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历史分析,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1)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话语历史分析
1.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makes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话语历史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宏观批评视角受到法兰克富学派社会批评理论的影响,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改善人们的交流和沟通。
2)historical discourse历史话语
1.A free speech on the base of historical discourse——On coloratura;历史话语参照下的自由言说——品读《花腔》
2.The essay aims to show that literariness is not only a distinctive attribute,but also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historical discours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literarinessof historical discourse,which will provide a new realm for future literary studies.本文通过对历史话语的文学性分析,旨在说明文学性不仅仅是文学的特有属性,也是历史话语的本质属性,从而为当前文艺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
3.This essay,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discourse of post-modern historicians represented by Hayden White,aims to show that the historical discourse,only as linguistic constructions of historians,indicates no historical objects and in essence resembles the literary discourse,and thus negates the historical viewpoints of Positivism and povides a new hint of the current historical study.本文通过对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的历史话语的分析,旨在说明历史话语只是历史学家虚构的"语言建构物",进而本质上等同于文学话语,从而否定了传统的历史实在论,为当前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Literariness of Historical Discourse;历史话语的文学性——兼评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
2.New Developments of Historical Discourse: Marx s Conception of History;历史话语的新发展:马克思对于历史的解答
3.A free speech on the base of historical discourse--On coloratura;历史话语参照下的自由言说——品读《花腔》
4.The Lost Clue: Petty Tradition and Historical Speech Power;遗失的线索:小传统与历史话语权力
5.Traditional Historical Discourse Subverted:An Analysis of Foucault s Postmodern Historical View in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传统历史话语的颠覆——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后现代历史观
6.Studies of King Lear-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Power Discourse of New Historicism;新历史主义权力话语下的《李尔王》研究
7.Power and Utterance:Introspection of the Slum Dwellers Historical Status in Qing Dynasty;强势与话语:清代棚民历史地位之反思
8.Revering the Classics:The Best Strategy of Setting up Words for Permanence;论“立言不朽”作为文学话语的历史生成
9.Minben and Civil Rights:Historical Foundation of Discourse on Rights in China;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
10.Michel Foucault s View of History of Discours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m and Sartre;福柯的话语历史观及其与萨特的歧异
11.The History Reconstructed With Discourse An Interpretation of Su Dong po Drama in Yuan Dynasty;话语重构的历史——元代东坡杂剧解读
12.De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Meanings of Discourse in New Historical Novels;消解与构建——论新历史小说的话语意义
13.The Position of the Complement that State "Can" in Ningxiang Dialect;宁乡话可能补语的分布及其历史背景
14.On the Language Significance and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s;论新历史小说的话语意义与审美特征
15.On Holy Words--Chinese Literature and "Myth History"神圣言说——从汉语文学发生看“神话历史”
16.The Evolution of the Accent of Yangzhou Pinghua:Its Successes and Failures论扬州评话语音的历史演变及其得失
17.On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iscourse from historic culture历史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特色”话语研究
18.In short, the three aspects of objective historical facts,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the language expressing history constitute the apparent forms of historic significance.一句话 ,客观的历史事实、历史认识和表述历史的语言三个方面 ,共同构成历史意义的显现形态
相关短句/例句

historical discourse历史话语
1.A free speech on the base of historical discourse——On coloratura;历史话语参照下的自由言说——品读《花腔》
2.The essay aims to show that literariness is not only a distinctive attribute,but also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historical discours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literarinessof historical discourse,which will provide a new realm for future literary studies.本文通过对历史话语的文学性分析,旨在说明文学性不仅仅是文学的特有属性,也是历史话语的本质属性,从而为当前文艺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
3.This essay,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discourse of post-modern historicians represented by Hayden White,aims to show that the historical discourse,only as linguistic constructions of historians,indicates no historical objects and in essence resembles the literary discourse,and thus negates the historical viewpoints of Positivism and povides a new hint of the current historical study.本文通过对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的历史话语的分析,旨在说明历史话语只是历史学家虚构的"语言建构物",进而本质上等同于文学话语,从而否定了传统的历史实在论,为当前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3)historical analysis历史分析
1.China s changing exchange-rate regime and its trade development: A historical analysis;我国汇率制度变化与贸易发展关系的历史分析
2.This article holds,however,that this point of view is a kind of dogmatism without any sound historical analysis.这是一种未经历史分析的独断。
3.There are four main representa- tions of historical analysis approach in constitution, namely, historical analysis approach of etymology, historical analysis approach of institution, historical an.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的方法论体系中正日益被边缘化。
4)history analysis历史分析
5)history linguistic environment历史语境话语
6)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语篇-历史分析模式
1.Within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of Wodak s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and based on Halliday s transitivity anal.作为一名新上任的特区领导,他将如何在他的演讲语篇中构建香港特区的特性,给它一个特殊的身份,将香港“亚洲国际大都会”的品牌继续推广,为香港特区创建怎样的良好形象呢?本文作者选取了曾荫权两年任期中的46篇演讲作为语料,结合Wodak的语篇-历史分析模式和Halliday的及物性理论,对曾荫权描述香港城市/社区的特性和向世界推广的香港形象进行描述,对其所采用的语篇策略进行分析以及对策略的效果进行阐释,并结合香港历史和现实的机遇挑战对构建的城市/社区特性(形象)进行解释,加深对曾荫权的语篇和香港社会的理解。
延伸阅读

话语语言学  新开拓的语言学科。它探索言语内部构成的规律,包括3个部分:话语理论、话语语法和话语修辞。    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连贯性话语。所谓连贯性话语是指任何在内容和结构上构成一个整体的言谈或文字,包括整篇文章、整部作品。话语语法主要研究大于句子的言语单位〈超句统一体〉,借助话语分析来揭示连贯性话语的横向线性扩展规律。话语修辞主要研究大于超句统一体的言语单位──节、章、篇,借助修辞分析来揭示连贯性话语的纵向线性扩展规律。研究句际关系和句际连接手段,是分析连贯性话语的前提;研究话语的结构及其交际功能、交际条件,分析篇章结构及表达方式,是探索连贯性话语线性扩展规律的基础。    话语语言学用来进行话语分析的基本方法叫"句子实际切分法"。这种方法是捷克语言学家V.马泰休斯提出来的。句子实际切分法是一种功能-意义分析法。马泰休斯根据词语在句中不同的交际功能,把句子切分为两个表意部分:一是叙述的出发点,二是叙述的核心。德国语言学家K.布斯特把叙述的出发点称为主题,把叙述的核心称为述题。主题指叙述的对象,表示已知的信息或不重要的内容,述题指对叙述对象的说明,表示新的信息或重要的内容。句子实际切分法就是把句子切分成主题和述题的方法。例如:  家乡的日头/从东山上冉冉升起。(《北方,我的北方》)    主题       述题  河水上/跳动着月光。(《我的摇远的精平湾》)   主题   述题  因为离海近,/所以这里的集市最精彩不过。(《芦花虾》)    主题       述题  如果没有拉夜网的,/海边上是安静的。(《拉拉谷》)    主题        述题    对连贯性话语进行实际切分,最能显示主题和述题之间的关系。在交际过程中,通常都是主题在前,述题在后。这是连贯性话语构成的基本规律。如果前面一个句子的主题和述题与后面一个句子的主题和述题,分别叙述两个并存的客观事物,话语横向线性扩展为平列式或平行式:    渠岸、路旁和坟地上的迎春花/谢了。肥壮而且显得大方的蒲公英/开了。温柔而敦厚的马兰花啊,/也在路旁讨人喜欢哩。(《创业史》)    风/把地面刮干净了。风/把田野刮成了班斓的颜色。风/把高梁穗子刮黄了。(《暴风骤雨》)    如果前面一个句子的述题为后面一个句子的主题,而第二个句子的述题又成为第三个句子的主题,这时话语横向线性扩展呈现为链式:    我/站起身,掮上行李又上路了。大路/被人踩车辗得平平展展,弯弯曲曲地上了大坝。走上大坝,/便被绿色的浓荫包裹了。(《从疾驶的车窗前掠过的》)    九年来他的心/好象一个平静的湖泊。尽管湖泊的深处有旋涡,有波动,甚至有火山的爆发和死灭,/然而湖面是愈来愈平静了。平静的湖面/是美丽的,每个人都可以从湖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而且,倒影/往往比活人更有魅力。(《蝴蝶》)    句子实际切分法与所谓的"成分分析法"不同。成分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逻辑学,它根据词语在句中的句法作用,把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划分为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和次要成分(定语、宾语、状语)。实际切分法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它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交际功能,把句子切分为主题和述题。实际切分理论受到了苏联语言学家们的重视。1961年出版了И.П.拉斯波波夫著的《句子实际切分法》,1976年出版了И.И.科夫图诺娃著的《现代俄语》及О.А.克雷洛娃和С.А.哈夫洛尼娜合著的《俄语词序》。1970年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出版的《现代俄语语法》及1980年苏联科学院出版的《俄语语法》,都是以实际切分理论为依据来阐述词序问题,分析句子的各种交际结构形式和交际功能,研究句子的实际切分与上下文和语言环境的关系。    话语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同逻辑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社会心理学、语法学、修辞学、信息论、言语行为理论、翻译理论等学科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话语语言学与中国的"文章学"十分相近。文章学研究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不过最初不用"文章学"这个名称。最著名的著作是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在该书的《章句》篇里,刘勰把语言单位分为字、句、章、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同时还指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讲到篇章结构时,他说:"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义;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最早提出"文章学"这个名称的是北宋时代的理学家程颐。自1925年起,龚自知、蒋祖怡、张志公、林祝敔、张寿康等人曾先后发表论著,讨论文章学问题。    话语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 20 世纪初在欧洲奠定的。在这方面,捷克语言学家们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认为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研究语言必须同人们交际的具体语言环境联系起来,同社会与文化联系起来。马泰休斯创立的句子实际切分理论使句法研究摆脱了赤裸裸的形式逻辑的窠臼,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苏联话语语言学开创于1948年。在这一年,Н.С.波斯别洛夫撰写的《复杂的句法整体及其主要结构特征》及И.А.菲古洛夫斯基发表的《从单句句法到话语句法》两文,奠定了苏联这门学科的基础。苏联话语语言学者从一开始就形成为一个特殊的学派,它重视研究超句单位──复杂的句法整体(又称散文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上半期,话语语言学尚未引起各国语言学家们的足够重视。从60年代下半期起,特别是到了70年代,话语语言学才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德国语言学家 R.哈尔维克、W.德莱斯勒、S.施密特以及H.温利希等人对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都做了详细的叙述。他们主要研究人类正确交际的前提和条件以及话语与语境和上下文的相互关系。    在此期间,话语语言学在苏联成为许多学术讨论会的重要议题。1970、1974、1975、1977这几年,都开过专门讨论话语和话语分析等问题的会议。70年代,苏联语言学家在应用句子实际切分法研究俄语词序、分析句际关系和连接手段、研究超句统一体的结构特点及其结构-意义类型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尤其重视研究话语修辞,已出版了Г.Я.索尔甘尼克,В.В.奥金佐夫,О.И.莫斯卡里斯卡娅等人的著作。    目前,话语语言学正处在一个形成阶段,各国语言学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