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在趋向高峰远行时总站调节电梯室发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至少由一个电梯构成的电梯组的总站调节电梯室发车的方法,其中,在趋向高峰运行时,总站根据适应于起伏客运情况的发车间隔实行电梯室的发车。
欧州专利公开说明书EP-A30030163已公开了一种由多个电梯构成的电梯组的发车调节,其中,发车间隔与一近似的电梯室循环时间或与电梯室平均循环时间有关,该平均循环时间由三次在前进行的近似循环时间求得。循环时间用参与总站工作的电梯数相除。从而得到一平均发车间隔时间。近似循环时间是推测的时间,该时间是电梯室上升、在总站记录电梯呼唤的操作以及返回总站所必须的时间,并且通过大楼参数,设备参数和操作参数加以计算。如果根据计算的时间间隔发车后,电梯室具有不到一半的额定负载,那么由总站对电梯室的支配作用将计算间隔时间缩短。如果根据计算的间隔时间发车后电梯室至少具有一半额定负载,那么将所计算的间隔时间以同样的方式、而用另一可支配电梯的负载加以缩短。
该公知调节的缺点在于当时的发车间隔时间是基于用过去数据计算的近似的循环时间确定的。因此,对为掌握实际承担乘载而必需的发车间隔至多是一种估计。另一缺点在于只对两种不同的运行负载进行调节,即一种为运行负载小于一半额定负载;另一种为运行负载至少与半额定负载相等,并且基于总站对电梯室支配缩短间隔时间。由此产生对实际乘载量波动还是近似地适应。这两种缺点使得电梯室投入运行没有取得最佳效果。
本发明将克服这些缺点。本发明如权利要求特征部分所述那样,提出了解决任务的方法,其中在电梯总站使运输供给适应运输需求。
通过本发明达到的优点主要在于电梯乘员借助于电梯的可变传动能力获益于适合于使用者的操作。适应于趋向高峰运行的电梯充分利用使得有可能在总站顺利地输送乘客。
下面,借助于展示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加以阐述。如图所示,
图1展示本发明方法中的由电梯1、2、……n组成的电梯组的框图说明;
图2展示本发明方法中的数据源和数据传输的框图说明;
图3展示用于电梯组的电梯室发车的算法结构图;
图4展示用于确定乘载量的算法结构图;
表1列出本发明方法中的常数,状态变量、变量和场变量的表。
为了更好地概括说明,在下文中的算法名称,图1、图2、图3、和图4中的设备名称以及在表1“记忆码”(Memo-Code)栏中所列举的常数。状态变量、变量和场变量的缩写符号将作为表示符号被利用。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使用带有和不带有标号的符号。无标号的有关符号表示由n个电梯组成的电梯组、有标号1、2、……n的符号表示电梯1、2、……n。一个带有X标号的符号表示电梯1、2、……n中的一个。在图3和图4中描述了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判断,常数、状态变量或变量是否正地或负地满足三角形围起来的条件。在每个判断步骤中,判断的结果为正时,用符号J表示;判断的结果为负时,用符号N表示。
在图1中描述了一由电梯1、2、……n组成的电梯组。用驱动电动机1驱动电梯1的电梯室1。驱动电动机1由传动系统1供给电能,该系统由一电梯调节装置1控制调节。
为监测离开总站进入大楼的人员乘载情况,作为一种实施形式可在电梯室1设置传感器1,该传感器为负载测量装置或乘员计算装置。传感器1与电梯调节装置1相连接。具有电梯电动机2,电动机3、……电动机n,传动系统1、系统2、……系统n,电梯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n,传感器2、传感器3、……传感器n和没有在图上示出的电梯室2、室3、……室n的电梯2、3、……n在结构和其功能作用方式上相同于电梯1。在总站标志为传感器的传感器监测到达、进入大楼的人员乘载情况。一个处理计算机与电梯调节装置1、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n,与传感器和与输入/输出终端相连接。一个在处理计算机中自动编码的算法控制器控制调节电梯室1、室2、……室n的发车。
在图2中描述了在处理计算机中自动编码的算法控制器和涉及本发明方法的数据源和数据传输。在总站,为监测到达的、进入大楼的人员乘载情况的传感器的实施形式可以是光栅、旋转栅门、红外检测器、磁场检测器或呼唤记录装置。离开总站的进入大楼人员乘载情况由设置在由梯室1、室2、……室n的传感器1、传感器2、……传感器n监测,并进一步把该信号传给电梯调节装置1、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n。本发明方法中所需的常数是可自由选择的,并借助于输入/输出终端输入算法控制器。由传感器监测到的目标呼唤DCL和由传感器1、传感器2、……传感器n监测的实际运行负载LFB1、LFB2、……LFBn由算法控制器输入并进一步处理。应用于算法控制器中的常数定标系数1CF1、定标系数2CF2、定标系数3CF3、定标系数4CF4、定标系数5CF5,定标系数6CF6,额定负载LCC,最小传动功率MTC,电梯数目NOC、楼层数目NOF、乘员基数PAB都是通过输入/输出终端自由选择的。电梯调节装置1、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n向算法控制器输出状态变量电梯起动CS1、CS2、……CSn,数据请求DR1、DR2、……DRn,并且输入来自算法控制器的状态变量关门指令DC1、DC2、……DCn。
在第1步骤序列,算法控制器设计一个传动功率场TCA和一个间隔场IVA。在第1步骤的第一次循环中,传动功率TC和给定时间间隔IV由给定乘载量SL确定,其中SL的值等于1。计算出的传动功率TC或计算出的给定时间间隔IV存储在一个用标记SL表示的传动功率数据场TCA或间隔数据场IVA的场分量中,该场分量用符号〔〕描述。符号=意味着对符号左边的变量赋于符号右边的值。在第1步骤序列的以后循环中,SL每次增加1。第1步骤序列如此进行下去,直到SL达到LCC的值为止。在第2步骤序列,算法控制器处理发向调节装置必需的数据。其中,一个乘载量UT由来自于传感器的目标呼唤DCL确定,以及另一乘载量UT由来自于电梯调节装置X的电梯室(室X)的实际运行负载LFBx确定。接着算法控制器由该二个乘载量UT中较高值进行传动功率TC的计算,并判断它在数值上是否至少相应于最小传动功率MTC。相应于由乘载量UT确定的传动功率的给定运行负载SL由传动功率数据场TCA求得。求取给定时间间隔IV以模拟方式进行。在第3步骤序列中,算法控制器评价发送给调节装置的即时已知数据。将实际运行负载LFBx与给定运行负载SL一直进行比较,直至实际值和给定值相等为止。同时进行实际时间间隔IT和给定时间间隔IV之间的比较。一个或算子连接这两条件,以致于当或者LFBx=SL,或者IT=IV,就向电梯调节装置X发生关门指令,电梯室X发车。
图3展示了算法控制器的结构和时序流程。在步骤S1所有用于算法控制器的常数和变量以公知方式一次性地、以原始状态输入。在步骤S2,为了计算传动功率TC和给定时间间隔IV以及建立传动功率数据场TCA和时间间隔数据场IVA,执行包括在步骤S3、S4、……S6中的迭代程序。在步骤S2中描述的迭代程序中的第一循环时,作为过程变量的给定运行负载SL的值取1,在第二循环时取2,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该迭代程序循环LCC次。在步骤S3计算作为额定运行负载SL函数的传动功率TC。把涉入计算的加速、延迟、门和下落在内的损失估算为m秒。由停的次数和停的时间可计算循环时间。为计算传动功率TC,在步骤3中使用的公式是由传动功率=运行负载/循环时间得到的。在步骤S4中,给定时间间隔的计算取决于定标系数2CF2,给定运行负载SL,传动功率TC以及电梯数目NOC。在步骤S5或步骤S6中将在步骤S3算出的传动功率TC或在步骤S4算出的给定时间间隔IV存储在传动功率数据场TCA或时间间隔数据场IVA中。其中在每一迭代程序循环中计算值指定为用SL指示的一维数据场的场分量。
调节周期由步骤S7开始,在步骤S7中判断由电梯调节装置1、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n输入的,与或算子V相连的状态变量电梯起动CS1、CS2、……CSn是否为1。判断为正的结果,执行在步骤S8中指示的实际时间间隔IT起动。在步骤S9判断由电梯调节装置1、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n中的一个,借助于状态变量,请求数据DR1,DR2,……DRn是否提出请求数据。与此同时对提出请求数据的电梯调节装置X进行识别。由此,算法控制器获悉了在后一步骤输入的实际运行负载LFBx的指示和后一步骤输出的关门指令DCx的指示。判断为正的结果执行在图4中描述的步骤S10、S11、……S28,在这些步骤中乘载量UT由进入大楼人员乘载情况确定。在步骤S29由标定系数5CF5和乘载量UT计算传动功率TC。在步骤S30中判断取决于乘载量UT的传动功率TC是否在其所测值上至少相应于最小传动功率MTC。判断为负的结果时执行步骤S39。在该步骤中,将给定运行负载SL和给定时间间隔IV指定为预先确定的值。步骤S39结束后,算法控制器继续进行在步骤S36中的调节循环。在步骤S30进行判断正的结果执行步骤序列S31、S32、……S38。在步骤S31给定运行负载SL回零。在步骤S32中描述的和包括步骤S33的迭代程序中的第一循环中,给定运行负载SL置1,并且将用SL指示的传动功率数据场TCA的场分量与基于乘载量UT计算的传动功率进行比较。在迭代程序的每一循环时,把作为过程变量的给定运行负载SL以1递增,并且由此选择用SL指示的场分量。步骤S32的迭代程序这样重复下去,直至存入传动功率数据场TCA的给动功率TC相同于基于乘载量UT计算的传动功率TC。在步骤S34请求用SL指示的间隔数据场IVA的场分量,并且将该分量值赋于变量给定时间间隔IV。在步骤S35用标定系数6CF6标定基于在步骤S32和S33确定的运行负载SL并在间隔场中请求的给定时间间隔IV。在步骤S37中,用在步骤S36描述的迭代程序一直判断电梯室(室X)的实际运行负载LFBx和实际时间间隔IT,直至或者实际运行负载LFBx与给定运行负载SL相等,或者实际时间间隔IT和给定时间间隔IV相等。只要两者之中有一个条件满足,在步骤S38向电梯调节装置X输出关门指令DCx,使电梯室X起动。由此而结束了算法控制器的一个调节周期。
图4展示了用于确定乘载量UT算法控制器的结构和时序流程。在步骤S10、S11、……S14中,预置用于确定乘载量UT所必需的变量,方式是在步骤S10和S11中将变量、乘员呼唤PCL和变量、乘员PCA回零,在步骤S12向算法控制器输入由传感器监测的目标呼唤DCL。在步骤S13和S14,将在监测乘载量UT时应用的变量目标呼唤DCLALT和实际运行负载LFBxALT确定为监测开始时实际目标呼唤DCL和在监测开始时的实际运行负载LFBx。在步骤S15,随运行时间PAT开始引入对乘载量UT的监测。在步骤S16进行包括步骤S17、S18、……S24的迭代程序,以便监测在运行时间PAT中的相应于目标呼唤DCL和实际运行负载LFBx发生的变化。在步骤S17把当前的目标呼唤DCL输入到步骤S16的第一循环中描述的迭代程序中,并且在步骤S18由当前的目标呼唤DCL和老的目标呼唤DCLALT算出其差值DDC。接着在步骤S19把当前的目标呼唤DCL置入老的目标呼唤DCLALT。在步骤S20把呼唤差DDC和已经监测的乘员呼唤DCL相加起来。在步骤S21、S22、……S24中描述了一流程,其与步骤S17、S18、……S20所示的流程是一样的,并且在其中本质上计算乘员数差值LD,并且将其与已监测到的乘员PCA相加起来。在步骤S16中描述的迭代程序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或者乘员呼唤PCL或者乘员PCA达到由输入/输出终端输入的乘员基数PAB的值。在步骤S25,随着运行时间PAT结束,停止对乘载量UT的监测。在步骤S26判断当在运行时间PAT中,乘员呼唤PCL是否监测到比乘员数PCA大。判断为正的结果,执行步骤S27,在该步骤中,由乘员呼唤PCL和运行时间PAT推出乘载量UT,例如以5分钟推算。在步骤S26判断为负结果,执行步骤S28,在该步骤中,由乘员PCA和运行时间PAT例如以5分钟推算乘载量UT。步骤S27或S28结束后,算法控制器在步骤S29进一步执行调节周期。
表1记忆(Memo)码常数CF1标定系数1CF2标定系数2CF3标定系数3CF4标定系数4CF5标定系数5CF6标定系数6LCC额定负载MTC最小传动功率NOC电梯数目NOF楼层数目PAB乘员基数计忆码状态变量CS电梯起动DC关门指令DR数据请求记忆码变量DCL目标呼唤DDC呼唤差值IT实际时间间隔IV给定时间间隔LD乘员数差值LFB实际运行负载PAT乘载运行时间PCA乘员数PCL乘员呼唤SL给定运行负载TC传动功率UT乘载量记忆码数据场变量IVA时间间隔数据场TCA传动功率数据场
权利要求
1.一种至少由一个电梯构成的电梯组的总站调节电梯室(室1,室2,……室n)发车的方法,其中在趋向高峰运行时,总站根据适应于往返客运情况的发车间隔实行电梯室的发车,其特征在于--借助于运载测量装置监测到达总站的、进入大楼的人员乘载情况以及借助于乘载测量装置监测离开总站的、进入大楼的人员运载情况;--根据算法(控制器)设计具有传动功率,运行负载的时间间隔的预测数据的数据场;--根据算法(控制器),借助于运载测量装置的数据和借助于数据场的数据确定运行负载和时间间隔的给定值;--在达到给定值时,电梯室(室X)发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借助于用给定运行负载(SL)作为动态变量的计算确定传动功率(TC);-算法(控制器)将算出的传动功率(TC)存入传动功率数据场(TCA)。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借助于用给定运行负载(SL)作为动态变量的计算确定给定时间间隔(IV);-算法(控制器)将算出的给定时间间隔(IV)存入间隔数据场(IVA)。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以依赖于在前的电梯室发车的实际时间间隔(IT)的起动引入一个调节周期,并且在无数据请求(DRx)时结束调节周期。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总站进行监测到达的、进入大楼的人员乘载情况的运载测量;-在电梯室(室X)进行监测隔开的、进入大楼的人员乘载情况的运载测量;-算法(控制器)在数据请求(DRx)时,由来自于运载测量的数据,借助于计算,确定乘载量(UT)。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借助于计算,确定依赖于乘载量(UT)的传动功率(TC);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在依赖于乘载量(UT)的传动功率小于最小传动功率(MTC)时,对给定运行负载(SL)和给定时间间隔(IV)设置预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基于依赖于乘载量(UT)的传动功率(TC)确定来自于传动功率场(TCA)的给定运行负载(SL)。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基于由传动功率数据场(TCA)确定的给定运行负载(SL),由间隔数据场(IVA)确定给定时间间隔(IV)。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依赖于标定系数6(CF6)标定由间隔数据场(IVA)确定的给定时间间隔(IV)。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在电梯室(室X)负载时,将由电梯调节装置调节装置X输入的实际运行负载(LFBx)与由传动功率场(TCA)确定的额定运行负载(SL)进行比较。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在电梯室(室X)负载时,将由电梯室在前的发车所起动的实际时间间隔(IT)与标定的给定时间间隔(IV)相比较。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在电梯室(室X)负载时,当实际运行负载(LFBx)和给定运行负载(SL)相同时,或当实际时间间隔(IT)和给定时间间隔(IV)相同时,向电梯调节装置输出关门指令(DCx)。
1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动功率(TC)根据等式TC=CF 1 · SL1+NOF(1-(NOF-1/NOF )SL )]]>进行计算,其中CF1为标定系数,SL为给定运行负载,NOF为由电梯室(室1、室2、……室n)服务的楼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计算得到的传动功率(TC)存X用SL指示的一维传动功率数据场(TCA)的场分量中。
16.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给定时间间隔(IV)根据等式IV=CF2·SL/TC·NOC计算,其中,CF2为标定系数2,SL为给定运行负载,TC为传动功率,NOC为属于电梯组的电梯数。
17.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算得的给定时间间隔(IV)存入以SL指示的一维间隔数据场(IVA)的场分量中。
18.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际时间间隔(IT)的起始取决于逻辑功能CS1V CS2V……VCSn=1,其中CS1为第1电梯调节装置(调节装置1)的状态变量(电梯起动);CS2为第2电梯调节装置(调节装置2)的状态变量(电梯起动);CSn为第n电梯调节装置(调节装置n)的状态变量(电梯起动)。
19.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到达总站、进入大楼的人员乘载情况的运载测量是借助于一设置在总站、具有检测进入大楼的电梯乘员特性的传感器实现的。
20.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离开总站的、进入大楼的人员乘载情况的运载测量是借助于一设置在电梯室(室X)的具有检测乘客特性的传感器实现的。
21.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每次根据按权利要求19的运载测量数据和按权利要求20的运载测量数据确定乘载量(UT)。并且为计算传动功率(TC)考虑用其中较高的乘载量(UT)。
22.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决于乘载量(UT)的传动功率(TC)根据等式TC=CF5·UT计算,其CF5为标定系数5,UT为乘载量。
23.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由传动功率数据场(TCA)确定给定运行负载(SL),选择以SL指示的场分量,其在数值上与取决于乘载量(UT)的传动功率(TC)相同。
24.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确定给定时间间隔(IV)请求间隔数据场(IVA)的第SL场分量,和将该分量值赋于变量,额定时间间隔(IV)。
25.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感器是呼唤记录装置;-算法(控制器)借助于变量目标呼叫(DCL)把由上述装置产生的数据输入。
26.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乘员的传感器(传感器X)是负载测量装置;-算法(控制器)借助于变量实际运行负载(LFBx)把由上述装置产生的数据输入。
27.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以数据请求(DRx)开始乘载运行时间(PAT),并且在由目标呼唤(DCL)确定乘员呼唤(PCL)数目出现后或在由实际运行负载(LFBx)确定的乘员(PCA)的数目出现后停止。
28.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乘载量(UT)根据等式UT=PCL·CF3/PAT计算,其中,PCL为乘员呼唤数目,CF3为一标定系数3,PAT为已测的乘载运行时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乘载量(UT)根据等式UT=PCA·CF4/PAT计算,其中,PCA为乘员数目,CF4为标定系数4,PAT为测得的乘载运行时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呼唤(DCL)的数目或乘员(PCA)的数目可借助于常数乘员基数(PAB)进行选择;-乘员基数(PAB)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呼唤或至少一乘员(PCA)。
31.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由一累加的呼唤差值(DDC)确定乘员呼唤(PCL),该呼唤差值根据等式DDC=DCL-DCLALF计算,其中DCL为目标呼唤现时状态,DCLALT为目标呼唤老的状态。
32.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算法(控制器)由一累加的乘员数差(LD)确定乘员数(PCA),该乘员数差(LD)根据等式LD=LFBx-LFBXALT计算,其中,LFBx为实际运行负载的现时状态,LFBxALT为实际运行负载的老的状态。
全文摘要
调节电梯室发车的方法,由取决于给定运行负载并在处理机中自动编码的算法计算传动功率和给定时间间隔,计算值存于传动功率或时间间隔数据场。根据传感器、调节装置和输入/输出终端数据,算法确定总站及电梯室的乘载量,由其较大的量算出传动功率。算法在传动功率数据场找出相应的给定运行负载,类似地得到给定运行负载确定的间隔数据场分量,将其值分给给定时间间隔。若有实际运行负载=给定运行负载或实际时间间隔=给定时间间隔则实现电梯室发车。
文档编号B66B1/20GK1034519SQ88108798
公开日1989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1987年12月22日
发明者吉瑞斯·思克迪尔 申请人:英万蒂奥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