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1)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地质灾害防治
英文短句/例句

1.Study on Insurances System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 Three Gorges;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保险制度研究
2.Simple Talking about Measures for Prevention-Tackling of Geological Calamity of Highways in Liaodong Mountain Area浅谈辽东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Advanced geological prediction of filled caverns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充填型溶腔的超前地质预报与地质灾害防治
4.Economic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 s Investment in Geological Hazards Prevention;地方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5.Consideration of Mine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 Controlling and Land Reclamation in Fujian Province福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工作的思考
6.Rethinking of geological disaster control at the anniversary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汶川大地震周年与地质灾害防治再思考
7.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in the Land along the Guangdong Coast;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8.Th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for Geological Disasters induced by Earthquake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对策
9.Main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evention measure in Su-Xi-Chang region苏锡常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10.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R SEISMIC GEOLOGY HAZARDS IN GANSU CALAMITY REGION BY WENCHUAN EARTHQUAKE汶川地震甘肃省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及防治
11.Lability Zoning Study and Countermeasure of Geological Hazard;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与防治对策
12.The Study of Geological Disaster System and Prevention Compartment in Heyang Country;合阳县地质灾害系统与防治区划研究
13.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安徽省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14.The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ization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n ChengCheng County澄城县地质灾害区划与防治对策研究
15.On Properties and genesi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ir prevention proposals in Jiangsu江苏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治建议
16.Zoning and Prevention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n Wuhua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区划及其防治
17.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 ON GEOLOGICAL HAZARD IN XINXIANG CITY新乡市地质灾害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
18.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in Yiliang county,Yunnan彝良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建议
相关短句/例句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eologic hazard地质灾害与防治
3)insurance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地质灾害防治保险
4)Urban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城市地质灾害防治
5)geological hazard prediction and control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6)control works for geological hazard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1.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ol works for geological hazard;and 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how to determine the cost in reason in the preceding construction was also presented.介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论述了如何在前期确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合理造价,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或其他与合同和工程量清单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记录并签证,为以后的索赔作准备。
延伸阅读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是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地质矿产部(主管部门)和原成都地质学院(依托单位)的指导下,从1991年至1995年,历时四年多,初步建设成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5年10月,实验室通过原地质矿产部检查验收小组和验收专家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专家委员会认为:“该实验室全面达到了国家专业实验室的验收标准,并具备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条件,建议有关的领导部门继续给予支持,使该实验室尽早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原地质矿产部批准该实验室为部开放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所依托的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该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04月被获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这是我国地质灾害领域惟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自主设置)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减灾防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岩土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并设立有“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本实验室由5位资深工程地质学家(其中一名外籍科学顾问)、48名固定研究人员和26名流动人员)组成。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平均年龄 43岁,包括教授及研究员3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10人、讲师7人。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实验室下设4个研究室 (重大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室、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室、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研究室、灾害预警与信息技术研究室)、5个研究中心(地质灾害数值与物理模拟研究中心、遥感与信息技术开发中心、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监测研究中心、泥石流灾害研究与防治中心、地下水科学研究与开发中心)、12个装备先进的试验室(岩石力学综合参数测试试验室、mts土动三轴试验室、岩石(材料)力学试验室、现代勘测技术试验室、土工试验室、微观分析鉴定室、物理模拟试验室、数值模拟试验室、遥感与gis试验室、环境工程试验室、钻掘工程试验室、地层环境模拟及污染控制试验室)。12个试验室总体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具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仪器代表了目前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仪器设备总值约2500万元人民币,其中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或系统14台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于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测与监测,包括最新的彩色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sir-20地质雷达、 trimble-gps仪和全套现场大型原位试验装置等;第二部分主要用于岩土体力学特性参数测试和物性参数分析,是试验室硬件条件的主要部分,包括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开发的多功能岩石参数综合测试系统、mts土动三轴试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岩石流变仪、土体流变仪、土体大三轴仪、大型岩石高压渗透试验系统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试验装置;第三部分是用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及预测的数值模拟系统、物理模拟系统和“3s”技术系统。实验室拥有独立的实验大楼,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实验室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