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22959发布日期:2023-08-14 16:3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贴合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


背景技术:

1、模切刀具设计时,考量产品成本和模具使用寿命,成型角度和间距设计到加工极限值,刀具到达加工极限值后,材料利用率仍然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准,成型后的半成品无法进行再次调整,材料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放卷装置、第二放卷装置、第一加压贴合装置、第二加压贴合装置、成品收卷装置,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通过调整装置和所述机架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对材料的输送方向和所述第二加压贴合装置对材料的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a,其中,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底部的支撑组件、用于调整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机架上的旋转角度的调节组件。

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底部的底板。

4、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口字型。

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底板上的导向槽、设在所述导向槽内用于将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以调整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对材料的输送方向。

6、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为弧形。

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对称设在所述底板上。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为通过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机架螺接的螺栓。

9、进一步的,所述夹角a的范围为0°-15°。

10、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加压贴合装置底部设置调整装置,来调整第一加压贴合装置对材料的输送方向和所述第二加压贴合装置对材料的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实现对材料的再次调整,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包括机架(1)、设在所述机架(1)上的第一放卷装置(2)、第二放卷装置(3)、第一加压贴合装置(4)、第二加压贴合装置(5)、成品收卷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4)通过调整装置(7)和所述机架(1)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4)对材料的输送方向和所述第二加压贴合装置(5)对材料的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a,其中,所述调整装置(7)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4)底部的支撑组件(701)、用于调整所述支撑组件(701)在所述机架(1)上的旋转角度的调节组件(7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701)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4)底部的底板(70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0101)为口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702)包括开设在所述底板(70101)上的导向槽(70201)、设在所述导向槽(70201)内用于将所述底板(70101)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的固定部(70202),所述固定部(70202)和所述导向槽(70201)滑动配合以调整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4)对材料的输送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70201)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7020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对称设在所述底板(701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70202)为通过所述导向槽(70201)和所述机架(1)螺接的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的范围为0°-15°。


技术总结
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贴合机,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放卷装置、第二放卷装置、第一加压贴合装置、第二加压贴合装置、成品收卷装置,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通过调整装置和所述机架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对材料的输送方向和所述第二加压贴合装置对材料的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a,其中,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加压贴合装置底部的支撑组件、用于调整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机架上的旋转角度的调节组件。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加压贴合装置底部设置调整装置,来调整第一加压贴合装置对材料的输送方向和所述第二加压贴合装置对材料的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实现对材料的再次调整,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宇,孙冬,杨振明,邓真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