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0004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特种水产养殖
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月鳢[channaasiatica(Linnaeus)],俗称称星鱼、点星鱼、七星子、山花鱼等。鲈形目,鳢科。主要产地中国,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湖南、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越南北部也有分布。自然条件下月鳢喜山涧溪流、湖泊、池塘甚至稻田湿地中栖息生长,以鱼、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属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钻洞群栖,善跳跃,配对产卵,有排他和相互残食习性。月鳢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比一般鱼类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更高一筹,曾是江南民间一道传统美味名菜。月鳢药用价值显著,具有滋补、祛风湿、壮筋骨、祛瘀生新、收敛作用。民间古今流传月鳢有三大药用特效,一是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且有平整伤口的特效;二是对孕妇具有产前滋补、胎儿育智,产后恢复体能、催生乳汁的特效;三是具有预防和治疗儿童出鼻血的特效。同时,月鳢除具有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外,还具有很好的宠物鱼观尝价值。受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变化和人为过度捕杀的影响,现市场上难觅月鳢踪影,偶尔出现,也量少价高,现江西、福建等地市场价为100元/kg。虽经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解决了很多月鳢人工养殖的难题,但把月鳢作为一个规模集约化养殖品种去推广,在种鱼培育、配对、产卵、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设施建造成本,养殖操作难度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多未攻克的难题。具备很好月鳢养殖环境条件的山区农村,由于农民文化低、技术少、资金缺等原因,也不肯涉足月鳢的养殖。现有传统的养殖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没有设置仿自然生态环境的植被和洞穴,不具备月鳢隐蔽的环境和隐藏洞居的条件,导致月鳢病变和逃逸;(2)没有充分掌握月鳢的配对技术,月鳢雌、雄难辩,人工强行配对,导致配对成功率低于40%;(3)没有充分考虑到月鳢繁殖具有领域性特点,导致月鳢为争夺产卵巢相互咬斗受伤;(4)没有充分考虑到月鳢高密度养殖水质的污染和病害发生的防治,使用化学药剂改良水质和治疗病害,导致污染环境和药物残留,商品鱼成活率达不到60%。(5)没有充分掌握月鳢野外生长特性,繁养设施构建过于复杂,操作不方便,养殖成本高。为充分发展、保护和利用月鳢资源,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月鳢的规模化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月鳢的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养殖方法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可提供一种建造简单,成本低,且操方便,用水量少的养殖设施;从月鳢配对、产卵、孵化到苗种培育在同一个产卵培育泥池中完成;月鳢养殖的整个过程不使用激素和化学药品,基本处于自然仿生态繁殖和健康高效养殖状态。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为一种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方法,包括繁殖泥沟建设、养殖泥塘建设,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养殖流程为:第一年3月以前选择种鱼及培育——第一年的4月至8月种鱼自然配对进入产卵培育泥池产卵——第一年5月至9月鱼卵的孵化及苗种培育——6月至10月苗种分级放入养殖泥塘养殖——第二年元月成鱼开始上市。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繁殖泥沟建设月鳢繁殖泥沟由种鱼培育泥沟和产卵培育泥池组成。所述种鱼培育泥沟,由沟体、水草、水生动物、进水竹管和带网罩出水竹管组成。上述种鱼培育泥沟,沟体的沟底、沟堤为夯实素土,沟底为平底,沟堤为斜坡,沟宽为1.5m——2.5m,沟深为50cm——60cm。水草由药用和鱼类饵用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组成,不规则种植于种鱼培育泥沟中,水草种植面积为沟底面积的1/3。水生动物由小杂鱼、虾、蝌蚪、泥鳅等小型鱼类和螺、蚬、蛤等小型贝壳类以及水生昆虫组成,放养于种鱼培育泥沟中,密度不宜超过1kg/㎡。进水竹管安装于沟体一端的上面,带网罩出水竹管安装于沟体的另一端离沟底30cm处。所述产卵培育泥池,由池体、水草、竹筒、暗竹管及网罩组成。上述产卵培育泥池,池体设置于沟堤两旁,池堤与沟堤的距离为50cm——100cm。池体的池底、池堤为夯实素土,池底为1㎡——1.5㎡的平底,并与沟底齐平,池堤为斜坡,池深与沟深相同。池中种植有少量水草和养殖有水生动物,水草种植面积为池底面积的1/5,水生动物放养密度不宜超过0.5kg/㎡。池底中心放置有一根50cm——60cm的竹筒。相邻池堤底部与沟堤底部间设置两根成“八”字形安放的暗竹管,使沟底与池底连通,并使沟中与池中有微流水进出,暗竹管的长度大于两相邻池堤与沟堤间距离10cm。两根暗竹管靠池底端设置有80目网罩。步骤二:养殖泥塘建设月鳢养殖泥塘建设由塘体、摄食栖息活动区、塘堤绿化区组成。所述塘体,由塘堤、塘底、进水管、带网罩排水管组成。上述所述塘体,塘堤、塘底为夯实素土,塘堤为斜坡,高为1.5m——2m,塘底为平底。进水管安装于塘堤上面,带网罩排水管安装于进水管对面塘堤底部,用于排水、排污和固定泥塘水位高度。所述摄食栖息活动区,由浮水植物菱角、沉水植物黑叶轮藻、底生水栖动物、小型鱼类和无节竹筒组成。上述所述摄食栖息活动区,菱角种植于养殖泥塘中,种植面积为养殖泥塘底面积的1/4,黑叶轮藻种植于养殖泥塘底面,种植面积为泥塘底面积的1/4,底生水栖动物为螺、蚬、蛤等,放养于泥塘中,放养密度为0.25kg/㎡。小型鱼类为小杂鱼、虾、泥鳅、蝌蚪等,放养于养殖泥塘中让其自然繁殖,放养密度为1kg/㎡。无节竹筒长度为1.2m,直径不小于10cm,放置于养殖泥塘底面,密度为5㎡/根。所述塘堤绿化区,由苦楝树、中草药植物、遮阴棚组成。上述所述塘堤绿化区,苦楝树种植于塘堤之上,每口养殖泥塘种植一棵。中草药植物由鱼腥草、薄荷、石菖蒲等组成,种植于临水面之上的塘堤斜坡上。遮阴棚一端悬于养殖泥塘之中,另一端悬于塘堤之上,塘堤上种植首乌、金银花藤蔓,缠绕在遮阴棚上面。步骤三: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步骤A沟(塘)体消毒:按照100g/m³生石灰比例浓度,将生石灰水泼洒繁殖泥沟和养殖泥塘消毒杀菌后待用。步骤B接通水源:选择没有污染的山溪泉水、水库、湖泊或河流水源引入繁殖泥沟和养殖泥塘。步骤C调节水位:将繁殖泥沟水位控制在30cm高度,将养殖泥塘水位控制在1m——1.5m高度。步骤D调节流量:通过水竹管调节进入繁殖泥沟的水流量,达到每天有1/5的水流置换。通过进水管调节进入养殖泥塘的水流量,达到每天有1/10的水流置换。步骤E种鱼选择:第一年的3月以前选择2龄——3龄以上,重量150g/尾以上,亮绿斑纹清晰,无伤无残元病的月鳢作繁殖种鱼。步骤F种鱼配对:根据鱼身星点的分布密度对比,按星点多而密的为雄性,星点少而稀的为雌性分类,再按雄:雌为1:1的比例初步配对。步骤G种鱼密度:按产卵培育池个数:初步配对种鱼对数为1:1.2的比例确定种鱼投放数量。步骤H种鱼培育:用3%浓度食盐水将选出的种鱼浸泡10分钟后投放至繁殖泥沟,每天投喂一次小型鱼类、黄粉虫、蚯蚓或动物内脏,投喂量为种鱼总重量的3%——5%。步骤I配对产卵:第一年4月——8月水温在18℃——30℃时,打开产卵培育池中暗竹管网罩,加大进水管水流量。待一对雄、雌种鱼开始自然配对成双,进入其中一个产卵培育池后,及时安装回暗竹管网罩,仿止其他种鱼进入。种鱼适应一至二天环境后,即开始产卵于池中。鱼卵连成一片浮于水面,每尾雌种鱼产卵数量在2000粒——8000粒。若进入产卵培育池中的两尾种鱼五天后都不产卵,就要打开网罩,让种鱼重新选择组合配对。步骤J护卵护苗:种鱼产卵后,种鱼藏在卵下面,对鱼卵防外敌侵害进行保护和对鱼卵下面的水流进行轻微搅动预防缺氧。一至二天鱼卵孵化出鱼苗,漂浮于水面,聚集在一起。能自由游泳之后,便成群结对绕池周边游动。此时种鱼继续对鱼苗防外敌侵害进行保护,当鱼苗缺少饵料时,会咬碎其他饵料反吐给鱼苗采食。步骤K鱼苗培育:在鱼苗孵出三天后,即要从外界捞取水蚤等浮游生物饵料,投入产卵培育池中供鱼苗摄食。饵料要足量,以便鱼苗随时捕食。待鱼苗体长长至1.8cm时,饵料改投水蚯蚓或黄粉虫、蚯蚓肉浆,每天早、中、晚各投一次。待鱼苗体长长至3cm时,饵料改投黄粉虫、蚯蚓和鱼丝肉浆,每天早、中、晚各投一次。待鱼苗长至5cm以上时,饵料改投小黄粉虫、小蚯蚓和细小鱼肉丝,每天早、中、晚各投一次。步骤L鱼苗分级:从鱼卵孵化到小鱼苗培育出苗,约为一个月时间。鱼苗体长长至7cm以上时,在产卵培育池中放入一段长为50cm——60cm的无节竹筒,鱼苗白天不再结群游动而进入无节竹筒中。将分级竹筛放入产卵培育池中,双手封住无节竹筒两端,将竹筒内鱼苗倒入分级竹筛内进行分级。将体长7cm以上鱼苗投放养殖泥塘作成鱼养殖,体长7cm以下鱼苗留产卵培育池继续培育,鱼苗达到7cm以上时再次分级,如此进行三次分级后,将还没达到7cm以上鱼苗淘汰。步骤M种鱼再次培育:种鱼在护卵护苗过程中摄食产卵培育池中水生动物和投放育苗的残饵,进行第二次腺性发育。待将第一批次繁殖的鱼苗从产卵培育池中捞出后,需在产卵培育池中补充投放水生动物或每天投喂二次黄粉虫、蚯蚓或鱼丝对种鱼进行再次培育。步骤N种鱼再次产卵:在产卵培育池中所有鱼苗被全部捞尽后,种鱼在5天之内会再次产卵。如此重复步骤I——步骤N,一年内种鱼可产卵育苗4次。步骤O成(商品)鱼养殖:对分级出来的鱼苗,投放前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然后按5尾/㎡的密度,将鱼苗投放于养殖泥塘中。然后每天定时定量定点投喂黄粉虫、蚯蚓或鱼丝等天然饵料。待鱼苗体重长至50g/尾时,再在养殖泥塘中增加补充水生动物和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小鱼块,投喂量以摄食量为标准,做到略有剩余。步骤P成(商品)鱼养殖管理:每天在投喂饵料时应对水温、水位、水流量进行检查,不能使PH、氨氮、消酸盐等超标。每月用3%比例浓度生石灰水对养殖泥塘进行泼洒消毒,对塘中、塘堤植物进行增植或疏密。步骤Q成(商品)鱼上市销售:第一批投放养殖泥塘的鱼苗在当年的春节前体重可长至每尾150g/尾以上,从养殖泥塘中捞取竹筒将成鱼倒入分级鱼筛进行分级上市销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是可有效减少设施建设难度和成本。由于所有设施都采用简单泥质结构,设施建址选择性广,规模大小可因地制宜,无特别工艺要求,建造工序简单,成本特别低。由于迎合了月鳢野外适生环境条件,养殖过程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二是可有效解决种鱼繁殖的技术操作难度。配对、产卵、孵化和苗种培育在同一个产卵培育泥池中由种鱼自已完成,配对产卵成功率达75%以上,苗种成活率达85%以上,而且可控制种鱼产卵次数,一年可产卵育苗四次。三是可有效解决月鳢逃逸、水质污染和预防病害的发生。在养殖设施中设置有足够量的竹筒,为月鳢提供了隐藏穴居环境,避免了钻洞、跳跃逃逸的现象发生。在养殖设施中配伍种殖具有抑菌杀虫、健肠护肝等功效的水生药用植物,既为月鳢摄食栖息活动提供了仿野生的隐蔽环境条件,又能净化改良养殖水质,尤其重要的是可以长期预仿月鳢病害的发生,形同于在养殖设施中长期挂有一个中草药包,可有效减少90%以上的皮肤和内脏发病率。四是可有效解决月鳢养殖中饵料供给问题。在养殖设施中放养廉价易取的水生动物和小型鱼类让其自然繁殖生息,既为月鳢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活饵,节约饵料和人力成本,又可起到清除残饵、净化改良水质和平衡生态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避免了现行月鳢养殖中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造成鱼体内摄入激素和化学药物的问题。综上所述,本发明从月鳢养殖设施的结构、养殖水质的调节、养殖饵的品种、防病消毒的药物到养殖的整个过程,基本处于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状态,产品品质近似野生,尤其适合于产业化的示范堆广。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繁殖泥沟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繁殖泥沟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养殖泥塘剖面图。图1——3图中,1.种鱼培育泥沟,2.产卵培育泥池,3.沟体,4.水草,5.水生动物,6.进水竹管,7.带网罩出水竹管,8.池体,9.竹筒,10.暗竹管,11.网罩,12.塘体,13.摄食栖息活动区,14.塘堤绿化区,15.塘堤,16.塘底,17.进水管,18.带网罩出水管,19.菱角,20.黑叶轮藻,21.底生水栖动物,22.小型鱼类,23.无节竹筒,24.苦楝树,25.中草药植物,26.遮阴棚,27.首乌、金银花藤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看图1——图3,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为一种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方法,包括繁殖泥沟建设、养殖泥塘建设,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养殖流程为:第一年3月以前选择种鱼及培育——第一年的4月至8月种鱼自然配对进入产卵培育泥池产卵——第一年5月至9月鱼卵的孵化及苗种培育——6月至10月苗种分级放入养殖泥塘养殖——第二年元月成鱼开始上市。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繁殖泥沟建设月鳢繁殖泥沟建设由种鱼培育泥沟1和产卵培育泥池2组成。所述种鱼培育泥沟1,由沟体3、水草4、水生动物5、进水竹管6和带网罩出水竹管7组成。上述种鱼培育泥沟,沟体1的沟底、沟堤为夯实素土,沟底为平底,沟堤为斜坡,沟宽为1.5m——2m,沟深为50cm——60cm,沟体3长为10m。水草4由药用和鱼类饵用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组成,不规则种植于种鱼培育泥沟1中,水草4种植面积为沟底面积的1/3。水生动物5由小杂鱼、虾、蝌蚪、泥鳅等小型鱼类和螺、蚬、蛤等小型贝壳类以及水生昆虫组成,放养于种鱼培育泥沟1中,密度为1kg/㎡。进水竹管6安装于沟体一端的上面,带网罩出水竹管7安装于沟体3的另一端离沟底30cm处。所述产卵培育泥池2,由池体8、水草4、竹筒9、暗竹管10及网罩11组成;上述产卵培育泥池2,池体8设置于沟堤两旁,池堤离沟堤约为80cm距离。池体8的池底、池堤为夯实素土,池底为1㎡——1.5㎡的平底,并与沟底齐平,池堤为斜坡,池深与沟深相同,池中种植有少量水草4和养殖有水生动物5,水草4种植面积为池底面积的1/5,水生动物5放养密度为0.5kg/㎡。池底中心放置有一根50cm——60cm的竹筒。相邻池堤底部与沟堤底部间设置两根成“八”字形安放的暗竹管,使沟底与池底连通,并使沟中与池中有微流水进出,暗竹管的长度大于两相邻池堤与沟堤间距离10cm。两根暗竹管10靠池底端设置有80目网罩11。共建产卵培育池10个。步骤二:养殖泥塘建设月鳢养殖泥塘建设由塘体12、摄食栖息活动区13、塘堤绿化区14组成;所述塘体12,由塘堤15、塘底16、进水管17、带网罩排水管18组成;上述所述塘体12,塘堤15、塘底16为夯实素土,塘堤15为斜坡,高为1.5m——2m,塘底16为平底。进水管17安装于塘堤上面。带网罩排水管18安装于进水管17对面塘堤15底部,用于排水、排污和固定养殖泥塘水位高度;所述摄食栖息活动区13,由浮水植物菱角19、沉水植物黑叶轮藻20、底生水栖动物21、小型鱼类22和无节竹筒23组成;上述所述摄食栖息活动区13,菱角19种植于养殖泥塘中,种植面积为泥塘底面积的1/4.黑叶轮藻20种植于塘底16,种植面积为塘底16面积的1/4.底生水栖动物21为螺、蚬、蛤等,放养于塘底16,放养密度为0.25kg/㎡。小型鱼类22为小杂鱼、虾、泥鳅、蝌蚪等,放养于泥塘中让其自然繁殖,放养密度为1kg/㎡。无节竹筒23长度为1.2m,直径为10cm,放置于塘底16,密度为5㎡/根;所述塘堤绿化区14,由苦楝树24、中草药植物25、遮阴棚26组成;上述所述塘堤绿化区14,苦楝树24种植于塘堤15之上,每口养殖泥塘种植一棵。中草药植物25由鱼腥草、薄荷、石菖蒲等组成,种植于临水面之上的塘堤15斜坡上。遮阴棚26一端悬于养殖泥塘之中,另一端悬于塘堤15之上,塘堤15上种植首乌和金银花藤蔓27,缠绕在遮阴棚上面。步骤三: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步骤A沟(塘)体消毒:按照100g/m³生石灰比例浓度,将生石灰水泼洒繁殖泥沟和养殖泥塘消毒杀菌后待用。步骤B接通水源:选择没有污染的山溪泉水、水库、湖泊或河流水源,通过进水竹管6引入繁殖泥沟,通过进水管17引入养殖泥塘。步骤C调节水位:将繁殖泥沟水位控制在30cm高度,将养殖泥塘水位控制在1.2m高度。步骤D调节流量:通过水竹管6调节进入繁殖泥沟的水流量,达到每天有1/5以上的水流置换。通过进水管17调节进入养殖泥塘的水流量,达到每天有1/10以上的水流置换。步骤E种鱼选择:第一年的3月以前,选择30尾2龄——3龄以上,体重为150g/尾以上,亮绿斑纹清晰,无伤无残元病的月鳢作繁殖种鱼。步骤F种鱼配对:根据鱼身星点的分布密度对比,按星点多而密的为雄性,星点少而稀的为雌性粗略分类,再按雄:雌为1:1的比例初步配成12对。步骤G种鱼密度:按产卵培育池2的个数:初步配对种鱼的对数为1:1.2的比例,确定投放种鱼数为12对。步骤H种鱼培育:用3%浓度食盐水将选出的12对种鱼浸泡10分钟,然后投放至繁殖泥沟,每天投喂一次小型鱼类、黄粉虫、蚯蚓或动物内脏,投喂量为种鱼总重量的3%——5%。步骤I配对产卵:第一年4月——8月,水温在18℃——30℃时,打开产卵培育池2中暗竹管10的网罩11,加大进水竹管6的水流量,对种鱼进行刺激。第一年4月25日,已有9对腺性发育成熟后的种鱼开始自然配对,双双进入其中一个产卵培育池2中,当天将9个产卵培育池2的暗竹管10安装回网罩11,仿止其他种鱼的再进入。第一年的4月26日——28日,种鱼开始产卵于产卵培育池2中。鱼卵连成一片浮于水面,每尾雌种鱼产卵平均数量为5000粒,受精率达到85%。步骤J护卵护苗:种鱼产卵后,种鱼藏在卵下面,对鱼卵防外敌侵害进行保护和对鱼卵下面的水流进行轻微搅动预防缺氧。三天后鱼卵孵化出鱼苗完毕,漂浮于水面,聚集在一起,受精卵孵化率为90%。五天后鱼苗便开始成群结对绕池周边游动,此时种鱼继续留在产卵培育池2中护苗育苗。步骤K鱼苗培育:在鱼苗孵出三天后,从外界捞取水蚤等浮游生物饵料,投入产卵培育池2中供鱼苗摄食。饵料要足量,以便鱼苗随时捕食。鱼苗体长长至1.8cm时,饵料改投水蚯蚓或黄粉虫、蚯蚓肉浆,每天早、中、晚各投一次。鱼苗体长长至3cm时,饵料改投黄粉虫、蚯蚓和鱼丝肉浆,每天早、中、晚各投一次。鱼苗长至5cm以上时,饵料改投小黄粉虫、小蚯蚓和细小鱼肉丝,每天早、中、晚各投一次。步骤L鱼苗分级:从鱼卵孵化出小鱼苗后,经一个月时间的培育,有60%的鱼苗体长长到了7cm以上。在产卵培育池中放入一段长为60m的无节竹筒,第二天白天鱼苗基本进入了无节竹筒中。将分级竹筛放入产卵培育池中,双手封住无节竹筒两端,将竹筒内鱼苗倒入分级竹筛内进行分级。将体长7cm以上鱼苗投放养殖泥塘作成鱼养殖,体长7cm以下鱼苗留产卵培育池继续培育五天,按上述方法对达到7cm以上的鱼苗再次进行分级,如此进行三次分级后,将还没达到7cm以上鱼苗淘汰,第一年5月底,三次分级共从9个产卵培育池2中捞出体长7cm以上鱼苗计24757尾。步骤M种鱼再次培育:种鱼在护卵护苗过程中摄食产卵培育池2中水生动物5和投放育苗的残饵进行了第二次腺性发育。第一批次繁殖的鱼苗从产卵培育池2中捞出后,在产卵培育池2中补充投放了水生动物5,每天上午、下午还各投喂了一次黄粉虫、蚯蚓或鱼丝,对种鱼再次进行了培育。步骤N种鱼再次产卵:在产卵培育池2中所有鱼苗被全部捞尽后的第五天,种鱼进行了第二次产卵。如此重复步骤I——步骤N,至第一年8月底,种鱼共产卵育苗4次,共培育出体长7cm以上鱼苗68125尾。步骤O成鱼养殖:对鱼苗分批分级后,投放前用3%食盐水对鱼苗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然后将鱼苗按5尾/㎡密度投放养殖泥塘。以后每天上午、下午都定时定量定点投喂了黄粉虫、蚯蚓或鱼丝供鱼苗摄食。鱼苗体重长至50g/尾时,在养殖泥塘中增加补充了小型鱼类22,每天上午、下午还各投喂一次小鱼块,投喂量以摄食量为标准,做到了略有剩余。步骤P成鱼养殖管理:每天在投喂饵料时对水温、水位、水流量进行了认真检查,PH、氨氮、消酸盐等指标均未超标。每月用3%比例浓度生石灰水对养殖泥塘进行了泼洒消毒,对塘中、塘堤植物进行了增植或疏密。步骤Q成鱼上市销售:第一年5月底投放养殖泥塘的第一批24757尾,鱼苗成活率达到87.2%。在当年元月春节前,80%体重长至每尾150g/尾以上,平均体重为150.8g/尾。从养殖泥塘中捞出无节竹筒23中的成鱼,倒入分级鱼筛进行分级,共获取3255.5kg商品鱼上市销售。实施例2参看图1——图3,实施例2的操作方法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繁殖泥沟沟体长度为20m,沟宽为1.5m——2.0m,沟深为50cm——60cm。在沟堤两边建产卵培育池20个,投放初步分类种鱼24对。具体情况见实施例1——实施例3效果情况对比表。实施例3参看图1——图3,实施例3的操作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繁殖泥沟沟体长度为30m,沟宽为1.5m——2.0m,沟深为50cm——60cm。在沟堤两边建产卵培育池30个,投放初步分类种鱼36对。实施例1——实施例3繁养效果情况对比表实施例实施例实施例实施例繁殖泥沟长度(m)102030产卵培育池数(个))102030初选种鱼对数(对)122436种鱼成功配对数(对)91929种鱼配对率(%)7579.180.6年产卵次数(次)444年平均产卵数(粒/对)140001314013120受精率(%)85.385.585.2孵化率(%)90.290.890.6苗种成活率(%)8283.581.57cm体长苗种比例(%)8686.585.5商品鱼成活率(%)87.287.487.5商品鱼个体平均重量(g)150.8150.5150.3从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实施例2、实施例3的各种生产数据都远远超过了现行月鳢养殖方法的生产数据,效果显著。而且三实施例的各项数值基本一致,变化出入不大,说明按本发明方法养殖月鳢的规模可大可小,易于示范推广。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