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4771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柑橘重要起源地之一,栽培历史在千年以上。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能够侵染包括柑橘属、枳属、金柑属和九里香等多种芸香科植物。柑橘黄龙病全年都能发生,春、夏、秋梢均可出现症状,以秋、冬季症状最为明显。柑橘黄龙病是系统性病害,俗称柑橘的“癌症”,尚无药可治,感染后只能砍树。经柑橘木虱传播,由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iaasiaticus)引起的柑橘毁灭性病害,该病原物为一种类革兰氏阴性细菌。

传统的防治柑桔黄龙病的主要方式是“三板斧”:无毒苗是根本,防木虱是重点,砍病株是关键。防治柑橘木虱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依靠化学药剂,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了柑橘果园天敌昆虫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丧失、柑橘木虱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果园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果实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目前还缺乏直接针对黄龙病病原菌的防治技术,以有效抑制韧皮部杆菌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该制剂能够提高柑橘的抗病能力,抑制韧皮部杆菌的繁殖,控制黄龙病的发病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成分:

所述B组分包括:植物精油5-26ml。

优选的,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成分:

所述B组分包括:植物精油10-20ml。

优选的,所述植物精油包括:

优选的,所述植物精油包括:

优选的,还包括C组分,所述C组分为表面活性剂6-15ml。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吐温-60、吐温-40或吐温-20。

优选的,所述植物精油包括: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按照配方量取A组分中的各成分,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料;

2)往混合粉料中加入水,浸泡,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

3)取第一滤渣,并加入水,再次浸泡,过滤,得到第二滤液;

4)把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得到半成品制剂;

5)取配方量的植物精油,与半成品制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

优选的,在步骤2)中,加入水的重量为所述混合粉料重量的30倍,浸泡时间为12h;在步骤3)中,加入水的重量为所述第一滤渣重量的8倍,浸泡时间为8h。

优选的,在步骤5)中,还包括加入表面活性剂:取配方量的植物精油和6-15ml表面活性剂,与半成品制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提供的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能够提高柑橘的抗病能力,抑制韧皮部杆菌的繁殖,从而控制黄龙病的发病率,对解决黄龙病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2)本发明所提供的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各组分配伍得当,相得益彰,药效发挥充分,其中:

木豆:来源于豆科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Linn.)Millsp.)的枝叶。平,淡。有小毒。解痘毒,消炎肿。治小儿水痘,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豆叶具有抗病消炎的功效。

水茄:来源于茄科植物水茄(Solanum torvum Sw.)的地上部。辛,微凉。有小毒。散瘀,通经,消肿,止痛,止咳。用于治跌打痪痛、腰肌劳损、咳血、疹症、胃痛、疗疮、痈肿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茄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能抑制芒果炭疽病菌和香蕉炭疽病菌。

爪洼白豆蔻:来源于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地上部。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爪洼白豆蔻对炭疽病菌有抑制效果。

艾纳香:来源于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L.)DC.)的新鲜叶。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纳香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野菊:来源于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和枝叶。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β-溶血性链球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4)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些抑制作用。

金银花:来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枝叶。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对多种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蔓荆:来源于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的枝叶。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蔓荆子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煎液1:10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重瓣臭茉莉:来源于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臭茉莉(Clerodendron fragrans Vent.)枝叶。苦,平。祛风利湿,化痰止咳,活血消肿。叶:外用治湿疹,皮肤搔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臭茉莉对炭疽病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满天星:来源于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Sphagnum teres(Schimp.)Angstr.)的全草。苦、涩,寒,有毒。归大肠、心、胃经。清热除湿,活血祛瘀。主痢疾,淋病,风湿性关节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满天星对炭疽病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米碎花:来源于山茶科柃木属植物米碎花(Eurya chinensis R.Brown)的全株。甘、淡、微涩、凉。归肺经。清热除湿、解毒剑疮。主感冒发热,湿热黄疸,疮疡肿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外伤出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米碎花对炭疽病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木荷:来源于为山茶科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的叶。辛、温,有毒。解毒疗疮。主臁疮,疮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荷水提液具有强抗稻瘟病活性。

广藿香:来源于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辛,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藿香对白色含珠菌、新型隐球菌、黑根霉等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广藿香叶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的生长也有定的抑制作用。其鲜汁滴耳(4滴/次,每日3次)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实验性豚鼠外耳道炎。广藿香酮能抑制青霉菌等霉菌的生长,可用于口服液的防腐。

丁香: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wgewia caryophyllata Thun b.)。辛,温。归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对于葡萄球菌及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及丁香酚在试管内对布氏杆菌、鸟型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常见治病性皮肤真菌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姜黄:来源于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辛、苦,温。归脾、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癓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对接种病毒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

瑞香狼毒:来源于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chamae jasma L.)的干燥根。辛,温;有毒。清热解毒,消肿,泻炎症,止溃疡,祛腐生肌,熬膏内服用于疠病,疖痈,瘰疠。外用治顽癣,溃疡。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瑞香狼毒对水稻稻瘟病、小麦赤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抑菌活性。

土荆皮:来源于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Rehd.)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辛,温;有毒。归肺、脾经。杀虫,止痒。用于疥癣瘙痒。土荆皮中抗真菌的主要成分为土荆甲酸、土荆乙酸、土荆丙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荆皮对许兰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即有杀菌作用。

花椒:来源于芸香科植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枝叶。辛,温。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外治湿疹,阴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花椒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艾叶:来源于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以艾叶烟熏,对于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艾草水煎剂,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苍术:来源于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 C.)的干燥根茎。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枯草及绿脓杆菌有显著的灭菌效果。

百部:来源于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jblia Miq.)的枝叶。甘、苦,微温。归肺经。有小毒。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百部煎剂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与痢疾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蔓生百部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乌梅:来源于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酸;性平。肝;脾;肺;肾;胃;大肠经。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对结核杆菌也有抑制性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所含枸橼酸和苹果酸有关。对某些致病性真菌如须疮癣、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马齿苋:来源于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的干燥地上部分。酸,寒。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白带;外用治疔疮肿毒,湿疹、带状疱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3)本发明所提供的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成分:

所述B组分包括:植物精油5-26ml。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植物精油包括: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包括C组分,所述C组分为表面活性剂6-15ml;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吐温-60、吐温-40或吐温-20。

一种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按照配方量取A组分中的各成分,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料;

2)往混合粉料中加入水,浸泡,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

3)取第一滤渣,并加入水,再次浸泡,过滤,得到第二滤液;

4)把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得到半成品制剂;

5)取配方量的植物精油,与半成品制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步骤5)中,还包括加入表面活性剂:取配方量的植物精油和6-15ml表面活性剂,与半成品制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

实施例1

一种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和B组分的具体成分详见表1)。该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按照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分别按照配方量取A组分中的各成分,然后分别经粉碎、过筛后混匀,得混合粉料;往混合粉料中加入30倍量的水,浸泡12h,过滤,得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向第一滤渣中加入8倍量的水,再次浸泡8h,过滤,得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得到半成品制剂;

往半成品制剂中加入配方量的植物精油和配方量的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组分和B组分的配方不同,具体详见表1。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组分和B组分的配方不同,具体详见表1。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组分和B组分的配方不同,具体详见表1。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组分和B组分的配方不同,具体详见表1。

表1实施例1-5的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的配方表

测试例1

在清远佛冈县汤塘镇选择种植柑橘5年且已经爆发黄龙病的柑橘园。从中划定五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里面选择100个长势一致的柑橘树。五个小区分别为:A空白组,不进行黄龙病防治;B对照组,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黄龙病;C中药防控制剂组,使用实施例1-3的中药防控制剂进行防治黄龙病。

采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规定的方法,分别对五个试验小区的柑橘进行了试验。在柑橘树发春梢和秋梢时使用,将药剂对柑橘树进行全树喷雾施用,喷雾至叶片表面和背面滴水为止,每7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5次。在喷药半年后记录其病情指数及发病率。

结果及分析如下所述:

表2已爆发黄龙病的柑橘园使用不同制剂的处理结果记录表

注:

其中,Pt表示处理后的病情指数;各级代表值分别为0、1、2、3、4、5对应下述分级标准,最高级代表值为5。柑橘黄龙病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全树无病;1级:书上有1-2个梢有斑驳黄化叶出现;2级:部分侧枝或主枝有斑驳黄化症状,症状枝占全树的1/3以下;3级:症状侧枝或主枝占全树的1/3以上和2/3以下;4级:症状枝在2/3以上;5级:全树死亡。下表3同。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在已经爆发黄龙病的柑橘中,C中药防控制剂组,使用实施例1-3的中药防控制剂进行防治黄龙病的效果好于B对照组(化学防治)和A空白组,其发病率均降低70%以下,病情指数均低于30,特别是实施例1,发病率仅为60%,病情指数仅为23%。上述结果表明,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3所提供的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防治黄龙病以后,柑橘对黄龙病的抗性显著增强,发病率大大降低。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防控制剂能够诱导柑橘对黄龙病的抗性,并减轻病害的发生,使果树逐渐恢复健康生长状态。

测试例2

在清远佛冈县汤塘镇选择种植柑橘尚未爆发黄龙病的柑橘园。从中划定三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里面选择100个长势一致的柑橘树。三个小区分别记为:D对照组,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黄龙病;E中药防控制剂组,使用实施例4-5的中药防控制剂进行防治黄龙病。

采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规定的方法,分别对五个试验小区的柑橘进行了试验。在柑橘树发春梢和秋梢时使用,将药剂对柑橘树进行全树喷雾施用,喷雾至叶片表面和背面滴水为止,每7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5次。在喷药半年后记录其病情指数。结果及分析如下所述:

表3未爆发黄龙病的柑橘园使用不同制剂的处理结果记录表

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在尚未爆发黄龙病的柑橘园中,E中药防控制剂组,使用实施例4-5的中药防控制剂进行防治黄龙病的效果好于D对照组(化学防治),特别是实施例4,其发病率为2%,病情指数仅为2,均远小于D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防控制剂防治黄龙病以后,柑橘对黄龙病的抗性显著增强,发病率显著降低。

综合测试例1和测试例2的试验结果,表明了本发明所提供的柑橘黄龙病中药防控制剂与化学药剂相比,能够显著降低柑橘黄龙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该中药防控制剂能够诱导柑橘对黄龙病的抗性,并减轻病害的发生,使果树逐渐恢复健康生长状态。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