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65128发布日期:2023-05-06 14:4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还涉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将相位差层彼此经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而成的层叠体。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179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在将相位差层彼此经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的情况下,任意相位差层的透光率低时,照射至粘接剂层的活性能量射线的光量变少。与此相伴,有时无法充分地得到相位差层间的密合性。

3、另外,在使用通过在相位差层中的透光率高的可见光线波长区域的光进行固化的粘接剂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粘接剂非本意地固化,需要在生产设备方面进行应对而难以应用。

4、此外,在经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将薄膜的相位差层彼此贴合的情况下,与经由水系粘接剂进行贴合的情况相比,存在粘接剂层的厚度变厚的倾向,此外,有时随着粘接剂的固化收缩,会由于褶皱的产生等而损害层叠体的外观品质。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经由水系粘接剂将两个相位差层彼此贴合的层叠体,即使在构成该层叠体的两个相位差层的波长380nm的透光率中的至少任一者为10%以下的情况下,相位差层间的密合性也良好。

6、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7、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层叠体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8、[1]一种层叠体,其第1相位差层与第2相位差层经由水系粘接剂层而贴合,

9、上述第1相位差层及上述第2相位差层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固化层,

10、上述第1相位差层及上述第2相位差层的波长380nm的透光率中的至少任一者为10%以下。

11、[2]根据[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12、上述第1相位差层及上述第2相位差层中的任一者为逆波长分散性的1/4波长相位差层,另一者为正c板。

13、[3]根据[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还具备第1基材膜及第2基材膜,

14、上述第1基材膜配置于上述第1相位差层的与上述水系粘接剂层侧相反的那一侧,

15、上述第2基材膜配置于上述第2相位差层的与上述水系粘接剂层侧相反的那一侧。

16、[4]根据[3]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17、上述第1基材膜及上述第2基材膜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rh的条件下的透湿度均为200g/m2·24hr以下。

18、[5]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依次具备:

19、第1工序,在第1相位差层上形成水系粘接剂的涂膜;

20、第2工序,使上述水系粘接剂的涂膜干燥而形成水系粘接剂层;以及

21、第3工序,对上述水系粘接剂层的与上述第1相位差层侧相反的那一侧的表面实施表面活化处理后,将上述第1相位差层与上述第2相位差层经由上述水系粘接剂层贴合,

22、上述第1相位差层及上述第2相位差层的波长380nm的透光率中的至少任一者为10%以下。

23、[6]根据[5]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24、在上述第3工序后还具备对层叠体进行加热的养护工序。

25、[7]根据[5]或[6]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26、上述第2工序还具备:

27、在上述水系粘接剂的涂膜上层叠脱模膜的工序;和

28、使上述水系粘接剂层的涂膜干燥后,将上述脱模膜剥离的工序。

29、发明效果

30、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经由水系粘接剂将两个相位差层彼此贴合的层叠体,即使在构成该层叠体的两个相位差层的波长380nm的透光率中的至少任一者为10%以下的情况下,相位差层间的密合性也良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层叠体,其第1相位差层与第2相位差层经由水系粘接剂层而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还具备第1基材膜及第2基材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5.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依次具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经由水系粘接剂将两个相位差层彼此贴合而成的层叠体,即使在构成该层叠体的两个相位差层的波长380nm的透光率中的至少任一者为10%以下的情况下,相位差层间的密合性也良好。一种层叠体,其第1相位差层与第2相位差层经由水系粘接剂层而层叠,所述第1相位差层及所述第2相位差层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固化层,所述第1相位差层及所述第2相位差层的波长380nm的透光率中的至少任一者为10%以下。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宗祐,松野健次,新川真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