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门内板线束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714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门内板线束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布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门内板线束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线束安装孔设计为圆孔结构,此种结构存在的缺陷:卡扣六个自由度未完全约束,卡扣可以沿卡扣轴线自由旋转,整车运动时卡口产生晃动,带动线束晃动,会与内板及附件产生碰撞,发出异响,降低了整车感观质量。线束交叉穿过内板的过孔时,线束晃动与内板过孔切边产生碰撞,内板切边割伤线束造成操作系统失效,产生售后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门内板线束固定组件,避免线束晃动,防止线束磨损。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门内板线束固定组件,包括门内板上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插入所述第一孔的第一线束卡以及插入所述第二孔的第二线束卡,所述第一孔与所述门内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垂直,线束穿过所述第一线束卡和第二线束卡,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都是长圆孔。由于第一孔和第二孔垂直,线束无法转动,也无法摆动,因此不会发出异响,避免了线束磨损。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内部有卡住线束的卡条。避免线束转动,防止线束被第一孔的边缘割断。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束卡的前端漏出所述第一孔外,所述第一线束卡的前端开有长槽,使第一线束卡的前端边缘有张力,有效释放了线束在第一线束卡的前端的压力,避免线束被第一线束卡前端边缘割断。
[0007]有益效果:由于第一孔和第二孔垂直,线束无法转动,也无法摆动,因此不会发出异响,避免了线束磨损。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标记:1-门内板;2_第一孔;3_第二孔;4_第一线束卡;5_第二线束卡;6-线束-J-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结合图1,一种侧门内板I线束6固定组件,包括门内板I上的第一孔2和第二孔
3、插入所述第一孔2的第一线束卡4以及插入所述第二孔3的第二线束卡5,所述第一孔2与所述门内板I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孔3与所述第一孔2垂直,线束6穿过所述第一线束卡4和第二线束卡5,所述第一孔2和第二孔3都是长圆孔。由于第一孔2和第二孔3垂直,线束6无法转动,也无法摆动,因此不会发出异响,避免了线束6磨损。
[0012]结合图1,所述第一孔2内部有卡住线束6的卡条7。避免线束6转动,防止线束6被第一孔2的边缘割断。
[0013]结合图1,所述第一线束卡4的前端漏出所述第一孔2外,所述第一线束卡4的前端开有长槽,使第一线束卡4的前端边缘有张力,有效释放了线束6在第一线束卡4的前端的压力,避免线束6被第一线束卡4前端边缘割断。
[0014]由于第一孔2和第二孔3垂直,线束6无法转动,也无法摆动,因此不会发出异响,避免了线束6磨损。
[001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侧门内板线束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内板上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插入所述第一孔的第一线束卡以及插入所述第二孔的第二线束卡,所述第一孔与所述门内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垂直,线束穿过所述第一线束卡和第二线束卡,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都是长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内板线束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内部有卡住线束的卡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内板线束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束卡的前端漏出所述第一孔外,所述第一线束卡的前端开有长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门内板线束固定组件,包括门内板上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插入所述第一孔的第一线束卡以及插入所述第二孔的第二线束卡,所述第一孔与所述门内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垂直,线束穿过所述第一线束卡和第二线束卡,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都是长圆孔。由于第一孔和第二孔垂直,线束无法转动,也无法摆动,因此不会发出异响,避免了线束磨损。
【IPC分类】B60R16/02
【公开号】CN205168376
【申请号】CN201520831547
【发明人】韦逢义, 刘晶, 滕平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