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除盐碱地春小麦田芦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6394阅读:17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芦苇防除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防除盐碱地春小麦田芦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芦苇是麦田禾本科恶性多年生杂草之一,以其匍匐状的根茎在土壤中繁殖并越冬。多生长于湿地、河岸、溪边等地下水位较浅而盐碱相对较重的地方。特别在内陆新垦耕地发生危害较重。芦苇有横走的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旦条件适宜,根状茎分生能力极强。当地温持续一周达到12℃以上时,根状茎开始萌发。春小麦拔节期以前,芦苇生长缓慢,株高不高于麦苗。小麦抽穗期前后,芦苇迅速生长,到春小麦成熟前后,芦苇比小麦高30~50厘米。芦苇发生严重的地块,不仅与小麦争夺水肥阳光,而且小麦成熟时,甘肃河西刮风天气较多,芦苇受风的影响摇摆而致使其小麦落粒(一般减产7.0~10.0%)和增加农事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除盐碱地春小麦田芦苇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除草组合的制备:采用10%草甘膦乳油每亩750ml,兑水30~35kg/亩,加入72%2.4-D丁酯乳油10ml/亩,助剂10~15ml/亩,充分搅拌均匀后放入加压喷雾器;

(2)在春小麦收获后,不犁地及时灌水,待芦苇生长15~20天约30~40厘米高5~6片叶片时使用除草组合,喷药后30天以后犁地。

具体地,所述助剂为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高泡除油乳化剂、拉丝粉、防腐剂和香精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防除盐碱地春小麦田芦苇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选择在春小麦收获后,不犁地及时灌水,待芦苇生长15~20天约30~40厘米高5~6片叶片时使用除草组合,喷药后30天以后犁地。除草组合以草甘膦为主,辅以2.4-D丁酯和助剂组成,该组合物的各有效组分混匀后优势互补,提高了农药粘附能力、传导能力和除草效果,做到一次防除彻底根除的效果,省时省力,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除草组合的制备:采用10%草甘膦乳油每亩750ml,兑水30~35kg/亩,加入72%2.4-D丁酯乳油10ml/亩,助剂10~15ml/亩,充分搅拌均匀后放入加压喷雾器;

(2)在春小麦收获后,不犁地及时灌水,待芦苇生长15~20天约30~40厘米高5~6片叶片时使用除草组合,喷药后30天以后犁地。

具体地,所述助剂为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高泡除油乳化剂、拉丝粉、防腐剂和香精组成。

(1)实施例1:防治时期选择在春小麦收获后,不犁地及时灌水,待芦苇生长15~20天约30~40厘米高5~6片叶片时使用除草组合,喷药后30天以后犁地。除草组合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2.1~2.4%(10%草甘膦乳油)、97.5~97.9%清水。

(2)实施例2:防治时期选择在春小麦收获后,不犁地及时灌水,待芦苇生长15~20天约30~40厘米高5~6片叶片时使用除草组合,喷药后30天以后犁地。除草组合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2.1~2.4%(10%草甘膦乳油)、0.03~0.04%助剂、97.5~97.9%清水。

(3)实施例3:防治时期选择在春小麦收获后,不犁地及时灌水,待芦苇生长15~20天约30~40厘米高5~6片叶片时使用除草组合,喷药后30天以后犁地。除草组合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2.8~3.2%(10%草甘膦乳油)、0.03~0.04%助剂、96.7~97.1%清水。

(4)实施例4:防治时期选择在春小麦收获后,不犁地及时灌水,待芦苇生长15~20天约30~40厘米高5~6片叶片时使用除草组合,喷药后30天以后犁地。除草组合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2.1~2.4%(10%草甘膦乳油)、0.03%2.4-D丁酯、0.03~0.04%助剂、97.5~97.8%清水。

(5)实施例5:防治时期选择在春小麦收获后,不犁地及时灌水,待芦苇生长15~20天约30~40厘米高5~6片叶片时使用除草组合,喷药后30天以后犁地。除草组合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0.2~0.3%(10.8%盖草能乳油)、0.03~0.04%助剂、99.6~97.7%清水。

(6)实施例6:防治时期选择在春小麦收获后,不犁地及时灌水,待芦苇生长15~20天约30~40厘米高5~6片叶片时使用清水为对照,喷洒清水30~35kg/亩。

防除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喷药后5~7天芦苇叶片开始出现褪绿斑点,心叶枯死,植株发黄,尤以实施例3心叶枯死严重。喷药后15天,除实施例6(不除草对照)芦苇生长正常外,其余处理芦苇不同程度的出现叶片及整个植株干枯。喷药后30天,以实施例3防效最高,株防效和鲜重减退率分别达95.2%和97.2%;其次为实施例4,株防效和鲜重减退率分别达92.5%和95.1%。喷药后300天(翌年小麦成熟期)调查,实施例4芦苇草株数平均为1.1株/m2,较实施例6平均防效达95.7%(见表1)。第3年观察表明,实施例4防除效果仍然保持良好。

表1不同处理芦苇防除效果

喷药后30天对芦苇根系药液传导深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喷药后30天根茎发黑,表皮呈黑褐色腐烂斑点,根状茎中央坏死。实施例4芦苇根系药液传导深度平均87.0厘米,最深达180.0厘米。

增产效果:

对翌年春小麦增产效果调查表明,实施例4灭草后小麦产量明显增加,小麦产量达320.0~347.0kg/亩,较实施例6(不除草对照)增产22.5%~33.0%。增产原因是小麦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增加1.2~1.5个,千粒重增加2.5~2.9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