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6530发布日期:2022-06-15 00:5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


背景技术:

2.氨纶棉纱面料是生产保健型弹力布料的优质原料,结构主要由棉纱和氨纶两部分构成,氨纶为内线,在氨纶线外部用天然优质棉纱线进行包裹,就形成了氨纶包芯纱。
3.然而传统的氨纶棉纱面料在使用时,由于其弹性较差,经过水洗后易缩水变形,另外,在日常穿着的过程中,防晒性能也不佳,且易掉色。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包括开设在棉纱面料本体上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弹力丝,且棉纱面料本体由自上而下设置的防晒层、布料层和抗菌层构成。
7.优选的,所述防晒层由横向等距分布的涤纶布条和纵向等距分布的聚酯纤维布条构成,且涤纶布条和聚酯纤维布条呈十字交叉状相互缝合。
8.优选的,所述布料层由锦纶布和棉麻布构成,且锦纶布和棉麻布呈上下堆叠状相互缝合。
9.优选的,所述抗菌层由银纤维棉线和铜纤维棉线构成,且银纤维棉线和铜纤维棉线以“s”捻的方式相互缠绕编织。
10.优选的,所述防晒层和抗菌层的厚度均小于布料层的厚度,且防晒层的厚度大于抗菌层的厚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1、通过透气孔和弹力丝的相互配合使用,增加了该棉纱面料的弹力和透气性能,从而使得该棉纱面料不易缩水变形,拉伸性能优良,穿着舒适度高;
13.2、通过防晒层、布料层和抗菌层的相互配合使用,依次增加了该棉纱面料的防晒性能、不易掉色性能和抗菌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老化变色,能够正常穿着,而且利用穿着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中防晒层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中抗菌层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棉纱面料主体、2透气孔、3弹力丝、4防晒层、41涤纶布条、42聚酯纤维布条、5布料层、51锦纶布、52棉麻布、6抗菌层、61银纤维棉线、62铜纤维棉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由棉纱面料主体1、透气孔2和弹力丝3组成,为了增加棉纱面料的透气性能和弹力,将均匀分布的透气孔2依次开设在棉纱面料本体1上,并将均匀分布的弹力丝3依次固定在每个透气孔2内;
2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透气孔2和弹力丝3的相互配合使用,增加了该棉纱面料的弹力和透气性能,从而使得该棉纱面料不易缩水变形,拉伸性能优良,穿着舒适度高。
22.实施例2,参照图2-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具体是:
23.棉纱面料本体1是由自上而下设置的防晒层4、布料层5和抗菌层6组成,防晒层4由横向等距分布的涤纶布条41和纵向等距分布的聚酯纤维布条42组成,布料层5由锦纶布51和棉麻布52组成,抗菌层6由银纤维棉线61和铜纤维棉线62组成;
24.另外,为了增加防晒层4的防晒效果,将涤纶布条41和聚酯纤维布条42呈十字交叉状相互缝合,为了使得布料层5不易掉色,将锦纶布51和棉麻布52呈上下堆叠状相互缝合,为了增加抗菌层6的抗菌性能和弹力性能,将银纤维棉线61和铜纤维棉线62以“s”捻的方式相互缠绕编织,在实际生产中,防晒层4和抗菌层6的厚度均要小于布料层5的厚度,防晒层4的厚度要大于抗菌层6的厚度;
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晒层4、布料层5和抗菌层6的相互配合使用,依次增加了该棉纱面料的防晒性能、不易掉色性能和抗菌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老化变色,能够正常穿着,而且利用穿着人员的身体健康。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包括开设在棉纱面料本体(1)上均匀分布的透气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2)内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弹力丝(3),且棉纱面料本体(1)由自上而下设置的防晒层(4)、布料层(5)和抗菌层(6)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晒层(4)由横向等距分布的涤纶布条(41)和纵向等距分布的聚酯纤维布条(42)构成,且涤纶布条(41)和聚酯纤维布条(42)呈十字交叉状相互缝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层(5)由锦纶布(51)和棉麻布(52)构成,且锦纶布(51)和棉麻布(52)呈上下堆叠状相互缝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6)由银纤维棉线(61)和铜纤维棉线(62)构成,且银纤维棉线(61)和铜纤维棉线(62)以“s”捻的方式相互缠绕编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晒层(4)和抗菌层(6)的厚度均小于布料层(5)的厚度,且防晒层(4)的厚度大于抗菌层(6)的厚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氨纶人棉纱面料,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开设在棉纱面料本体上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弹力丝,且棉纱面料本体由自上而下设置的防晒层、布料层和抗菌层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透气孔和弹力丝的相互配合使用,增加了该棉纱面料的弹力和透气性能,从而使得该棉纱面料不易缩水变形,拉伸性能优良,穿着舒适度高;通过防晒层、布料层和抗菌层的相互配合使用,依次增加了该棉纱面料的防晒性能、不易掉色性能和抗菌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老化变色,能够正常穿着,而且利用穿着人员的身体健康。体健康。体健康。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卡尼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6/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