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学会,Chinese Physical Society
1)Chinese Physical Society中国物理学会
1.(2)The article makes a list of Wang s papers submitted to the 12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Physical Society together with their summaries.(2)王淦昌在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提交的论文是《万有引力与核子力的关联性》、《物质"创造"的模型》、《关于中微子的质量和中子的放射性》、《寻找同位素的新方法》。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PHYSICAL SOCIETY AND THE MAIN ACTIVITIES BEFORE THE WAR OF RESOSTANCE AGAINST JAPAN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及其抗战前的主要活动
2.The Social Physics and the Warning System of China′s Social Stability;社会物理学与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
3.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国际物理和化学学会
4.Physical modelling in geotechnics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modelling in geotechnics, 2002岩土力学中的物理模型: 2002年岩土力学中的物理模型国际会议录.
5.IOP Polymer Physics Group英国物理学会:高分子物理分会
6.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Physiologists (IAPP)国际植物生理学家协会
7.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Physiology(IAPP)国际植物生理学协会
8.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Cloud Physics国际云物理学委员会
9.Asociacion Internacional de Siencias Fisicas del Oceano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
10.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oceanographie physique国际物理海洋学协会(物海协会)
11.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12.Physics [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物理〔香港中学会考〕
13.China will hold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Global Chinese Physics Meeting中国将举办第一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
14.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ccretion and Jets in Astrophysics“天体物理中的吸积与喷流”国际学术讨论会
15.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s Division of Physical Chemistry美国化学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16.Curently he is member of Chinese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committee member of Chnese Association, vice-director of Hainan Poets, Artists and Calligraphers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委员,海南省诗书画联谊会副理事长。
17.International Union for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in Medicine国际药物物理和工程科学联合会
18.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国际物理海洋学协会(物海协)
相关短句/例句

Biophys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3)Chinese Society of Plant Pathology,CSPP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4)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5)Chinese Society of Museums中国博物馆学会
6)Chinese Society of Cultural Relics中国文物学会
延伸阅读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全国性的学术团体。    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1932)  1931年,国际联盟派出4位专家来华考察教育,其中有世界著名物理学家P.朗之万。来华后他受到了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他建议中国物理学工作者联合起来成立中国物理学会,还建议中国物理学会加入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经朗之万的促进,中国物理学会的筹备组织迅速成立,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被推选为筹备会主任。1932年8 月22日至24日在北平清华大学召开了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大会,这也是中国物理学会第一次年会。    按照大会所通过的会章,中国物理学会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又推选4人分任会长、副会长、秘书及会计。后来会章屡有修改,会长、副会长的名称亦有数次变更,如改称为理事长、副理事长等,但职责一仍其旧。任会长(理事长)的历届学者为李书华、叶企孙、吴有训、严济慈、周培源,现任理事长为钱三强。    中国物理学会的学术活动是通过年会和专门组织来展开的。学会成立时就设立了学报委员会、物理学名词审查委员会、物理教学委员会,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增设应用物理汇刊委员会。这些组织中除最后一个委员会没有很好开展工作外,其他三个委员会,尤其是学报和名词审查委员会的工作赓续不断。    初期的发展(1932~1936)  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后,第二次年会于193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第三次年会于1934年在南京金陵大学举行,第四次年会于1935年在青岛山东大学举行,第五次年会于1936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举行。    为了促进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中国物理学报》于1933年创刊。当时规定学报用英、法、德三种外国文字印行,但附有中文摘要。    1933年夏,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当时上海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内开展工作,该委员会的首次审查结果于1934年刊印公布,其后此项工作延续至今。    此期间,中国物理学会还就度量衡和大、小数的命名提出了建议,《东方杂志》即于1934年出有专号刊载有关的讨论,此项建议为当时中国科学界所采纳。    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和学术活动的展开促成了1934年I.朗缪尔、1935年P.A.M.狄喇克和1937年N.玻尔的来华访问,他们分别在北平、上海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了中国物理学界与国际物理学界的联系。    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7~1949) 抗日战争开始后,学校和学术机构仓促内迁,各方面条件都异常困难,但中国物理学会的活动没有中止。1939~1944年间共召开年会 6次。由于战时交通甚为不便,自1942年开始,年会分散在各处举行。如1942年和1943年的年会分别在昆明、重庆、成都、兰州、贵阳、桂林等6 个地方举行。1942年中国物理学工作者还分别在重庆、贵阳、昆明和福建的永安等地举行了牛顿300周年诞辰的纪念大会。陕甘宁边区的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也于1943年 1月举行了这样的纪念会,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还刊出了纪念牛顿诞辰的特刊。    《中国物理学报》出版至第3卷第1期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刊 2年。1939~1945年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一共出版了5期。其中有些用粗糙的土纸印刷,质量低劣,但论文保持往常的水平,这里凝聚了当时不少中国物理学者的心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物理学会(194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物理学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一些旅居国外的物理学工作者也相继回国。年长的和年轻的物理学工作者共同以发展新中国的物理学事业为己任。    在1949年 7月召开的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议上,被选为常务委员的物理学家有严济慈、叶企孙、吴有训、钱三强、钱伟长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使中国物理学工作者感到原有的中国物理学会会章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而推举了5人起草新的会章。1950年 8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物理学会参加者有25人。此次会议又促成了1951年 8月的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1951年 8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指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学习和工作的新方向。大会所通过的新会章规定:"本会的宗旨在团结全国物理学工作者,从事学术研究,交流工作经验,谋物理学知识之普及、提高与应用,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经济及国防建设而服务。"这次大会还讨论了物理学教育的问题,不仅论及大学的物理学教育,也注意到了中学的物理学教育。大会选出的理事会由21人组成,其中9人为常务理事,周培源为理事长,钱三强为副理事长。从此物理学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理事会之下,设立了物理学报委员会、物理通报委员会、物理名词审查委员会、物理论文编目委员会和物理教学委员会等五个常设委员会,《中国物理学报》从此继续出版,从1953年第9卷起改名为《物理学报》,发表论文以中文为主,附以外文摘要;又出版《物理通报》,它的宗旨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的原则下,来协助物理学在中国的土地上建设起来、发展起来,帮助改进中学和大学的物理教学,阐明物理学和实际的联系,加强物理学的应用,引导一般社会人士对物理学获得更清晰而亲切的了解,帮助发扬中华民族的科学,增进学会与会员及会员与会员间的联系。物理名词的审查工作也从此加速进行。    196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了全国20多个分会所属会员 3300多人。大会共收到论文325篇,宣读了134篇。此外还有特邀报告21篇,这些报告或介绍当时物理学某一领域的概况,或扼要报道建国以来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在某一领域中的成就。在物理学教学方面,有10位同志提交了论文或作了特邀发言,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大会又修改了会章。选出的理事会由75人组成,其中常务理事21人,周培源为理事长,钱三强、施汝为、王竹溪为副理事长。    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后至1966年的 3年期间,物理学会所进行的主要工作为:①汇总了会员名单计 3320名,付印成册。②对年会的部分论文进行征集和汇编。③参加了在1964年夏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四大洲科学家参加的北京科学讨论会。在会议期间,物理学会接待了日本著名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等人的访问。④在1966年召开的同样有四大洲代表参加的北京暑期物理讨论会上,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着重介绍了层子模型的研究成果。⑤继续出版《物理学报》、《物理通报》,还出版了《声学学报》。    此后,物理学会的活动被迫中断,学术刊物被迫停刊,有关物理学会活动等资料大量散失。1976年以后物理学会才得以恢复工作。    1978年 8月在江西庐山召开了1978年中国物理学会年会。年会期间分别举行了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基本粒子和统计物理学的学术报告会。年会共宣读论文318篇,其中综述报告64篇。年会期间还召开了物理学会理事会,原则通过了新的《中国物理学会章程》,调整了理事会。理事增加到151名,其中常务理事34名,周培源为理事长,钱三强、施汝为、王竹溪、甘柏、王淦昌、张文裕、汪德昭、谢希德为副理事长。年会对学会的工作提出了如下要求:①开展学术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②办好学术刊物。③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④加强学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    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物理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中国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暨1982年年会。这时全国会员已近 2万人。有31位物理学家在年会上作了学术报告,系统地介绍了物理学各分支30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和物理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大会通过了新的会章,选出新的理事会,由理事84人(暂缺台湾省 1名)组成,其中常务理事17名,钱三强为理事长,谢希德、洪朝生、周光召为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学术交流委员会、物理教学研究委员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出版工作委员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和名词委员会,并分别确定了各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人选。在纪念中国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的活动中,还向从事物理学工作50年以上的前辈颁发了荣誉奖章和荣誉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多年来,中国物理学事业发展迅速,物理学各个分支都有众多的人员在工作,原有的学会组织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相继成立了各分支学科的学会(专业委员会)。现已成立的分科学会有:高能物理学会、核学会、液晶学会、电子显微镜学会、质谱学会、发光学会、加速器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和等离子体学会,成立了静电、波谱学、内耗与超声衰减、原子分子物理、电介质、光散射、相图、现代物理光学、X 射线衍射、表面与介质物理、非晶态物理、凝聚态理论物理、高压物理、微弱讯号检测等专业委员会。这些分科学会和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举行为数众多的各种专题讨论会。国内外学术活动日趋活跃,学会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很大进展,受到广大物理学工作者的欢迎。由于分支学科的发展,光学、声学、核科学已各自独立成立学会。    30多年来物理学会的刊物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登载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和简报的《物理学报》自1951年继续出版以来,至1959年第15卷起已由季刊、双月刊改为月刊。1974年复刊,初为双月刊,1981年又改为月刊,篇幅也大为增加。1984年1~9月号增加了快报栏"以简短篇幅,刊载有必要优先发表的首创性的物理学实验、理论研究成果",下半年发展成由学会编辑出版的英文版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中国物理快报》)。1951~1966年出版了《物理通报》。1954~1958年出版了《物理译报》,介绍国外物理学的科研成果。《物理》于1972年创刊,主要登载深入浅出地介绍物理学的研究进展、动向和新知识的文章和报道,也交流物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技术经验。《物理教学》于1978年创刊,主要内容为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的处理和研究以及教学中的体会,交流有关实验仪器的制造和改进等。《大学物理》于1981年创刊,登载与大学物理教学有关的文章,包括新知识的介绍。这样,《物理通报》停刊后,其任务就由以上3个期刊分担。物理学会主办的专题综述性评论期刊《物理学进展》于1981年创刊,其任务为及时介绍和评价物理学各个领域的新进展。此外,各分科学会与专业委员会也编辑出版了十几种刊物。    《物理学报》自创刊始即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注视。从30年代起,《物理学报》的论文摘要就为美国出版的《物理学文摘》所收录。1981年美国物理学协会开始出版名为《中国物理学》(Chinese Physics)的刊物,该刊专门选载中国物理学界各学报等学术刊物刊登的论文,该刊的10名编委中有6名为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    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伊始,即与国外物理学家建立了联系。1932年的成立大会之后不久,即推举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为中国物理学会名誉会员。到1948年为止,被选为名誉会员的外国物理学家有印度的C.V.喇曼,美国的R.A.密立根、K.T.康普顿、A.H.康普顿和英国的P.M.S.布莱克特、W.L.布喇格、P.A.M.狄喇克,法国的C.法布里、F.约里奥-居里(见居里两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推选苏联物理学家С.И.瓦维洛夫、A.Ф.约飞和Д.Β.斯柯伯耳琴为名誉会员。    中国物理学会在促进中外物理学家的学术交流上也做了许多工作,如1957年以朝永振一郎为团长、有山兼孝为副团长的日本物理学家访华代表团来华、1962年丹麦物理学家A.玻尔来访。1977年以来中国物理学工作者与国外同行的交往更日益频繁,在国内召开了一些物理各分支学科的国际会议,如1982年在上海召开第三次格拉斯曼广义相对论天体物理会议。1983年召开中日电镜学术讨论会、中日质谱学术讨论会、国际核子-核相互作用与核多体问题暑期讲习班等大型学术活动。1984年10月由周光召副理事长率领的中国物理学会代表团参加了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代表大会,并于10月8日中国物理学会被接纳加入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这是中国物理学界在国际交流活动中重要的事件。    中国物理学会已成立50多年,前18年正处于中国内忧外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努力探索发展中国物理学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物理学会在祖国建设中发挥了作用;30多年来物理学工作者在教学、科研、生产和国防建设上各尽所能,做出了许多成绩,在国际学术界中博得了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