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无尘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5166发布日期:2020-07-04 00:46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无尘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无尘布,属于无尘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尘布由聚酯纤维双编织而成,表面柔软,易于擦拭敏感表面。摩擦不脱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及清洁效率,随着无尘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无尘布也具有多类型,按纤维粗细分离有聚酯纤维无尘布、超细纤维无尘布、亚超细纤维无尘布、仿超细纤维无尘布、高密度无尘布等。

无尘布在对一些精密仪器的擦拭使用过程中,由于其现有的无尘布切割不完善,导致其边缘处均存在有细小纤维,在对精密仪器擦拭时易掉落,从而对精密仪器造成一定影响,并且现有的无尘布在存放使用过程中,无尘布表面易落灰尘,使得对无尘布的使用造成影响,并对仪器进行擦拭时导致擦拭效果较低,并使得无尘布实用性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复合型无尘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型无尘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无尘布,包括无尘布层一、吸水层和无尘布层二,所述无尘布层一和无尘布层二相对一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吸水层,且所述无尘布层一和无尘布层二相对另一侧表面上均安装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一侧无尘布层一和无尘布层二边缘处安装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一侧安装有防尘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水层材料为吸水聚酯纤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洁机构包括若干个孔槽,所述无尘布层一和无尘布层二相对之间另一侧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细小孔槽,若干个所述孔槽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磨砂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凹形防护条,所述凹形防护条内侧壁均包裹安装在无尘布层一、吸水层和无尘布层二边缘处及侧壁上,且所述凹形防护条与无尘布层一、吸水层和无尘布层二侧壁均穿过丝线且通过丝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尘机构包括两个防护膜,两个所述防护膜均分别设置在凹形防护条侧壁上,且两个所述防护膜相对之间内侧壁上均分别固定安装有黏性层,两个所述黏性层均分别与无尘布层一和无尘布层二表面粘连。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无尘布,通过设置无尘布层一、吸水层、无尘布层二、孔槽和磨砂颗粒,使用时通过无尘布层一和无尘布层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孔槽,孔槽内固定设置安装有多个磨砂颗粒,使得无尘布表面的摩擦力增强,在对精密仪器擦拭使用中能够对仪器表面的黏着物进行有效的清理,提高清洁作用。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无尘布,通过设置凹形防护条、丝线、防护膜和黏性层,使用时通过凹形防护条内侧壁包裹安装在无尘布层一、吸水层和无尘布层二边缘处及侧壁上,使得对无尘布侧壁边缘处的细小纤维进行隔挡,防止其细小纤维在使用过程中掉落,从而影响其精密仪器的正常使用,且通过设置的防护膜与无尘布层一和无尘布层二侧壁通过黏性层粘连,提高了无尘布的存放防尘效果,与现有的无尘布相比,结构简单,提升了无尘布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尘布层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尘布层一;2、吸水层;3、无尘布层二;4、清洁机构;41、孔槽;42、磨砂颗粒;5、防护机构;51、凹形防护条;52、丝线;6、防尘机构;61、防护膜;62、黏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复合型无尘布,包括无尘布层一1、吸水层2和无尘布层二3,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相对一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吸水层2,且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相对另一侧表面上均安装有清洁机构4,清洁机构4一侧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边缘处安装有防护机构5,防护机构5一侧安装有防尘机构6,通过清洁机构4、防护机构5和防尘机构6,使得在对无尘布使用过程中清理效果更加显著,提高了无尘布的防尘效果及实用性。

其中,吸水层2材料为吸水聚酯纤维,通过吸水聚酯纤维,使得无尘布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及吸附能力,提高了无尘布的吸附效果。

其中,清洁机构4包括若干个孔槽41,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相对之间另一侧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细小孔槽41,若干个孔槽41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磨砂颗粒42,通过孔槽41内固定安装的多个磨砂颗粒42,使得无尘布表面的摩擦力增强,能够对仪器表面的黏着物进行有效的清理,提高清洁效果。

其中,防护机构5包括凹形防护条51,凹形防护条51内侧壁均包裹安装在无尘布层一1、吸水层2和无尘布层二3边缘处及侧壁上,且凹形防护条51与无尘布层一1、吸水层2和无尘布层二3侧壁均穿过丝线52且通过丝线52固定连接,通过无尘布层一1、吸水层2和无尘布层二3侧壁及边缘处均包裹有凹形防护条51,并通过丝线52固定连接,使得在对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无尘布边缘处的细小纤维掉落,从而影响精密仪器的正常使用。

其中,防尘机构6包括两个防护膜61,两个防护膜61均分别设置在凹形防护条51侧壁上,且两个防护膜61相对之间内侧壁上均分别固定安装有黏性层62,两个黏性层62均分别与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表面粘连,通过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两侧端面设置的防护膜61,且防护膜61与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侧壁之间通过黏性层62粘连,提高了无尘布存放时的防尘效果。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与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通过黏性层62粘连的防护膜61掀开,防护膜61与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侧壁之间通过黏性层62粘连,提高了无尘布存放时的防尘效果,在对其使用时减少了灰尘,提高使用效果,并通过无尘布层一1与无尘布层二3表面上设置的多个孔槽41,且孔槽41内设置有多个磨砂颗粒42,使得在对无尘布使用过程中能够对仪器表面的黏着物进行有效的清理,并通过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之间设置的吸水层2,提高了无尘布的吸附效果,使得无尘布的实用性提升,直至完成全部工作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型无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尘布层一(1)、吸水层(2)和无尘布层二(3),所述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相对一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吸水层(2),且所述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相对另一侧表面上均安装有清洁机构(4),所述清洁机构(4)一侧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边缘处安装有防护机构(5),所述防护机构(5)一侧安装有防尘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型无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2)材料为吸水聚酯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型无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4)包括若干个孔槽(41),所述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相对之间另一侧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细小孔槽(41),若干个所述孔槽(41)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磨砂颗粒(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型无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5)包括凹形防护条(51),所述凹形防护条(51)内侧壁均包裹安装在无尘布层一(1)、吸水层(2)和无尘布层二(3)边缘处及侧壁上,且所述凹形防护条(51)与无尘布层一(1)、吸水层(2)和无尘布层二(3)侧壁均穿过丝线(52)且通过丝线(5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型无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机构(6)包括两个防护膜(61),两个所述防护膜(61)均分别设置在凹形防护条(51)侧壁上,且两个所述防护膜(61)相对之间内侧壁上均分别固定安装有黏性层(62),两个所述黏性层(62)均分别与无尘布层一(1)和无尘布层二(3)表面粘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无尘布,包括无尘布层一、吸水层和无尘布层二,所述无尘布层一和无尘布层二相对一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吸水层,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无尘布,通过设置无尘布层一、吸水层、无尘布层二、孔槽和磨砂颗粒,使用时通过无尘布层一和无尘布层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孔槽,孔槽内固定设置安装有多个磨砂颗粒,使得无尘布表面的摩擦力增强,在对精密仪器擦拭使用中能够对仪器表面的黏着物进行有效的清理,提高清洁作用,通过设置的防护膜与无尘布层一和无尘布层二侧壁通过黏性层粘连,提高了无尘布的存放防尘效果,与现有的无尘布相比,结构简单,提升了无尘布的实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德信安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7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