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凉席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67499发布日期:2023-09-08 04:5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凉席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用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凉席面料。


背景技术:

1、凉席在夏季备受消费者喜爱。随着纺织技术提升,功能凉席面料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一般的凉席面料在接触瞬间会产品凉感,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凉感消失,使凉席面料的舒适度下降,并且长时间使用后,汗液容易滋生细菌,降低凉席面料的卫生性,虽然清洗可以保证凉席面料的清洁度,但会降低凉席面料的耐久性,从而降低凉席的使用寿命。

2、因此,如何提高凉席面料的舒适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凉席面料,以提高凉席面料的舒适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凉席面料,包括:

4、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交织形成抗菌面料;

5、调温层,设置于所述抗菌层的下方,所述调温层包括底布面料和相变调温材料区,所述相变调温材料区涂饰在所述底布面料上;

6、支撑层,设置于所述调温层的下方,所述支撑层具有弹性,用于降低所述调温层的相变调温材料区的凸起感;

7、所述抗菌层、所述调温层和所述支撑层依次贴合形成所述凉席面料。

8、可选地,在上述凉席面料中,所述支撑层包括透气层和防滑层,所述透气层和所述防滑层之间通过连接丝连接,所述透气层上开设有用于通气的透气孔,所述防滑层上设置有提花网眼。

9、可选地,在上述凉席面料中,所述第一纱线包括抗菌纱线和常规纱线,所述第二纱线为常规纱线。

10、可选地,在上述凉席面料中,所述抗菌面料为梭织面料,所述第一纱线的抗菌纱线与常规纱线沿纬向以第一预设比例交替排列,形成条纹纹路。

11、可选地,在上述凉席面料中,所述第一预设比例为2/9~3/8。

12、可选地,在上述凉席面料中,所述抗菌面料为针织面料,所述第一纱线的抗菌纱线与常规纱线以第二预设比例交替排列,形成条纹纹路。

13、可选地,在上述凉席面料中,所述第二预设比例为1/15~1/9。

14、可选地,在上述凉席面料中,所述抗菌纱线的质量占所述抗菌层的质量的3%~15%;和/或,

15、所述抗菌层的接触瞬间凉感值为0.25~0.5。

16、可选地,在上述凉席面料中,所述相变调温材料区的涂饰量为15gsm~40gsm;和/或,

17、所述相变调温材料区的焓值为20j/g~40j/g。

18、可选地,在上述凉席面料中,所述底布面料为针织莱赛尔或针织莫代尔。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凉席面料,通过设置抗菌层、调温层和支撑层,且将抗菌层、调温层和支撑层依次贴合形成凉席面料。其中,抗菌层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织形成抗菌面料,以防止汗液滋生细菌。通过在调温层的底布面料上涂饰相变调温材料区,以吸收皮肤的热量,并在深睡体温下降时释放热量,调节体感温度,从而增加凉席面料的舒适度,同时在调温层的下方贴合有支撑层,且支撑层具有弹性,以降低调温层的相变调温材料区的凸起感,进一步增加了凉席面料的舒适度。与此同时,相变调温材料区被涂饰在调温层的底布面料上,且调温层位于抗菌层和支撑层之间,使得抗菌层和支撑层对调温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凉席长时间使用后相变调温材料区的氧化和变黄,提高了凉席面料的耐久性,进而提高了凉席的使用寿命。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凉席面料,通过将调温层设置于抗菌层和支撑层之间,使得抗菌层和支撑层对调温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凉席长时间使用后相变调温材料区的氧化和变黄,提高了凉席的使用寿命,并且支撑层具有弹性,从而降低了调温层的相变调温材料区的凸起感,增加了凉席面料的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凉席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凉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103)包括透气层(1031)和防滑层(1033),所述透气层(1031)和所述防滑层(1033)之间通过连接丝(1032)连接,所述透气层(1031)上开设有用于通气的透气孔,所述防滑层(1033)上设置有提花网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凉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1011)包括抗菌纱线(1013)和常规纱线(1014),所述第二纱线(1012)为常规纱线(10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凉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面料为梭织面料,所述第一纱线(1011)的抗菌纱线(1013)与常规纱线(1014)沿纬向以第一预设比例交替排列,形成条纹纹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凉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比例为2/9~3/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凉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面料为针织面料,所述第一纱线(1011)的抗菌纱线(1013)与常规纱线(1014)以第二预设比例交替排列,形成条纹纹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凉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比例为1/15~1/9。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凉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101)的接触瞬间凉感值为0.25~0.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凉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调温材料区(1021)的涂饰量为15gsm~40gsm;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凉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布面料(1022)为针织莱赛尔或针织莫代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凉席面料,包括:抗菌层,抗菌层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织形成抗菌面料;调温层,设置于抗菌层的下方,调温层包括底布面料和相变调温材料区,相变调温材料区涂饰在底布面料上;支撑层,设置于调温层的下方,支撑层具有弹性,用于缓冲调温层的相变调温材料区的凸起感;抗菌层、调温层和支撑层依次贴合形成凉席面料。本技术提供的凉席面料,通过将调温层设置于抗菌层和支撑层之间,使得抗菌层和支撑层对调温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凉席长时间使用后相变调温材料区的氧化和变黄,提高了凉席的使用寿命,并且支撑层具有弹性,从而降低了调温层的相变调温材料区的凸起感,增加了凉席面料的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胡雪丽,王耀民,刘文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亮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