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Mencius
1)Mencius[英]['men?i?s][美]['m?n???s]孟子
1.On the Aesthetics Thought of Finery of Mencius in Personality Beauty;论孟子人格美的服饰美学思想
2.On Mencius Policy of Benevolence and Administration Ethics;孟子的“仁政”及其管理伦理
英文短句/例句

1.Interpreting Mengzi’s Teaching:To Trace Harmonious Scenario of Mengzi;《孟子师说》还原《孟子》太和气象
2.On Mencius View of Justice and Utility--An Essay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ce and Utility in the Book of Mencius;论孟子的义利观——《孟子》义利学说考察
3.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image of Mencius:taking the book Mencius as the core孟子形象略论——以《孟子》为中心
4.The Change of Meng Zi s Position Viewed from the Building of Meng Zi s Temple;自孟庙修建看孟子地位的变迁——兼论孟子形象的多面性
5.The Four Books: Analects Of Confucius, Mercies, Great Learning, And Doctrine Of the Mean.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The Four Book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Mencius)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No one in the world can challenge the benignant man. --William Shakespeare仁者无敌于天下。——孟子
8.Recent understanding of Mencius’t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Righteousness"and"nature";孟子性善论新解——“义”与“性”
9.Comparison of Word Formation of 《Meng Zi》 and 《Meng Zi Selected Sentences》;《孟子》与《孟子章句》复音词构词法比较研究
10.The Formation of Menciuss Noble Spirit and Effect for Menciuss Style;孟子浩然之气的生成及对《孟子》气势的影响
11.Mencius in Europe走向欧洲的孟子——译介《孟子》的西文图书述略
12.Mencius's mother played a great part in his life and in his ultimate success.孟母在孟子的一生中扮演一个伟大的角色。
13.The Ture-or-False Debates on Historical Events Stated by Meng Ke in the Book of "Mencius";《孟子》中所载孟轲所述史实真伪问题辩正
14.On the Image of Confucius in Mencius and Zhuangtze;论《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15.Who was More Similar to Kant,Mencius or Zhu Xi--A Critical Inquiry of Mou Zongsan's Study of Kant“康德与孟子”还是“康德与朱子”——牟宗三以康德研究孟子质疑
16.Mencius wa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expounders of the doctrines of Confucius.孟子是孔子学说最杰出的解释者之一。
17.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Literrary Charateristics between the Book Mencius and the Book Chuang-Tze;《孟子》与《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
18.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oughts of the Economic Ethics of Guanzi and Mencius;《管子》与《孟子》经济伦理思想之比较
相关短句/例句

Mengzi孟子
3)Meng zi孟子
1.Preliminary Analysis on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ory Of Meng Zi;孟子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浅议
2.Meng Zi s Philosophy from the Respect of "Modern Sage";从“圣之时者”看孟子的人生志趣
4)Mencious孟子
1.Insights into Mencious Moral Principals and Values;孟子伦理思想及其价值的现代透视
2.Confucious and Mencious insist on value justice above material gains;justice gives a rise of material gains;jus-tice determines material gains.孔子和孟子在义利观上主张:重义轻利、义以生利、以义制利,这对于汉代以后历代社会人们的立身处 世、人生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样,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5)Mengzi《孟子》
1.The Shijing Study in Wuxing and Mengzi;竹简《五行》与《孟子》诗学之比较——兼论思孟学派的问题
6)Mencius[英]['men?i?s][美]['m?n???s]《孟子》
1.Benevolent Rule and Good Instruction of Mencius——An Interpretation of Mencius;亚圣的“仁政”与“善教”——解读《孟子
2.A Cognitive Study on Conceptual Metaphors Based on the Corpus "Mencius";以《孟子》为语料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
3.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subjective personality in Mencius and the inspiration to modern education;试论《孟子》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及其现代教育启示
延伸阅读

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分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图片政治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伦理思想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他说:“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溺,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孟子对于士阶层的要求是严格的,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作磨练自己的手段。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他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孟子的性善说是一种道德先验论。宋代以后,为理学家们普遍接受,成为正统的人性论思想,影响深远。哲学思想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关于天人关系,孟子认为天与人二者是相通的。从天的方面来说,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人事的一切,都是由天决定的。从人的方面来说,不仅人的善性来自天赋,而且人心的思维功能也是天所赐予的。人心具备天的本质属性,只要反求诸己,尽量发挥、扩展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认识天。孟子极力追求尽心、知性、知天的精神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他提出了一套道德修养的方法和认识论的思想,强调主体的自觉、向内追求,认为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