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复合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4317发布日期:2023-09-07 23:1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复合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主要涉及离型膜的,具体为一种碳纤维复合离型膜。


背景技术:

1、离型膜是指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阻胶膜、离形膜、薄膜、塑料薄膜、掩孔膜、硅油膜、硅油纸、防粘膜、型纸、打滑膜、天那纸、离型纸等。

2、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耐高温居所有化纤之首,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碳纤维主要由碳元素组成,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 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

3、目前现有的离型膜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可以根据不同所需离型膜离型力,隔离产品胶的粘性不同,离型力相对应调整,使之在剥离时达到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但是由于膜的本身材质较薄,在使用和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破损的情况,大大增加了成本。

4、由于碳纤维的密度小,强度和模量高,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增强材料与树脂、金属、陶瓷及炭等复合,制造先进复合材料,故本申请通过碳纤维辅以基材,研制出一种复合离型膜,来提高膜成分的之间的复合强度,提高抗拉强度,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离型膜,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离型膜较薄,位于最外侧的膜容易破损,增加成本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碳纤维复合离型膜,包括碳纤维复合膜,所述碳纤维复合膜包括基材为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所述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上表面设置有一次多层涂布的硅油层,所述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下表面设置有编制成型的碳纤维网格层,所述碳纤维网格层下表面设置有流延型聚丙烯层。

4、进一步的,所述流延型聚丙烯层的厚度为50微米-110微米,且流延型聚丙烯层为发泡状。

5、进一步的,所述硅油层厚度为6微米-30微米。

6、进一步的,所述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和碳纤维网格层厚度相同,且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和碳纤维网格层的厚度为60微米-150微米。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和碳纤维网格层,实现了增强基材的强度和模量,从而提高了膜成分的之间复合强度,使得膜整体性质更加稳定,还提高抗拉强度和韧性,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由于刮碰和拉扯破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通过硅油层,实现了离型膜的冷热撕和光哑面之分,经过防静电和防划伤处理,产品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和贴合性,通过流延型聚丙烯层,实现了提高了膜的防水性能和抗拉性能,同时还具有防老化的特性。

9、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纤维复合离型膜,包括碳纤维复合膜(1),所述碳纤维复合膜(1)包括基材为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11)上表面设置有一次多层涂布的硅油层(12),所述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11)下表面设置有编制成型的碳纤维网格层(13),所述碳纤维网格层(13)下表面设置有流延型聚丙烯层(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延型聚丙烯层(14)的厚度为50微米-110微米,且流延型聚丙烯层(14)为发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层(12)厚度为6微米-3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11)和碳纤维网格层(13)厚度相同,且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11)和碳纤维网格层(13)的厚度为60微米-150微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离型膜,属于离型膜的技术领域,包括碳纤维复合膜,碳纤维复合膜包括基材为双向拉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双向拉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上表面设置有一次多层涂布的硅油层,双向拉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层下表面设置有编制成型的碳纤维网格层,碳纤维网格层下表面设置有流延型聚丙烯层,通过本技术,实现了增强基材的强度和模量,从而提高了膜成分的之间复合强度,使得膜整体性质更加稳定,还提高抗拉强度和韧性,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由于刮碰和拉扯破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白有洵,汪清国,康伟,曾桥,熊永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泰得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