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用型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918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用型钢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用型钢,包括第一翼板、第二翼板以及腹板,其中腹板的第一端部与第一翼板相固定连接,腹板的第二端部与第二翼板相固定连接,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均与腹板相垂直设置,且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相互平行;腹板位于同一侧的其中一个端部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的第一端与第一翼板或第二翼板相过渡连接,凸起部的第二端与腹板相连接;凸起部的第一端和凸起部的第二端之间的过渡面为平直过渡面,平直过渡面与所述腹板的平面相平行。如此设置凸起部可以增加轨道用型钢的刚度,提高承载能力,同时凸起部的设置为置于腹板的电梯滚轮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提高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专利说明】一种轨道用型钢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用型钢。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层建筑业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安全性,电梯轨道 的质量也随之受到关注。
[0003] 现有的用于电梯轨道用型钢主要为槽钢(其截面为凹槽型长条状钢材)。但是由 于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槽钢需要承担较大的周期性载荷,受到型钢生产技术的限制,槽钢的 精度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在槽壁钢材与槽底钢材的连接位置处,容易发生断裂,进而影响电 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04] 因此,如何设置一种新型的轨道用型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用型钢,可以增加型钢的承载能力, 保证电梯运行的稳定性。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用型钢,包括第一翼板、第二翼板以及腹板,其中所述 腹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翼板相固定连接,所述腹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翼板相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均与所述腹板相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 二翼板相互平行;所述腹板位于同一侧的其中一个端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第一 端与所述第一翼板或所述第二翼板相过渡连接,所述凸起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腹板相连接; 所述凸起部的第一端和所述凸起部的第二端之间的过渡面为平直过渡面,所述平直过渡面 与所述腹板的平面相平行。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一翼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翼板的高度相同,所述腹板宽度方向上 的中心线、所述第一翼板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相重 合;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翼板 相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腹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一端与所 述第二翼板相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腹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设 置于所述腹板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腹板另一个表面。
[0008]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第二端与腹板之间的连接过渡面为倾斜过渡平面。
[0009] 优选地,所述倾斜过渡面与所述腹板之间的过渡面为弧形过渡面;所述凸起部的 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翼板或第二翼板之间的过渡面为弧形过渡面。
[0010]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厚度为2mm至15mm。
[0011]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长度为5mm至25mm。
[0012] 优选地,所述第一翼板的高度或所述第二翼板的高度与所述腹板的宽度之间的比 值为1:2至1:3。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翼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翼板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翼板的厚度 或所述第二翼板的厚度与所述腹板的厚度的比值为1 :1至1. 5:1。
[0014]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轨道用型钢包括第一翼板、第二翼板以及腹板,其中腹 板的第一端部与第一翼板相固定连接,腹板的第二端部与第二翼板相固定连接,第一翼板 和第二翼板均与腹板相垂直设置,且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相互平行;腹板位于同一侧的其 中一个端部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的第一端与第一翼板或第二翼板相过渡连接,凸起部的 第二端与腹板相连接;凸起部的第一端和凸起部的第二端之间的过渡面为平直过渡面,该 平直过渡面与腹板的平面相平行。通过在腹板与翼板相连接的端部设置凸起部,且将凸起 部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过渡面设置为平直过渡面且该平直过渡面与腹板的平面相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凸起部可以增加轨道用型钢的刚度,提高承载能力,同时凸起部 的设置为置于腹板的电梯滚轮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提高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用型钢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所示轨道用型钢的第一凸起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1所示轨道用型钢的第二凸起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其中,图1至图3中:
[0019] 第一翼板1、第二翼板2、腹板3、第一凸起部4、第一凸起部的第一端4a、第一凸起 部的第二端4b、第二凸起部5、第二凸起部的第一端5a、第二凸起部的第二端5b、第一凸起 部的平直过渡面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轨道用型钢,可以增加型钢的承载能力,保证电梯 运行的稳定性。
[0021]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用型钢的 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轨道用型钢的第一凸起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 示轨道用型钢的第二凸起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所示长短线表示该方向上的中心 线。
[0023]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用型钢包括第一翼板1、第二翼板2以及腹板3,其中腹 板3的第一端部与第一翼板1相固定连接,腹板3的第二端部与第二翼板2相固定连接,第 一翼板1和第二翼板2均与腹板3相垂直设置,且第一翼板1和第二翼板2相互平行;腹板 3的第一端部或腹板3的第二端部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的第一端与第一翼板1或第二翼板 2相过渡连接,凸起部的第二端与腹板3相连接;凸起部的第一端和凸起部的第二端之间的 过渡面为平直过渡面,该平直过渡面与腹板3的平面相平行。
[0024]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腹板3与翼板相连接的端部设置凸起部,且将凸起 部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过渡面设置为平直过渡面且该平直过渡面与腹板3的平面相平行设 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凸起部可以增加轨道用型钢的刚度,提高承载能力,同时凸 起部的设置为置于腹板3的电梯滚轮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提高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 性。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只在腹板3位于同一侧的第一端部或第二 端部设置凸起部,即当凸起部设置于腹板3的第一端部时,凸起部的第一端与第一翼板1相 过渡连接,当凸起部设置于腹板3的第二端部时,凸起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翼板2相过渡连 接。
[0026] 再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翼板1的高度与第二翼板2的高度相同,腹板3宽度方向 上的中心线、第一翼板1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第二翼板2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相重合, 即腹板3与翼板相连接的位置为与翼板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如此设置,轨道用型 钢的横截面呈"H"型横截面。
[0027] 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部5,第一凸起部的第一端4a与第一翼板1 相过渡连接,第一凸起部的第二端4b与腹板3相连接,第二凸起部的第一端5a与第二翼板 2相过渡连接,第二凸起部的第二端5b与腹板3相连接,第一凸起部4设置于腹板3的一个 表面,第二凸起部5设置于腹板3另一个表面。
[0028] 如此设置,即在腹板3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凸起部,且两个凸起部分别设置于 腹板3的两个表面即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部5分别位于腹板3的两侧。由于轨道用型 钢的横截面呈"H"型横截面,因此腹板3的两个表面分别与第一翼板1和第二翼板2之间 形成用于电梯的滚轮运行的轨道,即如此设置轨道用型钢为双向运行的型钢。因此将第一 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部5分别设置于腹板3的两个表面,增加轨道用型钢的刚度,提高承载 能力,同时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部5的设置为置于腹板3的电梯滚轮起到一种导向作 用,提高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腹板3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第一翼板1高度 方向上的中心线以及第二翼板2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相重合,即腹板3与翼板相连接的位 置为与翼板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当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如腹板3与第一 翼板1和第二翼板2的端部相固定连接,如此型钢的横截面为凹槽型横截面,此时,只在腹 板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设置凸起部,如此可以保证电梯运行的稳定性。
[0030]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是方式中,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 凸起部5分别设置于腹板3的两个表面且第一凸起部4设置于腹板3的第一端部,第二凸 起部5设置于腹板3的第二端部,如此可以保证腹板3的两个端部受力的均匀平衡性,以进 一步保证轨道用型钢的刚度。
[0031] 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腹板3的长度方向的距离大于腹 板3宽度方向的距离,翼板的长度方向的延伸方向与腹板3的长度方向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翼板的高度方向是指与腹板3的宽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翼板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翼板 厚度方向上的距离,翼板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与腹板3长度方向的距离相同。如附图1所示, 翼板和腹板3的长度方向为Z轴所示方向,腹板3的宽度方向为X轴所示方向,翼板的高度 方向为Y轴所示方向,腹板3的厚度方向为Y轴所示方向,翼板的厚度方向为X轴所示方向。
[0032]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凸起部的第二端4b以及第二凸起部的第二端5b与腹板3 之间的连接过渡面均为倾斜过渡平面,且倾斜过渡面与腹板3之间的过渡面均为弧形过渡 面。第一凸起部的第一端4a与第一翼板1之间的过渡面以及第二凸起部的第一端5a与第 二翼板2之间的过渡面均为弧形过渡面。将第一凸起部4与第一翼板1之间以及第一凸起 部4与腹板3之间的过渡均设置为平滑过渡,同时将第二凸起部5与第二翼板2之间以及 第二凸起部5与腹板3之间的过渡同样为平滑过渡,如此设置,可以使凸起部所受的力均匀 分布,使整体弯曲应力和局部应力的数值更加趋于平衡,可以提高型材整体的安全系数。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部的第二端4b与腹板3之间的倾 斜过渡面的倾斜方向为沿着第一凸起部的第二端4b朝向腹板3的表面向下倾斜;第二凸起 部的第二端5b与腹板3之间的倾斜过渡面的倾斜方向为沿着第二凸起部的第二端5b朝向 腹板3的表面向下倾斜。
[0034] 此外,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部4的厚度以及第二凸起部5的厚度均为 15mm,第一凸起部4的长度以及第二凸起部5的长度为25mm。以第一凸起部4为例,第一 凸起部4设置于腹板3的第一表面,第一凸起部4的厚度是指腹板3的第一表面与第一凸 起部4的平直过渡面6之间的距离;第一凸起部4的长度具体是指第一凸起部的第一端4a 至倾斜过渡面与腹板3的第一表面的相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003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只是提供了一种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 部5具体的设置数值,第一凸起部4的长度和厚度以及第二凸起部5的长度和厚度的数值 均取决于运行部件的载重如电梯的载重以及电梯滚轮的厚度而进行选择的,以保证凸起部 的设置能够增加型钢的刚度,减小型钢的变形量,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优选的,凸起部的 厚度取值为2mm至15mm中的任意值,凸起部的长度取值为5mm至25mm中的任意值。
[0036] 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翼板1的高度或第二翼板2的高度与所述腹板3的宽 度之间的比值为1:2至1:3 ;第一翼板1的厚度与第二翼板2的厚度相同,第一翼板1的厚 度或第二翼板2的厚度与腹板3的厚度的比值为1 :1至1. 5:1。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的尺寸和形状等设置 参数均相同,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在下文中将统称为翼板,翼板与腹板3的厚度之间的比 值以及翼板的高度与腹板3的宽度之间的比值是根据滚轮的直径、滚轮的厚度而特定选择 的,可以克服翼板易磨损而造成的型钢使用寿命短的缺陷;翼板与腹板3的厚度比值,是根 据型钢的磨损及使用寿命经过长期的研究以及摸索得到的,使型钢的翼板更耐磨损,延长 了型钢的使用寿命,同时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了型钢的承载能力。
[003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轨道用型钢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 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 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轨道用型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翼板(1)、第二翼板(2)以及腹板(3),其中 所述腹板(3)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翼板(1)相固定连接,所述腹板(3)的第二端部与所 述第二翼板(2)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翼板(1)和所述第二翼板(2)均与所述腹板(3)相 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翼板(1)和所述第二翼板(2)相互平行; 所述腹板(3)位于同一侧的其中一个端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第一端与所述 第一翼板(1)或所述第二翼板(2)相过渡连接,所述凸起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腹板(3)相连 接;所述凸起部的第一端和所述凸起部的第二端之间的过渡面为平直过渡面,所述平直过 渡面与所述腹板(3)的平面相平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用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1)的高度与所述第 二翼板(2)的高度相同,所述腹板(3)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所述第一翼板(1)高度方向上 的中心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2)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相重合; 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部(4)和第二凸起部(5),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一端(4a)与 所述第一翼板(1)相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二端(4b)与所述腹板(3)相连接; 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一端(5a)与所述第二翼板(2)相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 二端(5b)与所述腹板(3)相连接; 所述第一凸起部(4)设置于所述腹板(3)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二凸起部(5)设置于所 述腹板(3)另一个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用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第二端与腹板(3)之 间的连接过渡面为倾斜过渡平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用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过渡面与所述腹板(3)之 间的过渡面为弧形过渡面;所述凸起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翼板(1)或第二翼板(2)之间 的过渡面为弧形过渡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条所述的轨道用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厚度为 2mm 至 15mm〇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用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长度为5mm至25mm。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用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1)的高度或所述第 二翼板(2)的高度与所述腹板(3)的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2至1:3。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用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1)的厚度与所述第 二翼板(2)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翼板(1)的厚度或所述第二翼板(2)的厚度与所述腹板 (3)的厚度的比值为1 :1至1.5:1。
【文档编号】B66B7/02GK203903723SQ201420337675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3日
【发明者】付常伟, 任维杰, 邹春峰, 马强, 赵新华, 杨志杰, 宋玉卿 申请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