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720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榨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包括设有驱动机构的机体、压榨组件、炒制容器、容器盖以及电加热器;所述压榨组件包括榨杆和榨膛,榨杆由驱动机构驱动,榨膛通过可拆卸结构与驱动机构连接,榨膛上设有榨膛入料口;所述炒制容器上端开口,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位于所述榨膛入料口的上方;所述容器盖封盖于所述炒制容器上端开口;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容器盖内;所述容器盖通过侧部连接臂铰接在机体上;还包括设置于容器盖下部,与所述炒制容器相对旋转的搅拌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加热元件设于容器盖上,简化了炒制容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可兼作食物烤制装置,增加了榨油机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榨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家用榨油机,包括机座、驱动机构、炒锅、搅拌机构、落料控制机构和压榨组件,驱动机构设于机座内,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箱,减速箱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箱的输出端一般水平设置,其中部设有驱动输出孔或驱动输出轴;压榨组件包括榨膛和螺杆,榨膛的连接端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在减速箱的输出端,螺杆的连接端设有与驱动输出孔(或驱动输出轴)相配合的连接轴(或连接孔),榨膛上设有与炒锅的出料口相连通的进料口。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架和搅拌电机,炒锅的出料口偏离中设于炒锅的底部,炒锅的中心设有供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穿的中心孔,搅拌架安装在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工作时,炒锅中的油料在搅拌架的作用下进行加热炒料,炒料完成后,从炒锅出料口流出并从榨膛的进料口落入压榨组件中进行压榨,压榨后产生的油渣和油分别从榨膛的出渣口和出油口排出。
[0003]现有的家用榨油机的机座,一般采用如中国专利⑶202246614口公开的分体式机座,其上座壳和下座壳各自独立成型,炒料系统(包括炒锅、落料控制机构和搅拌机构)设于上座壳内,驱动机构设于下座壳内,上座壳位于下座壳上面,上座壳与下座壳通过耦合器连接。这种结构的机体装拆不方便,其结构的本身也限制榨油机的外观设计,导致外形无法采用更好的造型设计。
[0004]现有的家用榨油机的炒锅,一般采用如中国专利⑶201604306口公开的榨油机中的结构,即物料锅固定设在上机体中,物料锅外围设置有加热带用来对待压榨进行加热。这加热方式传热率低,油料受热不均匀,从而影响油脂的质量;同时加热带的使用寿命短,并且需要对加热带设置隔热结构以防止损坏机体,结构比较复杂。
[0005]现有的家用榨油机的压榨组件连接方式,一般采用如中国⑶203766065口公开的固定装置,即包括固定块和锁环,固定块设有多个挡块,相邻挡块之间形成凹槽,挡块在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上都突出于固定块本体,锁环设有前卡位和挡圈;固定块置于所述锁环内,固定块的挡块与所述锁环的挡圈贴合;固定块与主机固定连接;榨膛固定端置于锁环内,榨膛固定端与固定块贴合,榨膛固定端的凸起嵌入所述固定块的相邻挡块之间的凹槽内,榨膛固定端的凸起的前端面与锁环的前卡位的后端面贴合。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固定块和锁环的配合来固定榨油机榨膛,固定块的挡块限制锁环沿轴向向前运动,固定块的凹槽可限制榨膛的转动,榨膛固定端的凸起可限制锁环沿轴向向后运动,从而使榨膛得以固定。上述这种固定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而且容易出现卡死的情况,不方便使用者使用,而且安装时需要对准方可正确地安装,安装不方便。
[0006]现有的家用榨油机,压榨出的油脂直接经过滤后直接食用,无法消除油料中可能潜在的细菌(如黄曲霉素),无法保护油脂的安全。
[0007]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日益趋向多功能性,而现有的家用榨油机一般只有榨油功能,显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加热均匀、加热效率高,并且具有食物烤制功能的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包括设有驱动机构的机体、压榨组件、炒制容器、容器盖、电加热器和搅拌机构;所述压榨组件包括榨杆和榨膛,所述榨杆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榨膛通过可拆卸结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榨膛上设有榨膛入料口 ;所述炒制容器上端开口,其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位于所述榨膛入料口的上方;所述容器盖封盖所述炒制容器上端开口 ;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容器盖内并向所述炒制容器辐射热量;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容器盖下部并延伸至炒制容器内,所述搅拌机构可相对所述炒制容器旋转搅,拌置于炒制容器内的油料。
[00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1]将所需压榨的物料放入所述炒制容器内,盖上容器盖,启动电加热器对物料进行加热,在物料加热的同时,开启搅拌机构,对炒制容器内的物料进行翻炒;翻炒至所需程度,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榨杆转动,物料经所述落料口落入所述榨膛入口,再从榨膛入口进入榨膛内进行压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榨油机将加热元件设于容器盖上,简化了炒制容器的结构,电加热器与容器盖的装配也更方便;工作时,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直接对炒制容器内的油料辐射加热,加热效率更高,油料受热更通透,加热更均匀;由于采用向下辐射加热的加热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榨油机还可兼作食物烤制装置,增加了榨油机的实用性。
[0013]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包括机座和与机盖,所述机盖一侧与所述机座铰接;所述炒制容器可分离地设于所述机盖上侧,所述机盖上设有连通所述炒制容器落料口和所述榨膛入料口的落料通道。所述机盖的设置便于炒制容器的放置,而且采用与所述机座铰接的结构,便于对机座内的结构进行清洗、拆卸和安装;所述料通道的设置,使炒制后的物料能准确地落入榨膛入料口内。
[0014]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容器盖内的搅拌电机和延伸至炒制容器内的搅拌架,所述搅拌架由所述搅拌电机旋转驱动。上述搅拌机构的驱动方式,为传统方式,工艺简单。
[0015]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容器盖的下部,所述基座上侧设有中空的旋转连接轴,所述旋转连接轴的下端与所述落料通道连通;所述炒制容器可旋转套接在所述旋转连接轴上,所述机盖上设有炒料电机以及随炒料电机而旋转驱动所述炒制容器的旋转装置。上述搅拌机构的驱动方式为另一种更优的方式,不仅能简化容器盖的结构,还能更好地配合热源上置的加热方式,炒制油料的效果更好。
[0016]进一步的,所述炒料容器的落料口下端向下延伸有导料壁,所述导料壁伸入所述旋转连接轴内,使油料进入所述连接轴时更准确、更顺畅。
[001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三种方案:
[0018]第一种为: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炒料电机上的驱动齿轮;以及设于炒制容器落料口外圈并且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的旋转齿轮。
[0019]第二种为: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炒料电机上的驱动皮带轮;设于炒制容器落料口外圈的旋转皮带轮;以及连接所述驱动皮带轮和所述旋转皮带轮的传动皮带。
[0020]第三种为: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炒料电机上的驱动链轮;设于炒制容器落料口外圈的旋转链轮;以及连接所述驱动链轮和所述旋转链轮的传动链。
[0021]进一步的,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齿轮和旋转齿轮的情况,所述旋转齿轮的内圈套接有连接轴承,所述旋转连接轴套接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圈;
[0022]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皮带轮和旋转皮带轮的情况,所述旋转皮带轮的内圈套接有连接轴承,所述旋转连接轴套接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圈;
[0023]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链轮和旋转链轮的情况,所述旋转链轮的内圈套接有连接轴承,所述旋转连接轴套接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圈。
[0024]进一步的,所述炒制容器包括炒锅和固定设于炒锅下部的旋转托盘;所述炒制容器的落料口贯穿所述炒锅的底部中心和所述旋转托盘的中心;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齿轮和旋转齿轮的情况,所述旋转齿轮固定设于旋转托盘下侧落料口的外圈;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皮带轮和旋转皮带轮的情况,所述旋转皮带轮固定设于旋转托盘下侧落料口的外圈;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链轮和旋转链轮的情况,所述链轮固定设于旋转托盘下侧落料口的外圈。
[0025]首先,设置旋转托盘后,方便炒锅的安装并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旋转托盘上可以设置物料开关,在压榨过程中物料开关可以起到控制油料流量的作用,在需要取出炒制容器时,关闭物料开关可以防止油料的散落。其次,设置旋转托盘更方便于旋转齿轮、旋转皮带轮或旋转链轮的设置。
[002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托盘与所述机盖之间设有旋转导引结构;所述旋转导引结构设有三种:
[0027]第一种:所述旋转导引结构包括设于旋转托盘下部的圆筒导轨,以及三个以上环设于机盖上承托所述圆筒导轨下端面的圆弧凸起。
[0028]第二种:所述旋转导引结构包括设于旋转托盘下部的圆筒导轨,以及三个以上环设于机盖上并且与所述圆筒导轨相配合的转轴支撑机构;所述转轴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机盖上侧连接的转轴支座,以及与转轴支座可旋转装配的转子,所述转子承托所述圆筒导轨的下端面。
[0029]第三种:所述旋转导引结构包括设于旋转托盘下部的圆筒导轨,以及三个以上的转轴支撑机构,所述转轴支撑机构包括用柔性材料制成的转轴支座和与转轴支座可旋转装配的转子;所述机盖上设有圆周导槽,沿所述圆周导槽设有三个以上横跨圆周导槽内外两侧的转轴支座安装槽;所述转轴支座嵌入安装在所述转轴支座安装槽内,并且所述转子的上侧低于所述圆周导槽的上端,所述圆筒导轨下部插入所述圆周导槽内,所述转子承托所述圆筒导轨的下端面。
[0030]这种结构的转轴支座采用插入式可拆卸连接,可以整体装拆转轴支撑机构,这样更加便于转轴支撑机构的制造加工;优选的,所述转轴支座采用柔性材料,以便于嵌入安装在转轴支座安装槽内并与其紧密的配合,所述转轴支座上设有供所述转子插入安装的支座装配槽,该支座装配槽的内部两端设有与转子两端可旋转配合的轴孔,所述转轴支座中部自上端向下设有圆周导槽过槽;所述转子包括刚性转轴和套于其中部的弹性摩擦套,所述圆周导槽过槽底部设有弹性摩擦套安装槽,所述弹性摩擦套的上侧凸出所述圆周导槽过槽承托所述圆筒导轨的下端面。由于转轴支座采用柔性材料,故所述支座装配槽可以设置为一条细槽,安装转子时通过挤压嵌入到轴孔内安装,并且可以防止转子的脱落,而无需其它的固定的结构,使转轴支座的结构更简单。
[0031]第四种:所述旋转导引结构包括设于旋转托盘下部的圆筒导轨,以及三个以上的转轴支撑机构,所述转轴支撑机构为可旋转设于机盖上的滚柱;所述机盖上设有与圆筒导轨配适配的圆周导槽,沿所述圆周导槽设有三个以上横跨圆周导槽内外两侧的滚柱安装凹槽;所述滚柱安装在所述滚柱安装凹槽内,并且所述滚柱的上侧低于所述圆周导槽的上端;所述圆筒导轨下部插入所述圆周导槽内,所述滚柱承托所述圆筒导轨的下端面。
[0032]这种结构相对简单,所述滚柱可以采第二种方案中的转子,以提高与圆筒导轨下端面的连接的稳定性。
[0033]进一步的,所述容器盖通过连接臂支撑在机体的上方,所述连接臂的下端连接于机座的侧部,所述容器盖铰接于连接臂的上端并可翻转盖合所述炒制容器;或者,所述容器盖铰接在所述机体上并可翻转盖合所述炒制容器。所述容器盖采用铰接的设置方式,便于向炒制容器内加料和取出炒制容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家用榨油机的结构图;
[0035]图2为家用榨油机打开机盖的结构图;
[0036]图3为炒制容器部位的分解图;
[0037]图4为图3的4部放大图;
[0038]图5为旋转托盘的结构图;
[0039]图6为旋转托盘仰视状态图;
[0040]图7为榨油机的剖视图1 ;
[0041]图8为榨油机的剖视图2 ;
[0042]图9为容器盖的剖视图;
[0043]图10为第一种榨膛导引结构的结构图;
[0044]图11为第一种榨膛导引结构的主视图;
[0045]图12为第二种榨膛导引结构的结构图;
[0046]图13为第二种榨膛导引结构的剖视图;
[0047]图14为第一种榨膛与驱动机构的可拆卸结构的结构图;
[0048]图15为第二种榨膛与驱动机构的可拆卸结构的结构图;
[0049]图16为杀菌装置的结构图;
[0050]图17为第二种旋转导引结构的结构图;
[0051]图18为图17中的8处放大图;
[0052]图19为第三种旋转导引结构的结构图;
[0053]图20为第三种旋转导引结构的分解图;
[0054]图21为第四种旋转导引结构的结构图;
[0055]图22为图21中的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以下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7]参见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的家用榨油机,包括:设有驱动机构8的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座1和与机座1可拆卸连接的机盖2 ;包括榨杆32和榨膛31的压榨组件3,所述榨杆32由所述驱动机构8驱动,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电机81和减速箱82,所述减速箱82上设有驱动输出轴822或驱动输出孔821 ;所述榨膛31通过可拆卸结构与所述减速箱82连接,所述榨膛31上设有榨膛入料口 311 ;底部中心设有落料口 4100的炒制容器4,该落料口 4100位于榨膛入料口 311的上方;封盖所述炒制容器4上端开口的容器盖5 ;设于容器盖5内并且向炒制容器放射出辐射热的电加热器;设于容器盖5下部并相对所述炒制容器4旋转搅拌的搅拌机构10。所述容器盖5通过侧部连接臂6铰接在机座1上,使容器盖5通过侧翻的方式打开和封盖炒制容器4,操作方便。
[0058]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榨油机将加热元件设于容器盖5上,简化了炒制容器4的结构,电加热器与容器盖5的装配也更方便;工作时,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直接对炒制容器4内的油料辐射加热,加热效率更高,油料受热更通透,加热更均匀;由于采用向下辐射加热的加热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榨油机还可兼作食物烤制装置,增加了榨油机的实用性。
[0059]以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0060]参见图1至图8,所述炒制容器4可分离地设于所述机盖2上侧,所述机盖2上设有连通所述炒制容器4落料口 4100和所述榨膛31入料口 311的落料通道21。所述机盖2与机座1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可拆卸的锁扣连接,这样在拆卸时,机盖2可以整个取出;更优的,所述机盖2 —侧与所述机座1铰接,机盖2上与铰链部位相对的一侧可采用锁扣连接固定,或者更优的,选用卡扣、磁吸或锁扣等固定;这样,通过翻盖的方式打开机盖2,方便装拆压榨组件3。当盖上机盖2时,落料通道21的下端与榨膛入料口 311连接,以保证压榨时,油料能准确的进入榨膛31内。
[006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重要改进,还包括设于机盖2上的炒料电机9以及随炒料电机9而旋转驱动所述炒制容器的旋转装置。
[0062]所述旋转装置有三种技术方案:
[0063]第一种为: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炒料电机9上的驱动齿轮91 ;以及设于炒制容器4落料口 4100外圈并且与所述驱动齿轮91相啮合的旋转齿轮44。
[0064]第二种为: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炒料电机9上的驱动皮带轮;设于炒制容器4落料口 410外圈的旋转皮带轮;以及连接所述驱动皮带轮和所述旋转皮带轮的传动皮带。
[0065]第三种为: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炒料电机9上的驱动链轮;设于炒制容器4落料口 410外圈的旋转链轮;以及连接所述驱动链轮和所述旋转链轮的传动链。
[0066]采用上述旋转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炒制容器旋转的方式可以更好的适应上部加热的方式,使油料均匀地受热;当用来烤制食物时,可以使食物随炒制容器4的旋转均匀受热,使食物烤制更通透。
[0067]以下说明炒制容器的结构:
[0068]所述炒制容器4包括炒锅41和固定设于炒锅41下部的旋转托盘42 ;所述炒制容器4的落料口 4100贯穿所述炒锅41的底部中心和所述旋转托盘42的中心;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齿轮91和旋转齿轮44的情况,所述旋转齿轮44固定设于旋转托盘42下侧落料口 423的外圈;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皮带轮和旋转皮带轮的情况,所述旋转皮带轮固定设于旋转托盘42下侧落料口 423的外圈;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链轮和旋转链轮的情况,所述链轮固定设于旋转托盘42下侧落料口 423的外圈。
[0069]旋转托盘42的有益效果如下:首先,设置旋转托盘42后,方便炒锅41的安装并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旋转托盘42上可以设置物料开关,在压榨过程中物料开关可以起到控制油料流量的作用,在需要取出炒制容器时,关闭物料开关可以防止油料的散落。其次,设置旋转托盘42更方便设置旋转齿轮44、旋转皮带轮或旋转链轮的设置。
[0070]为了解决炒制容器4与机盖2的连接问题,所述机盖2上设有由落料通道21向上延伸形成的旋转连接轴;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齿轮91和旋转齿轮44的情况,所述旋转齿轮44的内圈套接有连接轴承43,所述旋转连接轴套接在所述连接轴承43的内圈;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皮带轮和旋转皮带轮的情况,所述旋转皮带轮的内圈套接有连接轴承43,所述旋转连接轴套接在所述连接轴承43的内圈;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链轮和旋转链轮的情况,所述旋转链轮的内圈套接有连接轴承43,所述旋转连接轴套接在所述连接轴承43的内圈。在连接结构上,连接轴承43起到连接旋转连接轴和旋转齿轮44、旋转皮带轮或旋转链轮的作用,同时实现炒制容器4与旋转连接轴的可旋转连接。
[0071]旋转托盘42与所述炒锅4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旋转托盘42与所述炒锅4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制造。
[0072]参见图3、图5和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更优的选择,所述旋转托盘42与所述炒锅4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以方便炒锅41和旋转托盘42单独制造,降低工序的复杂程度。所述旋转托盘42与所述炒锅41的可拆卸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炒锅41下侧的销柱412和对应设于旋转托盘42上的销孔421,所述旋转托盘42的上表面420与炒锅锅41的下表面相配合,以使两者能紧密地配合。
[0073]参见图3和图4,为了提高旋转托盘42工作时的稳定性,所述旋转托盘42与所述机盖2之间设有旋转导引结构。
[007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四种旋转导引结构:
[0075]第一种旋转导引结构为:所述旋转导引结构包括:设于旋转托盘42下部的圆筒导轨422,以及三个以上环设于机盖2上承托所述圆筒导轨422的凸起,该凸起上表面为圆弧面。
[0076]参见图4,第二种旋转导引结构为:所述旋转导引结构包括:设于旋转托盘42下部的圆筒导轨422,以及三个以上环设于机盖2上并且与所述圆筒导轨422相配合的转轴支撑机构。通过设置转轴支撑机构,可以提高旋转托盘42的稳定性,同时减小旋转托盘42旋转的摩擦力。所述转轴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机盖2连接的转轴支座22,以及与转轴支座22可旋转装配的转子23,所述转子23承托所述圆筒导轨422的下端面;所述转子23包括刚性转轴232和套于其中部的弹性摩擦套231,刚性转轴232的两端可旋转架设于所述转轴支座22上的支撑槽221内,所述弹性摩擦套231中部设有承托圆筒导轨422的下端面的摩擦套凹槽2311。所述弹性摩擦套231的作用是使承托圆筒导轨422与转子能同步旋转。
[0077]参见图17和图18,第二种旋转导引结构的转子采用柱状滚子,即滚柱238,滚柱238的两端可旋转架设于转轴支座228上的支撑槽2218内,滚柱238的上侧承托圆筒导轨422的下端面。
[0078]参见图19至图21,第三种旋转导引结构为第二种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机盖2上设有圆周导槽222 ;沿所述圆周导槽222设有三个以上横跨圆周导槽222内外两侧的转轴支座安装槽(与2210的结构相同);所述转轴支座22(:嵌入安装在所述转轴支座安装槽内,所述圆筒导轨422下部插入所述圆周导槽222内,并且所述转子23(:的上侧低于所述圆周导槽222的上端。这种结构的转轴支座22(:采用插入式可拆卸连接,可以整体装拆转轴支撑机构,这样更加便于转轴支撑机构的制造加工。优选的,所述转轴支座22(:采用柔性材料,以便于嵌入安装在转轴支座安装槽内并与其紧密的配合,所述转轴支座22(:上设有供所述转子23(:插入安装的支座装配槽2210,该支座装配槽221(:的内部两端设有与转子23(:两端可旋转配合的轴孔2230,所述转轴支座22(:中部自上端向下设有圆周导槽过槽224(:;所述转子23(:包括刚性转轴232(:和套于其中部的弹性摩擦套2310,所述圆周导槽过槽2240底部设有弹性摩擦套安装槽2250,所述弹性摩擦套231(:的上侧凸出弹性摩擦套安装槽2250承托所述圆筒导轨422的下端面;作为更优的方案,所述弹性摩擦套231(:中部设有承托圆筒导轨422的下端面的摩擦套凹槽。
[0079]由于转轴支座22(:采用柔性材料,故所述支座装配槽221(:可以设置为一条细槽,安装转子23(:时通过挤压嵌入到轴孔223(:内安装,并且可以防止转子23(:的脱落,而无需其它的固定的结构,使转轴支座22(:的结构更简单。
[0080]参见图21和图22,第四种旋转导引结构为第二种结构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转轴支撑机构为可旋转设于机盖上的滚柱230 ;所述机盖2上设有与圆筒导轨下部422相适配的圆周导槽222,沿所述圆周导槽222设有三个以上横跨圆周导槽222内外两侧的滚柱安装凹槽2210 ;所述滚柱230安装在所述滚柱安装凹槽2210内,所述圆筒导轨422下部插入所述圆周导槽222内,并且所述滚柱230的上侧低于所述圆周导槽222的上端,所述滚柱230承托所述圆筒导轨422的下端面。
[0081]这种结构相对第一种方案更简单,所述滚柱230可以采第二种结构中的转子,以提高与圆筒导轨422下端面连接的稳定性。
[0082]参见图7,为了防止油料在旋转托盘42和炒锅41的落料口 410的端面上出现散落,所述炒锅41的落料口 410下端向下延伸有导料壁411,设置该导料壁411后,其可以将落料口 410延伸到炒锅41与旋转托盘42配合的端面以下,即延伸到旋转托盘42的落料口423内,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油料的散落。
[0083]为了解决安装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两种榨膛导引结构:
[0084]参见图10和图11,第一种为:所述榨膛导引结构为与减速箱82连接并支撑于榨膛31下部的支撑导槽34,所述支撑导槽34上设有与榨膛出油孔312相对应的排油口 ;所述榨膛31的末端伸出所述支撑导槽34的末端。
[0085]采用这种方案后,榨膛31可以快速的向电机方向推放到位,减少了传统榨油机安装时的对准操作,方便使用者装拆榨膛34,为了避免油脂从支撑导槽34末端漏出,在支撑导槽34末端设有凸边341 ;这样在榨膛34末部压榨出的油脂可以回流到出油孔312排出。
[0086]参见图12和图13,第二种为:所述榨膛导引结构包括对称设于减速箱82上的两条导轨824,以及对称设于榨膛31两侧的两条导槽313 ;或者,所述榨膛导引结构包括对称设于驱动机构上的两条导槽,以及对称设于榨膛两侧的两条导轨。更优的,还包括套接所述驱动输出孔821和榨杆32连接端321的转接套筒35,所述转接套筒35与榨杆32连接端321配合的一端为套孔,与驱动输出孔821配合的一端为套轴。更优的,所述转接套筒35与驱动输出孔821之间设有将转接套筒35向外推离的弹簧36。当然,上述转接套筒35两端也可以都采用套孔,这时减速箱82的输出端选用驱动输出轴822。
[0087]第二种方案由于采用对称的两条导轨824和相配合的两条导槽313,定位效果更好,与现有产品相比结构更简洁;另外,榨杆32通过带有弹簧36的转接套筒35与驱动机构8的驱动输出轴822或驱动输出孔821连接,更方便快捷地实现连接。
[0088]为了解决榨膛固定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容易卡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榨膛31与驱动机构8的可拆卸结构:
[0089]参见图14,第一种为:榨膛31与驱动机构的可拆卸结构包括:设在减速箱82上的榨膛安装槽8230,该榨膛安装槽8230由对称设于减速箱两侧的挡耳823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两侧的挡耳823自榨膛安装槽8230向内设有竖向的卡插槽8231 ;设于榨膛31的连接端并插入所述榨膛安装槽8230的连接法兰314 ;与卡插槽8231配合的固定插块36,该固定插块36的下端设有与榨膛31外径相配合的凹槽361 ;固定插块36上端设有向榨膛31 —侧弯曲的两块挡片362 ;安装时,所述固定插块36插入卡插槽8231内并卡设在所述连接法兰314的外侧,所述两块挡片362卡在榨膛31的连接法兰314的缺口上。
[0090]第一种结构与传统的旋卡式的榨膛连接结构相比,榨膛31的连接法兰314推入到位后,通过插入式的固定插块36就可以实现榨膛31与驱动机构8的固定,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所述固定插块36可以设置在机盖2的下侧,当打开机盖2时,固定插块36随机盖2被拔离卡插槽8231,可以实现榨膛31的拆卸操作;当盖上机盖2时,固定插块36插入卡插槽8231内,实现榨膛31的与驱动机构8的连接。当机盖2 —侧与所述机座1铰接时,通过翻开和盖上机盖2就可以实现固定插块6的拔出和插入,操作更简便。
[0091]参见图15,第二种榨膛31与驱动机构8的可拆卸结构为:包括设在减速箱82上并且上侧开口的连接箱体37,所述连接箱体37与减速箱82连接的一侧设有驱动连接孔371,驱动连接孔371用于榨杆32与减速箱82的连接;所连接箱体37相对驱动连接孔的一侧设有供榨膛31连接端放入的榨膛放置槽372 ;上侧设有箱盖入料口 381的连接箱盖38,其下部对称设有与连接箱体37内侧配合的两插入壁382,并且与插入壁382相邻的两侧设有下侧开口的V形卡槽383 ;设于榨膛31的连接端并插入所述连接箱体37内的连接法兰315 ;安装时,所述两插入壁382插入连接箱体37内,并且外侧的V形卡槽383的上端卡设在连接法兰315的外侧,同时箱盖38入料口正对于榨膛入料口 311的上方。更优的,两插入壁上设有扣槽384,所述连接箱体37与所述两插入壁382配合的两侧设有上侧开口的取盖槽373。
[0092]第二种结构传统的旋卡式的榨膛连接结构相比,不仅具有第一种方案的插拔式的便捷性,而且由于连接箱盖38上侧设有箱盖入料口 381,这样可以不需要在榨膛31上设置凸起的榨膛入料口 311,只需要开设一个缺口即可,通过两插入壁382与榨膛31相切的配合关系,就可以保证从箱盖入料口 381进入的油料可以全部进入所述缺口中,简化了榨膛31的结构。
[0093]参见图1和图16,针对压榨出的油脂中存在的细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杀菌装置7,该杀菌装置7包括:设于榨膛出油孔312下方的基座71,所述基座71中部设有连通榨膛出油孔312并且下端开口的基座腔体;设于基座71—侧并向基座腔体的落油区域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杀菌器72,具体结构为,基座71侧部设有杀菌器安装孔,所述紫外线杀菌器72安装在杀菌器安装孔内。设置杀菌装置7后,紫外线杀菌器72向落油区域照射紫外线,对经过落油区域的油脂进行杀菌和消毒,如消除黄曲霉素,得到高质量的油脂。
[0094]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器包括热反射罩52、设于热反射罩52下方的环形电加热管53,环形电加热管53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如迂回状;所述热反射罩52与容器盖外壳5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环形电热管53为红外光波管,如碳纤维光波管,具有性能稳定(电热功率稳定、升温快、表面工作温度均匀、电热转换率高)、节能效果强、使用寿命长和安全性好的优点;另外热反射罩与容器盖外壳51之间留有间隙,起到隔热的效果。
[0095]作为更优的改进方案,所述环形电加热管53下方设有由电机54驱动的排热风541扇。设置排热风扇541后,增加了热对流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加热效率,随着搅拌机构10对油料的搅拌,热风进入油料内部,提高了油料受热的均匀度和通透性,使压榨出的油脂更香。
[0096]为了防止碎肩进入排热风扇541和电加热器中,所述排热风扇541下部设有防肩罩55。防肩罩55可采用与容器盖51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优选防肩罩55与所述容器盖51可拆卸连接,以方便防肩罩55的更换和清洗。
[0097]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机构10由炒制容器的结构决定,当炒制容器4由旋转装置驱动时,所述搅拌机构10与容器盖5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机构10包括与容器盖5连接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下部设有横向搅拌叶,横向搅拌叶上套设有软质扫料件,该软质扫料件的下侧与所述炒制容器底部的形状相适配。
[0098]为了方便搅拌机构10的安装和更换,所述搅拌机构10与容器盖5可拆卸连接,
[0099]更优的,搅拌机构10采用可折叠结构,容器5上设有收纳该搅拌机构10的收纳腔,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搅拌机构10收纳,方便运输和包装。
[0100]当炒制容器4与机盖2采用固定连接的结构时,所述容器盖5内设有驱动所述搅拌机构10的搅拌电机。
[0101]另外,为了提高出油效果,在可以榨膛31上设有榨膛加热器用来给榨膛31加热,以获得较好的出油率和更佳的食用口感;还可以设置温控器和温度传感器以控制榨膛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以为榨膛提供最佳的压榨温度。
[0102]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
1.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驱动机构的机体、压榨组件、炒制容器、容器盖、电加热器和搅拌机构; 所述压榨组件包括榨杆和榨膛,所述榨杆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榨膛通过可拆卸结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榨膛上设有榨膛入料口 ; 所述炒制容器上端开口,其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位于所述榨膛入料口的上方; 所述容器盖封盖所述炒制容器上端开口; 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容器盖内并向所述炒制容器辐射热量; 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容器盖下部并延伸至炒制容器内,所述搅拌机构可相对所述炒制容器旋转搅拌置于炒制容器内的油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机座和与机盖,所述机盖一侧与所述机座铰接;所述炒制容器设于所述机盖上侧,所述机盖上设有连通所述炒制容器落料口和所述榨膛入料口的落料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容器盖内的搅拌电机和延伸至炒制容器内的搅拌架,所述搅拌架由所述搅拌电机旋转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容器盖的下部,所述基座上侧设有中空的旋转连接轴,所述旋转连接轴的下端与所述落料通道连通;所述炒制容器可旋转套接在所述旋转连接轴上,所述机盖上设有炒料电机以及随炒料电机而旋转驱动所述炒制容器的旋转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料容器的落料口下端向下延伸有导料壁,所述导料壁伸入所述旋转连接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炒料电机上的驱动齿轮;以及设于炒制容器落料口外圈并且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的旋转齿轮; 或者,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炒料电机上的驱动皮带轮;设于炒制容器落料口外圈的旋转皮带轮;以及连接所述驱动皮带轮和所述旋转皮带轮的传动皮带; 或者,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炒料电机上的驱动链轮;设于炒制容器落料口外圈的旋转链轮;以及连接所述驱动链轮和所述旋转链轮的传动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齿轮和旋转齿轮的情况,所述旋转齿轮的内圈套接有连接轴承,所述旋转连接轴套接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圈; 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皮带轮和旋转皮带轮的情况,所述旋转皮带轮的内圈套接有连接轴承,所述旋转连接轴套接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圈; 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链轮和旋转链轮的情况,所述旋转链轮的内圈套接有连接轴承,所述旋转连接轴套接在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制容器包括炒锅和固定设于炒锅下部的旋转托盘;所述炒制容器的落料口贯穿所述炒锅的底部中心和所述旋转托盘的中心; 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齿轮和旋转齿轮的情况,所述旋转齿轮固定设于旋转托盘下侧落料口的外圈; 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皮带轮和旋转皮带轮的情况,所述旋转皮带轮固定设于旋转托盘下侧落料口的外圈; 对于旋转装置采用驱动链轮和旋转链轮的情况,所述链轮固定设于旋转托盘下侧落料口的外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托盘与所述机盖之间设有旋转导引结构; 所述旋转导引结构包括设于旋转托盘下部的圆筒导轨,以及三个以上环设于机盖上承托所述圆筒导轨下端面的圆弧凸起; 或者,所述旋转导引结构包括设于旋转托盘下部的圆筒导轨,以及三个以上环设于机盖上并且与所述圆筒导轨相配合的转轴支撑机构;所述转轴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机盖上侧连接的转轴支座,以及与转轴支座可旋转装配的转子,所述转子承托所述圆筒导轨的下端面; 或者,所述旋转导引结构包括设于旋转托盘下部的圆筒导轨,以及三个以上的转轴支撑机构,所述转轴支撑机构包括用柔性材料制成的转轴支座和与转轴支座可旋转装配的转子;所述机盖上设有圆周导槽,沿所述圆周导槽设有三个以上横跨圆周导槽内外两侧的转轴支座安装槽;所述转轴支座嵌入安装在所述转轴支座安装槽内,并且所述转子的上侧低于所述圆周导槽的上端,所述圆筒导轨下部插入所述圆周导槽内,所述转子承托所述圆筒导轨的下端面; 或者,所述旋转导引结构包括设于旋转托盘下部的圆筒导轨,以及三个以上的转轴支撑机构,所述转轴支撑机构为可旋转设于机盖上的滚柱;所述机盖上设有与圆筒导轨配适配的圆周导槽,沿所述圆周导槽设有三个以上横跨圆周导槽内外两侧的滚柱安装凹槽;所述滚柱安装在所述滚柱安装凹槽内,并且所述滚柱的上侧低于所述圆周导槽的上端;所述圆筒导轨下部插入所述圆周导槽内,所述滚柱承托所述圆筒导轨的下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上置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通过连接臂支撑在机体的上方,所述连接臂的下端连接于机座的侧部,所述容器盖铰接于连接臂的上端并可翻转盖合所述炒制容器; 或者,所述容器盖铰接在所述机体上并可翻转盖合所述炒制容器。
【文档编号】B30B15/34GK204249389SQ20142064017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发明者】廖国瑾, 熊双喜 申请人:广东顺德惠美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