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种子的包衣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2219阅读:10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蔬菜种子的包衣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吃饭问题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而优良的种子与种子的正确处理是农业丰收的前提。前者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后者却任重道远。起初,农民对种子的处理采用温水浸种、日光晒种、无机石灰水或者硫酸铜水溶液浸种等简易方法,但费药费工费钱,且效果不佳。后来采用包衣的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它是根据农作物种子、种苗的不同生理特性,将经科学配方、精细加工后的一种专用药剂以人工或机械方法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以此促进作物生长的方法。同浸种、拌种、闷种相比,种子包衣具有药力持效期长、一药多效,保水抗旱等优点而在农作物种植上被广泛使用,特别是蔬菜种植上。现有技术包衣方法单一,主要采用均一型包衣,将包衣剂中各组分充分混合后均匀地包裹在种子表面,播种后有效成分在物理渗透机制下自然流失。虽然方法简单,但药、肥等有效成分流失过快;而且成膜性能不好,脱落率高,吸水溶解,并且其主要成分大多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成本高,难于自然降解。因此寻找一种附着性强、能使有效活性成分按照预先设定的浓度和时间持续而缓慢地释放到环境中,达到提高活性成分利用效率,延长作用时间的包衣方法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操作简单、附着性强、更能发挥有效成分的蔬菜种子的包衣工艺。本发明提出一种蔬菜种子的包衣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0,将蔬菜种子倒入内壁光滑的容器内,喷洒适量粘合剂使种子表面湿润;S30,加入壳聚糖,使其均匀粘着在种子表面,如此重复3—4次,至包被层0.4mm—0.6mm;S50,加入质量比为1: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物质,摇荡容器使包被材料均匀的粘着在种子表面,再均匀喷入质量比为3:1的植物提取液和粘合剂,之后置于通风条件下干燥阴干。优选地,步骤S50中所述植物提取液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迷迭香、苦参、苦豆子、超纯水按重量比为1:1:1:50混合,然后浸泡24小时,再在80—90℃条件下回流蒸馏2小时,降温至40℃过滤后,滤液作为植物提取液。优选地,所述粘合剂为浓度为1%—1.5%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优选地,步骤S50中所述微量元素物质为硼酸、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锰、钼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步骤S50中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萘乙酸、吲哚乙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对蔬菜种子进行包衣的工艺,使包衣剂的附着性大大增强,能牢固地附着在蔬菜种子表面,遇水自然成膜,阻断土壤中的细菌及病毒对种子的侵害,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种下后,遇水吸胀但几乎不溶解,而在蔬菜种子周围形成一个屏障,随着种子的萌动、发芽、成苗,有效成分缓慢有序释放,并被根系吸收传导到幼苗各部分,大大延长了组分中各有效成分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包衣剂的功效。且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包衣剂本身无毒,可生物降解,能够避免农药成分带来的污染,因而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开发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提出一种蔬菜种子的包衣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0,将蔬菜种子倒入内壁光滑的容器内,喷洒适量粘合剂使种子表面湿润;S30,加入壳聚糖,使其均匀粘着在种子表面,如此重复3—4次,至包被层0.4mm—0.6mm;S50,加入质量比为1: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物质,摇荡容器使包被材料均匀的粘着在种子表面,再均匀喷入质量比为3:1的植物提取液和粘合剂,之后置于通风条件下干燥阴干。需要注意的是,包衣后的蔬菜种子切忌在太阳下曝晒,防止种子破裂及温度过高而使包衣剂失效。晾干的蔬菜包被种子即可用于播种,也可放置数日至一周,放置时间过长会影响种子发芽。进一步地,步骤S50中所述植物提取液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迷迭香、苦参、苦豆子、超纯水按重量比为1:1:1:50混合,然后浸泡24小时,再在80—90℃全回流蒸馏2小时,降温至40℃过滤后,滤液作为植物提取液。采用本发明的包衣方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包衣的工艺流程,加快了蔬菜种子加工的规模化进程。蔬菜种子经本工艺包衣后,抗逆性好,活性更高。包衣材料在土壤中即形成防病治虫的保护屏障,并在蔬菜作物出苗后通过传导到植物全株发挥作用,药效期可达40—60天。同时本工艺复配了蔬菜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蔬菜作物根系发育。且由于薄膜包衣的吸附作用,减少了流失,延长了肥效,提高了利用率,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具体原理如下: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其化学名称为聚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壳聚糖通过活化植物细胞使植物表现出特殊的生物刺激行为,通过引发基因活化产生真菌抗体从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宏观上表现为增强植物根系、茎叶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抵抗植物病害等。同时,其可以作为絮凝剂,使种子附近的土壤形成絮体,将药、肥固定在絮体中,使药、肥释放速度与蔬菜作物吸收速度相符合,包衣功效从蔬菜作物的发芽期延长到整个生长期,促进植物生长。本实施例中,植物提取液为迷迭香、苦参、苦豆子的提取物,用于防治蔬菜作物苗期根部病、虫害。试验表明,其最高可使蔬菜作物增产15%,并且具有无公害、防虫防病效果好等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萘乙酸、吲哚乙酸中的一种或两种。其可以激活蔬菜作物生理机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增强种子活力不仅对蔬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等病害有较好防效,而且幼苗成苗率高,幼苗整齐矮壮,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微量元素物质为硼酸、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锰、钼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其能为蔬菜种子提供锌、铁、锰、钼等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蔬菜作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化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促进蔬菜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蔬菜作物细胞的呼吸,还是氧化还原过程中的接触剂,促进植株内生长素的合成。形成包衣剂后,在蔬菜种子周围形成一个“小微量元素库”,缓慢释放微量元素,供幼苗生长发育需要。还可以起到种肥的作用,促进幼苗生长发育。粘合剂为浓度为1%—1.5%的海藻酸钠水溶液。它是一种天然多糖,良好的粘合剂,其粘附在蔬菜种子上迅速固化成膜,遇水吸胀但几乎不溶解,控制包衣剂活性物质缓慢释放。实施例1:S10,取2公斤番茄种子倒入内壁光滑的容器内,喷洒浓度为1.2%的海藻酸钠水溶液40g,使番茄种子表面湿润;S30,加入300g壳聚糖,使其均匀粘着在番茄种子表面,如此重复3次,至包被层0.4mm;S50,加入吲哚乙酸15g、硼酸和硫酸锰的混合物15g,摇荡容器使包被材料均匀的粘着在番茄种子表面,再均匀喷入植物提取液120g、浓度为1.2%的海藻酸钠水溶液40g,之后置于通风条件下干燥阴干。实施例2:S10,取2公斤黄瓜种子倒入内壁光滑的容器内,喷洒浓度为1%的海藻酸钠水溶液100g,使黄瓜种子表面湿润;S30,加入580g壳聚糖,使其均匀粘着在黄瓜种子表面,如此重复4次,至包被层0.5mm;S50,加入萘乙酸10g、硫酸锌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10g,摇荡容器使包被材料均匀的粘着在黄瓜种子表面,再均匀喷入植物提取液300g、浓度为1%的海藻酸钠水溶液100g,之后置于通风条件下干燥阴干。实施例3:S10,取2公斤辣椒种子倒入内壁光滑的容器内,喷洒浓度为1.5%的海藻酸钠水溶液80g,使辣椒种子表面湿润;S30,加入600g壳聚糖,使其均匀粘着在辣椒种子表面,如此重复3次,至包被层0.6mm;S50,加入萘乙酸和吲哚乙酸混合物12g、钼酸铵、硼酸和硫酸锰的混合物12g,摇荡容器使包被材料均匀的粘着在辣椒种子表面,再均匀喷入植物提取液240g、浓度为1.5%的海藻酸钠水溶液80g,之后置于通风条件下干燥阴干。效果验证:1、平皿培养法测防病效果。在无菌操作箱中将本发明实施例1—3包被后的种子摆入皿中,每皿一个处理,摆10粒种子,三次重复,放于T=27士l℃培养箱中培养,第5天检查种子周围的培养基上是否长出菌丝,以此判定药剂防治种带病菌是否有效。结果见表1。2、吸湿培养法测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每皿作为一个处理,摆放100粒种子,三次重复,培养温度T=27士l℃,第6天测发芽势,第12天测发芽率。结果见表2。3、玻板直立发芽法测种子生活力。每玻璃板作为一个处理,每板摆放50粒种子,三次重复,培养温度T=27士1℃,6天后测种子苗长、根长,计算出正常苗率(壮苗率+弱苗率)与不正常苗率等。结果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试验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进行,所有调查数据均是三次重复的平均值。试验结果:表1:种子防病效果每皿菌落数防效(%)空白对照690实施例1592.8实施例2297.1实施例3789.9表2:种子发芽情况表3:种子生活力情况空白对照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苗长(cm)2.322.582.882.63根长(cm)5.375.425.655.58整株长(cm)7.247.158.257.98壮苗率(%)12.6718.3325.3317.79弱苗率(%)32.6728.5625.9927.38正常苗率(%)58749282不正常苗率(%)4226818表中数据说明,采用本发明工艺包被的蔬菜种子,防效好,具有良好的抑菌、杀菌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防病率、发芽率、种子活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说明有效成分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