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思维,experience thinking
1)experience thinking经验思维
1.Experience thinking refers to extension and expanding of experience.经验思维是指经验认识的延伸和拓展,是一种从实际经验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比较初级的思维类型,中医理论的建构常立足于日常生活经验,借助于生活经验常识、农业生产经验以及天文现象观察经验等,推导出相应的认知路径,并得出结论。
英文短句/例句

1.Original Thinking,Experimental Thinking and Logical Thinking;原始思维、经验思维和逻辑思维——对法律事实认定思维类型历史变迁的考察
2.On Experience Thinking;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
3.Everyday Life Experience and Construction of TCM Theory--One of the Researches of Experience Thinking and TCM Theory Construction日常生活经验与中医理论的建构——经验思维与中医理论建构研究之一
4.Historical Philosophy of Myth Thinking and Turning "Experience"神话思维与转向“经验”的历史哲学
5.The Experience--Oriented Design thought at the Age of Experience Economy;以体验为先导——体验经济时代设计的新思维
6.Reconsidering on the Judging’s Thinking--On A Background of the Judges’Judicial Experience;对“法官思维”的反思——以法官书写的经验为背景
7.At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Dewey changed from substance mode of thinking to relative think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experience and growing .时至杜威,经验课程实现了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的转变。
8.A Multidimensional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Human Nat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tial Presupposition "and" Presupposed Exper ience;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
9.The Rationalized Empiricism: on British Medieval Tolerance;宽容的思维特质:英国经验理性及其影响
10.New Thinking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pecialize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Relying on Course Group;依托课程群的经管专业实验室建设新思维
11.Thinking about the Limit Wittgenstein on the Subject Beyond Empirical Subject;界限之思——维特根斯坦对于经验主体的超越
12.Ning Hongbin's Chinese Teaching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Middle School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经验研究
13.The Book of Changes: A Transformation from Supernatural Thoughts to Philosophy of Experience--An Analysi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in The Book of Changes;《周易》:从巫术宗教神性思维到经验哲学人性思维——关于《周易》的文化人类学透析
14.Converse Thinking and Intuitive Thinking -- On the Thinking of Tao Te Ching;逆反思维与直觉思维——《道德经》思维方式探微
15.Lessons are used as thought starters during program reviews.经验教训作为思维启动器应运用于项目评审全过程。
16.A New Direction for 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 Community of Practice Based on Critical Thinking;大学新生经验的新取向: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实践共同体
17.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New Thoughts for Finana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与中小企业融资新思维
18.Language Transfer of Chinese Thinking Pattern and Writing Experience in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汉语思维方式及写作经验在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迁移现象
相关短句/例句

empirical thinking经验思维
1.A judge’s thinking should be multi-dimensional, which is the unification of meticulous logic and empirical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unification of value judgment and abstract philosophy.经验思维,是直接与客观存在相接触,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它可以有效避免因非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失误;由此,经验思维便可能使自己与客观存在保持尽可能的同一。
2.Since the late 1970s, there have emerged in Chinese novels three thinking modes- empiricalthinking, superempirical thinking and sensual thinking-because of dissimilarities in the logical starting-point, logical path and logical destination of thinking.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小说,因思维的逻辑起点、逻辑路径、逻辑指归等差异,形成经验思维、超验思维和感觉思维三种思维方式,并大体历时流变。
3)thoughts based on experience体验思维
1.They are thoughts based on experience, integriation, dialectics, and image从“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诗的分析来看 ,中国文化和中医在思维模式上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体验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和意象思
4)superempirical thinking超验思维
1.Since the late 1970s, there have emerged in Chinese novels three thinking modes- empiricalthinking, superempirical thinking and sensual thinking-because of dissimilarities in the logical starting-point, logical path and logical destination of thinking.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小说,因思维的逻辑起点、逻辑路径、逻辑指归等差异,形成经验思维、超验思维和感觉思维三种思维方式,并大体历时流变。
5)mental test思维测验
6)thought-experiment思维实验
1.But the present paper argues that literature can conduct thought-experiments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produce not just models of reality(recognizable models)but models for reality(fresh,novel cognitions).文学系统一个最强大最有价值的产品是它反映了现实的模式,然而本文却认为,文学能够引发思维实验,而其目的是不仅反映现实的模式(即能被认识的模式),而且为现实创造模式(即全新的认知)。
延伸阅读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哲学界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一场讨论。这场讨论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经历了学术讨论一政治批判一学术讨论的曲折过程。    讨论的经过  50年代初,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学员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要求教师解答"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命题还是唯物主义命题,是G.W.F.黑格尔的语言还是恩格斯的语言。杨献珍同艾思奇在观点上发生了根本分歧。杨献珍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命题,是黑格尔的语言;艾思奇则认为这个命题既可作唯物主义的解释,又可作唯心主义的解释,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1958年 1月,《哲学研究》发表了郭月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一文。1959年10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于世诚的文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原理吗?》,对郭文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由此,争论在报刊上展开。1959年10月至1965年,全国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80多篇。由于当时掌握理论界领导权的康生、陈伯达等人的干预破坏,使这场学术讨论变成了政治批判,主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命题"者被扣上"反对毛泽东思想"、"为现代修正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反对三面红旗提供理论武器"等政治罪名,讨论由此中断。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哲学界重新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1979年10月至1982年10月,全国报刊发表有关文章40篇左右,观点仍未统一。    争论双方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这场争论的焦点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可否作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持肯定观点的一方有艾思奇、王若水、郭月争等;持否定观点的一方有杨献珍、李唯一、于世诚等。分歧主要表现在互相联系的三个问题上:    ①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命题,还是可以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    杨献珍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因为,它在哲学史上一直是唯心主义的理论,并且,其确定的含义是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二者是同一个东西。主观唯心主义者G.巴克莱和E.马赫,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都是在这个含义上援用这一命题的。而唯物主义者从L.费尔巴哈起,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对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理论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强调指出存在和思维之间的差别,二者是不同一的。    王若水等人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可以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前者把思维作为同一性的基础,后者把存在作为同一性的基础。"同一性"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等同的意思,一种是一致、符合的意思。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他们的著作中,批判的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肯定并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费尔巴哈在《未来哲学原理》中批判了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同时又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并给予唯物主义的解释。把马克思指出存在与思维的差别看成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②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    杨献珍等人认为,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说成是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恩格斯在这里提出的是世界可知还是不可知的问题。所以,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来代替反映论,这就混淆了两种认识论的根本对立,从而根本上取消了反映论。    王若水等人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反映论对立起来,就意味着把认识论和辩证法割裂开,是违反恩格斯著作的原意的。    ③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矛盾的同一性"这两个"同一性"是属于同一种范畴,还是两种不同的范畴?    杨献珍等人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矛盾的同一性"这两个"同一性"的含义完全不同。前一个"同一性"是"同一个东西"的意思,是唯心主义范畴的同一性;后一个"同一性"说的是组成统一体的对立双方互相联结、互相贯通,并因一定条件互相转化,是辩证法范畴的同一性。如果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矛盾的同一性",就难以和"原则同格"划清界限。    王若水等人认为,两种同一性的区别不是唯心主义的同一性和辩证法的同一性的区别,而是抽象的同一性和具体的同一性(或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和辩证法的同一性)的区别。杨献珍等人所强调的那种不包含差别的同一性,正是抽象的同一性。思维和存在是一对矛盾,当然具有同一性。否认它,就是否认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思维和存在是矛盾的同一,和"原则同格"含义完全不同,不会发生混淆的问题。    杨献珍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命题,"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是辩证唯物主义命题,二者不能混为一谈。20多年来争论的是前一个问题,而对后一个问题并没有争论。王若水则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意思一样,如承认后者,合乎逻辑地也就承认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