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基因组作用,Nongenomic
1)Nongenomic非基因组作用
1.These GR deficient neurons can serve as a novel model for studying nongenomic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 (GC) in neural system.糖皮质激素受体缺失的神经元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糖皮质素(GC)非基因组作用的理想模型。
英文短句/例句

1.Study on Rapid Nongenmoic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 on Macrophage;糖皮质激素对巨噬细胞快速非基因组作用的研究
2.Glucocorticoid Receptor Deficient Neuronal Model and Involvement of Glucocorticoid's Nongenomic Action in Excitotoxicity;糖皮质激素受体缺失的神经元与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作用参与调节兴奋毒性损伤
3.Rapid Inhibitory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s on the Degranulation of Mast Cells and Its Nongenomic Mechanism;糖皮质激素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快速抑制作用及其非基因组机制
4.Nongenomic Mechanism of Glucocorticoids on Its Permissive Regulation of Blood Pressure;糖皮质激素对血压调节允许作用的非基因组机制
5.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by the 3 Untranslated Region of Dengue Type 2 Virus Genomone;登革2型病毒基因组3’非编码区对翻译的调控作用
6.Role of ERCC1 gen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ERCC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
7.The Impact of Chinese NGOs & Relative Influence Factors;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8.A Rapid, Nongenomic Mechanism of Androgens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Via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快速作用的非基因组机制
9.Role of 17-β Estradiol in the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雌激素对Cajal间质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快速促进作用及其非基因组机制
10.genetically engineered organism用遗传工程技术作过基因重组的生物
11.Study on the Role of BACP in Cell Genomic Stability;BACP在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
12.A REVIEW OF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FOR 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13.Potential Regulatory Role of the Conversed Elements in Sox2 3'Untranslated RegionSox2基因3'非翻译区保守元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14.- usage is not valid: A nontuple formula was used as a tuple— 用法无效: 某个非元组公式用作了元组
15.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Bacterial Genomic DNA on Crucian Carp;细菌基因组DNA对鱼类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
16.A study on gene and its promotion to sports;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其对体育运动的推动作用
17.Therapeutic Effects of NGI Recombinant DNA Vaccine on Transgenic AD MiceNGI重组DNA疫苗对转基因AD小鼠的治疗作用
18.The Function of Chromosome Recombination on Genetic Express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 Gene in Transgenic Barley (Horsdeum Vulgare L.)染色体重组对大麦转基因gfp遗传表达的作用
相关短句/例句

rapid nongenomic effect快速非基因组作用
3)non-genomic action非基因作用
1.Progesterone had non-genomic action which was attibuted to the effect of progesterone membrane receptor by inhibiting the MAPK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目的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孕酮复合物(P-BSA-FITC)染色,运用直接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膜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通过免疫印记杂交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内p-ERK表达的变化,以期证实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孕激素膜受体的存在,进一步完善孕激素的非基因作用机制。
4)non-additive gene action非加性基因作用
5)genome initiative基因组先制作用
6)non genome非基因组
延伸阅读

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组蛋白是存在于染色体内的与 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蛋白质成分称非组蛋白。绝大部分非组蛋白呈酸性,因此也称酸性蛋白质或剩余蛋白质。组蛋白于1834年由德国科学家A.科塞尔发现。    组蛋白对染色体的结构起重要的作用。染色体是由重复单位──核小体组成。 每一核小体包括一个核心8聚体(由 4种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的各两个单体组成);长度约为200个碱基对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一个单体组蛋白H1。长度约为140个碱基对的DNA盘绕于核心8聚体外面。在核心8聚体之间则由长度约为60个碱基对的DNA连接。这种DNA称为"接头"DNA。    组蛋白的组分  几乎所有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均可分成5种主要的组分,分别用字母或数字命名,命名方法也不统一,如H1或称F1,Ⅰ;H2A或称F2A2,Ⅱb1;H2B或称F2B,Ⅱb2;H3或称F3,Ⅲ;H4或称F2A1,Ⅳ。有核的红细胞或个别生物体中,还存在特别的组蛋白成分,红细胞中为H5或F2C,Ⅴ,鲑鱼组织中为H6或T。H2A、H2B、H3、H4组成核小体的核心,也称核心组蛋白。根据组蛋白的一级结构,又可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赖氨酸含量特别丰富的组蛋白(H1);赖氨酸含量较丰富的组蛋白(H2A和H2B);精氨酸含量丰富的组蛋白(H3和H4)。从整体来说,组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很强。其中H1变化较大,H3和H4变化最小。如对小牛胸腺的5种组蛋白,豌豆苗组蛋白的H3、H4和兔胸腺组蛋白H1等的一级结构比较中发现,小牛胸腺和豌豆苗的组蛋白H4间只在60位和77位上的两个氨基酸残基不同。但已知的真菌和原生动物的组蛋白的部分一级结构和动、植物的组蛋白间的差异较大。    组蛋白合成后的修饰  这是形成组蛋白各组分微不均一性的主要原因。修饰的方式有:①乙酰化。有两种,一种是H1、H2A、H4 组蛋白的氨基末端乙酰化,形成α-乙酰丝氨酸,组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输入细胞核之前发生这一修饰。二是在H2A、H2B、H3、H4的氨基末端区域的某些专一位置形成 N6-乙酰赖氨酸。②磷酸化。所有组蛋白的组分均能磷酸化,在细胞分裂期间,H1的1~3个丝氨酸可以磷酸化。而在有丝分裂时期,H1有3~6个丝氨酸或苏氨酸发生磷酸化,其他四个核心组蛋白的磷酸化可以发生在氨基末端区域的丝氨酸残基上。组蛋白的磷酸化可能会改变组蛋白与 DNA的结合。③甲基化。仅发现于H3的 9和27位和H4的20位的赖氨酸,鸭红细胞组蛋白H1和H5的组氨酸。④ADP-核糖基化。组蛋白H1、H2A、H2B及H3和多聚ADP-核糖的共价结合,ADP-核糖基化被认为是在真核细胞内启动复制过程的扳机。    非组蛋白  染色质中一大群分子量5000~ 15000的蛋白质的总称。真核细胞的非组蛋白可能有 100种以上。由于非组蛋白本身具有聚合特性,它们和组蛋白、核酸等也有结合能力,用电泳和层析技术完全分离非组蛋白比较困难,用双向电泳技术曾在兔肝和诺维科夫肝癌细胞分别分离到69个和84个组分。非组蛋白大致包含下列三类蛋白质:①细胞核内大量的酶。包括 DNA合成及修复过程中的DNA多聚酶和连接酶,核糖核酸(RNA)聚合酶,以及核酸和蛋白质如组蛋白在修饰过程中所需要的酶;②在染色体中起结构作用的蛋白质;③其他尚未阐明功能的蛋白质。非组蛋白在各种组织和细胞的分化及发育过程中以及在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过程中均会发生变化。各种不同的动物和组织中的非组蛋白成分也有较大的变化。非组蛋白能够选择性地和同源 DNA 结合,它们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在体外能促进DNA的转录,所以有人认为染色质中的具有专一功能的非组蛋白在基因转录的选择性调控上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