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海洋生态环境
1.Discussion on Several Issues about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Management;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2.Assessing index system for bearing capacity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The vessel oil overflow will causes serious harm and influence for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分析船舶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论述船舶溢油的防止措施及清除溢油的对策。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variation of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
2.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mao Sea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during Winter珠江口黄茅海冬季海洋生态环境特征
3.Study on the Plans of Ecologial Em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Lianyungang Ocean;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4.Oceanic Zoolog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s Buiding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GIS;基于GIS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5.The Programming of Oceanic Environment of Changxing Island in Dalian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大连市长兴岛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
6.Research on the Anti-fouling Damage to Marine Ecology Environment;船舶有害防污底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研究
7.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marine ecological indexes based on improved projection pursuit method基于改进投影寻踪的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8.Influences of the high salinity wastewater from desalination plants on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海水淡化排放的高盐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9.A study on qua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marine ecology in coastal area-- Qingdao city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定量化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10.The Impact of Steelmaking Slag on the Marine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Exploration Research of Carbon by Biology;转炉钢渣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及碳的生物利用探索研究
11.The Influence on Marine Ecologic Environment by Dredging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疏浚施工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12.Ecological Studies on Daya Bay and Pearl River Estuary, the Most Frequent Harmful Algal Bloom Occurrence Areas in the Guangdong Coasts广东沿海典型赤潮高发区海洋环境生态研究
13.Comment on the“Standing”in Compensation Litigation for Damages on Marine Ecosystem--On the 90th Provis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aw;论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诉讼的原告资格——兼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
14.Research on Application about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Value for Accounting of Marine Ecosystem;海洋生态系统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实证研究
15.China s marine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its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
16.The Harmonious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Studies between Marine Econom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辽宁省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持续发展研究
17.The Ecological Strategy Evolution of Marine Fishes under High Intensity Fishing Environment高捕捞强度环境下海洋鱼类生态对策的演变
18.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marin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Discussion on oceomscape ecology development景观生态学在近海资源环境中的应用——论海洋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相关短句/例句

oce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海洋生态环境
3)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海洋环境与生态
4)paleo-oce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古海洋生态环境
5)conservation of sea eco-environment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6)marine ecological indexes海洋生态环境学指标
延伸阅读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任不久,1931年即提出"海洋学、气象学,亦皆为其他大学所未办,我们……皆可渐次设立"。1932年即聘请教授开始讲授海洋知识课程,1934年发起组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并承办暑期讲习班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后来海洋类专业的设置和学校海洋特色的形成拉开了序幕。抗战胜利后,厦门大学于1946年成立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唐世凤教授为首任系主任和所长。同年山东大学也设立海洋研究所,1947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规划设置海洋学系。1949年赫崇本博士回国受聘山东大学教授,1950年调入物理系气象组,1951年任海洋物理研究所所长。时任青岛观象台台长的王彬华(王华文),也兼任物理系气象组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唐世凤教授等3名教师和18名学生调入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海洋学系,赫崇本任主任,与景振华等筹建物理海洋学专业,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童第周、曾呈奎教授也参加了筹建工作。1953-1954年文圣常、王彬华、牛振义教授调入山东大学海洋学系,1954-1957年毛汉礼、束星北教授曾受聘来系进行教学和科研。1958年经高教部同意,物理海洋学专业改名为海洋水文学专业,海洋气象教研组扩充为海洋气象专业。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留青岛的部分于1959年成立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学系更名为海洋水文气象系,下设海洋水文学与海洋气象学两个专业。赫崇本升任山东海洋学院教务长,仍兼系主任;王彬华为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文革期间,曾将两个专业合并为海洋水文气象专业,1973年重新分为两个专业。1978年文圣常接任系主任。1980年海洋水文学专业恢复物理海洋学名称,系名改称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学系。1983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物理海洋研究所,文圣常副院长兼任所长,王景明任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主任。同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河口海岸带研究所,赫崇本副院长兼任所长。1984年,应学科建设需要,由河口海岸带研究所大部分人员整合组建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赫崇本任名誉主任,奚盘根任主任;应工程建设需求,同年增设海岸工程专业,并建立了海洋工程动力学教研室和海洋工程动力实验室,侯国本任主任。1985年学校决定将海岸工程专业、海洋工程动力学教研室和海洋工程动力实验室全部划归海洋工程系。海洋系为海洋工程系以及其后的工程学院的建立做出了贡献。1988年学校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91年物理海洋学专业改名为海洋学专业,海洋气象专业改名为天气动力学专业。1993年成立海洋环境学院,下设海洋学系、海洋气象学系、物理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物理海洋实验室。文圣常任名誉院长,冯士筰任院长,1994年冯士筰升任副校长,俞光耀接任院长,1995年孙孚接任院长。 1998年海洋学专业更名为海洋科学专业,天气动力学更名为大气科学专业。同年,学校决定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挂靠海洋环境学院,下设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工业水回用技术研究所(由化学化工学院划入)、资源与环境工程勘察设计检测中心、海洋生态动力学实验室等,李凤岐为院长。2001年学校决定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原研究院各单位不再挂靠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环境学院为又一个新学院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海洋环境学院现辖有海洋学系、海洋气象学系、物理海洋研究所和物理海洋实验室。海洋学系现设有海洋科学、海洋管理、应用海洋学三个本科专业,并主持海洋学人才基地建设。该基地是1991年我国首批设置的15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于1999年经教育部验收挂牌,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海洋系拥有流体力学、海洋调查、卫星海洋学、海洋与大气数值模拟等教学实验室。海洋气象学系设有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二个本科专业。拥有气象实习台、海洋气象教学实验室、大气探测教学实验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