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1721发布日期:2023-12-30 06:4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环保板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


背景技术:

1、秸秆板是利用农业生产剩余物秸秆压制成的一种性能优良的人造复合板材。秸秆板在性能方面处于中密度纤维板和木质刨花板之间,它是一种像中密度板一样匀质板材,特别是其生产成本低,不依靠日益短缺的木材原料。现有的秸秆板制造工艺中,一味地追求结构强度、防水和防潮,实际上秸秆板还有其他特种功能可以开发,如隔音功能,不过现有市场中基本无类似产品的出现。

2、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隔音效果好的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秸秆板、隔音棉、第二秸秆板、芯板、第二秸秆板、隔音棉和第一秸秆板,所述芯板为木板,所述第一秸秆板的中间区域设置有若干沟槽及若干穿孔,各个所述沟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秸秆板的厚度,各个所述穿孔贯通所述第一秸秆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秸秆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秸秆板相同,均包括若干沟槽及若干穿孔,相邻所述第一秸秆板和所述第二秸秆板设置沟槽的一侧彼此正对和夹持所述隔音棉。

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秸秆板的若干沟槽均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秸秆板的若干沟槽均平行设置,同侧所述第一秸秆板和所述第二秸秆板的沟槽交叉设置。

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隔音棉的尺寸不超过若干沟槽和若干穿孔所在的区域尺寸。

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秸秆板和所述第二秸秆板的边缘区域设置有胶水并通过胶水连接。

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个所述穿孔的直径小于3mm。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复合秸秆板还包括四个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分别固定两个秸秆板、芯板的四个边角。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加固件为金属片弯折而成的三角卡槽。

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方案以秸秆板为主,节省了大量的原料成本,以木板材质的芯板为辅,保证了整体结构强度。第一秸秆板和第二秸秆板上设置有若干穿孔,可以允许声波进入被隔音棉吸收,沟槽的设置使得隔音棉未被全面压扁压硬,仍然具有适当的隔音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秸秆板、隔音棉、第二秸秆板、芯板、第二秸秆板、隔音棉和第一秸秆板,所述芯板为木板,所述第一秸秆板的中间区域设置有若干沟槽及若干穿孔,各个所述沟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秸秆板的厚度,各个所述穿孔贯通所述第一秸秆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秸秆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秸秆板相同,均包括若干沟槽及若干穿孔,相邻所述第一秸秆板和所述第二秸秆板设置沟槽的一侧彼此正对和夹持所述隔音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秸秆板的若干沟槽均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秸秆板的若干沟槽均平行设置,同侧所述第一秸秆板和所述第二秸秆板的沟槽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的尺寸不超过若干沟槽和若干穿孔所在的区域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秸秆板和所述第二秸秆板的边缘区域设置有胶水并通过胶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穿孔的直径小于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其特征在于:复合秸秆板还包括四个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分别固定两个秸秆板、芯板的四个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为金属片弯折而成的三角卡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环保板材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新型复合秸秆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秸秆板、隔音棉、第二秸秆板、芯板、第二秸秆板、隔音棉、第一秸秆板,第一秸秆板和第二秸秆板设置有较浅的沟槽和贯穿的穿孔。方案以秸秆板为主,节省了大量的原料成本,以木板材质的芯板为辅,保证了整体结构强度。第一秸秆板和第二秸秆板上设置有若干穿孔,可以允许声波进入被隔音棉吸收,沟槽的设置使得隔音棉未被全面压扁压硬,仍然具有适当的隔音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修奖,谭丽霞,黄首,刘旺章,韦娟娟,陆辉愿,申银财,张富成,陈淑莹,彭永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修奖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