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手动两用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1464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手动两用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千斤顶,特别是一种电动手动两用千斤顶。
千斤顶是汽车等机械维修中经常使用的必备工具。现有的千斤顶虽然各式各样,有机械传动的,有液压传动的,但都是手动式的。这种手动式千斤顶虽然省力,但并不省功。省力不省功的手动式千斤顶存在以下缺点对于操作者来讲,所付出的劳动量并没有减轻;更主要的是,手动式千斤顶的工作效率低,使千斤顶升高到一定的高度所需要的时间长。液压传动的千斤顶由于需要液压装置,还存在制作复杂、成本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手动两用千斤顶,它能利用汽车等机械的直流电源工作;在电源不足或无电源时又能手动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电动手动两用千斤顶,主要有起动杆、传动杆、传动涡轮、传动涡杆以及微调杆、支撑外壳等几部分组成。中空的起动杆以螺纹镶嵌在传动杆上,起动杆的升降由传动杆的转动直接控制。传动杆与传动涡轮形成整体,即传动杆的转动是随传动涡轮的转动而转动,而传动涡轮的转动又是由传动涡杆所控制的。由于传动涡轮与传动涡杆的齿轮比,只需很小的力,就能通过传动涡杆的转动而带动传动涡轮转动,并使与传动涡轮一体的传动杆转动,从而控制起动杆的升降。
传动涡轮的一端与传动涡轮相连接,控制传动涡轮的转动;另一端通过方便装卸的连接插销与直流电机和手柄配套使用,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电动手动两用的目的。
在起动杆的顶端,还有一个微调杆,该微调杆用以调整千斤顶启动前的合适高度。
上述的起动杆、传动杆、传动涡轮、传动涡杆等零部件被支撑外壳所包裹,一方面起支撑、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支撑外壳与起动杆之间有一滑动槽镶嵌连接,滑动槽允许起动杆升降的上下运动,但不允许起动杆的转动,以避免起动杆随传动杆的转动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继承了已有千斤顶手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电动功能,而且是可利用汽车等机械的直流电源,达到电动手动的多功能。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中1-微调杆,2-起动杆,3-滑动槽,4-支撑外壳,5-传动杆,6-传动涡轮,7-传动涡杆。
参照附

图1,电动手动两用千斤顶,主要有起动杆(2)、传动杆(5)、传动涡轮(6)、传动涡杆(7)以及微调杆(1)、支撑外壳(4)等几部分组成。中空的起动杆(2)以螺纹镶嵌在传动杆(5)上,起动杆(2)的升降由传动杆(5)的转动直接控制。传动杆(5)与传动涡轮(6)形成整体,而传动涡轮(6)的转动又是由传动涡杆(7)所控制的。由于传动涡轮(6)与传动涡杆(7)的齿轮比,只需很小的力,就能通过传动涡杆(7)的转动而带动传动涡轮(6)转动,并使与传动涡轮(6)一体的传动杆(5)转动,从而控制起动杆(2)的升降。
传动涡杆(7)的一端与传动涡轮(6)相连接,控制传动涡轮(6)的转动;另一端通过方便装卸的连接插销与直流电机和手柄配套使用,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电动手动两用的目的。
在起动杆(2)的顶端,还有一个微调杆(1),该微调杆(1)用以调整千斤顶启动前的合适高度。
上述的起动杆(2)、传动杆(3)、传动涡轮(6)、传动涡杆(7)等零部件被支撑外壳(4)所包裹,一方面起支撑、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支撑外壳(4)与起动杆(2)之间有一滑动槽(3)镶嵌连接,滑动槽(3)允许起动杆升降的上下运动,但不允许起动杆(2)的转动,以避免起动杆(2)随传动杆(5)的转动而转动。
权利要求1.电动手动两用千斤顶,主要有起动杆、传动杆、传动涡轮、传动涡杆以及微调杆、支撑外壳等几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中空的起动杆以螺纹镶嵌在传动杆上,起动杆的升降由传动杆的转动直接控制;传动杆与传动涡轮形成整体,传动杆的转动随传动涡轮的转动而转动,而传动涡轮的转动又是由传动涡杆所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起动杆的顶端,有一个微调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支撑外壳与起动杆之间有一滑动槽镶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传动涡轮的一端与传动涡轮相连接,控制传动涡轮的转动;另一端通过方便装卸的连接插销与直流电机和手柄配套使用。
专利摘要电动手动两用千斤顶,主要有起动杆、传动杆、传动涡轮、传动涡杆以及微调杆、支撑外壳等几部分组成。在继承了已有千斤顶手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电动功能,而且是可利用汽车等机械的直流电源,与直流电机和手柄配套使用,达到本实用新型电动手动多功能目的。
文档编号B66F3/18GK2377240SQ9922100
公开日2000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5日
发明者张新民 申请人:张新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