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川穹高产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7743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川穹高产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状茎经干燥后入药。具行气开郁、祛风止痛、活血止血功效,为妇科、伤科、瘀血诸痛之要药。主要生长栽培区域:川芎主产四川省都江堰市、崇州市等,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亦产,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川芎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cm。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团块,黄褐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的轮节,节盘凸出。茎直立圆柱形绿色,表面有纵直沟纹,中空,上部分枝,节膨大呈盘状。叶互生,叶柄长9~17cm,基部呈鞘包茎叶为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边缘成不整齐的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先端渐尖,小叶具柄,叶柄由下而上渐短,在顶端的小叶近于无柄;仅脉上有稀柔毛。山东等北方各地栽培川芎不开花。

四川栽种川芎生长期为280~290天。1月份中耕培土要扯去地上部分,称“薅冬药”,以此为界,把生长期分为前期和后期。四川气候较暖和,常8月栽种,而长江以北山东等地区冬季来临早,故常在6~7月期间种植。栽种后腋芽先萌动,接着节盘发出不定根。1周左右抽出1~2片叶片。出苗前,芽和根生长所需水和养料均由节盘和节间供给。约1个月后,基生叶呈簇状,新根茎开始形成,原栽的茎节逐渐烂掉。8~10月为叶片生长旺盛期,也是根茎生长盛期。仅部分植株有1~2根短小幼茎。“霜降”后,北方地区逐渐停止生长。四川地区栽种川芎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一直维持到11月中旬。根茎干物质积累不多,而体积膨大速度快于物质积累。地上部分生长转缓后,根茎物质充实,积累增快,到12月上旬为积累最快。“薅冬药”前大约2个月,根茎积累物质占前期的80%或全生长期的40%以上。四川省“薅冬药”时部分叶片仍是绿色,到2月中旬普通抽茎,3月下旬茎叶数基本稳定,而根茎干重降至后期的最低点,此后根茎迅速充实,物质积累加快,至收获前1个半月,根茎干物质积累为后期的全部或 接近全生长期的一半。而长江以北山东等地区到第二年3月下旬平均气温在6℃左右时,重新发芽,随着气温上升,根茎也迅速生长增大,到5月开始抽出多条地上茎,同时地下根茎继续长大。四川省等地川芎多栽于海拔500~700m,平均气温15.2℃,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一5℃,栽种时气温25℃。繁殖材料常在海拔900~1500m山区培育。而其他省区繁殖材料不作山区培育。川芎喜温和、湿润、日照充足的生境,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忌涝洼地、荫蔽地种植。川芎根系多分布于表土层,喜有机肥,幼苗期怕高温及烈日。不可重茬栽种,栽种品种一般不宜开花

由于川穹药用价值高,是中药材品种中重要的一员,市场需求量大,目前的种植技术中,很少有针对川穹种植技术的研究,本人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到一种川穹高产种植方法,并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川穹高产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选地整地、种苗繁殖、栽种、川芎田间种植管理、收获加工步骤,具体包括:

1.选地整地:宜选土地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整地同时施人基肥。先翻耕两次,再施人腐熟堆肥1500kg和饼肥100kg,将肥料翻入土层。川芎为浅根作物,肥料人土深度不要超过15cm,耕细后作畦,高畦宽130~170cm,每四畦开一条深24cm的排水沟。山东北方地区做成宽70cm、南北向平畦,畦埂宽30cm。

2.种苗繁殖:用地上茎的茎节(又称芎苓子、节盘)作繁殖材料:

(1)选苓子:四川8月上旬,在收获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大小一致的地上茎节,将其切成3~5cm长的小段,节盘在小段中间,此即为作种子的“芎苓子”。四川有的地区及山东等地6~7月期间收川芎时选无病害、节盘发达芎苓子作种栽。

(2)芎苓子的处理:将切好的芎苓子放人3%~4%烟筋水(烟草叶的筋3~4kg,加热水100kg温浸1小时,去渣水冷却即可)内,浸泡半小时或用90%敌百虫400倍液浸泡半小时捞出稍晾,即可栽种。条播、穴播按行距24~30cm, 株距18~24cm。

3.栽种:选晴天栽种。在已备好的畦上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距24cm,株距24cm开深3cm的穴。每穴摆栽从山区培育好的芎苓子1个,芽朝上,覆土1.5~3cm,将穴周压实,畦上盖稻草或麦秆。经常保持湿润,7~10天可出苗。条播按行距30cm横畦开深为1.5~3cm的沟,按株距18cm摆栽芎苓子。每个行间两头多栽2个苓子,称“封口”,“封口”苗子为备用补苗,待以后发现缺苗时挖其补苗。栽后覆土并盖稀疏草。

4.川芎田间种植管理

(1)揭覆盖物:盖草或盖土栽后半月左右,见幼苗出齐时,应揭去覆盖物。

(2)中耕除草:揭除覆盖物后4~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20天进行一次,共4次。每次浅锄不宜过深,最后一次在植株周围培土厚8cm左右,以免入冬季根部冻害。

(3)补苗:发现缺苗,随时挖取“封口”苓子苗补齐。

(4)追肥:每次中耕除草均应结合施追肥,每亩可用稀释的人、畜粪水1500kg加入发酵饼肥20~40kg,过磷酸钙7~10kg。川I芎喜有机肥,特别强调施饼肥,甚至有“1kg饼肥增产1kg川芎”之说。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在施氮肥时配合施用磷钾肥能增进肥效,更多地提高产量。

(5)疏茎叶:春季发苗后,地上茎高达15cm左右时,要疏一次茎,去掉各株发出过密的茎秆,尽量疏除根茎中间茎秆,每株外缘可保留6~8个。疏茎的同时将保留茎秆下部的老叶打去,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及防止烂根。

(6)浇水:栽前浇水,栽种后7天左右出苗,出苗前如无雨,每天早晨或傍晚浇井水,既保持畦面湿润,又能降低地温,中午炎热时不可浇水。每次追肥后立即浇水。“立冬”前必须浇足越冬水,不可浇得太晚。

(7)越冬管理:长江以北地区冬季严冷。一般在“立冬”后,在畦面上可覆盖一层腐熟牛马粪或圈肥,既作越冬肥,又起防寒作用。无牛马粪可在根茎上培土6~9cm土或畦面上盖6~9cm厚绵槐叶、麦糠等。,第二年春暖萌发之前去除覆盖物或培土,以利出苗。

(8)防治病虫害

a.白粉病: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夏秋季发生,病叶如敷上白粉,后 期病部发现黑色小点,严重时叶变枯黄。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也可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每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对重病植株,要及时拔除烧毁。

b.川芎茎节蛾:又名臭股虫、钻心虫,属鳞翅目昆虫幼虫为害,5~9月大量发生。幼虫由叶柄基部或茎顶端钻人茎内,逐节咬食,使节盘尽蚀,全节为“通秆”,至全株枯萎。防治方法:发现幼虫初可用50%马拉硫磷加等量的40%乐果乳油混合后稀释800倍液喷洒。

c.种蝇:有些地区发现有俗称“地蛆”。幼虫钻进根茎为害,以4~5月和9~11月为害最严重。防治方法:春天刚出苗时,用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每隔半月喷1次,连续3~4次;或在春天幼虫未钻出之前,用氨水浇灌植株根部,既能杀死幼虫,又施1次追肥。也可尽量消灭其成虫(蛾)。

d.红蜘蛛:常在5~9月发生危害。若虫在叶背后吸叶汁,使叶片变黄,最后叶片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发现红蜘蛛及时喷洒40%乐果1500倍液。

e.选育良种川芎选种主要选无病虫害、茎杆粗壮均匀、节盘发达匀称的芎苓子集中起来作育苗田。育苗田更要加强管理,培育好栽子作种。

5.收获加工

不同地区收获时间不尽相同,从6月末至8月不等,但均在根茎长成、茎叶开始枯萎时收获。收获时割去地上茎秆,挖出地下根状茎,抖净泥土,在田间稍晒后,运回加工。加工可分晒干或烘干,以烘干为好。烘时火力不可太大,以免烘焦,一般用60℃左右的温度即可。每天翻动1次,并将半干的拣出来,用撞兜撞1次,撞落残茎和须根。继续烘干时,下层放新鲜根茎,上层放半干根茎。等上层全干后,再将上、下层分别撞1次,上层经2次撞后即可除尽泥土、残茎及须根,选出干燥完全的即为成品药材,未全干的放在上层继续烘干,直到全部干燥为止。川芎亩产鲜货300~500kg,高产者达750kg。通常加工3kg鲜根茎,可得干药材1k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 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选地整地:选土地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整地同时施人基肥。先翻耕两次,再施人腐熟堆肥1500kg和饼肥100kg,将肥料翻入土层。川芎为浅根作物,肥料人土深度不要超过15cm,耕细后作畦,高畦宽130~170cm,每四畦开一条深24cm的排水沟。山东北方地区做成宽70cm、南北向平畦,畦埂宽30cm。

2.种苗繁殖:用地上茎的茎节(又称芎苓子、节盘)作繁殖材料:

(1)选苓子:四川8月12日,在收获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大小一致的地上茎节,将其切成3~5cm长的小段,节盘在小段中间,此即为作种子的“芎苓子”。

(2)芎苓子的处理:将切好的芎苓子放人3%~4%烟筋水(烟草叶的筋3~4kg,加热水100kg温浸1小时,去渣水冷却即可)内,浸泡半小时或用90%敌百虫400倍液浸泡半小时捞出稍晾,即可栽种。条播、穴播按行距24~30cm,株距18~24cm。

3.栽种:选晴天栽种。在已备好的畦上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距24cm,株距24cm开深3cm的穴。每穴摆栽从山区培育好的芎苓子1个,芽朝上,覆土1.5~3cm,将穴周压实,畦上盖稻草或麦秆。经常保持湿润,7~10天可出苗。条播按行距30cm横畦开深为1.5~3cm的沟,按株距18cm摆栽芎苓子。每个行间两头多栽2个苓子,称“封口”,“封口”苗子为备用补苗,待以后发现缺苗时挖其补苗。栽后覆土并盖稀疏草。

4.川芎田间种植管理

(1)揭覆盖物:盖草或盖土栽后半月左右,见幼苗出齐时,应揭去覆盖物。

(2)中耕除草:揭除覆盖物后4~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20天进行一次,共4次。每次浅锄不宜过深,最后一次在植株周围培土厚8cm左右,以免入冬季根部冻害。

(3)补苗:发现缺苗,随时挖取“封口”苓子苗补齐。

(4)追肥:每次中耕除草均应结合施追肥,每亩可用稀释的人、畜粪水1500kg加入发酵饼肥20~40kg,过磷酸钙7~10kg。川I芎喜有机肥,特别强调施饼肥,甚至有“1kg饼肥增产1kg川芎”之说。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 著增产,在施氮肥时配合施用磷钾肥能增进肥效,更多地提高产量。

(5)疏茎叶:春季发苗后,地上茎高达15cm左右时,要疏一次茎,去掉各株发出过密的茎秆,尽量疏除根茎中间茎秆,每株外缘可保留6~8个。疏茎的同时将保留茎秆下部的老叶打去,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及防止烂根。

(6)浇水:栽前浇水,栽种后7天左右出苗,出苗前如无雨,每天早晨或傍晚浇井水,既保持畦面湿润,又能降低地温,中午炎热时不可浇水。每次追肥后立即浇水。“立冬”前必须浇足越冬水,不可浇得太晚。

(7)越冬管理:长江以北地区冬季严冷。在“立冬”后,在畦面上可覆盖一层腐熟牛马粪或圈肥,既作越冬肥,又起防寒作用。无牛马粪可在根茎上培土6~9cm土或畦面上盖6~9cm厚绵槐叶、麦糠等。第二年春暖萌发之前去除覆盖物或培土,以利出苗。

(8)防治病虫害

a.白粉病: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夏秋季发生,病叶如敷上白粉,后期病部发现黑色小点,严重时叶变枯黄。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也可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每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对重病植株,要及时拔除烧毁。

b.川芎茎节蛾:又名臭股虫、钻心虫,属鳞翅目昆虫幼虫为害,5~9月大量发生。幼虫由叶柄基部或茎顶端钻人茎内,逐节咬食,使节盘尽蚀,全节为“通秆”,至全株枯萎。防治方法:发现幼虫初可用50%马拉硫磷加等量的40%乐果乳油混合后稀释800倍液喷洒。

c.种蝇:有些地区发现有俗称“地蛆”。幼虫钻进根茎为害,以4~5月和9~11月为害最严重。防治方法:春天刚出苗时,用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每隔半月喷1次,连续3~4次;或在春天幼虫未钻出之前,用氨水浇灌植株根部,既能杀死幼虫,又施1次追肥。也可尽量消灭其成虫(蛾)。

d.红蜘蛛:常在5~9月发生危害。若虫在叶背后吸叶汁,使叶片变黄,最后叶片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发现红蜘蛛及时喷洒40%乐果1500倍液。

e.选育良种川芎选种主要选无病虫害、茎杆粗壮均匀、节盘发达匀称的芎苓子集中起来作育苗田。育苗田更要加强管理,培育好栽子作种。

5.收获加工

在7月中旬,根茎长成、茎叶开始枯萎时收获。收获时割去地上茎秆,挖出地下根状茎,抖净泥土,在田间稍晒后,运回加工。采用烘干加工。烘时,用60℃左右的温度即可。每天翻动1次,并将半干的拣出来,用撞兜撞1次,撞落残茎和须根。继续烘干时,下层放新鲜根茎,上层放半干根茎。等上层全干后,再将上、下层分别撞1次,上层经2次撞后即可除尽泥土、残茎及须根,选出干燥完全的即为成品药材,未全干的放在上层继续烘干,直到全部干燥为止。川芎亩产鲜货300~500kg,高产者达750kg。通常加工3kg鲜根茎,可得干药材1k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