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6394发布日期:2023-11-22 21:4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火药类引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爆装置。


背景技术:

1、雷管是一种爆破工程的主要起爆材料,它的作用是产生起爆能来引爆各种炸药、导爆索及传爆管。弹药、炸药包等的发火装置一般用雷汞等容易发火的化学药品装在金属管里制成。炸药起爆必须外界给与一定的刺激,即炸药需要一定的起爆能量,而雷管的作用就是给与这个起爆能量,但鞭炮的能量不足以起爆炸药。

2、雷管是由诺贝尔于1865年发明的。当时已经知道硝化甘油是一种很猛的爆炸物,但由于它太敏感了,在受到震动、撞击或火化时就会爆炸,非常危险,因此缺少实用价值。诺贝尔发现,硝化甘油在用硅藻土吸附之后就会非常稳定,但如何来引爆它又成了难题。经过多次实验并付出了血的代价后,他终于发现可以用雷酸汞来引爆硅藻土吸附的硝化甘油。把雷酸汞装在小管子里,就成了雷管。

3、现有技术中一般一个爆破面会用到成百甚至上千发雷管、需要连接起来统一有序起爆,导爆管雷管的网络连接一般以簇联为主、但其固有的一发雷管至多带动20发左右雷管的属性、致使导爆管雷管网路不得不采用一带多的形式、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分支众多、降低了起爆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引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引爆装置的可靠性。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引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引爆装置,包括旋转爆震燃烧室、掺混室、燃料储存室和氧化剂储存室,所述掺混室与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掺混室和旋转爆震燃烧室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燃料储存室和氧化剂储存室固定在掺混室的外侧壁上,所述掺混室的侧壁上设有与燃料储存室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掺混室的侧壁上设有与氧化剂储存室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均设有流量电控组件,所述流量电控组件用于控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封闭和打开,所述流量电控组件通过控制线缆连接远程控制装置,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内靠近进气段的一侧设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接通过控制线缆连接所述远程控制装置。

4、可选的,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包括安装板、燃烧室外环和燃烧室内环,所述燃烧室外环环绕在燃烧室内环外周,所述燃烧室外环和燃烧室内环同侧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板的一侧上,所述掺混室设置在安装板的另一侧,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掺混室内部连通的通道,所述燃烧室外环和燃烧室内环之间的安装板上设有绕燃烧室内环周向均匀分布的喷嘴,所述喷嘴连通所述通道。

5、可选的,所述掺混室背对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的一侧设有原料室,所述原料室内设有间隔板,所述间隔板的一端连接掺混室背对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的一侧的侧面上,所述间隔板的另一端连接原料室远离掺混室的侧面上,所述间隔板将原料室分为两个腔室,分别作为所述燃料储存室和氧化剂储存室。

6、可选的,所述掺混室、燃烧室外环和原料室垂直于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的轴向方向的截面的外侧壁轮廓一致。

7、可选的,所述掺混室沿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轴向方向延伸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沿旋转爆震燃烧室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形板,多个所述环形板沿旋转爆震燃烧室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

8、可选的,所述流量电控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孔。

9、可选的,所述燃烧室内环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和燃烧室内环同轴设置,所述锥形头的大径端连接燃烧室内环。

10、可选的,所述燃烧室外环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环绕在所述锥形头外周的环形的锥形筒,所述锥形筒和锥形头沿轴向方向的长度一致,所述锥形筒的内壁和锥形头的锥度一致,所述锥形筒的内壁和锥形头的外壁间隔设置,所述锥形筒大径端的内径和燃烧室内环的内径一致。

11、可选的,所述锥形头和燃烧室内环之间设有圆台,所述圆台的小径端连接所述燃烧室内环的端面,所述圆台的大径端连接所述锥形头的大径端,所述圆台的小径端和燃烧室内环的外径一致,所述圆台的大径端和锥形头的大径端的外径一致,所述燃烧室外环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环绕在圆台和锥形头外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径和燃烧室外环的外径一致,所述套筒的内壁从靠近燃烧室内环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先沿径向方向向内凸起再向外扩张,所述套筒内向内凸起的部分和向外扩张的部分的交接位置对齐所述圆台的大径端的端面。

1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3、本申请以旋转爆震燃烧室作为引爆装置的主体部分,旋转爆震燃烧室的燃烧通过电子信号控制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以及点火,实现以电子信号控制起爆,在需要多个引爆装置同时起爆或有序起爆时,只需要通过控制装置向不同引爆装置按照设计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即可实现按设计需求进行有序起爆,提高引爆装置起爆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引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爆震燃烧室(4)、掺混室(3)、燃料储存室(1)和氧化剂储存室(2),所述掺混室(3)与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4)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所述掺混室(3)和旋转爆震燃烧室(4)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燃料储存室(1)和氧化剂储存室(2)固定在掺混室(3)的外侧壁上,所述掺混室(3)的侧壁上设有与燃料储存室(1)连通的第一通孔(11),所述掺混室(3)的侧壁上设有与氧化剂储存室(2)连通的第二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上均设有流量电控组件(7),所述流量电控组件(7)用于控制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的封闭和打开,所述流量电控组件(7)通过控制线缆(6)连接远程控制装置,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4)内靠近进气段的一侧设有点火器(46),所述点火器(46)接通过控制线缆(6)连接所述远程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4)包括安装板(41)、燃烧室外环(42)和燃烧室内环(43),所述燃烧室外环(42)环绕在燃烧室内环(43)外周,所述燃烧室外环(42)和燃烧室内环(43)同侧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板(41)的一侧上,所述掺混室(3)设置在安装板(41)的另一侧,所述安装板(41)上设有与掺混室(3)内部连通的通道(44),所述燃烧室外环(42)和燃烧室内环(43)之间的安装板(41)上设有绕燃烧室内环(43)周向均匀分布的喷嘴(45),所述喷嘴(45)连通所述通道(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室(3)背对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4)的一侧设有原料室,所述原料室内设有间隔板(9),所述间隔板(9)的一端连接掺混室(3)背对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4)的一侧的侧面上,所述间隔板(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原料室远离掺混室(3)的侧面上,所述间隔板(9)将所述原料室分为两个腔室,分别作为所述燃料储存室(1)和氧化剂储存室(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室(3)、燃烧室外环(42)和所述原料室垂直于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4)的轴向方向的截面的外侧壁轮廓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室(3)沿所述旋转爆震燃烧室(4)轴向方向延伸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沿旋转爆震燃烧室(4)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形板(31),多个所述环形板(31)沿旋转爆震燃烧室(4)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电控组件(7)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孔(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内环(43)远离安装板(41)的一端设有锥形头(8),所述锥形头(8)和燃烧室内环(43)同轴设置,所述锥形头(8)的大径端连接燃烧室内环(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外环(42)远离安装板(41)的一端设有环绕在所述锥形头(8)外周的环形的锥形筒(81),所述锥形筒(81)和锥形头(8)沿轴向方向的长度一致,所述锥形筒(81)的内壁和锥形头(8)的锥度一致,所述锥形筒(81)的内壁和锥形头(8)的外壁间隔设置,所述锥形筒(81)大径端的内径和燃烧室内环(43)的内径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头(8)和燃烧室内环(43)之间设有圆台(82),所述圆台(82)的小径端连接所述燃烧室内环(43)的端面,所述圆台(82)的大径端连接所述锥形头(8)的大径端,所述圆台(82)的小径端和燃烧室内环(43)的外径一致,所述圆台(82)的大径端和锥形头(8)的大径端的外径一致,所述燃烧室外环(42)远离安装板(41)的一端设有环绕在圆台(82)和锥形头(8)外周的套筒(83),所述套筒(83)的外径和燃烧室外环(42)的外径一致,所述套筒(83)的内壁从靠近燃烧室内环(43)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先沿径向方向向内凸起再向外扩张,所述套筒(83)内向内凸起的部分和向外扩张的部分的交接位置对齐所述圆台(82)的大径端的端面。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引爆装置,属于火药类引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旋转爆震燃烧室、掺混室、燃料储存室和氧化剂储存室,掺混室与旋转爆震燃烧室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掺混室和旋转爆震燃烧室的进气口连通,燃料储存室和氧化剂储存室固定在掺混室的外侧壁上,掺混室的侧壁上设有与燃料储存室连通的第一通孔,掺混室的侧壁上设有与氧化剂储存室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均设有流量电控组件,流量电控组件用于控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封闭和打开,流量电控组件通过控制线缆连接远程控制装置,旋转爆震燃烧室内靠近进气段的一侧设有点火器,点火器接通过控制线缆连接远程控制装置。通过本申请的处理方案,提高引爆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皓翔,高宗永,刘海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清航空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