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854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经济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立地是指造林地的具体环境,具体是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水分、光热、土壤等条件的总和;构成立地的各个水分、光热、土壤等因子称为立地条件。生产上,通常把适合于种植林木的立地类型称为宜林地,如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以及适宜林木生长的荒山荒地;而把种植苗木难以成活、直播难以出苗、幼苗存活率低的造林困难立地类型称为困难立地,如沙化石化瘠薄地、高寒区地、干热缺水地。

1980年代以来,我国以造林为代表的生态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宜林地基本实现了灭荒造林,但以干热河谷困难立地为代表的困难地造林工作举步维艰。在干热河谷困难地植被恢复方面,除飞播杂灌木、封山育林之外,目前这一地区仍然缺乏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中大型乔木及经济林造林技术及成功范例。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干热河谷困难立地造林作为造林攻坚克难及增加植被总量的重点工作之一进行安排部署,以期实现干热河谷造林困难地区生态建设与产业效益双赢发展。

干热河谷造林的最大障碍是缺水,在具备一定水的条件下,干热河谷丰富的光热因子对植物生长及经济林栽培十分有利;反之,干热河谷丰富的光热因子对植株造成致命伤害而导致造林成效较差或失败。目前,干热河谷困难立地造林多采用封山育林、选择抗旱树种造林、鱼鳞坑及倒坡台地等高标准整地造林,保水剂造林等方法。封山育林具有造林成本低廉、规模化大面积实施造林的优点,缺点是林地利用效益低、中型及大型乔木类植被恢复需要100年甚至更长时间。选择抗旱树种、鱼鳞坑倒坡台地整地及使用保水剂造林等方法对干热河谷造林最关键立地条件因子——水分——的改善和利用效率不高,这些方法虽然对干热河谷地区相对较好立地造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植苗造林保存率一般不足30%,且造林成活保存下来的植株生长表现不良。

本发明人的发明专利“夏雨春旱干热河谷地区滇橄榄早实丰产园快速营建技术”(专利号:201410272089.7)解决了干热河谷地区宜林地滇橄榄造林成活率低及丰产栽培的技术难题。在上述方法中,种植地选择的条件为年降雨量≥700mm或具有灌溉水源,与之对应的整地方法为改土回填面应高出地面0.2~0.4m,造林种植的苗木为实生苗。

鉴于以上造林技术的不足,申请人在广泛调查研究干热河谷困难立地下植被残存、生长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干热河谷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工作,形成了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以填补目前生产上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造林技术的空白,实现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有效造林及其产业的发展壮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造林地选择与规划:在干热河谷造林困难立地地区,选择土层厚度≥1m,土壤pH为5~6.5,海拔1300m以下,年降雨量300~1000mm,年均气温15℃~23℃,平地或坡度≤25度的坡地作为造林地;按株距2~3m、行距4~5m进行造林规划;

步骤(2),造林地清理:对步骤(1)所选的造林地按造林地清理常规技术进行除杂,清除造林地整地带内的杂物、林木、灌木及多年生杂草;

步骤(3),种植槽开挖:依据步骤(1)规划的行距,平地沿南北向开挖宽80-100cm、深60-80cm的种植槽,并将表层土与下层生土分开堆放在种植槽的两边;坡地沿等高线水平开挖宽100-120cm、深60-80cm的种植槽,深度以种植槽的下坡侧深度为准;种植槽开挖长度依据地形而定,无具体限制;

步骤(4),种植槽改土浅填:种植槽挖好的30天后,进行改土回填;回填时,将表层土、腐熟农家肥和磷肥混匀后,回填至种植槽,边回填边踏实,平地回填至低于地平面8-12cm,坡地回填至低于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8-12cm,以保证在填入的有机物分解及雨水进一步压实回填土壤后回填槽的表面平均低于地平面18-25cm;

其中,每米长种植槽内施放腐熟农家肥20-50kg、磷肥1-2kg;

平地回填用的表层土为步骤(3)种植槽开挖时分开堆放的表层土;

坡地回填用的表层土为位于该种植槽的上坡的表层土;

步骤(5),苗木选择:选择滇橄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造林;苗木标准为苗龄0.2-0.6(1.5),地径≥0.3cm,苗高≥25cm,育苗容器袋直径7-8cm、高20-22cm、厚度0.04-0.08mm;

步骤(6),雨季定植:苗木定植须在种植槽完成步骤(4)30天以后进行;选择雨季的晴天或阴天定植,定植时,先按步骤(1)设定的株距沿种植槽挖定植穴,将去除容器袋、解绑、带完整营养土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中,使苗木直立后回土,边回土边压实,回土至高于苗木营养土1-2cm,此时嫁接部位应已经被露出;浇足定根水,每株浇水量为5-40kg;

步骤(7),覆盖保水:按常规覆盖技术,采用稻草、秸秆、山草和阔叶树落叶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覆盖物对苗木的周围进行覆盖保墒;覆盖物压实后的厚度要求≥6cm,单株树盘覆盖面积≥4m2或沿种植槽表面满覆盖;

步骤(8),补植:如发现定植的苗木死亡,则应按常规技术及时用步骤(5)所述的相同的苗木进行补植。

本发明步骤(8)补植后应加强管理,使补植的苗木与原造林苗木均衡生长。

本发明相邻两个种植槽中心间隔距离等于行距。

本发明覆盖物当为几种的混合物时,每种的所占比例没有具体限制。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3)坡地开挖种植槽时,所有的土均堆在该种植槽的下坡处。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4)种植槽挖好的30天后,采用混匀的表层土、腐熟农家肥和磷肥回填之前,先利用阔叶树落叶、玉米秸秆、腐殖土、杂草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填充物填入种植槽底部,填充物压实后的厚度应≤10cm,然后在填充物之上均匀施放尿素25-50g,之后再采用混匀的表层土、腐熟农家肥和磷肥回填。均匀撒放尿素的作用是避免有机物分解时争夺土壤氮素,造成土壤临时性缺氮而影响种植木对氮素的吸收。

本发明填充物当为几种的混合物时,每种的所占比例没有具体限制。

步骤(4)回填时,将腐熟农家肥替换为腐熟糖厂淤泥,用量和用法均保持不变。

进一步,优选的是如果无步骤(6)所述浇定根水条件的话,则应选择降雨前进行定植。

种植槽的宽度直接影响滇橄榄种植后抚育管理的方便程度和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种植槽越窄、越有利于滇橄榄根系自种植槽周围的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抗旱效果越好,但不利于抚育管理;反之亦然。经过试验验证,种植槽宽度以80-120cm为适宜。

本发明回填时间在种植槽开挖好30天以后进行,是为了保证种植槽土壤经过充分日晒而熟化。

本发明步骤(4)所述的腐熟农家肥、磷肥与回填土混合均匀,其目的是避免肥料集中产生肥害,且肥料均匀分布有利于滇橄榄生长。

种植槽回填的高度直接影响滇橄榄种植后抚育管理的方便程度、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度及对种植槽周围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回填高度越低,越有利于滇橄榄根系从种植槽周围的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度越高,抗旱效果越好,但不利于抚育管理;反之亦然。经过试验验证,种植槽回填后,3个月左右,经过雨水进一步压实土壤,以及有机物分解等,回填槽面高度以低于地平面(坡地为种植槽的下坡侧顶部边缘)18-25cm为适宜。

本发明方法的作用机理:一是,深挖种植槽及改土有利于土壤水分保持、有利于滇橄榄根系生长量的快速增加及向深生长。二是,干热河谷区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层深浅有关;一般情况下,土层越深含水量越高;浅填土技术人为促使滇橄榄植株根系至少比正常种植的根系分布深20cm以上,从而有利于滇橄榄根系从种植槽周边的深层土壤中获得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三是,种植槽浅回填能够减少阳光对种植面的日晒时间长度,从而有利于减少种植槽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四是浅回填有利于杜绝干热河谷地区存在的单点或局部大雨或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有效集聚有限降水供滇橄榄生存、生长之需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条件下滇橄榄有效造林。与传统植苗造林技术(对照组)比较,其植株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及果实产量皆成倍提高(详见表1)。以3年龄植株为例,其保存率94.1%、为对照33.9%的2.78倍,植株高4.7m、为对照1.15m的4.09倍,地径6.2cm、为对照1.4cm的4.43倍,冠幅9.7m2、为对照1.6m2的6.06倍,结果植株率79.6%,为对照6.4%的12.44倍。

表1本发明方法与常规植苗造林方法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造林成效

(2)本发明与常规造林技术及其它滇橄榄造林技术比较,具有有效蓄积雨水、减少水分蒸发、创造植物根系自土壤深层吸收水分的便利条件、造林效果好、清洁环保等优势,有效解决了干热河谷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等技术难题,对干热河谷困难立地地区生态与经济建设双赢可持续发展、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所用的磷肥的有效磷含量为16%、尿素的有效氮含量为46%(均指质量分数)。

实施例1

一种干热河谷地区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植地选择与规划:种植地选择在云南省隆阳区潞江镇勐柳村干沟地,面积260亩,荒坡困难立地,赤红壤、土壤厚度大于1m、土壤pH6.2;平均海拔820m;年均降雨量769mm;年均气温22℃;平均坡度23度。

2013年2月进行造林规划设计,设计株距2m、行距5m。

步骤(2),造林地清理:按5m行距,于2013年2月下旬清除造林地整地带内的多年生杂草、杂物及少量灌木。

步骤(3),种植槽开挖:按5m行距,于2013年3月沿等高线水平开挖宽100cm、深80cm的种植槽;挖槽取出的土壤堆放在种植槽的下坡位置。

步骤(4),种植槽改土浅填:于2013年5月进行改土回填。回填前,用包谷杆填入种植槽底部厚度为4cm,之后每米种植槽包谷杆上均匀撒放尿素50g。再按每米种植槽施腐熟糖厂淤泥约20kg、磷肥1kg,与上坡表层土混匀后回填,边回土边踏实,回填至低于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10cm。

至2013年7月18日种植时,回填土经过压实后种植槽平面比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低约25cm。

步骤(5),苗木选择:选择高黎贡山糯滇橄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造林;其苗木苗龄为0.2-0.6(1.5),平均地径0.38cm,平均苗高36cm,育苗容器直径8cm、高20cm、厚度0.04mm。

步骤(6),雨季定植:于2013年7月18-22日种植,此种植期为雨季的晴天或阴天。定植时,按2m株距沿定植槽挖直径约9cm、深约25cm的定植穴,将去除容器袋、解绑、带完整营养土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使苗木直立后回土,边回土边压实,回土至高于营养土1-2cm,露出嫁接部位。因无浇水条件,故没有浇定根水,但定植后一周有降雨过程。

步骤(7),覆盖保水:按常规覆盖技术,采用稻草作为覆盖物对苗木的周围进行覆盖保墒;覆盖物压实后的厚度约为7cm,单株树盘覆盖面积≥4m2

步骤(8),补植:于2013年8月7日用预备的同龄壮苗补植死亡植株。

步骤(9),抚育管理: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设置对照栽培面积2亩,对照组采用常规造林技术、相同苗木、相同定植时间、相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栽培。

2016年5月30日进行造林成效调查,结果详见表2。

表2本发明方法与对照滇橄榄造林成效

实施例2

一种干热河谷地区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植地选择与规划:种植地选择在云南省龙陵县碧寨乡三江口林场大坝,为平地荒山,造林面积35亩,赤红壤、土壤厚度大于1m、土壤pH6.1;海拔590m;年均降雨量710mm;年均气温23℃。

2013年12月进行造林规划设计,设计株距3m、行距5m。

步骤(2),造林地清理:按5m行距,于2013年12月下旬清除造林地整地带内的多年生杂草及杂物。

步骤(3),种植槽开挖:按5m行距,于2014年1月沿南北向开挖宽80cm、深80cm的种植槽;挖槽取出的表层土与下层生土分开堆放在种植槽的两边;

步骤(4),种植槽改土浅填:于2014年4月进行改土回填。回填前,用包谷杆、山草填入种植槽底部厚度约4cm,之后每米种植槽包谷杆及山草上均匀撒放尿素50g。再按每米种植槽施腐熟糖厂淤泥约25kg、磷肥1kg,与上层表土混匀后回填,边回土边踏实,回填至低于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约10cm。

至2014年7月30日种植时,回填土经过压实后种植槽平面比地平面低约22cm。

步骤(5),苗木选择:选择高黎贡山糯滇橄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造林;其苗木苗龄为0.2-0.6(1.5),平均地径0.4cm,平均苗高34cm,育苗容器直径8cm、高20cm、厚度0.04mm。

步骤(6),雨季定植:于2014年7月30日晴天种植。定植时,按3m株距沿定植槽挖直径约9cm、深约25cm的定植穴,将去除容器袋、解绑、带完整营养土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使苗木直立后回土,边回土边压实,回土至高于营养土1-2cm,露出嫁接部位,浇足定根水。

步骤(7),覆盖保水:按常规覆盖技术,采用秸秆作为覆盖物对苗木的周围进行覆盖保墒;覆盖物压实后的厚度约为6cm,沿种植槽表面满覆盖;

步骤(8),补植:于2014年8月15日用预备的同龄壮苗补植死亡植株;之后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步骤(9),抚育管理: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设置对照栽培面积1亩,对照组采用常规造林技术、相同苗木、相同定植时间、相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栽培。

2016年6月4日进行造林成效调查,结果详见表3。

表3本发明方法与对照滇橄榄造林成效

实施例3

一种干热河谷地区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植地选择与规划:种植地选择在云南省楚雄市元谋县老城乡丙月村丙岭哨村民小组后山,为荒山坡地,造林面积120亩,燥红壤、土壤厚度大于1m、土壤pH5.7;海拔1190m;年均降雨量613.8mm;年均气温21.9℃。

2015年3月进行造林规划设计,设计株距3m、行距5m。

步骤(2),造林地清理:按5m行距,于2015年4月上旬清除造林地整地带内的多年生杂草、杂物及少量灌木。

步骤(3),种植槽开挖:按5m行距,于2015年4月按5m行距沿等高线水平开挖宽110cm、深70cm种植槽;挖槽取出的土壤堆放在种植槽的下坡位置。

步骤(4),种植槽改土浅填:于2013年5月进行改土回填。回填前,用杂草填入种植槽底部厚度约2cm,之后每米种植槽杂草上均匀撒放尿素50g。再按每米种植槽施腐熟农家肥35kg、磷肥1kg,与上坡表层土混匀后回填,边回土边踏实,回填至低于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约10cm。

至2015年7月20日种植时,回填土经过压实后种植槽平面比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低约20cm。

步骤(5),苗木选择:共选择8个高黎贡山滇橄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造林;其苗木苗龄为0.2-0.6(1.5),平均地径0.33cm,平均苗高35cm,育苗容器直径8cm、高20cm、厚度0.04mm。

步骤(6),雨季定植:于2015年7月20日阴天种植。定植时,按3m株距沿定植槽挖直径约9cm、深约25cm的定植穴,将去除容器袋、解绑、带完整营养土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使苗木直立后回土,边回土边压实,回土至高于营养土1-2cm,露出嫁接部位。因无浇水条件,故没有浇定根水,但定植后次日降雨。

步骤(7),覆盖保水:按常规覆盖技术,采用山草作为覆盖物对苗木的周围进行覆盖保墒;覆盖物压实后的厚度约为8cm,单株树盘覆盖面积为6m2

步骤(8),补植:于2013年8月19日用预备的同龄壮苗补植死亡植株,之后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步骤(9),抚育管理: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设置对照栽培面积2亩,对照组采用常规造林技术、相同苗木、相同定植时间、相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栽培。

2016年6月9日进行造林成效调查,结果详见表4。

表4本发明方法与对照滇橄榄造林成效

实施例4

一种干热河谷地区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植地选择与规划:种植地选择在云南省楚雄市元谋县老城乡丙月村丙岭哨村民小组后山,为荒山坡地,造林面积10亩,燥红壤、土壤厚度大于1m、土壤pH5.7;海拔1190m;年均降雨量613.8mm;年均气温21.9℃。

2015年3月进行造林规划设计,设计株距2.5m、行距4m。

步骤(2),造林地清理:按4m行距,于2015年4月上旬清除造林地整地带内的多年生杂草、杂物及少量灌木。

步骤(3),种植槽开挖:按4m行距,于2015年4月按4m行距沿等高线水平开挖宽120cm、深60cm种植槽;挖槽取出的土壤堆放在种植槽的下坡位置。

步骤(4),种植槽改土浅填:于2013年5月进行改土回填。回填前,用杂草填入种植槽底部厚度约2cm,之后每米种植槽杂草上均匀撒放尿素25g。再按每米种植槽施腐熟农家肥50kg、磷肥2kg,与上坡表层土混匀后回填,边回土边踏实,回填至低于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12cm。

至2015年7月20日种植时,回填土经过压实后种植槽平面比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低约20cm。

步骤(5),苗木选择:选择高黎贡山糯滇橄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造林;其苗木苗龄为0.2-0.6(1.5),平均地径0.33cm,平均苗高35cm,育苗容器直径8cm、高20cm、厚度0.04mm。

步骤(6),雨季定植:于2015年7月20日阴天种植。定植时,按2.5m株距沿定植槽挖直径约9cm、深约25cm的定植穴,将去除容器袋、解绑、带完整营养土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使苗木直立后回土,边回土边压实,回土至高于营养土1-1.5cm,露出嫁接部位。浇定根水,每株浇水量为10kg。

步骤(7),覆盖保水:按常规覆盖技术,采用稻草和秸秆(质量比为1:1)作为覆盖物对苗木的周围进行覆盖保墒;覆盖物压实后的厚度要求≥6cm,单株树盘覆盖面积≥4m2或沿种植槽表面满覆盖;

步骤(8),补植:于2015年8月19日用预备的同龄壮苗补植死亡植株,之后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步骤(9),抚育管理: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实施例5

一种干热河谷地区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植地选择与规划:种植地选择在云南省龙陵县碧寨乡三江口林场大坝,为平地荒山,造林面积20亩,赤红壤、土壤厚度大于1m、土壤pH6.1;海拔590m;年均降雨量710mm;年均气温23℃。

2015年1月进行造林规划设计,设计株距3m、行距4.5m。

步骤(2),造林地清理:按4.5m行距,于2015年2月上旬清除造林地整地带内的多年生杂草、杂物及少量灌木。

步骤(3),种植槽开挖:按4.5m行距,于2015年3月按4.5m行距沿南北向开挖宽100cm、深60cm种植槽;挖槽取出的表层土与下层生土分开堆放在种植槽的两边;

步骤(4),种植槽改土浅填:于2013年4月进行改土回填。回填前,用阔叶树落叶填入种植槽底部厚度为6cm,之后每米种植槽阔叶树落叶上均匀撒放尿素40g。再按每米种植槽施腐熟农家肥40kg、磷肥1.8kg,与表层土混匀后回填,边回土边踏实,回填至低于地平面8cm。

至2015年7月20日种植时,回填土经过压实后种植槽平面比地平面低约22cm。

步骤(5),苗木选择:选择高黎贡山糯滇橄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造林;其苗木苗龄为0.2-0.6(1.5),平均地径0.33cm,平均苗高35cm,育苗容器直径7cm、高21cm、厚度0.08mm。

步骤(6),雨季定植:于2015年7月下旬阴天种植。定植时,按3m株距沿定植槽挖直径约9cm、深约25cm的定植穴,将去除容器袋、解绑、带完整营养土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使苗木直立后回土,边回土边压实,回土至高于营养土1.4-1.7cm,露出嫁接部位。浇定根水,每株浇水量为50kg。

步骤(7),覆盖保水:按常规覆盖技术,采用稻草作为覆盖物对苗木的周围进行覆盖保墒;覆盖物压实后的厚度约为6.5cm,沿种植槽表面满覆盖;

步骤(8),补植:于2015年8月中旬用预备的同龄壮苗补植死亡植株,之后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步骤(9),抚育管理: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实施例6

一种干热河谷地区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植地选择与规划:种植地选择在云南省龙陵县碧寨乡三江口林场大坝,为平地荒山,造林面积15亩,赤红壤、土壤厚度大于1m、土壤pH6.1;海拔590m;年均降雨量710mm;年均气温23℃。

2015年2月进行造林规划设计,设计株距3m、行距4.5m。

步骤(2),造林地清理:按4.5m行距,于2015年3月上旬清除造林地整地带内的多年生杂草、杂物及少量灌木。

步骤(3),种植槽开挖:按4.5m行距,于2015年3月中旬按4.5m行距沿南北向开挖宽90cm、深70cm种植槽;挖槽取出的表层土与下层生土分开堆放在种植槽的两边;

步骤(4),种植槽改土浅填:于2013年5月上旬进行改土回填。回填前,用玉米秸秆和腐殖土(玉米秸秆和腐殖土的质量比为1:1)填入种植槽底部厚度为10cm,之后每米玉米秸秆和腐殖土上均匀撒放尿素40g。再按每米种植槽施腐熟农家肥35kg、磷肥1.5kg,与表层土混匀后回填,边回土边踏实,回填至低于地平面11cm。

至2015年7月24日种植时,回填土经过压实后种植槽平面比地平面低约25cm。

步骤(5),苗木选择:共选择8个高黎贡山滇橄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造林;其苗木苗龄为0.2-0.6(1.5),平均地径0.33cm,平均苗高35cm,育苗容器直径7.5cm、高22cm、厚度0.06mm。

步骤(6),雨季定植:于2015年7月下旬阴天种植。定植时,按3m株距沿定植槽挖直径约9cm、深约25cm的定植穴,将去除容器袋、解绑、带完整营养土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使苗木直立后回土,边回土边压实,回土至高于营养土1.8-2cm,露出嫁接部位,浇定根水,每株浇水量为5kg。

步骤(7),覆盖保水:按常规覆盖技术,采用山草作为覆盖物对苗木的周围进行覆盖保墒;覆盖物压实后的厚度要求≥6cm,沿种植槽表面满覆盖;

步骤(8),补植:于2015年8月中旬用预备的同龄壮苗补植死亡植株,之后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步骤(9),抚育管理:按常规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抚育管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