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印刷包装材料应用及加工的,具体涉及一种高克重耐折转移卡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镭射转移纸,已成熟应用于低克重(80g/m2-250g/m2)纸张。将镭射转移纸直接贴合于250g/m2以上卡纸时,印刷后折痕位置会爆色,无法满足包装盒折盒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克重耐折转移卡纸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提供的高克重耐折转移卡纸具有折痕处不易爆裂的优势以利于解决印刷后折痕爆色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高克重耐折转移卡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在载体基膜的一表面涂布第一乳液,干燥形成助转层,所述第一乳液由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水形成;
5、在所述助转层背离所述载体基膜的表面形成镭射膜层,所述镭射膜层包括uv膜压信息层,所述uv膜压信息层包括环氧类树酯、聚酯类丙烯酸酯、聚氨酯类丙烯酸酯和光引发剂;
6、用第二乳液将薄纸层粘接于所述镭射膜层背离所述助转层的表面,所述第二乳液为苯乙烯、丁二烯和丙烯酸聚合乳液,所述薄纸层的克重为80-120g/m2;
7、用第三乳液将卡纸层粘接于所述薄纸层背离所述镭射膜层的表面,所述第三乳液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丙烯酸共聚物乳液、苯乙烯-丙烯酸的共聚物乳液混合形成,所述卡纸层的克重为200-500g/m2;
8、剥离所述载体基膜。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计,所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为1.5:1:7.5,所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共聚物,所述助转层的干涂量为1.2g/m2。
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引发剂包括光引发剂369和光引发剂819,按重量计,所述环氧类树酯:所述聚酯类丙烯酸酯:所述聚氨酯类丙烯酸酯:所述光引发剂369:所述光引发剂819为6:1.5:1.5:0.5:0.5。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计,所述苯乙烯:所述丁二烯:所述丙烯酸为2:2:6,所述第二乳液的湿涂量为5.8-6.5g/m2,所述第二乳液的固化温度为60-100℃,所述薄纸层的贴合车速为90-130m/min。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薄纸层贴合后自然熟化至少8小时后再贴合所述卡纸层。
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计,所述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丙烯酸共聚物乳液:苯乙烯-丙烯酸的共聚物乳液为1:1,所述第三乳液的湿涂量为7.98-10g/m2,所述第三乳液的加热温度为60-90℃,所述卡纸层的贴合车速80-120m/mim。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镭射膜层还包括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覆盖于所述uv膜压信息层背离所述载体基膜的表面。
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高克重耐折转移卡纸,包括:
16、助转层,所述助转层由第一乳液干燥得到,所述第一乳液由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水形成;
17、镭射膜层,覆盖于所述助转层的一表面,所述镭射膜层包括uv膜压信息层,所述uv膜压信息层包括环氧类树酯、聚酯类丙烯酸酯、聚氨酯类丙烯酸酯和光引发剂;
18、薄纸层,通过第二乳液粘接于所述镭射膜层背离所述助转层的表面,所述第二乳液为苯乙烯、丁二烯和丙烯酸聚合乳液,所述薄纸层的克重为80-120g/m2;以及
19、卡纸层,通过第三乳液粘接于所述薄纸层背离所述镭射膜层的表面,所述第三乳液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丙烯酸共聚物乳液、苯乙烯-丙烯酸的共聚物乳液混合形成,所述卡纸层的克重为200-500g/m2。
2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计,所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为1.5:1:7.5,所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共聚物;
21、所述光引发剂包括光引发剂369和光引发剂819,按重量计,所述环氧类树酯:所述聚酯类丙烯酸酯:所述聚氨酯类丙烯酸酯:所述光引发剂369:所述光引发剂819为6:1.5:1.5:0.5:0.5;
22、按重量计,所述苯乙烯:所述丁二烯:所述丙烯酸为2:2:6;
23、按重量计,所述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丙烯酸共聚物乳液:苯乙烯-丙烯酸的共聚物乳液为1:1。
2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助转层的干涂量为1.2g/m2,所述第二乳液的湿涂量为5.8-6.5g/m2,所述第三乳液的湿涂量为8-10g/m2。
2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6、在本申请中,通过选用升缩比以及体系均接近的第一乳液、第二乳液、第三乳液和uv膜压信息层形成各功能层树脂,降低成膜层因收缩不同导致的断裂,并且采用薄纸层通过第二乳液贴合,卡纸层通过第三乳液贴合的多层贴合的方式,使得第二乳液和第三乳液配合提高纸层间柔韧性,使纸层间具有弹性,从而使得折痕处不容易爆裂,进而能够解决印刷后折痕爆色的问题。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一种高克重耐折转移卡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为1.5:1:7.5,所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共聚物,所述助转层的干涂量为1.2g/m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包括光引发剂369和光引发剂819,按重量计,所述环氧类树酯:所述聚酯类丙烯酸酯:所述聚氨酯类丙烯酸酯:所述光引发剂369:所述光引发剂819为6:1.5:1.5:0.5:0.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苯乙烯:所述丁二烯:所述丙烯酸为2:2:6,所述第二乳液的湿涂量为5.8-6.5g/m2,所述第二乳液的固化温度为60-100℃,所述薄纸层的贴合车速为90-130m/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纸层贴合后自然熟化至少8小时后再贴合所述卡纸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丙烯酸共聚物乳液:苯乙烯-丙烯酸的共聚物乳液为1:1,所述第三乳液的湿涂量为7.98-10g/m2,所述第三乳液的加热温度为60-90℃,所述卡纸层的贴合车速80-120m/mim。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镭射膜层还包括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覆盖于所述uv膜压信息层背离所述载体基膜的表面。
8.一种高克重耐折转移卡纸,其特征在于,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克重耐折转移卡纸,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为1.5:1:7.5,所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共聚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克重耐折转移卡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转层的干涂量为1.2g/m2,所述第二乳液的湿涂量为5.8-6.5g/m2,所述第三乳液的湿涂量为8-10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