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Mao Zedong
1)Mao Zedong毛泽东
1."Shift the Prior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Work to the Rural Areas": 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Mao Zedong s Instruction on 26 June 1965;“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
2.On Mao Zedong s Thou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New Nation;试论建国初期毛泽东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思想
3.From "aligned" to "non-aligned":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Mao Zedong and Deng Xiaoping s diplomatic strategies;从“结盟”到“不结盟”:邓小平对毛泽东外交战略的发展与创新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Social and Historic Concept of Mao Ze-dong Reflected in His Poetry;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的社会历史观
2.Chairman Mao s Study Views and P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毛泽东的治学观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3.The Historical Verification of Mao Zedong s Objection to the Change from "Mao Zedong Thought " to "Maozedongism";毛泽东反对把“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的历史考证
4.an advocate of Maoism.毛泽东主义的倡导者。
5.exposition of Mao Zedong on education毛泽东关于教育的论述
6."No," Mao disagreed. "It is culture."毛泽东说,不对,那是文化!
7.Research on Mao ZeDong Political Thought毛泽东政治思想研究
8.Research on Mao Zedong's Thinking Philosophy毛泽东思想哲学研究
9.Shouldn't the same thing apply to Mao Zedong Thought?对毛泽东思想就不这样?
10.CORRECTLY DISSEMINATE MAO ZEDONG THOUGHT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
11.Research of Mao Zedong's Philosophy Thought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12.The history of Mao Zedong Thought -- its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 should be written into the document.要写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13.Long March Spirit & MAO Zedong Spirit;长征精神与毛泽东精神——兼论毛泽东精神的形成
14.Analysis on Mao Zedong s Concept about the Condition of a Country;试析毛泽东的国情观——纪念毛泽东逝世30周年
15.Mao Zedong the Poet of the Red Flag: A Comment on the Red-Flag Image in Mao Zedong s Poetry;红旗诗人毛泽东——评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
16.Why didnt Mao Tsetung Agree to Put Mao Tsetung Thoughts Forward in the Early Times of Founding the People s Republic;建国初期毛泽东为何不让提毛泽东思想
17.On Mao Zedong s Guideline for Socialist Culture --To Mark the 110th Birthday of Mao Zedong;毛泽东与“双百方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
18.The Application of MAO Ze-dong’s Works in the Teaching of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毛泽东著作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的运用
相关短句/例句

MAO Ze-dong毛泽东
1.On MAO Ze-dong s Thought of People s Hygiene and its Practice;毛泽东人民卫生思想及其实践
2.Mao ze-dong′s patriotism idea and great national revival;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与伟大的民族复兴
3.A Comparative Study on Mao Ze-dong and Deng Xiao-ping s Thinkings of Marxist Sinicization;毛泽东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比较研究
3)MAO Ze dong毛泽东
1.A Contrast Study of the Journalistic Thoughts between MAO Ze dong and DENG Xiao ping;毛泽东邓小平新闻思想比较研究
2.A Probe into Mao Ze Dong s Real Meaning for Putting forward Five Factors for the Successor;毛泽东提出接班人五项条件真实意图探析
4)MaoZedong毛泽东
1.Researches on MaoZedong s Administration Thoughts of Government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毛泽东政府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MaoZedong s Concept of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毛泽东发展观的中国特色
3.Analysis of Maozedong s Exploration of Socialism Construction Path in China;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论析
5)Mao Tse-Tung毛泽东
1.On Mao Tse-Tung s Idea of Water-conserving Construction;略论毛泽东水利建设思想
2.A Discussion on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Mao Tse-tung s Logic Thoughts;探析毛泽东逻辑思想的主要贡献
3.The Principal Opinions of MAO Tse-tung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s Ideological Style;毛泽东关于执政党思想作风建设的主要观点
6)Mao Zedong Ji《毛泽东集》
1.Studies of Mao: In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logy——A Discourse in the Light of Editorial Principles of Mao Zedong Ji(Japanese Version);文献学视域中的毛泽东研究——从日本版《毛泽东集》的编辑原则谈起
延伸阅读

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卒于北京。图片早期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1913~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9年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参与中共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活动。在国民党一大、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任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1月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进行革命的主张,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建立革命武装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见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湘赣边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后率部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率部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5月,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书记,后任中共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6月,在中共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此期间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认真总结经验,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1931年任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2月,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反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方针,在他们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就把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从而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随后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陕北会师,开创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1935年12月,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造成的危机,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1936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担任这一职务直至逝世。为了迎接抗日战争,提高干部水平,克服教条主义,1937年写了《实践论》、《矛盾论》哲学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指导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东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批判了亡国论、速胜论的错误思想,指明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途径。1938年11月,为了克服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的讲话。1942年号召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使中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为战胜困难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3年3月,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以后在历届中央委员会都连续当选为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政策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抗日胜利后,毛泽东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分析了双方力量对比,提出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和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与军事原则,在粉碎蒋介石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后立即转入战略反攻。1948年9月~1949年1月,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接着,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发动渡江战役,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大西北,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规定了党在全中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同年6月,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及其内外政策。9月,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当选为主席。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庆谈判斯间毛泽东(右)与蒋介石、赫尔利合影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功绩与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头三年,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一面在国内完成了繁重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务,一面迫于美国军队攻入北朝鲜、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同时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同年9月,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个方针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内部和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这个学说在他以后的活动中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1958年,他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见人民公社)运动。从1960年冬到1965年,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期间,他提出一系列措施,初步纠正农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错误。但不久又把主要的注意力转向他所认为已经再次成为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的阶级斗争。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从50年代末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斗争。70年代,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见三个世界理论),并且开始打开了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966年由于对国内国外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和利用,造成10年之久的全国大动乱,使中国的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尊敬。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全面、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毛泽东有三子二女。长子在朝鲜战争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