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Stalin
1)Stalin[英]['stɑ:lin][美]['stɑl?n]斯大林
1.On Stalin’s ‘On Socialist Ultimate Objective’ and Deng Xiaoping’s ‘On Socialist Nature’;从斯大林“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到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2.Analysis on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Stalin s Ethnic Definition s Formation;斯大林民族定义形成的历史条件析论
英文短句/例句

1.Stalin: Russia' s Man of Steel斯大林:俄国铁腕人物
2.He got an okay from Stalin.他征得了斯大林的同意。
3.Stalingrad was encircled.斯大林格勒已被团团围
4.In this respect Stalin was not as good.斯大林就比较差一些。
5.Why did Stalin make mistakes?斯大林为什么犯错误呢?
6.The Struggle between Krupskaya and Stalin in the 20s;20年代克鲁普斯卡娅与斯大林的斗争
7.The monolithic proportions of Stalinist architecture.斯大林主义者建筑的巨大面积
8.He witnessed the Battle of Stalingrad.他目击过斯大林格勒大战。
9.Causes for and Defects of the Non-Stalinization at the 20th Congress of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苏共20大非斯大林化的动因与缺陷
10.Highlights Points in Stalin's Military Theory(Ⅱ)论斯大林军事理论的几大亮点(下)
11.On the Merits of Stalin's Military Theory(Ⅰ)论斯大林军事理论的几大亮点(上)
12.For Stalin's comment on Clausewitz see Stalin's "Letter in Reply to Comrade Razin".斯大林对克劳塞维茨的评论,参看斯大林《给拉辛同志的复信》。
13.In seniority I was four or five years older than Roosevelt or Stalin.按照年令,我又比罗斯福或斯大林年长四、五岁。
14.In 1955, went to Moscow's Stalin Automotive Factory in the USSR for training.一九五五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
15.A New Debate on the Trend of Russian Rethinking of the Soviet History and Reappraisal of Stalin;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
16.A telephone conversation is reputed to have taken place between Franklin D. Roosevelt and Joseph Stalin.人们盛传着富兰克林·罗斯福和约瑟夫·斯大林之间的一次电话交谈。
17.World Assembly of Muslim Youth世界穆斯林青年大会
18.Chevalley, Claude. Theory of Lie groups, I.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6.《李群理论(一)》.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46年.
相关短句/例句

Stalin model斯大林模式
1.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Reevaluation of Stalin Model——Discussion with Mr.SHEN Zong-Wu;也谈客观、全面重评斯大林模式——与沈宗武先生商榷
2.Stalin model was a special social,politic and economic form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Soviet Union,which had influenced a lot the early Soviet Union and the whole socialist countries.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早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
3.Stalin model shows improper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socialist theory in backward countries,which is an inevitable outcome of joint effect of several factors in certain historic background.斯大林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落后国家的不完整运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
3)research of issues of Stalin斯大林研究
4)stalinism[英]['stɑ:liniz?m][美]['stɑl?,n?z?m]斯大林主义
1.The consequence of stalinism of the stalin period does great harm to the revolution of soviet union and Easten Europe,and caused the disintegration of Soviet union and the drastic change in Easten Europe,a.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探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深层批判。
5)the Stalin System斯大林体制
1.The foundamental factor for the break-up of Sino-Soviet relations in 1950-60 s lies in the Stalin System——a socialist administrative system founded by Stalin as a fixed pattern for other socialist countries.1950-60年代,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深层原因在于制度,即以苏联模式为蓝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斯大林体制”。
6)theories of stalin斯大林理论
延伸阅读

斯大林斯大林(1879~1953)Stalin,IosifVissarionovich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图片早期革命活动1879年12月21日,出生于南高加索梯弗里斯(1936年改名第比利斯)州哥里城的鞋匠家庭。1953年3月5日卒于莫斯科。格鲁吉亚人。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支持布尔什维克。俄国1905年革命时期为高加索地区革命领导人。1905年12月出席布尔什维克党第一次代表会议,首次会见V.I.列宁。1902年4月~1913年3月间,他先后7次被捕,6次流放。1912年1月在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12年春,负责创办《真理报》,9月任《真理报》主编。1912年底至1913年初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纲领,得到列宁很高评价。1913年7月~1917年3月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十月革命前后的活动1917年二月革命后,斯大林从流放地回到彼得格勒,参加党中央俄国局,领导《真理报》的工作。1917年5月,当选为中央委员,又被选为政治局委员,负责指导彼得格勒党委会的工作。6月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局委员。1917年7~8月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做了中央委员会的政治工作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10月16日列宁主持召开的党中央扩大会议上,选出领导武装起义的党的军事革命总部。斯大林作为总部成员积极参与组织和领导11月6、7日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在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等职。1918~1920年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期间,参与领导组织察里津、彼得格勒保卫战,以及粉碎A.I.邓尼金军队的斗争。1922年4月,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依照列宁建议,当选为总书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列宁患病期间,批评斯大林粗暴,并对斯大林掌握无限权力以后能否永远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表示“没有把握”,建议将他从总书记这个位置上调开。5月,中央全会继续选举斯大林为总书记,他担任这一职务直到1952年10月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之后在苏共中央全会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从列宁逝世到30年代中期,联共(布)党内围绕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步骤问题多次展开激烈的争论。最初,斯大林同L.托洛茨基、G.Y.季诺维也夫、L.B.加米涅夫等“左”倾反对派进行斗争,指出依靠本国内部力量,处理好工人与农民间的关系,战胜国内资本主义势力,一个国家完全能够建成社会主义。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批准将托-季联盟主要骨干分子75人开除出党。1928~1929年,在如何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关于农业集体化的步骤和对待富农政策问题上,斯大林与布哈林、A.I李可夫等人的“布哈林集团”发生严重分歧,因而撤销布哈林政治局委员和共产国际的领导职务。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斯大林愈来愈不谦虚谨慎。他容忍和鼓励对自己的个人崇拜。他把在社会主义建设步骤、方法、途径等问题上和自己不同的意见的人,一概作为“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提出随着社会主义阵地不断巩固、苏维埃国家向前发展,国内阶级斗争将越来越尖锐的错误论点,进而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30年代中期大规模的肃反运动,错捕错杀大批党政军干部和无辜公民,严重地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在40、50年代,又重犯类似的错误。1936年,斯大林在全苏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宣布社会主义体系在苏联国民经济一切部门取得完全胜利,苏联社会已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1941年被任命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46年起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24年6月,斯大林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执委会主席团成员。1935年再次当选为执委会委员。共产国际中后期的一些错误,同斯大林的指导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斯大林对各国共产党曾有过帮助,也存在以不平等态度对待兄弟党的倾向。反法西斯战争和战后建设时期法西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后,斯大林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防止侵略的措施。但在1941年6月爆发苏德战争前缺乏足够的警惕。在经历严重挫折和付出重大代价之后,苏联终于打败法西斯德国,并参加对日作战,夺取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1943年获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获苏联大元帅军衔。战争后期,斯大林在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进行必要的斗争和妥协,达成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协定,同时,在涉及处理其他国家事务时,表现出某种大国沙文主义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对巩固和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作出了有益的贡献。1952年发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述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提出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等等。实践表明,他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方法是有缺陷以至错误的。斯大林对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犯有若干严重的错误,世界各国对他持有许多不同的以至相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