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学,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
1)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知识管理学
1.Deconstruction of “Public 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公共知识管理学”解构——兼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2.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 is a branch below management science.知识管理学是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包括公共知识管理学、竞争知识管理学、档案知识管理学、知识经营传播学、企业知识管理学和政府知识管理学等二级学科。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Review the Book《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知识管理理论的学科构建——《知识管理学》读后
2.Knowledge fermenting--the preparatory study on bionic theor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发酵——知识管理的仿生学理论初探
3.Research on School Management Reform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知识管理视野下的学校管理变革研究
4.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 Academic Library:Theory and Practice大学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5.Is Management A Science or An Art;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从知识层面认识管理
6.Mathematic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latform;数学知识获取研究和知识管理平台的实现
7.Strateg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chool to Promote the Sharing of Teachers Knowledge;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学校知识管理策略
8.Func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nd Research University in Knowledge-Based Economy;基于知识经济的大学功能及其知识管理
9.Knowledge Map: An Effective Tool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知识地图: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的有效工具
10.The Motivation model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基于知识管理的学术机构知识库激励模式研究
11.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Applied on Middle School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在中学教师知识管理中的运用
12.Study of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Ecology;基于生态学原理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13.Theory fronts research based on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基于知识图谱的管理学理论前沿分析
14.Knowledge Management: An Innovative Mechanism for the College Journals In the 21st Century;知识管理:21世纪高校学报的创新机理
15.Ethic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Beijing Olympic knowledge rights北京奥运知识产权管理的伦理学思考
16.Upon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Organiz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视角下大学学术组织的变革
17.Application Research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Learners Learning;知识管理在学习者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18.To Become a School of Learning Type:Tactic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学习型学校之建构——知识管理策略
相关短句/例句

Public 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公共知识管理学
1.New Thought of Library Science:Public 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The Comment of New Views on Library Science;图书馆学新思维:公共知识管理学——图书馆学理论创新“新说”评介
3)meta-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元知识管理学
4)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learning知识管理和学习
5)university knowledge management大学知识管理
6)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学校知识管理
1.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rted and the utilization has provided the premise and the condition for the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lso provided the new mentality and the management patterns.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使学校面临时代发展的挑战,知识管理的兴起及运用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2.Unifying the actual problems i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it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echnology,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and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by using the correlative research results; it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nd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SKM, and then concludes the three kinds of strategic localizations of SKM, namel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本文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学校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知识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利用相关研究成果,界定了学校知识管理策略以及这一策略所包涵的技术、课程和组织的基本概念,探讨了学校实施知识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归纳了学校知识管理的三种战略取向,即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知识创新和课程开发、组织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演绎说明了不同战略发展阶段学校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着力构建并分析了整合技术、课程和组织的学校知识管理策略的框架体系,提出了构建学习-研究-创新型学校的学校知识管理机制。
延伸阅读

《全部知识学基础》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J.G.费希特的主要哲学著作。构思于1793年,作者自称是他当时写作争取思想自由和辩护法国革命等政治论文的特别收获。开始撰写于1794年4月,1794年9月在莱比锡出版上半卷,1795年8月出版下半卷。1802年初,作者将本书与《知识学特征论纲》合并,在图宾根出一合订版,同时在莱比锡又单出一个修订版。1868年起先后有英、法、俄文等译本。1968年在斯图加特出版研究版,与《论知识学的概念》合订,由R.劳特和W.G.雅可布校编。    《全部知识学基础》标志着费希特哲学思想发展上的转折:他对康德哲学不再只作通俗阐释,而开始进行根本改造。在书中他虽和I.康德一样反对所谓独断论,但明确反对康德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他发展了康德的先验论思想,提出一个意识主体"自我",作为唯心主义哲学统一说明知识以及世界和人生的最高原则,并由此构造其整个哲学体系。    本书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总论全部知识的基本原则;第 2、3部分分别探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基础。费希特从"自我"原则出发,认为知识的基本原则有三条:"自我设定自我本身",这是建立一切实在性的绝对无条件的原则,逻辑上的同一律就是以此为根据;"自我设定非我",这条只在形式上是无条件的否定性原则,是矛盾律的根据;"自我设定部分的非我与部分的自我相对立",这条限制性原则只在内容上是无条件的,是说明关联和区别的理由律的根据。关联和区别是互相依存的,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也互为条件。实质上分析命题也是先天综合命题,其最终依据全在一个先验的自我。费希特认为当自我受到非我的限制,从而对非我进行反思,就产生理论知识,反思不是对非我的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应,依次分为直观、想象力、知性、判断力和理性等不同形态;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并不依靠独立自存于自我之外的物自体的刺激,而纯属想象力的主动创造。费希特把实践视为自我为了规定非我而作的努力,自我出于本性既有势不可遏的自身力量感,又有因追求理想未能实现而生的强制感,后者表现为冲动,前者永恒要求采取行动;只有在规定非我的努力中两者才能得到统一,自我才能通过无止境的实践来争取超越理论知识制造的界限,以显示自身是自由的意志。    费希特对他的哲学体系先后改写过多次,本书所以始终占有突出地位,主要因为它采用繁琐的分析,从逻辑命题里寻找自我。费希特指出,不管实际上是否有A,A=A总是对的。可见A=A的判断,其根据不在意识客体A,而在意识主体我,因为A=A并不肯定实际上有A,而我=我却表示实际上有我,判定我 =我的那个意识主体是一个能够无条件地设定实在的我的普遍的我,一个绝对的自我。    这本书发表 5年之后,康德公开评论说,费希特想从纯形式的逻辑中提炼出实在的东西,只能是徒劳。而F.W.J.谢林和G.W.F.黑格尔,则深受本书的影响,经过吸取和批判,分别发展出各自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