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结构及乏燃料贮存格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4427发布日期:2025-01-14 21:50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升结构及乏燃料贮存格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乏燃料贮存,特别是一种顶升结构及乏燃料贮存格架。


背景技术:

1、核燃料组件在反应堆内经过辐照即成为乏燃料组件,乏燃料组件在达到一定的燃耗深度后需要从堆芯卸出,并贮存在核电厂内的乏燃料贮存格架中。目前核电厂内大多都采用密集贮存的方式,但乏燃料组件彼此距离比较近的时候,乏燃料释放的中子可能达到一定的浓度而使乏燃料产生临界事故,并需要对贮存的乏燃料以及中子吸收材料实现放置和定期取出。

2、现有技术中,在对容纳箱和试样箱进行取出的时候,不能够对相邻的容纳箱进行一次性取出,同时现有的贮存格架不能够维持乏燃料的亚临界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升结构,其能解决在对容纳箱和试样箱进行取出的时候,不能够对相邻的容纳箱进行一次性取出。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升结构,其包括顶升单元,所述顶升单元包括汽缸、转动于汽缸伸缩端的第一转动杆、活动套设于第一转动杆外圈的第二转动杆、活动套设于第二转动杆外圈的第三转动杆、固定于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外圈的推块以及设置于汽缸上方的限位组件。

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升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汽缸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设置于汽缸伸缩端中心处,所述限位组件固定于固定筒的外圈。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升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杆其中一端外圈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短槽和两个第一长槽,所述第一长槽的长度要比第一短槽的长度长,所述推块固定于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升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圈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短槽和两个第二长槽,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内圈对称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短槽、第一长槽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放置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升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另一端开设有两个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内圈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一环形槽、第一短槽、第一长槽滑动配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升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于固定筒上的放置筒、固定于放置筒外圈的两个弧形板、滑动于放置筒内圈的活动杆以及设置于放置筒内部的弹簧,所述活动杆的外圈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挡板的一侧和放置筒的内壁,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升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放置筒位于固定筒内圈的一端相适配,所述推块与第一放置槽、两个第二放置槽均相适配。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汽缸、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杆、推块以及限位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对相邻的多个容纳箱进行取出或者对容纳箱和试样箱单独取出,能够保证存取的稳定性,避免物料泄漏的情况。

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乏燃料贮存格架,其能解决贮存格架不能够维持乏燃料的亚临界状态。

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乏燃料贮存格架,其包括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承载组件、设置于承载组件顶部的外筒和顶盖以及设置于承载组件内的容纳箱和连接板,所述顶升单元安装于顶升单元的中心轴线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乏燃料贮存格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顶部的安装筒以及固定于安装筒顶端的放置箱,所述放置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放置筒滑动配合,所述连接筒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两个弧形板滑动配合,所述汽缸安装于安装筒中。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乏燃料贮存格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容纳箱设置于连接筒与放置箱之间的空间中,所述容纳箱靠近连接筒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块相配合,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试样箱,所述试样箱与容纳箱交错放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容纳箱和试样箱的交错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对乏燃料中释放的中子进行吸收,并且通过监督中子吸收材料的降质情况和变化趋势,达到维持乏燃料池的亚临界状态目的,有效保证乏燃料的安全贮存。



技术特征:

1.一种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101)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101a),所述第一转动杆(102)转动设置于汽缸(101)伸缩端中心处,所述限位组件(106)固定于固定筒(101a)的外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102)其中一端外圈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02a),所述第一环形槽(102a)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短槽(102b)和两个第一长槽(102c),所述第一长槽(102c)的长度要比第一短槽(102b)的长度长,所述推块(105)固定于第一转动杆(102)的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杆(103)的外圈开设有第二环形槽(103a),所述第二环形槽(103a)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短槽(103b)和两个第二长槽(103c),所述第二转动杆(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03d),所述第二转动杆(103)的内圈对称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短槽(102b)、第一长槽(102c)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一固定块(103f),所述第二转动杆(10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放置槽(103e)。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杆(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104a),所述第三转动杆(104)的另一端开设有两个第二放置槽(104b),所述第三转动杆(104)的内圈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104c),所述第二固定块(104c)与第一环形槽(102a)、第一短槽(102b)、第一长槽(102c)滑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106)包括固定于固定筒(101a)上的放置筒(106a)、固定于放置筒(106a)外圈的两个弧形板(106b)、滑动于放置筒(106a)内圈的活动杆(106c)以及设置于放置筒(106a)内部的弹簧(106e),所述活动杆(106c)的外圈固定连接有挡板(106d),所述弹簧(106e)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挡板(106d)的一侧和放置筒(106a)的内壁,所述活动杆(106c)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06f)。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105)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05a),所述凹槽(105a)与放置筒(106a)位于固定筒(101a)内圈的一端相适配,所述推块(105)与第一放置槽(103e)、两个第二放置槽(104b)均相适配。

8.一种乏燃料贮存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顶升结构;以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乏燃料贮存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201)包括底座(201a)、固定于底座(201a)顶部的安装筒(201b)以及固定于安装筒(201b)顶端的放置箱(201c),所述放置箱(201c)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201d),所述连接筒(201d)上开设有通槽(201e),所述通槽(201e)与放置筒(106a)滑动配合,所述连接筒(201d)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两个弧形板(106b)滑动配合,所述汽缸(101)安装于安装筒(201b)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乏燃料贮存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箱(204)设置于连接筒(201d)与放置箱(201c)之间的空间中,所述容纳箱(204)靠近连接筒(201d)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04a),所述卡槽(204a)与卡块(106f)相配合,所述连接板(205)上安装有试样箱(205a),所述试样箱(205a)与容纳箱(204)交错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乏燃料贮存技术领域,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顶升结构及乏燃料贮存格架,包括顶升单元,所述顶升单元包括汽缸、转动于汽缸伸缩端的第一转动杆、活动套设于第一转动杆外圈的第二转动杆、活动套设于第二转动杆外圈的第三转动杆、固定于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外圈的推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汽缸、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杆、推块以及限位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对相邻的多个容纳箱进行取出或者对容纳箱和试样箱单独取出,能够保证存取的稳定性,避免物料泄漏的情况;通过容纳箱和试样箱的交错设置,够有效的保证对乏燃料中释放的中子进行吸收,保证乏燃料的安全贮存。

技术研发人员:马成文,高俊,杨加东,彭帅军,蒋勇,高行,常重喜,陈俊杰,柯海鹏,李宏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海南昌江核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26
技术公布日:2025/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