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24399发布日期:2024-05-11 00:0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炮的组成部分中,炮身是直接完成弹丸发射的装置。在炮的工作过程中,炮身的仰角需要调整,方位需要变更,发射过程中炮身需要缓冲、复进,炮身运动需要导向,完成上述功能的装置可称为炮的操控装置,炮的操控装置是炮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炮的炮身及操控装置可以安装到可牵引带驻锄的炮架上成为一门完整的炮,也可以安装到专用车辆底盘上成为可自行走的炮。

2、典型火炮的操控装置由反后坐装置(包括驻退机和复进机)、炮身导向装置(导轨、被筒或摇架等)、仰角调整装置(高低机和平衡机等)和方位回转机构(方向机、转盘轴承、回转驱动装置等)等机构组成(见图1),反后坐装置中的驻退机完成对炮身后坐力的缓冲,可大大减少了发射过程中炮身对炮架的后坐力,实现使炮架轻便,并在后坐过程中吸收后坐能量,最终使炮身停止后坐运动,使炮身在发射过程不跑位,以实现重复发射;反后坐装置中的复进机完成对炮身后坐力进行辅助缓冲,并在后坐动作停止后,使炮身向前运动,回复到初始发射位置;炮身导向装置实现对炮身后坐运动的导向;仰角调整机构完成对炮身仰角的调整,方位回转机构完成对炮身方位的调整。

3、在火炮上,操控装置的驻退机和复进机一般是各自独立与炮身支撑导向机构布置在一起,装配在炮身支撑导向机构的外轮廓上,炮身的后坐运动是在导向机构(导轨、被筒或摇架等)中进行的,仰角调整机构(高低机和平衡机)一般是由手动驱动机架上的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再驱动固定在仰角回转轴上的扇形齿轮转动,仰角回转轴带动炮身仰角改变,从而实现对炮身仰角的操控,平衡机可平衡炮身的主要重力负载,以减小仰角调整机构的操作力,方位回转机构(方向机、转盘轴承、回转驱动装置)一般是由手动驱动机架上的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再驱动绕转盘轴转动的扇形齿轮转动,从而实现对炮身方位的调整,大型火炮的仰角调整机构和方位回转机构一般采用电机驱动或液压驱动。

4、电磁感应线圈炮(电磁感应线圈发射器),以下简称电磁线圈炮,是一种新型发射装置,其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采用脉冲电流通过发射线圈,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对感应体(弹丸或弹丸组合体)产生磁感应效应,从而对感应体(弹丸或弹丸组合体)产生电磁推力,将感应体(弹丸)发射出去。

5、电磁线圈炮(电磁线圈发射器)具有出口速度高、无火药发射、安全性高、发射质量范围大、发射初速可灵活调节、发射精确性高、发射一致性好、适宜连续发射、操作简单、维护工作量小、发射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因此在军工弹射,冲击系统,高楼、化学品及森林灭火、远距离应急物资投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电磁线圈炮与火炮一样,发射过程会产生强大的后坐力,需要类似火炮配置由驻退机和复进机组成的反后坐装置,需要具备对炮身后坐运动进行约束的支撑导向机构,还需要对炮身仰角和方位进行调整的操控机构。但火炮的驻退机和复进机一般分别偏置在炮身的外轮廓,受力状态不均衡,且其导向机构导向精度不高。

7、由于电磁线圈炮炮身结构与火炮差别较大,对操控机构的要求也不同,故一般火炮的操控机构并不适用于电磁线圈炮。对于电磁线圈炮来说,由于发射线圈与炮管配置在同心圆上,线圈外圆还需要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有多根电缆引出,且这些电缆在发射过程跟随炮身一同向后进行缓冲与复进动作,炮身需要在外轮廓留出接线空间和绝缘空间,此外,线圈在超高压大电流状态下工作,线圈需要保证绝缘,还需要散发热量,故需要留出绝缘空间和散热空间,而现有技术的火炮操控装置,反后坐装置安装分散,结构复杂,导向精度不高,占用空间大,手动操控费力,操控速度慢精度低,炮身仰角和方位调整机构的布置方式无法进行电缆接线、绝缘和散热,不利于吸收冲击振动,故其不适合用在电磁线圈炮上,电磁线圈炮需要新研发适用的操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包括炮身、以及用于对炮身方位进行控制的方位操控机构和用于对炮身仰角进行控制的仰角操控机构;其中,

3、在炮身两侧的设置有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所述的炮身通过炮身后支架和炮身前支架架空固定在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上;

4、所述的方位操控机构至少包括转盘,在所述的转盘上安装有仰角回转轴支架和回转驱动机构;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的后端铰接在所述的仰角回转轴支架上;

5、所述的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的前端通过所述的仰角操控机构安装在转盘上。

6、进一步地,包括支撑轴连接体、支撑轴前支架、仰角回转轴、仰角回转轴支架和仰角油缸;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前端支撑在支撑轴前支架上,后端通过支撑轴连接体铰接在仰角回转轴上,仰角回转轴通过仰角回转轴支架安装在转盘上。

7、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盘包括:转盘上座、回转支承(轴承)、转盘底座、小齿轮装置、回转驱动减速器和回转驱动装置,炮身和仰角操控机构固定在转盘上座上,转盘上座与回转支承的转动体相连接固定并随转动体一同回转,回转支承的固定体与转盘底座相连接,转盘底座再固定到汽车底盘车架上,小齿轮装置安装在转盘底座上,与回转支承的外齿轮(或内齿轮)相啮合,小齿轮与回转减速器输出轴相连接,由回转减速器驱动,回转驱动装置输出轴与回转减速器输入轴相连接,由回转驱动装置驱动回转减速器,回转减速器驱动小齿轮,小齿轮驱动回转支承的大齿轮,继而驱动转盘上座所载的炮身和仰角操控机构回转,实现炮身的方位调整。

8、进一步地,所述的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包括:缓冲缸、复进装置和两端支撑在支架上的支撑轴;缓冲缸和复进装置依次集成布置在所述的支撑轴上;其中,

9、所述缓冲缸包括:套设在支撑轴前段外的缓冲缸体;在所述的缓冲缸体内的前后两端对应支撑轴设置有缓冲缸导向套,在两个所述的缓冲缸导向套中间的支撑轴上设置有与缓冲缸体内表面相适配的缓冲缸活塞;

10、所述缓冲缸腔体内充满缓冲液体,活塞两侧腔体通过活塞上的阻尼孔连通,两侧腔体内的液体可以通过活塞上的阻尼孔互相流通;

11、所述复进装置安装在支撑轴后段,其中,所述复进装置的前端抵接在缓冲缸后端;复进装置的后端抵接在支架上。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电磁线圈炮炮身在后坐运动过程中组合完成缓冲后坐力、吸收后坐能量和复进回位功能,同时实现炮身精确导向。本发明实现了集后坐力缓冲、复进回位和运动部件的支撑导向于一体,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避免了复杂且可靠性不高的闭环控制系统,受力均衡,组合缓冲力基本均匀,高压大电流线圈电缆绝缘和接线空间大,数量众多的大规格电缆连接顺畅且自然下垂,便于随炮身进行快速后坐运动,延长了使用寿命,炮身线圈易于散热,仰角操控机构和方位操控机构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采用液压缸操控,控制灵敏准确,吸振效果好,回转角度大,通用化程度高。综上所述,本发明适用于电磁线圈炮,有益于使电磁线圈炮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保证和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炮身、以及用于对炮身方位进行控制的方位操控机构和用于对炮身仰角进行控制的仰角操控机构;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轴连接体、支撑轴前支架、仰角回转轴、仰角回转轴支架和仰角油缸;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前端支撑在支撑轴前支架上,后端通过支撑轴连接体铰接在仰角回转轴上,仰角回转轴通过仰角回转轴支架安装在转盘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仰角油缸的一端耳环通过铰支座固定在炮身前支架,仰角油缸的另一端耳环通过铰支座固定在转盘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包括:转盘上座、回转支承(轴承)、转盘底座、小齿轮装置、回转驱动减速器和回转驱动装置,炮身和仰角操控机构固定在转盘上座上,转盘上座与回转支承的转动体相连接固定并随转动体一同回转,回转支承的固定体与转盘底座相连接,转盘底座再固定到汽车底盘车架上,小齿轮装置安装在转盘底座上,与回转支承的外齿轮(或内齿轮)相啮合,小齿轮与回转减速器输出轴相连接,由回转减速器驱动,回转驱动装置输出轴与回转减速器输入轴相连接,由回转驱动装置驱动回转减速器,回转减速器驱动小齿轮,小齿轮驱动回转支承的大齿轮,继而驱动转盘上座所载的炮身和仰角操控机构回转,实现炮身的方位调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包括:缓冲缸、复进装置和两端支撑在支架上的支撑轴;缓冲缸和复进装置依次集成布置在所述的支撑轴上;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磁线圈炮的操控装置。包括,炮身、以及用于对炮身方位进行控制的方位操控机构和用于对炮身仰角进行控制的仰角操控机构;其中,在炮身两侧的设置有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所述的炮身通过炮身后支架和炮身前支架架空固定在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上;所述的方位操控机构至少包括转盘,在所述的转盘上安装有仰角回转轴支架和回转驱动机构;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后端铰接在仰角回转轴及其支架上;所述的缓冲复进导向一体化装置前端通过支撑轴前支架及仰角油缸安装在转盘上。本发明实现了集后坐力缓冲、复进回位和运动部件的支撑导向于一体,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有益于使电磁线圈炮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保证和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林,关永超,安玉良,曹立刚,胡传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信科佳信(北京)电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