到的沉积有纳米银线的PET聚酯膜上,得到透明电磁屏蔽膜,如图2所示。
[0029]透明电磁屏蔽膜测试得到的方块电阻为30欧姆/ □),屏蔽效能为50-80分贝(IOMHz-1OGHz ),产品可任意弯曲,不影响性能。
[0030]实施例3
[0031]在实施例2所得透明电磁屏蔽膜的基础上,再转移2层石墨烯薄膜,得到如图4所示的透明电磁屏蔽膜,测试得到的方块电阻为15欧姆/ □,屏蔽效能为50-100分贝(IOMHz-1OGHz ),产品可任意弯曲,不影响性能。
[0032]实施例4
[0033]与实施例2的区别是用玻璃基体替代PET聚酯膜体,可用在刚性用途。测试得到的方块电阻与屏蔽效能与实施例2相同。
[0034]实施例5
[0035]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纳米银线的平均长度为50微米,平均直径150纳米,分散度为0.05毫克/平方米。
[0036]测试得到的方块电阻为30欧姆/ □),屏蔽效能为50-80分贝(10MHz_10GHz)。
[0037]实施例6
[0038]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纳米银线的平均长度为5微米,平均直径20纳米,分散度为I毫克/平方米。
[0039]测试得到的方块电阻为30欧姆/ □),屏蔽效能为50-80分贝(10MHz_10GHz)。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包括透明基体,其特征在于,在透明基体的表面具有石墨烯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其特征在于,在石墨烯薄膜层与透明基体之间有分散状的纳米银线。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体为玻璃或PET聚酯膜。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薄膜层具有1-5层石墨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线的分散度为0.05-1晕克/平方米。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基于石墨烯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线的平均长度5-50微米,平均直径20-150纳米。
【文档编号】H05K9/00GK203801205SQ201420099425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赵文军, 邱玉锐, 谭化兵, 李慧峰 申请人: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