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爆间室的传送结构。
背景技术:
《抗爆间室结构设计》gb50907-2013解释抗爆间室“具有承受本室内因发生爆炸而产生破坏作用的间室,对间室外的人员、设备以及危险品起到保护作用”。可根据间室内生产或储存的危险品性质、恢复生产的要求,可承受一次或多次爆炸破坏作用的间室。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现在的烟花生产多以输送带为纽带串接各个工序构成生产线,生产线中装药、压药等危险工序必须在抗爆间室内进行。
为了阻断爆炸冲击波的传递蔓延,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安全传递窗作为输送带的穿墙通道。安全传递窗为双层门构造,一门打开时另一门关闭,从而确保爆炸冲击不会沿穿墙通道蔓延至抗爆间室的相邻工序。但是这种安全传递窗必须设置机械、电子的控制机构,容易产生机械摩擦和电气火花,由于烟火药对机械能(摩擦撞击)、电气火花敏感的特性,构成了烟花药物生产加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影响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故而,现有的烟花生产线中输送带都是直线通过穿墙洞口,万一发生事故时,爆炸冲击波沿输送带从洞口向两侧传递蔓延,危及抗爆间室外的人身设备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爆间室传送结构,具有引导阻断冲击波传递的功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导冲击波传递的抗爆间室传送结构,包括抗爆间室和输送带,抗爆间室的泄爆面对应设有泄爆区,泄爆区由防护屏障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爆间室的泄爆面两侧的墙体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穿墙缺口和第二穿墙缺口,连接上游工序的输送带通过第一穿墙缺口后直角转向到达抗爆间室内的操作工位;连接下游工序的输送带通过第二穿墙缺口后直角转向到达抗爆间室内的操作工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带从墙体端面的缺口直角转向绕过墙体进入/离开抗爆间室,将物料送入/送出加工工位。当万一发生事故时,由于爆炸冲击波只能直线传递,受抗爆间室约束从泄爆面泄爆到预定的泄爆区内。不会沿输送带向两侧传递蔓延,确保实现定向泄爆,有效保护了抗爆间室外的人员、设备以及危险品的安全。
优选地,在抗爆间室内,输送带与抗爆间室的间距为50~1000毫米。提高冲击波的约束能力,进一步确保实现定向泄爆。
优选地,连接上游工序的输送带通过第一穿墙缺口后,通过两次直角转向到达抗爆间室内的操作工位;连接下游工序的输送带通过第二穿墙缺口后,通过两次直角转向到达抗爆间室内的操作工位。通过两次直角转向加强对冲击波的约束,进一步确保实现定向泄爆。
为了更好地实现泄爆衔接,优选地,所述泄爆区的进深为3~5米,泄爆区的宽度与泄爆面的宽度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泄爆区与泄爆面的宽度差在±1米之内。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做出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抗爆间室整体布局的平面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抗爆间室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反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引导冲击波传递的抗爆间室传送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爆间室1、砖混结构的工房4,抗爆间室1内设有向烟花内筒填装烟火药的操作工位2。输送带3串接各个工房4和抗爆间室1以形成生产流水线。
抗爆间室1的泄爆面8对应设有泄爆区9,泄爆区9由防护屏障5包围,泄爆区9的进深为3~5米,泄爆区9的宽度与泄爆面8的宽度对应设置,两者的宽度差在±1米之内。
所述抗爆间室1的泄爆面8两侧的墙体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穿墙缺口11和第二穿墙缺口6,连接上游工序的输送带3通过第一穿墙缺口11后、经过第一直角转向10、第二直角转向12到达抗爆间室1内的操作工位2;连接下游工序的输送带3通过第二穿墙缺口6后、经过第三直角转向7、第四直角转向13到达抗爆间室1内的操作工位2。输送带3从墙体端面的缺口直角转向绕过墙体进入/离开抗爆间室1,将物料送入/送出操作工位2。在抗爆间室1内,输送带3与抗爆间室1的墙壁内侧的间距为50~1000毫米。
当万一发生事故时,由于爆炸冲击波只能直线传递,冲击波受抗爆间室1的约束从泄爆面8泄爆到预定的泄爆区9内。不会沿输送带3向两侧传递蔓延,确保实现定向泄爆,有效保护了抗爆间室1外的人员、设备以及危险品的安全。
上述的实现方式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技术领域具有公知的多种替代或者变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意义的前提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引导冲击波传递的抗爆间室传送结构,包括抗爆间室和输送带,抗爆间室的泄爆面对应设有泄爆区,泄爆区由防护屏障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爆间室的泄爆面两侧的墙体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穿墙缺口和第二穿墙缺口,连接上游工序的输送带通过第一穿墙缺口后直角转向到达抗爆间室内的操作工位;连接下游工序的输送带通过第二穿墙缺口后直角转向到达抗爆间室内的操作工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爆间室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上游工序的输送带通过第一穿墙缺口后,通过两次直角转向到达抗爆间室内的操作工位;连接下游工序的输送带通过第二穿墙缺口后,通过两次直角转向到达抗爆间室内的操作工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爆间室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爆区的进深为3~5米,泄爆区的宽度与泄爆面的宽度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爆间室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泄爆区与泄爆面的宽度差在±1米之内。
5.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抗爆间室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抗爆间室内,输送带与抗爆间室的间距为50~10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