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6217发布日期:2021-06-25 16:3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坐垫,特别涉及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汽车坐垫使用的针织布通常是多层层叠结构的,层与层之间都是经过高分子材料粘合而成的,通过不同的材料的叠加和各层粘合成一体的坐垫针织布,市场上已经能够出现较多,各种各样的性能和优点也随之而成,但是对于针织布的层与层之间的结构需要考虑粘合剂的粘合问题,一般的针织布粘合度不高,容易松散,而熔融法的制作方法又是有些复杂,且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该汽车坐垫针织布在粘合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有效的防止坐垫针织布发生松散,提高了针织布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包括面料层与底料层,在所述面料层和底料层之间设有针织布层;

其中,所述面料层和底料层分别通过网眼层与所述针织布层复合连接;

所述网眼层设有均匀分布的网眼结构,所述针织布层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网眼结构配合的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网眼结构适配,使得所述凸筋卡于网眼结构内。

可选的,所述网眼层包括经向尼龙纤维和纬向尼龙纤维,所述经向尼龙纤维和纬向尼龙纤维互相编织形成所述网眼结构。

可选的,单个所述经向尼龙纤维包括两根纤维,两根所述纤维互相绞合形成绞合孔,所述纬向尼龙纤维插在所述绞合孔内。

可选的,所述面料层与网眼层之间、所述底料层与网眼层之间分别还复合有竹炭纤维层。

可选的,所述面料层的顶部设有防滑纹。

可选的,所述网眼层与针织布层之间填充有呢绒填充层,所述呢绒填充层填充在所述网眼结构内。

可选的,所述面料层和底料层之间设有包边,所述包边分别设于面料层和底料层的两侧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眼层与凸筋的配合,使得针织布层分别与面料层和底料层在粘贴时,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针织布层与面料层、底料层之间的粘结更牢固,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高的强度,防止松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网眼层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网眼层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针织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

本技术: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其包括面料层1、底料层2,以及设于面料层1和底料层2之间的针织布层3,面料层1、底料层2分别与针织布层3通过粘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面料层1和底料层2分别通过网眼层4与针织布层3进行粘合复合连接,同时,面料层1的顶部设有防滑纹,可提高面料层1的防滑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和4所示,网眼层4设有均匀分布的网眼结构5,而针织布层3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有与网眼结构5配合的凸筋6,其中,凸筋6与网眼结构5适配,当针织布层3分别与面料层1、底料层2粘合时,凸筋6卡于网眼结构5内,因而,凸筋6与网眼结构5的配合,不仅增大了粘合的面积,同时又可防止面料层1、底料层2相对于针织布层3产生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眼结构5与凸筋6的配合,能够提高粘合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网眼层4包括经向尼龙纤维401和纬向尼龙纤维402,经向尼龙纤维401和纬向尼龙纤维402互相编织形成网眼结构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单个经向尼龙纤维401包括两根纤维,两根纤维互相绞合形成绞合孔403,纬向尼龙纤维402则插在绞合孔403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面料层1与网眼层4之间、底料层2与网眼层4之间分别还复合有竹炭纤维层7,通过竹炭纤维层7的设置,能够提高整个针织布的透气性,从而提高汽车坐垫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网眼层4与针织布层3之间还填充有呢绒填充层8,呢绒填充层8填充在网眼结构5内,通过呢绒填充层8的设置,可提高凸筋6与网眼结构5之间配合的紧密度,也可以提高坐垫本身的柔软度,进而提升汽车坐垫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在面料层1和底料层2之间设有包边9,包边9分别设于面料层1和底料层2的两侧位置,包边9的设置,提高了面料层1、底料层2与针织布层3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层(1)与底料层(2),在所述面料层(1)和底料层(2)之间设有针织布层(3);

其中,所述面料层(1)和底料层(2)分别通过网眼层(4)与所述针织布层(3)复合连接;

所述网眼层(4)设有均匀分布的网眼结构(5),所述针织布层(3)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网眼结构(5)配合的凸筋(6),所述凸筋(6)与所述网眼结构(5)适配,使得所述凸筋(6)卡于网眼结构(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层(4)包括经向尼龙纤维(401)和纬向尼龙纤维(402),所述经向尼龙纤维(401)和纬向尼龙纤维(402)互相编织形成所述网眼结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经向尼龙纤维(401)包括两根纤维,两根所述纤维互相绞合形成绞合孔(403),所述纬向尼龙纤维(402)插在所述绞合孔(40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1)与网眼层(4)之间、所述底料层(2)与网眼层(4)之间分别还复合有竹炭纤维层(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1)的顶部设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层(4)与针织布层(3)之间填充有呢绒填充层(8),所述呢绒填充层(8)填充在所述网眼结构(5)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1)和底料层(2)之间设有包边(9),所述包边(9)分别设于面料层(1)和底料层(2)的两侧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汽车座垫针织布,包括面料层与底料层,在所述面料层和底料层之间设有针织布层;其中,所述面料层和底料层分别通过网眼层与所述针织布层复合连接;所述网眼层设有均匀分布的网眼结构,所述针织布层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网眼结构配合的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网眼结构适配,使得所述凸筋卡于网眼结构内。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眼层与凸筋的配合,使得针织布层分别与面料层和底料层在粘贴时,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针织布层与面料层、底料层之间的粘结更牢固,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高的强度,防止松散。

技术研发人员:沈钱江;王菊良;储三荣;王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沃克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1.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