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态足迹,pollution land use eco-footprint
1)pollution land use eco-footprint污染生态足迹
1.The metho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with the factor of pollution land use eco-footprint is taken to evaluate the transportation sustainability.在纳入污染生态足迹因子,优化交通生态足迹模型后,按照不同交通方式与能源消耗类型评估2006年深圳市交通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化石燃料消耗及其产生的大气污染是深圳市目前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汽油轿车和重型柴油车是深圳灰霾污染控制的重点。
2)pollution footprint污染足迹
1.The pollution footprint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ese industrial products;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足迹分析
2.The pollution footprint model was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to measure the discharge coefficient and amount of 6 pollutants in 20 Chinese industrial sectors.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工业产品进出口污染足迹计量模型,计算了中国20个进出口工业部门6类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排放量等多组数据。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pollution footprint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ese industrial products;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足迹分析
2.Pollution footprint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industrial import and export in China中国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污染足迹对比分析
3.China transferred actually the pollution footprint overseas although there existed a trade surplus in industrial products in the years of 1999~2001;2001年中国虽然存在工业产品贸易顺差,实际上却向国外转移了污染足迹;
4.Study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Acid Deposition Pollution--Taking Fujian Province as a Case酸沉降污染的生态足迹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5.To make smudges or stains by smearing.沾上污迹因油污使脏污或染色
6."Clean:Free from dirt, stain, or impurities; unsoiled."干净的:无灰尘、污迹或杂质的;未污染的.
7.Smudge- A defect or contamination found on the wafer caused by fingerprints.污迹-晶圆片上指纹造成的缺陷或污染。
8.A stain caused by blood.血斑,血迹由血液所致的污染
9.Removal of Contamination in Watwe with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分子印迹技术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研究
10.A probabilistic model for transport of air pollutants based on forward trajectory calculations基于轨迹计算的污染物归趋概率模型
11.Numerical simulation on pollutant tracking released from the Xuliujing node transect徐六泾控制节点污染物运移轨迹模拟
12.Impacts of Air Pollutant Transport Based on Air Trajectory Clustering基于气流轨迹聚类的大气污染输送影响
13.The ink staid my shirt black.How can I get the ink stain out of my white shirt?墨水把我的衬衫染上了黑色污迹,如何能弄掉白衬衣上的墨水污迹呢?
14.A discolored spot, smudge, or area; a stain.变色点,污渍,污处,污迹
15.The reason for insufficient supply of and demand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solution strategy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供需不足成因及解决策略
16.The Green Mountain in Libya is a virtually unspoiled region of fertile land, gorges and Greek ruins.利比亚的绿山完全没有受到污染,有丰沛的土壤、峡谷,及希腊的遗迹。
17.Inspect the regulator. Check the regulator for evidence of damage or contamination.检查调整器。检查调整器是否有损伤或污染的迹象。
18.The change of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has a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on the oil film trajectory and pollution extent in the port.风速风向的变化对油膜漂移轨迹和港区污染程度影响十分明显。
相关短句/例句

pollution footprint污染足迹
1.The pollution footprint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ese industrial products;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足迹分析
2.The pollution footprint model was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to measure the discharge coefficient and amount of 6 pollutants in 20 Chinese industrial sectors.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工业产品进出口污染足迹计量模型,计算了中国20个进出口工业部门6类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排放量等多组数据。
3)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
1.Study o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Yulin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榆林市生态重建研究
2.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supply and demand of regional ecological footprint;城市化对区域生态足迹供需的影响
4)ecological footprints生态足迹
1.Dynamic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ecological footprints in Jilin Province;吉林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
2.Analysis on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Daqing city;大庆市生态足迹计量分析
3.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s to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 City;生态足迹法在郑州市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5)ecological footmark生态足迹
1.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Bao Tou city in 2005,the ecological footmark and ecological capacity of Bao Tou were analyzed.利用包头市2005年统计数据,对包头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2.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was conduct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in Guyuan city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district applying ecological footmark model.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
6)eco-footprint生态足迹
1.The concept of tourist eco-footprint was initiated by Prof.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由Conlin Hunter于2002年提出,它是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的一种用以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2.According to the eco-footprint theory and methods,calculate eco-footprint of Hunan urban residents living consumption,point the effect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to eco-systems,and make corresponding responses.本文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和评价了湖南省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状况,指出消费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3.In the paper,the eco-footprints in Baoji in 2005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 dat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eco-footprints.生态足迹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可定量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延伸阅读

污染生态  生物与受污染的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和积累的规律。污染指环境中某些物质或能量的增加直接或间接危及人类的情况。例如工业排废、交通噪音及核弹辐射等都对人类有害。污染多为人类活动的后果,但某些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也能造成污染。    污染的类别  人们一般常按受影响的环境将污染分为大气污染(见彩图)、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由人类健康的角度出发,食品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类型。还可按污染因子的性质将污染分为化学污染(如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物理污染(如声、光、热、辐射等造成的污染)和生物污染(如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和变应源所致污染等)。产生以上污染因子的场所或生境称为污染源。污染源常分为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其中为害较大者如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废渣、工业生产中的有毒产物、农药等。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为害  环境污染与一般中毒有所不同,一般说来,环境污染物的作用范围广,可经大气、水体、土壤、食物等多种途径作用于生物体;污染物浓度一般不高、但作用时间长,可同时有几种污染物作用于生物体;受影响的生物数量大、种类多,但受害的程度不等,因此环境污染常打乱生物群体内部的数量比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可能解毒,也可能增毒,还可被生物浓缩并经食物链网造成间接为害。    物理因子(如辐射)可直接作用于生物体表。在高等动物,大气中污染物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水体及土壤中污染物则多通过饮水或食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污染物进入体内后随体液分布至各处,但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可阻碍污染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和胎儿体内。有些污染物可在组织中蓄积,如铅蓄积于骨中,DDT蓄积于脂肪组织中。一般污染物在体内还要经历代谢变化,例如肝细胞中存在一些酶系作用于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一级代谢物。另外一些酶系则促使这些一级代谢物与体内某些化合物(如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相结合形成二级代谢物。二级代谢物的亲水性一般有所增强,有利于排出。在这个生物转化过程中,许多污染物毒性降低,但有的毒性反而增强。大部分污染物以原形或以转化形态经肾自尿排出或经肝随胆汁排出。许多污染物作用于生物膜,或影响物质转运,或破坏细胞结构。有些则为酶抑制剂,可阻断代谢途径的顺利进行。还有的直接影响核糖核酸等遗传物质,造成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变甚至影响后代。    许多生物有浓集环境中污染物的能力,使体内污染物浓度远大于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浓缩或生物富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浓集的污染物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积累。在食物链网中,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将食物中所含污染物一并吸收,结果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逐级增多,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如有机氯农药使用的数量大、范围广,且有机氯为脂溶性物质,可经体表吸收,容易在脂肪组织中蓄积,并经食物链逐级放大。1966年对美国图利湖和克拉马斯南部保护区中DDT污染情况的调查表明,湖中水DDT浓度仅为0.0006ppm,经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等环节后至石斑鱼体中达1.6ppm,即放大2600多倍。而在食鱼的小????体内竟可发现75ppm的DDT(放大12万多倍),在浓缩DDT的小????脂肪组织中甚至达到459.5ppm,即放大77万倍。DDT可使鸟类产蛋数目减少,蛋壳变薄和胚胎不易发育,从而严重影响鸟类繁殖。    有的污染物经过生物作用后毒性增强。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渔民中陆续出现多例中枢神经系统病患者,其中部分死亡。当时病因不明,仅称之为水俣病,后证明主要系甲基汞中毒。该地区工厂排出含汞废渣,汞进入水体后经底泥和鱼体中细菌作用转化为甲基汞,居民食用含甲基汞的鱼和贝类而中毒。    还有时,污染的直接后果是促进某些生物增殖,打破生物间的平衡,间接地伤及其他生物。如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大量聚集(称为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增生并覆盖水面,影响下层生物的呼吸及光合作用,浮游生物残体分解时也耗氧,造成水体缺氧,再加上某些浮游生物产生毒素,结果鱼类及其他生物成批死亡。在这里,有的污染物毫无毒性,生物伤亡不是污染直接造成的。    环境中的无机毒物和难降解的有机毒物通过大气、水体、土壤进入动植物体内,然后动植物排泄物及其残体经微生物分解后又回到环境中,形成有毒物质的生物循环。其中最重要的循环途径是经农田土壤进入农作物为人畜食用,最后又归于土壤。归纳起来有几种主要循环系统:"农药-土壤-植物-人畜","废水-土壤-植物-人畜","大气-土壤-植物-人畜"和"废水-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人畜"。    20世纪中叶以来,工业废弃物大量倾泻到环境中,已成为自然选择压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的世代短、变异快,最能反映出污染物的选择作用。敏感的生物被淘汰,有耐性的得以存活,能分解这些废弃物并借以为生的生物则大量繁殖。这一切将产生什么样的长远影响,目前还很难预测。    生物在防治污染中的应用  在污染生态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有生物监测和生物净化两方面    生物监测  已广泛应用于大气和水体污染监测。监测大气污染常利用敏感植物。高等植物叶片可对不同污染物产生不同的病斑,而地衣和苔藓等低等植物对污染尤为敏感,例如低浓度的二氧化硫便可杀死地衣。植物体内的污染物积累量也反映污染情况。监测水体污染则广泛利用多种动植物。例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广、比较固定,寿命长,且形体大、易于辨认,是常用的指示生物。不过在这里观察的对象实为有耐力的物种,例如在有机污染造成水体严重缺氧情况下,只有颤蚓等抗低氧物种得以繁殖,故可以其量表示污染程度。有时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可用作较为灵敏的指标。将特定生物置于污染水体中测试其生存情况或其生理、生化和行为等反应,以及测定水生生物体内的残毒蓄积量,这些也是常用的监测手段。生物监测不能准确判定污染物的性质和数量,故必须与化学和物理学测定手段结合应用。    生物净化  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而土壤微生物体系是自然界分解有机物质的主要场所,有极大的净化有机污染的能力。目前广泛利用微生物来净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这包括各类氧化塘、活性污泥及生物膜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