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educational philosophy
1)educational philosophy教育哲学
1.Yan Yuan and his breakthrough of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the sciences of Song and Ming;颜元对宋明理学教育哲学的突破
2.Thinking deeply about some basic problems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教育哲学一些基础问题的沉思
3.The Study of Revelation of Whitehead 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owards Net-curriculum Design;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探究
英文短句/例句

1.research and reform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教育哲学的研究与改革
2.The Education in the Visual Threshold of Philosophy and the Rational Location of Education Philosophy;哲学视域中的教育及教育哲学的理性定位
3.An Initial Discussion on Ele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Philosophy--Comments on Higher Education Philosophy;浅谈高等教育哲学基础——《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4.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the Western Linguistic Teaching;论西方语言学教学中的教育哲学理念
5.On the Concepts of "Education Philosophy","Education Science"and "Education Technology;“教育哲学”、“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概念辨析
6.On education-in-itself--the Ontology of Prof. Tu You - guang s Educational Philosophy;论教育自身——涂又光教育哲学之本体论
7.Educational reform;教育的更新——杜威教育哲学的实质
8.The Significance of Upgrading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ttainments of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重视中小学教师教育哲学素养的提升
9.China Needs a New Educational Philosophy: From Quality Education to Life Education;中国需要新的教育哲学:从素质教育到生活教育
1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Education and Specialized Education:from the View of 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哲学视野下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
11.Philosophizing or Practising:Dilemma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Research哲学化还是实践化:教育哲学研究的两难
12.To Teach Philosophy with Philosophical Thinking--Reflections on Philosoph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用哲学思维教哲学——反思中学哲学教育
13.Philosophicalizing College Teaching of the Marxist Philosophy;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哲学化
14.On the Critical Thinking and Educational Innovation of Philosophy论哲学的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教育创新
15.A Philosophy Thought about Music Education:from Reimer's Monograph--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辨——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
16.On the philosophical way of philosophy education--A discussion on the paradigm of philosophic education based on live experiences论哲学教育的“哲学方式”——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范式
17.The role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in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哲学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8.The Study on Alienation of Education Competition--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教育竞争的异化——“应试教育”的哲学反思
相关短句/例句

philosophy of education教育哲学
1.The Connotation, Actuality and Realization of the Practicalness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教育哲学实践性的涵义、现状及其实现
3)education philosophy教育哲学
1.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some educational terms in common use such as education,education the- ory,curriculum theory,education philosophy,education thoughts etc.该文主要对一些常用的教育术语如教育、教育理论、课程论、教育哲学、教育思潮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2.Zhang Chu ting s education philosophy which solved three fundamental questions.张楚廷《教育哲学》较好地解决了教育哲学应当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有教育”或教育的存在与起源的问题,“教育是什么”或教育的本质与性质的问题,“怎样实施教育”或教育的实践层面的问题。
3.Underneath the transform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philosophy,there comes the Existential Turn.古希腊教育哲学孕育了丰富的当代教育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理论资源,无论是苏格拉底的“反讽”、柏拉图的“idea”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理性”与“生存”的张力平衡,但他们的教育哲学生存论开启并不彻底,造成了后世教育哲学的理论困境。
4)philosophy education哲学教育
1.Transferring conception of philosophy education,deepening the evaluation reform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education;转变哲学教育观念 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评价的改革
2.The philosophy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humanity as the base;哲学教育要以人性化为基础
3.The role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in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哲学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philosophical education哲学教育
1.At the same time,philosophical education should deal rationally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ther types of teaching; emphasize the thinking process while delivering viewpoints;connect closely with social life;pay much attention to learners spirit;expound a profound truth in simple language;encourage inquiry-based learning among students.哲学教育要遵循哲学本性,符合学生的需要与接受能力,以发挥其功能;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形态与其他形态之间的关系;讲述观点要凸显思维过程;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灵;要善于把深刻的道理与通俗的表达结合起来,倡导学生进行探究。
2.And it is a sub-topic of the above-mentioned grand topic that, how to give a full display of the unique value of Chinese thinking under the hitherto existing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 and, how can the present philosophical education meet the needs of our time.而如何在现有的学科体制下充分展现中国思想的独特价值,现在的哲学教育如何适应我们时代的需要,又是上述大课题下的子课题。
3.The philosophical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concerning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experiment.哲学教育是情感体验与思想实验的教育。
6)Philosophy and Philosophical Education哲学与哲学教育
延伸阅读

教育哲学  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就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    沿革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孔丘、墨翟、孟轲、荀况等,都从各自的哲学观、政治观、道德观、人性论、认识论等方面出发,论述过教育问题。在欧洲,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都用自己的哲学观点论述过教育问题。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教育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一些学者认为,直到17 世纪时, 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一书问世,才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最早的教育学讲座,仍然大都由哲学家开设,如德国哲学家I.康德就曾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设过教育学讲座。随着教育科学的继续发展,教育学又与哲学相结合,才形成为教育哲学这一学科。    1848年,德国哲学家J.K.F.罗森克兰茨著的《教育学体系》出版,后经美国人A.C.布雷克特译为英文,名为《教育哲学》。一般认为,这是教育哲学一词的由来。后来有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编著教育哲学,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美国教育家J.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该书副题为《教育哲学引论》。    20世纪初,实验教育学产生,主张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此后,在教育理论上展开了教育科学与教育哲学之争。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强调他们的实验研究是科学的,而把教育哲学看作是主观的,没有精确的方法。但是,教育哲学仍然在发展着。因为教育实验科学的发展,并不能完全解释教育理论中的所有问题,诸如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问题,仍需由教育哲学来回答。另外,由于近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的加剧,在如何改革教育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现代西方的一些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提出各自对于教育问题的不同见解,形成为教育哲学中的各个流派,这就是当代教育哲学广泛发展的原因所在。    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 就欧美一些主要国家来说,教育哲学流派在发展过程中有兴有衰。    新教育运动和实用主义教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英、法、德等国出现了新教育运动,向传统的古典教育思想挑战,提出了"新教育原则",主张废除古典的传统课程体系,开设近代语、农艺、手工劳动等课程,并创办各种类型的"新学校",实行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美国出现了进步教育运动。杜威把他的实用主义哲学与进步教育思潮联系起来,以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论为基础,把教育当作改造社会的方法,主张教育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事中学习等。实用主义教育适应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传播。它在反对传统教育中起过积极作用,但它不重视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造成了教学质量、学生知识水平下降的后果,对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非常不利。    文化要素学派和改造主义教育流派 在20世纪30年代实用主义教育由盛转衰之时,又出现了文化要素学派,如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要素主义认为,人类文化遗产里有所谓永恒不变的共同要素,主张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课程的核心,强调系统学习和智力发展,重视天才教育,主张教师中心,这一学派的地位一度在美国占优势。永恒主义更提出要以"永恒学科"作为课程的核心,提倡读古书,发展人的理性,培养所谓"共同人性"、"民主公民"等。新托马斯主义则竭力调和宗教与科学,宣传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教育传统,把宗教原则作为一切学科的灵魂。文化要素各学派的教育思想虽然也有一些合理的因素,如强调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和教师的作用等,但对于生活实际和儿童的兴趣及独立活动等则有所忽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改造主义教育流派又发展起来。改造主义自称是进步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继承者,要进行"社会改造",解决"世界危机"和"文化危机",强调以教育为工具,按照主观设想的蓝图来改造社会。主张学校课程要围绕社会改造的中心来进行,使学生积累所谓"社会经验"以达到"社会同意",实际上是提倡阶级合作。在教学上提倡以人文学科为主体,以问题为单元组织教学,基本上是实用主义的设计教学和活动课程的继续。    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 在改造主义教育流派发展的同时,在德、法、英、美等国中,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也兴盛起来。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思潮,因而存在主义与分析哲学也就成为欧美一些国家中比较流行的哲学流派和教育流派。存在主义否认自己属于任何一个传统的哲学派别,提出所谓人生这个"永恒问题"的研究课题,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存在问题。它离开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从人的主观性出发,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基本观点,认为人首先存在, 露面、出场, 然后才成为自己所设想、所志愿的人。 在教育上, 它把个人的"自我完成"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主张以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为原则的品格教育, 把苏格拉底的问答法看作是教学的最好方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强调个别对待。这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教育上的表现。分析哲学自认是"科学的哲学",否认哲学思想体系,企图独立于传统哲学之外,实际上是逻辑实证论或语义哲学的翻版。分析哲学强调对概念进行逻辑的、语言的分析,认为现实中的矛盾都来自概念的混乱和模糊不清,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思想从逻辑上明晰起来,即所谓"清思"。它在教育上的表现主要是对教育上的概念、术语、命题(如"教"与"学"、"知识"、"德行"、"生长"、"训练"等等)进行所谓分析。    结构主义哲学 这一流派在当代欧美风行。它认为人的理性有一种先天的构造能力,人的认识过程就是把客体组合到自己的先天图式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把结构主义运用到教育上,强调要使学生掌握复杂知识的基本结构,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宣称"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在智力上可靠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提倡发现教学法,曾经成为60年代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因其过分强调知识的结构和难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而也遭到非难。    综观上述西方现代教育哲学流派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它们不仅反映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因而他们中间虽有一定的可取的因素,但追本溯源大都不出唯心主义的范畴。    近代中国的教育哲学研究 在中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中国讲学,讲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较大,从此中国也有人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当时在高等学校首先开设教育哲学一科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逐渐推及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一般大学的教育系,有的中等师范学校也作为选修课开设。那时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但翻译出版了杜威在华的全部讲演稿和他的主要论著,并对西方当时流行的教育哲学流派作了详略不同的介绍。在20~40年代出版了十几本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自编的教育哲学论著,其中主要的有: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姜琦的《教育哲学》、范琦的《教育哲学》、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林砺儒的《教育哲学》。张栗原的《教育哲学》等。在这些教育哲学论著及其他有关的文章中,虽然都有各自的体系和见解,但也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或多或少地受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有少数的是出自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或宗教哲学的。其中,曾有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哲学,如林砺儒、钱亦石、张栗原的论著。虽然这些论著还不能说已臻完善,而且有的问题还脱不出实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已较过去大为不同,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有的至今尚有研究价值。    教育哲学的体系 从教育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而从体系到内容,至今尚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阶段。从国内外的教育哲学著作来看,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体系:①以研究教育基本问题为主的教育哲学体系;②以研究教育流派为主的教育哲学体系。前一种可以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例,全书共讲了26个专题,从教育的本质、作用到教材、教法以及知识、道德等问题都作了全面的论述。后一种可以当代美国教育哲学家G.F.尼勒的《教育哲学导论》作为代表,全书共讲述了实用主义、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改造主义、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等几个主要教育哲学流派。有的教育哲学论著,兼有上述两种体系的内容,如当代美国教育哲学家J.S.布鲁巴克的《现代教育哲学》。在该书中除分别论述了学校与社会、教育目标、课程、方法论、职业权利与义务等问题外,还对当代各个教育哲学流派作了介绍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教育哲学论著,多属第一种体系,也有兼采第二种体系的。其论述的内容一般包括有教育本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和教育方法论等基本问题。也有的从论理学、伦理学、美学来论述教育的,或者从心灵论、知识论、道德论、社会学等方面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总之,虽体系各异,但概括说来,一类是从哲学的体系出发来论述教育问题,另一类是从教育的基本问题出发来作哲学分析。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作指导,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尚在研究和讨论的过程中。一般认为,在研究过程中需注意两方面问题: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作指导,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教育哲学论著中合理的东西,从体系到内容进行广泛地探索,最终建立起自己的科学体系。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总结中外历史上,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0多年来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论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研究新时期教育的新任务、新课题,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发挥教育哲学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    参考书目   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 商务印书馆,上海,1923。   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商务印书馆,上海,1934。   张焕庭主编:《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美〕J.S.布鲁巴克著, 党士豪译:《现代教育哲学》,台湾正中书局出版,1975。   Kneller George F., Introduction to the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New York,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